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體健康與疾病論文

  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不單單是指不生病,而且還包括以積極的態度去認真對待任何事情的精神、肉體和社會適應狀態。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摘要

  由於我自己平時比較關注養身,也很注意身體健康,但對於這些瞭解的不多,自己想多知道一些相關方面的內容。所以這學期選了《健康與疾病》這門課,上了後覺得真的很有益,對平時生活和健康能給很多指導。

  這門課是由醫學院開的,來給我們上課的老師都很不錯,分別給我們講了他麼自己從事的領域的相關知識。我自己對中醫這方面比較感興趣,所以就選了這個方面,寫一下我上了這門課的收穫。

  中醫這個概念來自中國傳統醫學,它是以自然科學為主體,多學科知識相交融的傳統醫學科學,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和醫療實踐中逐步形成並發展。中醫是我國最早的醫療行為,起源於手的進化,按摩是最早的醫療行為→外治法。其特點是整體觀念——人體自身的完整性和機體內外環境的統一性的思想。其理論體系屬於古代的哲學範疇。

  中醫的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氣血津液、髒象、經絡、運氣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我對中醫的理解:一、中醫簡介,主要從起源、特點、哲學基礎幾個方面闡述;二、陰陽五行學說,包括陰陽學說、五行學說;三、藏象學說:概論、肝臟、精氣血精液、體質幾方面;四、病因病機主要是外因、內因等;五、中醫治療方法,有中藥、鍼灸、推拿艾灸、火罐;六、鍼灸學基礎,主要有筋絡、腧穴、十四經血、經外奇穴;七、四診,即指望聞問切。

  二、正文

  ***一***、中醫簡介

  中醫這個概念來自中國傳統醫學,它是以自然科學為主體,多學科知識相交融的傳統醫學科學,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和醫療實踐中逐步形成並發展,具有科學、系統、完整、獨特的理論體系。中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經歷了數千年滄桑鉅變,現在依然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世界人民的衛生保健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我國最早的醫療行為,起源於手的進化,按摩是最早的醫療行為→外治法。其特點是整體觀念——人體自身的完整性和機體內外環境的統一性的思想。其哲學基礎: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於自然界和人類思維及其發展的一般規律的學說。我國古代創立的哲學體系主要是陰陽五行學說,中醫學正是在這個樸素唯物論和辨證法的哲學思想指導下構成的理論體系,併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因此,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屬於古代的哲學範疇。

  ***二***、陰陽五行學說

  陰陽五行學說是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的總稱。陰陽五行學說自引入中國傳統醫學領域後,逐漸成為其解釋人類生命的起源、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的思想武器,並用以分析、歸納疾病的本質與型別,從而成為中醫學指導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依據。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軸心,貫穿於中醫學理論的各個方面,並通過古人的不斷探索和完善,逐漸構築成一套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基本特點的中醫學理論體系,促進和推動著中醫學的發展,因此說明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陰陽五行學說不是神祕的玄學,它是古人建立在觀察事實基礎上的具有科學內涵的理論。陰陽,是對自然界相關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所以其用到的一些概念也是對立的。陰陽的屬性特徵具有普遍性、相關性、相對性和可分性。 但其兩者之間也是有一定的關係的。陰陽對立制約,最終達到對立與制約的動態平衡。將中醫應用於醫學能幫助人醫治疾病。陰陽中的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絡。這五行各有特點,均處於運動變化中。五行學說將五臟分別歸屬於五行: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並以五行來說明各髒的生理特性。

