中國的孝道閱讀題答案

  《中國的孝道》的作者是朱大可,從這篇文章中你會更加明白孝道的定義。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中國的孝道》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中國的孝道》閱讀原文:

  ①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年輕母親睡前給母親端水洗腳,幼子為此深受感動,遂端來一盆熱水要給自己的母親洗腳。洗腳、下跪和磕頭的鬧劇,從舊帝國一直上演到民國,始終沒有終止的跡象,只是在“新文化運動”之後,它逐漸遭到人們的唾棄。但今天,在道德全面滑坡的背景下,那些發黴的舊風俗開始捲土重來,成為轉型中國的“亮麗風景”。

  ②但國人的孝道傳統,往往表演甚於實績。目前的種種親情表演不過是這種“秀孝傳統”的變種而已。在所謂“親情經濟”的浪潮中,母親節被強大的市場之手弄成了鮮花節或蛋糕節,面臨著被庸俗化的厄運。美式文化的漸染,又讓很多年輕人懷著崇拜心理,模仿西式傳統,把示愛當作時髦,把表演當作品位。

  ③中國封建社會的孝道,無非是專制主義在家庭結構中的對映。它從未承載過真正的愛與親情,而僅僅重申長輩對晚輩的微觀權力。它拒絕家庭成員的人際平等,無視晚輩的人格尊嚴,進而摧毀主體的獨立建構,由此導致服從性和工具性人格的茁壯成長。

  ④如何闡釋“孝”的含義,這無疑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兒女跟父母的關係,首先應當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價值觀上,任何一種下跪和磕頭的行徑,只能把“孝”引向“順”,也即表達謙卑和順服的語義。這種所謂孝道,背離了自由、平等和博愛的人本主義價值基線,跟愛沒有任何本質性關聯。

  ⑤母親節源於希臘,人們藉此向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之母赫拉致意;現代母親節則源於一名叫做安娜?賈維斯的美國女士,她力主設立紀念日來勸慰那些在戰爭中喪子的母親,同時創立母親節來表彰全球母親的偉大成就。全世界的兒女都知道,我們應在這一特殊的節日裡重申母愛的偉大,對母親報以更為熾熱恆久的情感:學會傾聽她們的教誨,尊重她們的抉擇,跟她們成為最親密的朋友,並學會在她們老去之後,照料其衰弱的身體和安慰其孤寂的靈魂。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必須以下跪和磕頭來表演各類滑稽的“孝行”。母親珍愛並引為自豪的,不是那些磕頭蟲和軟腳蟹,而是有尊嚴地站著的孩子。

  ***有刪改***

  《中國的孝道》閱讀題目:

  16.請概括本文的論述思路。***6分***

  17.文章第②段中“變種”的表現有哪些?***6分***

  18.從全文看,作者認為真正的“孝”應當是什麼樣的?***6分***

  《中國的孝道》閱讀答案:

  16.①首先指出舊風俗捲土重來的現象;②接著揭示傳統孝道的實質;③最後提出

  17.“孝”的正確做法。***每點2分*** ①孝道被市場庸俗化;②孝道被西式化。***每點3分***

  18.①注重實績;②承載真正的愛與親情;③要建立在家庭成員人格平等的價值觀上;④報以熾熱恆久的情感。***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有關孝道知識點拓展:

  孝作為一種道德,必須在一定的社會人際關係中才能產生,而且離不開道德主體的主觀需要和社會需要。孝德產生的社會條件首先是以父親為家長的個體家庭及由此形成的家庭關係、經濟關係。原始氏族公社末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私有制產生和發展,氏族解體,群婚習俗逐步變為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兩種並行的婚俗,遂形成了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的個體家庭。個體家庭成為獨立的生產、消費和婚姻生活單位。在個體家庭中,子女知母亦知父,遂使親子倫理的產生具備了基本前提。個體婚姻家庭基本穩固之後,親子倫理就逐漸形成。

  養親是子女對父母的最基本義務,是基於人的報恩觀念而產生的。每個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顧而長大成人,這種生命創造及養護的客觀事實使人類產生了報恩意識,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後要竭盡全力贍養父母,盡“反哺”義務。孟子曾提出不孝的五種情況,即“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離婁下》***在這五種不孝的情況中,有三種均為“不顧父母之養”,這也可以從反面證明養親是為人子的基本義務。

  傳統孝觀念不僅要求子女對父母盡奉養的義務,更重要的是子女對父母有敬愛之心。孔子對“敬親”特別重視,而且把能否敬愛父母作為人與畜、君子與小人的區別。“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傳統孝觀念中,敬親是比養親更高層次的孝。只有上升到敬親。

  敬親,不僅表現在態度上對父母長輩和悅,在行為上事之以禮,而且更為深層的是要順從父母長輩的意志,唯命是從,所以常看到孝順連用。“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禮記.祭統》***這裡的畜即順之意。“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學而》***順就是要聽從父母的話,按父母的意志辦事,凡事以父母的標準為標準。

  但如果認為,只要是長輩的,無論在一切情況下都是對的,並且要求子女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絕對服從,顯然是片面的。那麼當父母長輩有過錯時,子女應怎麼辦呢?儒家倫理給出了答案,即子女要委婉諫諍。孔子主張“事父母幾諫”***《論語.里仁》***即委婉勸諫。孟子也曾說:“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愈疏,不孝也。”***《孟子.告子下》***就是說,子女對父母的過失,違背道義的行為不怨,不諫,甚至盲目順從,就是不孝。

  以上就是小編收集的《中國的孝道》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