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組學習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數學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保障每個學生的積極參加,是一種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的途徑。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組學習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歡迎閱讀!

  篇一

  1.提高小組合作的效度和廣度

  一個學生要有兩個以上的合作小組,校內的小組和校外的小組,校外的小組可以打破班級年級的限制,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只跟校內小組成員進行合作,不能主動融入其他小組中,在遇到問題時不能合作,失去小組合作的意義。另外,學生跟不同的學生合作可以獲取不同的思考角度,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跟不同年級的學生一起來研究問題,則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少起彎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準確把握學習時機,提高合作的可能性

  一是要在學生產生爭議時進行合作。如教學估算時,老師要去給學校8個班級買電視機,每臺488元,老師應該帶多少元錢合適?一時學生的意見不能統一,我抓住這一時機讓學生在小組內解決此問題,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小組中進行討論。二是在學生困惑不解時進行合作。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看到學生無論怎樣思考都不能解決問題,我們應該善於抓住這樣的時機,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合作探究。三是在學生一個人不能達成時進行合作。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合作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3.正確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提高合作的質量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新兩基,這就要求我們要多一些實踐活動,特別是實踐活動中的合作,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給學生布置一些開放性的、有合作價值的活動任務,這些實踐活動可以是在教師組織下進行的,也可以是在校外由小組獨立組織完成的。例如讓學生分小組調查學生每天的消費情況,為超市設計進貨方案等活動,提高學生合作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所選擇的內容既要讓學生感興趣,又要選擇開放性的內容,給學生留有探索的空間。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平時要注意積累活動的素材,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達到數學生活化和在生活實際中應用數學知識。

  4.做好合作學習評價

  小組評價可分為個體評價和團體評價。對於個體的評價要依託於小組進行,考查個體對小組的貢獻,對於班級的貢獻,對於成員的貢獻。團體的評價要依託於活動情況的評價,學習質量的評價和學習過程的評價。由於每一次活動的評價主體是學生,評價的物件也是學生,•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主評價,思考自己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表現,談認識,談體會,談收穫,同時能夠了解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不足,明確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培養學生評價與反思的能力。

  作者:劉洪運 單位:前郭縣白依拉嘎鄉中心小學

  篇二

  一、思考

  1.合作流於形式,要求不到位。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覺得把兩三張課桌拼靠在一起、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教師一聲令下“小組合作”便是小組合作學習了,似乎一堂課中有兩三次這樣的學習就是“四步教學模式下”合作探究了。表面上看熱鬧,實際上學生可能是茫然無收穫,或者是“爭吵”偏離了主題。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不到位,具體表現有兩種:一種是沒有明確宣佈要求,一種宣佈要求時不及時。學生對合作內容、合作方法以及時間限制、彙報要求等不明白、不清楚,是各作各的,使小組合作學習作而不合。

  2.指導不及時,時間不充足。教師指導不及時,主要表現在教師在講臺上等待或做自己的事,好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與己無關,看上去學生主體地位突出了,但教師的失去了主導作用。學生小組合作時,教師沒能及時介入調控,任憑活動放任自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進度和效果心中無數,使合作無果、學生沒能有真正的收穫。同時,教師為了教學進度,在有的學生還沒來得及發言,還沒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就宣佈合作停止,草草收場,造成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合而無質。

  3.評價不到位,合作效率不高。教師在小組彙報時一味說“很好”或單純說“這一組最快”等,不能敏銳地判別、及時地引領,容易誤導學生的浮躁求速,扼殺學生的不同觀點。只關注對整個小組的評價,忽略學生在活動中的個性反映;只注重合作學習的結果,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只讚揚合作學習的彙報者,忘卻小組學習的合作者。評價主體單一、形式單一,評價無形中變成了一種甄別過程,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不高。