  ***三***、藏象學說

  藏象學說,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內涵,各臟腑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精、氣、血、津液、神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臟腑之間、臟腑與形體官竅及自然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的學說。藏,是指隱藏於人體內的臟腑器官,即內臟。象,其涵義有二:一指臟腑器官的形態結構,其二指臟腑的生理功能活動和病理變化表現於外的現象,也是人體內臟腑的生理功能活動和病理變化反映於外的徵象。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腑臟、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藏象學說的主要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是研究各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二是研究精、氣、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以及它們與臟腑的關係。五臟包括心、肺、脾、肝、腎,六腑指的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奇恆之府包括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六個臟器組織。精、氣、血、津液 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體質的“體”,指形體、身體,可引申為軀體和生理;“質”指特質、性質。體質是稟受於先天,調養於後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等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人體個性特徵。它充分體現出中醫學“形神合一”的體質觀。體質的形成是機體內外環境多種複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與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兩個方面密切相關。偏陽體質:是偏於亢奮、偏熱、多動等特性的體質。偏陰體質:是偏於抑制、偏寒、多靜等特性的體質。陰陽平和體質:是功能較為協調的體質型別。

  ***四***、病因病機

  病因——泛指引起人體發生疾病的原因。分為外因、內因、其他因素。外因包括六淫、癘氣;內因包括七情、飲食失宜、勞逸失度;其他原因有痰飲、淤血。病機包括正邪盛衰、陰陽失調、氣機失常,這些均會影響人體的正常執行。

  ***五***、中藥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方法,有中藥、鍼灸、推拿艾灸、火罐。中藥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中草藥,幾乎未經加工的原生態的,這個與西藥是相對的。中藥可內服,外用、注射、外栓。鍼灸有治療周圍神經損傷、顱腦脊髓損傷、運動系統創傷、疼痛的功效。推拿是指在人體一定部位,運用各種不同手法和進行特定性肢體活動來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一種治療方法。

  ***六***、鍼灸

  經絡學說─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溝通內外,貫串上下,將人體各部的組織器官聯絡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生理功能:闡釋病理:發生病變時,經絡就成為傳遞病邪和反映病變的途徑。如心火可循經下移於小腸,而小腸有熱亦可上薰於心。如足厥陰肝經抵小腹,布脅肋,故肝氣鬱結,常見兩脅及小腹脹痛等。 溝通表裡上下,聯絡臟腑器官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調節機能平衡,感應傳導的作用。指導診斷

  在臨床上,可根據疾病症狀出現的部位,結合經絡的循行走向及所聯絡的臟腑,作為疾病診斷的依據。如兩脅痛,多是肝膽病變;前額部疼痛,多與陽明經病有關等。如肺病時可在肺俞穴出現結節或中府穴有壓痛;腸癰可在闌尾穴有壓痛等。治療預防:如鍼灸、按摩、針刺麻醉、耳針、電針、穴位埋線、穴位結紮等治療方法。臨床可根據藥物的歸經,選擇相應的藥物。如太陽經頭痛,選用羌活、蒿本等。調理經絡方法預防疾病。如常灸足三裡穴可強壯身體、防病;灸風門可預防感冒;常點按養老穴可美容肌膚和明目等。腧穴→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特殊部位。“腧”與“輸”義同,有轉輸、輸注的含義;“穴”即孔隙的意思。某些特殊的穴位會有特殊的意義,

  是指中醫診察和收集疾病有關資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聞、問、切四法。基本原理: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的皮、肉、脈、筋、骨、經絡與臟腑息息相關,以臟腑為中心,通過經絡通聯內外,因而通過審察外部徵象,探求疾病的本質。

  ***七***、四診

  望診,是醫生運用視覺觀察病人的全身和區域性表現、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資料的診察方法。聞診主要從聲音、語言、呼吸、咳嗽、嘔吐、呃逆幾個方面。問診,是醫生通過對病人或陪診者進行有目的地詢問,瞭解疾病的起始、發展及治療經過、現在症狀和其它與疾病有關的情況,以診察疾病的方法。

  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其內容包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問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時至今日,中國傳統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均可在此書中找到根源。

  氣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氣的運動稱為“氣機”,有“升降出入”四種形式。由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稱為“氣化”,如動物的“生長壯老已” ,植物的“生長化收藏”。氣是天地萬物之間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應。如:“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天地之精氣化生為人。

