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插圖的作用

  課文插圖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小視。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只要是上過小學語文的教師都知道,小學語文課本中,無論是精讀課文還是略讀課文,都有一幅或幾幅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有照片、有繪畫,形式不同,風格各異,既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更是幫助教師和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輔助材料。有時一幅立意角度與視覺效果俱佳的插圖留給我們的印象甚至可以超過文中的文字所表現的內容。遺憾的是小部分教師忽略了這些插圖的價值,並沒有讓它的價值充分體現,為讓大家都能利用好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筆者認為,插圖不但具備文字所不具備的優點與功能,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但是,教師如何才能指導好學生認識插圖呢?

  一、引起學生的興趣

  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主要靠教師的激發,在講課文之前,教師可以利用插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色彩鮮豔的圖畫給學生的視覺以刺激,內容新穎畫面冗雜的圖畫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如《跳水》一文中,教師可安排學生先看圖,並讓學生在看圖後提出自己達到問題:“猴子怎麼會爬上桅杆的頂端?”“孩子為何走上橫木的一端?他難道不怕從那麼高的地方摔下來嗎?”“甲板上舉槍的這個人想幹什麼?”“這個走上橫木的孩子他最終安全回到船上了嗎?是如何得救的?”學生產生了這些疑問之後,他就會帶著濃厚的興趣去閱讀課文內容,教師再順著這些問題去點撥學生,學生便容易感知和理解課文。教師最後提出問題:“如果你是船長,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向他一樣辦嗎?如果不是,你會怎樣處理?”解決這個問題後,學生既掌握了課文中心,同時,也讓他們得到訓練-----如何在危急時刻急中生智地處理問題。

  二、使學生學會審美

  有些課文,單靠文字的描繪,學生是無法理解內容的。如《故鄉》中共有兩幅插圖,教學時可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欣賞插圖。第一幅插圖描述的是“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海邊的沙地種著一望無際碧綠的西瓜,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碴盡力地刺去。”這幅圖中描述的是一個天真活潑而又勇敢的少年閏土形象。而在第二幅圖中給我們展示的卻是一箇中年閏土的形象。——灰黃的臉,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是破衣爛衫,一雙手又粗又笨,像松樹皮,手裡提著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這兩幅插圖中,我們教師可以問學生:“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為何有這麼巨大的變化?”***經濟生活的艱辛和精神負擔的沉重。***教師教學時只要提示學生這兩幅圖所體現的差異原因,學生便能心領神會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

  三、理解優美的詞句

  有些課文中的詞語,如果不借助工具書,學生難以理解,然而如果藉助文中的插圖,則可以使學生便於理解。如《清明上河圖》這篇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眾多,有些詞語教師都難以完全理解,更何況學生。這篇課文中共有兩幅插圖,描繪了三個部分。如第一部分中的“初春的清晨薄霧尚未散盡,一片枝芽萌動的小樹林,數間農舍掩映其中,農田初綠,阡陌縱橫…..”這句中的“阡陌縱橫”一詞便可藉助圖來幫助學生理解其義。第二部分中的“這裡酒樓茶肆,宅第店鋪鱗次櫛比,貨物五光十色,種類繁多,,買賣興隆。”這裡的“鱗次櫛比”可讓學生感受理解魚鱗和梳子,房子店鋪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順序地排列著,而“市招高掛”中的“市招”就如同現在商店的招牌一樣,給學生莊莊嚴這樣簡單的講解再結合插圖加以指點學生就清楚明白。而在第三部分中的“士農工商,男女老幼,騎馬的、乘轎的、購物的、叫賣的,……”而“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著兩個詞語只需指導學生看圖中的人物,學生也就理解它們的意思了。

  在《可愛的草塘》一文中是這樣描寫草塘美的:“浪花翠綠翠綠的,綠得發光,綠得鮮亮,歡笑著,翻滾著,一層趕著一層湧向前方,仔細瞧那浪花,近處的呈色,遠一點的呈色,再遠的呈色,一層又一層,茫茫的跟藍天相接。”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看圖,學生一眼就能從圖中直觀地感受“鮮綠”、“ 翠綠”、“ 墨綠”草塘綠色的不同層次,理解了“茫茫”的意思,對於這些,學生品讀得有滋有味,同時也受到了美的薰陶。

  四、利用畫圖讓學生樂在其中

  讓學生動手畫圖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樂在其中,如《詹天佑》一文中,詹天佑主持修築鐵路,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居庸關的隧道就需採用兩端鑿進法,八達嶺的隧道採用的是中部鑿井法,教師在講授這些內容時就要按課文內容要求學生掌握這兩個隧道的簡要示意圖,教師點撥學生,讓他們自己動手畫,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他們在操作中掌握了課文的重點內容,讓他們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

  五、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

  所謂說話能力,不是簡單地說出圖畫內容,而是指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按一定的順序有組織地用書面語言把插圖內容清晰完整地表達出來,當然,這種說話能力並非一朝一夕通過簡單幾次的練習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師長期不斷的訓練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師要根據大綱要求,從低年級起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這種觀察說話能力,從簡單地說一兩句,到說幾句意思連貫的話,到說一段意思連貫的話,再到重點部分說得具體,說得詳細等,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使之獲得表達能力。

  總之,課文插圖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小視,這些漂亮的圖畫在教師的指導下能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美麗。

  ***二***

  一、創設環境

  在教學中,營造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有利於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使學生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產生積極的情感,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地去探索,激發學習慾望。所以,在講解課文中,我常常圖文並茂,教育學生把圖文結合,利用插圖,形象表達課文內容,理解文章意境,比如《要下雨了》這篇文章配有四幅插圖,分別描敘燕子低飛,小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最後,兔子飛跑回家的情景。因而,在授課過程中,我教育學生先觀察四幅圖,初步理解圖意,或者引導學生看圖,圖中適時點撥,這樣,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良好,再讓學生結合文章段落,理解文章全意。

  二、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表達是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多種能力的綜合體現。因此,在上課中我會不失時機地利用插圖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就拿《阿里山的霧》這課來講,圖中僅一幅插圖,我引導學生仔細看圖,同時提問:1、圖中描繪的是什麼時候的景?2、有風或無風,從何處看出,然後針對學生作答,我又提問:⑴有風時雲、霧特點怎樣;⑵無風時雲、霧特點將又會怎樣;最後作者為什麼會有“莫名驚愕與喜悅”之情。有了上述的問題結合文中的段落,我讓學生先自由討論或小組交流,最後自己表達出結果。這樣,既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加深學生理解能力,也促進學生共同合作交流,探討的經驗與能力,這種能力不僅適用課堂,也適用於今後學生成長,走向社會與他人合作交流。所以,我認為利用插圖側面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課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都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進行培養,在語文課內外逐漸形成“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三、利用插圖,精心設疑

  在教學中,通過教學生觀察圖畫,給學生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認知衝突,引發學生主動探索,培養學生豐富的浪漫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古詩《石灰吟》中配有一幅插圖,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讓學生獲得圖畫的感性認識,不斷豐富學生表象;其次引導學生勤于思考,開啟想象大門,發展創造潛能,再結合古詩大意,這樣,學生對石灰的由來和作者的本意,就很清楚不過了。

  總之,課堂中利用插圖,講究授課藝術,能提高課堂效率,能培養學生觀察、表達、想象和綜合能力,能為培養造就全面發展的複合型人才打下基礎。因此,我認為課堂中,巧用插圖教學,行之有效,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