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術編花籃教案設計範文

  編花籃這門古老的手工藝歷經上千年的演進,從學校教育角度來看,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一種手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編花籃的美術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美術編花籃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掌握編花籃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編出一個小花籃。

  ◆養成精心製作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課件***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師出示一個自編的裝飾精美的花籃。伴著音樂,手拎小花籃展示給學生們看,告訴學生這是老師自制的,激發學生製作的興趣,調動他們的製作積極性。讓他們欣賞、審視其美。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自己編制花籃,板書課題

  [興趣是學生的動力之源,此處激趣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學生行為衝動,讓其呈現出行為慾望。]

  二、探索新知

  1、師把自制的花籃每組分發一個,請學生首先從外觀上觀察花籃,然後動手拆花籃。要求達到的目標:

  ***1***花籃由幾部分組成

  ***2***各部分怎麼做***鼓勵學生細心觀察大膽拆開***

  2、各小組討論花籃的組成部分和製作方法。

  3、生彙報觀察討論結果。

  生a:我們小組發現這個花籃由三部分組成,有裝飾物;有紙編的小辮,繞成一圈一圈的;有白紙板做的小花籃的輪廓。

  生b:我們還發現花籃的輪廓是由籃提手、籃沿、籃身、籃底幾部分組成。

  生c: 我們小組討論發現花籃的製作過程是:首先要製作出花籃的籃身,然後做籃沿、籃底、籃提手,把這幾部分組合在一起粘好,再編小辮進行卷、貼,放上裝飾物。

  4、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小結:花籃是由籃提手、籃沿、籃身、籃底、裝飾物幾部分組成,及量、剪、粘、編、卷、貼的製作過程。***量、剪、粘過程難度較大,教師可簡單演示。***

  [鼓勵學生大膽探討花籃的製作方法,並從觀察中總結出編制過程,體現探究性的學習過程。注意引導學生測量籃沿、籃身、籃底、籃提手各部分,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勞動課中,體現學科間整合。]

  三、動手操作***放輕音樂***

  ***一***師強調在製作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全班六個小組進行評比***分設六個展示臺***①製作時看哪個組分工合理,進展順利。②製作後看哪個組作品最漂亮、最有創意。***教師要強調合作的重要性,鼓勵有創意***

  〈2〉注意安全,保證室內衛生

  ***二***製作:

  1、小組同學分工製作花籃的各部分

  2、各部分完成後,小組合作,把它們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花籃子。

  3、師巡視,幫助困難生,隨時參與學生的活動中去,評價學生的製作行為,鼓勵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給同學們提供裝飾物,讓花籃更完美。

  ***三***活動預設:

  學生在動手製作過程中可能:

  1、小組分工不合理,致使製作進度慢,師及時給予指點。

  2、在紙編小辮的過程中,可能出現:A一人牽繩一人編;B一人牽繩兩人編;C兩人相對同對編。師在巡視過程中,評價表揚C種方法,鼓勵學生提高效率。

  3、學生在製作小辮時可能不用手編,而是用手搓小繩,這種方法比較簡便,有創意,師應給予鼓勵。

  4、學生在盤繞粘小辮時,可能出現:A固定花籃轉動小辮;B手持小辮轉動花籃。師鼓勵生用B種方法,因為這種方法盤繞速度快些。

  [製作過程有分工有合作,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設定六個小組激發學生勞動情趣,培養集體榮譽感。教師的參與體現師生間的互助合作關係]

  四、成果展示

  1、小組代表展示出自己小組小花籃的最亮麗的一面,介紹製作過程。

  2、生生評價:說說你最喜愛的作品,要說出原因。

  生a:我最喜歡第3組同學製作的花籃,因為這個花籃顏色鮮豔,裝飾物的運用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很漂亮!

  生b:我最喜歡第2組同學製作的花籃,因為這個花籃設計新穎、獨特,比較有個性,而且從它外觀的編制、貼上看出這組同學做事非常細心、認真!