  中醫認為,元氣為先天之精所化生,是人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氣,由先天之腎所藏,後天脾胃來濡養,借三焦和經絡流行分佈並彌散全身。

  中醫中藥在中國古老的大地上已經運用了幾千年的歷史,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證實了中國的中醫中藥無論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還是在養生上,都是確鑿有效可行的。在西醫未傳入中國之前,我們的祖祖輩輩都用中醫中藥來治療疾病,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中醫對疾病的治療是巨集觀的、全面的。但是到了現代,隨著西方自然科學和哲學的進入,西方醫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構成了對中醫學的挑戰。中醫科分類中醫骨傷科學是一門防治骨關節及其周圍筋肉損傷與疾病的學科。古屬“瘍醫”範疇,又稱“接骨”,“正體”,“正骨”,“傷科”等。中醫骨傷歷史久,源遠流長,是中華各族人民長期與損傷及筋骨疾患作鬥爭的經驗總結,具有豐富的學術內容和卓著的醫療成就,是中醫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中華名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篇2

  一、健康與疾病的定義

  ***1*** 關於健康

  健康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斷變化。不同時期,人們賦予健康的內涵不盡相同。健康在詞典裡的定義是:人體生理機能正常,沒有缺陷和疾病。這是 "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下"的健康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不單單是指不生病,而且還包括以積極的態度去認真對待任何事情的精神、肉體和社會適應狀態。由此可知,"健康"既包括體能健康也包括精神健康,即人的健康不僅是軀體的健全和不虛弱,在生理上沒有疾病,在心理和精神方面保持平衡狀態,還包括人對社會的良好適應,與社會和諧相處。新的健康概念把人的軀體與精神結合、個體與社會結合,是對健康的全面定義。

  ***2***關於疾病

  對人體正常形態與功能的偏離疾病,有如健康一樣,從不同角度考查可以給出不同的定義。最常應用的定義是"對人體正常形態與功能的偏離。在許多情況下,這一定義是適用的,如傷寒可以表現為一定時間內體溫和血中"傷寒血凝素"***抗體***的增高。但是,正常人的個體差異和生物變異很大,有時這一定義就不適用。如正常人心臟的大小有一定範圍,許多疾病可以造成心臟擴大,但對於運動員來說,超過正常大小的心臟伴有心動過緩***慢至每分鐘40次左右***並非病態;這種偏離正常值屬於個體差異。在精神方面,智商大大超過同齡人的是天才,而不是病人。也有人從功能或適應能力來定義疾病,認為功能受損和與環境的協調能力遭到破壞才是疾病的表現,這樣可以避免把正常人的個體差異和生物變異誤劃為疾病。缺氧時才出現症狀的鐮狀細胞性貧血,就表現為適應能力的缺陷。對許多精神病人,特別需要考察其與環境的協調能力。但是適應功能的不良並不一定是疾病,如一個長期缺乏體力活動的腦力工作者不能適應常人能夠勝任的體力活動,稍有勞累就腰痠背痛,這不一定是有病。

  二、結合自身特點,總結影響當代大學生健康的因素。

  1、人體生物學因素

  人體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有機體。在影響和制約人體健康的諸多生物學因素中,主要有遺傳和心理兩種因素。

  ***1***遺傳因素

  後代形成和親代相似的多種特徵稱為遺傳特徵。遺傳不僅使後代在形態、體質以至性格、智力、功能等方面和親代相似,而且還把親代的許多隱性或顯性的疾病傳給了後代。某些遺傳病不僅影響個體終身,而且是重大的社會問題。對於遺傳病,最重要的還是預防,如提倡科學婚姻,用法制來制止近親結婚等。

  ***2 ***心理因素

  消極的心理因素能引起許多疾病,如心血管、高血壓、腫瘤等。積極的心理狀態是保持和增進健康的必要條件,是人們適應環境的良好表現。

  2、環境因素

  ***1***自然環境

  人每時每刻都離不開自然環境,空氣、陽光、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糧食、蔬菜、魚肉、食鹽等是人類生活所必需的物質。

