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冬季如何養生注意事項

  冬季氣溫降低,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遭受到疾病的入侵,特別是抵抗力差的老人要注重養生保健工作。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年人冬季養生注意事項,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年人冬季養生注意事項

  1、注意保暖

  當寒潮或強冷空氣襲來之時,老年人高血壓、中風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容易產生心絞痛、心梗、心力衰竭等。嚴寒還是傷風感冒、支氣管炎、冠心病、肺氣腫、哮喘的重要誘因。所以,老年人必須隨時注意防寒保暖,要隨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添衣褲,避免著涼,防止感冒。避免寒風直吹,出門要戴上能遮住額頭的帽子,在風大時不要迎風走,應側身走過,並以手或前臂護頭。

  2、起居有常

  入冬後,晝短夜長,老人要適應變化,適時增添衣服,調節作息時間。在冬季,老人應睡眠充足且要定時,要“早睡晚起”。一般認為,老人冬天睡眠時間7至9小時為宜。起居有常還包括定時解大便。“欲得長生,腸中常清”。冬天由於上廁所不方便,加上活動少,老人往往不能保持天天大便。但長時間不解大便,腸道會吸收糞便中的有害物質,會促使一些老年性疾病的發展。

  3、注意肺部的防護

  寒冷、乾燥的空氣可引起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增加,氣體交換受阻,使病情加重或惡化。外出時戴好圍巾口罩,平時要多喝溫開水,防止呼吸道過於乾燥;早上9點以後家裡要開窗,也可以在家裡煮醋殺菌,減少肺部感染機會。感冒以後鼻塞不通,可以用拇指背沿鼻翼兩側來回搓鼻,搓熱以後,鼻塞立時暢通。練習“吐故納新”呼吸,在空氣新鮮的地方,把嘴張開,用力大聲“哈”出去。把體內濁氣全部吐出。

  4、洗澡不宜多

  老年人冬季頻頻沐浴,不符合陽氣內藏的養生原則。水熱所迫,汗出淋漓,很易感寒生病。北方冬季一週洗澡一次是比較合適的。臨睡前用溫水洗足,能活血通絡,宣通陽氣,並可安神寧心,促使入眠。但感寒後不宜在火上烘烤手足,以免面板皸裂。

  5、飲食宜溫熱勿燥

  冬季寒冷,人們喜食溫熱鹹味之物,如我國北方冬季愛吃羊肉,南方愛吃狗肉,皆為合於時令溫補之品。但不可過食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這些食物燥熱有餘,易傷津液,有礙於血液迴圈,尤對心腦血管不利。對於老年人來說,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其它疾病,但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蛋白質的供給量以佔總熱量的15%~17%為好,應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製品等,不僅便於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加耐寒和抗病能力。

  6、寧靜為本,保精養神

  冬季主蟄伏閉藏,所以冬季養生的核心就是“伏藏”二字。為了保證人體陰陽精氣之伏藏,就需要保持精神的安寧和情緒的穩定,以保護人體的精氣和精神。冬季之時,寒風凜冽,萬物凋零,易引起人的悲傷之感。所以,人們應該儘量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刺激,多到室外晒晒太陽和參加一些娛樂活動,使自己的心情始終處於淡泊寧靜的狀態,並做到含而不露,祕而不宣,讓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和喜悅。

  7、忌活動過劇

  冬季晝短夜長,陽光微弱,應多在室外鍛鍊,以補陽光照射不足。在冷空氣中活動可增強神經調節機能,提高造血功能和抵抗力,但鍛鍊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避免在大風、大霧、雨雪等惡劣天氣中鍛鍊。

  適當的體育運動是強身健體、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老人不宜做劇烈運動,要選擇合適的運動專案,如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若運動後頭暈、頭疼、四肢乏力、胸悶氣短、失眠多夢,那就說明運動量過大,要注意減少運動量,甚至暫時停止運動。

  8、避免外邪

  外邪泛指外界可能引起疾病的因素。老人正氣相對較虛,隨著臟腑組織的老化,其功能日益衰退,如再感受外邪,發病後病情就會較重。如在傳染病流行時,老人不但感染率高,而且發生併發症的比例也高。尤其在冬季,老年人極易感冒,且常誘發肺炎等。所以,冬天老人不僅要做好禦寒保暖,還要儘量避免到公共場所,外出要戴口罩等。

  9、矇頭睡覺不可取

  有些老人冬季喜歡捂頭睡覺,以為這樣可以暖和些,殊不知這樣一來被窩內的氧氣含量會逐漸減少,而二氧化碳等廢氣逐漸增加,使正常的呼吸運動受到影響,甚至造成窒息,或因缺氧誘發心腦血管病。因此正確的睡眠方法是:右側臥位,低枕,頭露被外,雙腿屈伸。