  生c:我最欣賞的還是我們自己組的同學共同製作的花籃,因為它是我們自己親手勞動的成果,怎麼看,怎麼喜歡!***全班響起掌聲***

  生d:我認為每個花籃都非常漂亮,因為它們是我們全體同學共同智慧的結晶,我們為花籃每部分的製作付出了自己的勞動。***響起激烈的掌聲***

  3、同學們評選優秀作品,並請編織能手談體會,說說勞動後的感受以及在勞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如何克服困難的。

  生a***女生***:由於我每天早晨給自己梳頭編小辮,熟練,所以今天編織起來比較快。我從來沒想過編辮子這個“小手藝”竟在學習中派上了用處。***生笑***

  生b:在製作過程中開始我們也遇到了困難。例如:分工不合理,小辮在盤繞時沒掌握好的方法,裝飾物搭配不當等等,在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情無以言表,我想這種感受絲毫不亞於農民伯伯豐收時的心情。

  4、師生評價

  ***1***評價最佳作品。

  ***2***對其它作品抓住優點給予肯定。***每一個花籃的製作都有它最閃亮的一點,老師要善於發現給予肯定***

  [讓學生介紹製作過程和談勞動後的感受,實際上就是在關注勞動過程,感悟勞動情趣,也是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切入點。生生互評及教師評價充分利用了評價功能,從而規範了學生的勞動行為,對學生的熱情也是一種鼓勵。]

  五、課堂小結

  美術編花籃教案篇二

  一、教材編花籃分析

  本課以“編花籃”為題,設定了兩個相關聯的學習活動:編花籃和插花。前者是編織立體形態作品的訓練,後者則是利用自編花籃進行基本的插花練習。這是一次設計製作編花籃並加以應用的完整體驗,通過這兩個活動使學生髮現生活中的美,培養探究精神與創造能力,享受制作成功的愉悅。

  用各種材料編織而成的筐籃因其取材天然、造價低廉、可隨意造型等特點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編花籃編織這門古老的手工藝歷經上千年的演進,不僅工藝與造型日趨完整、精美,材料加工也日益改進,新材料不斷湧現,現在已有各種各樣的編織機器,甚至可由電腦設計與控制生產程式。不過,手工操作仍然不可缺少,因為它是先進手段的本源。從學校教育角度來看,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一種手段。 。

  插花藝術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本課從與學生生活聯絡緊密的家庭日常插花入手,將插花藝術應遵循的基本造型規律淺顯地滲透到學生的遊戲製作中。

  活動一:學習內容是用合適的材料編織花籃,可以選擇紙條或有韌性的條狀材料,如紙繩、紙棒、鐵絲、電線、橡皮泥等。在四年級下冊第10課《編紙條》中學生已掌握了“一提一壓”的基本編織方法進行平面編織練習,本課則要在此基礎上學習構成立體形態的筐籃。

  編花籃的製作難度在於從平面到立體的編織過程,也就是從花籃底面到四周圍邊的轉換環節。為了降低難度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個環節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允許不按常規出牌,只要能編出立體形態的筐籃就行。教材中安排了兩個提示協助解決難點。1.對比分析各種小籃的不同構成形態,是拓寬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比如:有的小籃底面和側面是分開製作再組合而成,有的小籃的側面則是用編完底面後的剩餘部分穿編而成的。2.呈現了三種底面形式,供學生觀察和動手嘗試。比如方形小籃的四個側面可以是先分別編好,再豎起來貼上在一起。不一定要按常規把四邊豎起來編,可在編的過程中逐步呈現立體形態。

  活動二:學習內容是配合自編的小花籃做一件插花作品。根據地域和學生情況,選用的花材可以是野花、野草,也可以蔬菜、工藝花等。本課時學習內容主要定位於選擇同種花材的插花,體驗花與花之間的位置變化產生的美感。教學中應讓學生掌握插花的基本知識和形式美法則:1.花和花籃之間的不同色彩搭配能營造不同氛圍。2.每枝花的高低錯落、疏密、斜正、俯仰姿態都會產生不同的韻律變化。3.花籃的形狀特點各異,插花的方式也相應變化豐富。根據花器的深淺,一般有直立式和橫臥式兩類插花造型。插花實用小技巧:專用花泥或橡皮泥等材料能固定花枝,方便造型。一般的插花步驟是:1.根據花籃形狀、色彩特徵設計插花造型,選擇花材及相關材料***主要花材、輔助花材、花泥***。2.逐個固定花枝,使花枝呈現錯落有致的姿態,富有韻律感。