  大自然在為人類提供各種營養物質的同時,也在傳播著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如廣泛存在的有害微生物***細菌、病毒***、空氣中的汙染物、溶於水中的有害物質等。另外,氣候的突然變化***如酷暑、嚴寒、氣壓、空氣溼度異常等***也會影響人體健康。

  *** 2***社會環境

  社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環境。人們一方面享受著社會生產的成果***例如科技的進步、工業的發展,使人們有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另一方面社會生產的發展***例如現代工業的發展同時帶來了廢水、廢氣、廢渣、噪聲等***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3、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指的是人們長期受一定的民族文化、社會經濟、風俗,特別是家庭影響而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習慣。

  不良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是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對發達國家疾病譜和死亡譜的變化進行過詳細的調查,認為20 世紀70年代以後,在發達國家中導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已變成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意外死亡以及環境汙染所致疾病等,而這些疾病的起因都與人們濫用酒精和藥物、過度飲食、缺乏體育鍛煉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有關。

  4、衛生保健設施因素

  保健是包括對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在內的康復訓練、普查疾病、促進健康、預防疾病、預防傷殘以及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活動的總和。健全的社會保健制度是維護和促進健康的重要保障。

  5、體育鍛煉因素

  人體在適宜的運動過程中,機體將產生一系列適應性的良性變化,從而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然而,運動量過大,則可能導致傷害;運動量過小,又達不到刺激體內各組織器官,從而提高生理功能的目的。因此,體育鍛煉要想獲得健身效果,必須注意其科學性。

  三、結合自身健康狀況和六大營養素相關知識談預防疾病

  1、食物和健康與疾病預防的關係

  在學習過程中,我會出現情緒不穩定,體力不支,注意力難以集中,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此外,我在夏天的時候,很容易出汗,稍微一運動,整個人就像是洗了淋浴。通過學習,我瞭解到這與日常飲食及六大營養素的攝入有很大的關係。

  人的生命必須通過飲食來維持,人的生命質量和精神心理與飲食營養有極大的關係,人的智力、體力、學習能力、運動能力、防病能力、康復能力、生殖能力、壽命、身高、體重也都與營養飲食有不可分割的聯絡。營養素攝入不平衡將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食物滿足身體的各種營養需求,有適當量的蛋白質供生長髮育、身體組織的修復更新、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從食物中吃出健康來,就要注意生活的飲食習慣。飲食的要點就是:少食肉類食品和動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鮮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質攝取均衡,減少不良的飲食習慣。還應根據不同的年齡段選擇不同的食物。飲食滿足身體的各種營養需求,有足夠的熱能維持體內外的活動;有適當量的蛋白質供生長髮育、身體組織的修復更新、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無機鹽參與構成身體組織和調節生理機能;有豐富的維生素以保證身體的健康,維持身體的正常發育,並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有適量的食物纖維,用以維持正常的排洩及預防某些腸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維持體內各種生理程式的正常進行。飲食要遵循食物中熱能和各種營養素含量充足,種類齊全,比例適當;飲食中供給的營養素與機體的需要兩者之間保持平衡。飲食的結構要合理,既要滿足機體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飲食構成的比例失調和某些營養素過量而引起機體不必要的負擔與代謝上的紊亂。人體需要42種以上的營養物質,包括各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各種礦物質、必須微量元素和水。能構成42種以上營養物質的飲食必須由多種多樣的食物來源來實現。

  人在成長的不同時期合理的膳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正處於青少年時期,是一生中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期。這時期全身各部位、各器官逐漸發育成熟。所以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l***熱能青少年生長髮育快,活動量大,故對熱能的需要量較多,平均每天需要熱能大約2800卡。

  ***2***蛋白質青少年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比成年人多,而且在質量上也比成年人要求高,每天大約需要蛋白質80~90克。青少年應多吃一些動物性蛋白,如蛋類、乳類、瘦肉類及動物肝臟。另外,還應將動物性蛋白分配到三餐中吃,不可集中在一頓飯吃,以防增加胃腸道負擔。