  最後提醒,冬季是閉藏的季節,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惡化與人的心理狀態息息相關。因此,老年人應避免憂傷、焦慮、緊張等不良因素刺激,保持樂觀情緒,豁達開朗,精神愉快。

  老年人冬季養生如何預防疾病

  一心平氣和

  冬季特別是過年期間,是家庭團聚、子女歸家的時候、也是鄰里親戚相聚的好機會。但是老人要注意避免不良情緒,比如不要太過緊張子女的婚姻狀態,又或者少與親戚攀比子女的工作職位與收入等等,樂觀的精神狀態有利於身體健康。

  二食療有方

  冬季食療養生以進補溫熱食物為主、糯米、栗子、核桃、韭菜、南瓜、姜蔥蒜等都屬於溫熱食物,不過肥膩味重的食品不能多吃,以免造成消化不良累及脾胃,也不能亂吃中藥補品列如人蔘、鹿茸、阿膠等,這一點不但老年人要注意,就算是年輕人也不能暴飲暴食。

  三健康生活

  老年人要保證睡眠時間,提倡早睡晚起,而且,冬天的清晨,有毒物質會因為溫度下降而沉降地表,太陽出來溫度略微升高後才會散去,老年人此時起床對健康不宜。其次,霧霾天氣時,也不應外出活動,因為運動量增大勢必加深呼吸,吸取更多霧霾中的有害物質保持室內溫度,不易過低,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也不易過熱,內外溫差太大也會造成感冒,以20°左右為最宜。

  老年人冬季養生小常識

  1、精神:寧靜為本,保精養神

  冬季主蟄伏閉藏,所以冬季養生的核心就是“伏藏”二字。為了保證人體陰陽精氣之伏藏,就需要保持精神的安寧和情緒的穩定,以保護人體的精氣和精神。冬季之時,寒風凜冽,萬物凋零,易引起人的悲傷之感。所以,人們應該儘量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刺激,多到室外晒晒太陽和參加一些娛樂活動,使自己的心情始終處於淡泊寧靜的狀態,並做到含而不露,祕而不宣,讓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和喜悅。

  2、起居:早睡晚起,避寒保暖

  《黃帝內經》稱:“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說在冬季應該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起床活動。在寒冷的冬季,應該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早睡晚起有利於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以達到“陰平陽祕,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寒保暖。冬季天氣寒冷,室內溫度要適宜,室溫應以18℃~25℃較合適,切忌溫度過高或過低。被褥的厚薄應根據室溫的變化適當調整,以人體感覺溫暖而不出汗為度。外出所穿的棉衣應以純棉布為宜,要鬆軟輕便、貼身保暖。特別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因為背部是人體的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通過背部侵入而引發疾病。每晚堅持用熱水洗腳可促進全身血液迴圈,能增強機體防禦能力、改善睡眠和消除疲勞。

  冬季還應該注意保持室內的空氣新鮮。嚴寒的冬季,有些人因怕冷而緊閉門窗,使得室內的空氣不能及時地流通而汙濁不堪,影響健康。所以,冬季在調節室內溫度的同時,還應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和溼度調節,特別是在天氣晴朗時要及時開窗通風,以保持空氣新鮮。

  3、飲食:多溫少寒,補腎助陽

  傳統養生學將我們日常食用的食物分為寒涼、溫熱、平性3大類。冬季氣候寒冷,為了禦寒保暖,人們應該多食用一些具有溫熱性質的食物,而少食用寒涼生冷食物。溫熱性質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棗、核桃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桂圓、荔枝、木瓜、石榴、烏梅、鱔魚、鱅魚、鰱魚、鱒魚、蝦、海蔘、雞肉、羊肉、狗肉、肉桂、辣椒、花椒等。此外,還要特別注意選擇具有補腎助陽作用的飲食,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

  4、運動:適度鍛鍊,持之以恆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說明冬季鍛鍊身體的重要性。寒冬季節,堅持室外鍛鍊,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中樞神經系統體溫調節功能,使身體與寒冷的氣候環境取得平衡,適應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肌體抗寒能力。有研究資料表明,長期堅持冬季鍛鍊的人,耐寒力強,不易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凍瘡等病,還能夠預防老年人常見的骨質疏鬆症。

  5、健康:適當服用一些增強抵抗力的保健產品

  現代醫學也認為,人體在冬季時受到寒冷天氣的影響,甲狀腺、腎上腺等內分泌腺的分泌功能增強,以促進機體產生熱量抵禦寒冷,應適量增強高熱量食物的攝入,並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供給。

  蜂膠含有20多類、300多種物質。其成分之複雜、作用之廣泛,令人歎為觀止。研究表明,蜂膠具有抗感染、抗病毒、抗腫瘤、抗氧化、抗疲勞、抗輻射、降有害血脂、降血糖、降血壓、降膽固醇,以及增強免疫、美容、促進組織再生等多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