  二、教學目標

  ◆掌握編花籃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編出一個小花籃。

  ◆瞭解有關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則,製作一件插花作品。

  ◆養成精心製作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學思路

  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內容是學習立體編織、日常插花等淺顯的構成知識,瞭解基本製作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增添生活情趣。考慮到所用材料的特殊性,在教學組織中應強調教學準備的重要性。當地的經濟條件、學生的認知程度、製作材料和程式都是制約本課教學活動方式的因素,教師應根據自己的課時目標確定相應的教學策略。

  活動一的教學程式可安排如下:課前準備——複習匯入——體驗感受——探究表現——欣賞評價。課前讓學生預先做好12根紙棒或其他類似材料備用。教學時,首先複習“一提一壓”的編織方法,讓學生上臺試做。教師將學生做的平面半成品編織成立體的方形小籃,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學生分組交換觀賞從家中帶來的編織物品,結合教材仔細觀察這些小籃的材料、編織方法、形狀等有什麼不同。

  教案的編寫方法

  一、教案的內容

  教案的內容一般包括∶***1***授課班級與時間。***2***課題或教學內容。***3***教學目標。***4***課型與課時。***5***教學方法。***6***教具準備。***7***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點。***8***教學過程安排及時間分配。***9***作業。***10***板書計劃及筆記綱要。***11***教後反思。

  教學過程的設計是重點,一般包括∶複習、引入、新授、練習、小結、作業佈置等幾項。當前,根據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學過程中還經常安排自學、嘗試、探究、討論、反饋、操作、實驗、演示、質疑等環節。但不管擬定什麼環節,都要規劃出具體的活動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及板書設計,即“做什麼”“何時做”“怎樣做”都要計劃清楚。

  二、教案編寫的步驟與要求

  ***一***教案編寫的步驟

  第一步∶確定目標。在鑽研課標、教材的基礎上,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第二步∶確定重、難點及關鍵點。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明確本節課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及關鍵點。

  第三步∶選擇方法

  第四步∶選擇教學媒體

  第五步∶設計教學全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

  第六步∶設計課堂練習與課外作業

  第七步∶設計板書

  第八步∶教後反思

  ***二***教案編寫的要求

  教案編寫的要求包括∶

  1.實現以人為本

  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確立教學目標。

  2.體現系統化教學設計的理念

  教案撰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學情考察、教法改進、實踐反思上,儘量減少費時低效、抄錄應付檢查的形式化做法。

  3.具備重要資訊

  教案包括課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的程式與方法、教學媒體的使用、課時安排、作業等,它們是構成教案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的具體寫法,允許有個人的特色,不必追求統一的模式,但不管那種寫法都要包括這些基本內容。

  4.編寫教案的要求應因人而異、因科而異,區別對待

  從形式上看,教案又可分為詳細教案,簡明教案和微型教案三種。對於新教師,最好先寫一份詳案,然後從中縮寫出一份提綱式的簡案,供上課時作提示和參考用;經驗豐富、教材熟悉,學生了解的老教師可寫簡寒;大多數教師可寫介於詳簡之間的實用教案。對有些內容較多、難度較大的課時無論什麼教師都應寫出詳案。

  5.教案編寫的形式可以多樣化

  教案編寫的形式有這樣幾種∶***1***教師個人單獨編寫,體現的是個人的智慧。***2***在個人編寫的基礎上,展開集體討論,可以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水平。***3***採取集體編寫的原則,體現群體的智慧。

  6.寫好教後反思

  教後反思是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次上課結束後,教師都要對自己辛辛苦苦編成的教案,在課堂上實施的情況進行及時地總結、反思,養成寫課後心得或課後日記的習慣。教後反思的完成,有利於教師將課堂得失與原來的構想加以對照分析,使教師的實踐經驗進一步上升為理論,為今後的教學、教研提供珍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