  ***3***維生素是人體生長髮育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對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就會影響生長髮育,甚至出現維生素缺乏症。如維生素A缺乏,會患夜盲症、乾眼病;維生素B;缺乏,會患神經炎、腳氣病;維生素B2缺乏。會患口角炎、舌炎;維生素C缺乏,會患壞血病;維生素D缺乏,則影響其骨能發育等。為此,青少年最好每天吃500克新鮮蔬菜。

  ***4***無機鹽:青少年需要有足夠的鈣、磷、鐵、碘等元素。鈣和磷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材料,青少年缺少了鈣和磷,骨骼發育就會出現障礙,嚴重時可患軟骨病。鐵是紅細胞的重要成分,青少年隨著身體的增長,血量逐漸增多,需要的鐵也就較多,如果缺鐵就容易發生貧血。碘是甲狀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狀腺素能促進機體代謝和神經骨骼的發育。青少年如果食碘不足,就會出現身材矮小,智力遲鈍。

  合理營養是健康的基石,不合理的營養是疾病的溫床。雖然有些疾病是由於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作用所致,但膳食結構不合理、肥胖、營養不均衡是其中特別重要的因素。我們一定要改變舊的傳統觀念,樹立科學的營養健康理念,真正做到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

  2、飲水和健康與疾病預防的關係

  我不愛喝水,經常一天也喝不了一杯水,也常常以果汁、咖啡代替水,通過學習健康疾病與預防,我瞭解到飲水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六大營養素之一,它分佈於:1、細胞內液***細胞質***2、細胞外液***血清***3、固體支柱組織***骨***。水佔成人體重的比重約60%***有人說是70%,這個是不確切的***,女性和男性稍微有點區別,只有50%多,因為脂肪多。溫帶居民每天吃流質食物2500毫升***根據季節和年齡不同可有所調整***,一半來自水,一半來自食物,來自水的一半千萬不要丟。

  ***1***水能防傳染病

  呼吸道是我們人體第一道防線,如果水補給少,呼吸道粘膜細胞因缺水而萎縮,分泌黏液就會減少,粘附病毒能力隨之下降,細菌非常容易進入我們體內引發流感、氣管炎等疾病。如患流感,須多飲水,可稀釋病毒!

  ***2***•水能防肝癌

  中國現在很重要的成就—防肝癌。其中,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肝癌,是癌症之王。肝癌患者中國佔全球一半,每年發病35萬人,死亡32萬人,死亡率非常高,山東、浙江、江蘇、福建、廣東沿海地區,都是我國肝癌高發區。肝癌與水汙染關係密切。

  乙肝、丙肝病毒汙染水。吃入生的或未煮透的海產品能引起病毒性肝炎。水遭到汙染後,富含各類營養,使水中的藻類繁殖快。其中最常見的藍藻,帶劇毒,可引發中毒性肝炎。水和食物被黃麴黴毒素***黴玉米、黴糧食中含量最高***汙染,也能引發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為肝癌危險因素。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肝癌患者?因為中國人口密度大,而且清潔程度不高,汙染非常嚴重,所以中國是全世界肝癌最多的地方,是最危險的地方。一個月前在廣州開肝癌的防治會議,提出了這些新的資料和觀點。

  ***3***水能防心腦血管病、泌尿系統結石和關節痛

  喝水不足或不主動喝水,***特別是老人***導致身體缺水,會加快臟器衰退;喝水不足,使血管內皮受損,血小板由於缺水凝聚黏度高,造成供氧不足,導致血栓形成。血栓堵住腦血管引起腦中風、血栓堵住心臟的冠狀動脈,引起心肌梗塞。多飲水可減少此過程。有些老人的“中暑”與此有關***301醫院證實***。希望我們老人家可要注意,天天早上要喝一杯水,最好是喝活性水。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