  二、策略

  1.有效分組。合理安排小組人數,學習小組人數一般為偶數,合作小組的人員搭配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徵、性別等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由於每個小組成員都是異質的,所以就連帶產生了全班各小組間的同質性,這就充分體現了“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原則。

  2.分工合作。教師在啟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根據內容合理分工、明確分工。沒有規則、沒有分工的合作學習很容易成為“自由市場”,嘈雜無序,合作難以見效。有的小組中的學生,對合作只有淺層次的理解,在他們印象中,“一起幹”就是“合作”。因而,在小組活動中,合理分工、明確分工尤為重要。不同的成員要承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務,每個成員、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賴、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合作,分中有合、閤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3.交往互動。交往互動,既包括生生互動,同時包括師生互動。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的過程中,要互相謙讓、互相學習、互相激勵、互相幫助。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既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師”也要成為學生“合作的夥伴”。從以前的“大包大攬”到把舞臺留給學生,並不意味著教師無所事事,相反,教師要擔負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如:教師在巡視時不要停留於形式,隨意地與學生交流幾句,而應利用這段空隙對每個小組的合作給予指導。另外,教師在巡視時還應儘可能掌握每個小組的情況,如:在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較好的值得提倡的做法等可以在小結時提出,再比如一些開放性問題,學生都得到了哪些不同的結論,避免在提問或展示時的重複。事實證明,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有效,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就會越充分。

  4.合理評價。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評價的目的不僅是對學習目標達成度的評價,更重要的是,通過評價激勵學生參與協作學習的過程。在評價內容上,既注重學習目標的檢測,又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合作性、創造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在評價方法上,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我縣“四步教學模式”下合作探究中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作者:陳雨田 單位:江蘇省濱海縣東坎鎮東坎小學

  篇三

  一、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由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在老師的相應的指導下,初步瞭解學習的目標,然後成員之間相互幫忙,共同完成制定的學習任務。這種模式與傳統的相比具有更多的優點,它更能適合現代教學方式,同時也具有很多益處,使得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

  1.在學習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在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在課堂上,老師經常性的會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大家相互討論,各自彌補不足,但是由於小學生玩的心理比較重,他們無法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來學習,從而使得最後的學習效果達不到預期。這種問題的出現使得這種學習方法並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相反還有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

  2.學習效果一般。在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引導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有可能不全面,這便會導致學生不能夠全部參與到討論當中來。在小組學習中,成績比較好的同學一般都會處於一種比較主導的地位,相比較而言,那些成績相對比較差的學生便不能輕鬆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樣便不能達到小組合作學習應該達到的效果。

  3.學生的準備不是很充足。只有有一個充分的準備,小學數學小組學習才能夠發揮他應該發揮的效果。充分的準備主要指的是小學生是否能夠提前對於相應的教材進行了預習,是否對書本上的知識有足夠的瞭解以及是否能夠做好相應的學習準備。在很多情況下,學生準備都不是很充分,從而無法正常的發揮此學習小組應該發揮的效果。

  4.老師不能充分的參與。在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不能夠充分的參與到其中,便會導致學生對於小組學習沒有足夠的重視,同時老師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不利於提高在學習中的效率。

  三、實施的策略

  1.分組要合理。在小學生的心理中,集體學習這種概念並不是特別的清楚,所以在開展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中,老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夠合理分配學生之間的分組,使得他們能夠相互彌補相應之間的不足。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分組進行相應的分配,能夠創造出使其更加積極學習的環境,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

  2.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小學生的學習中,激勵他們學習的動力主要是興趣。要使得小學生對於一門可產生濃厚的興趣,就要增強學習中的互動,使其能夠積極的參加到其中,這樣便會使其能夠更加喜歡這門學科,從而提高其學習的效率。老師應當儘可能地營造一種比較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習。在小組學習中,可以先分別請每個小組進行分析,探討,然後不同的小組之間再進行談論交流,從而營造出一種比較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得這個小組活動。

  3.在學習中,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是至關重要的,這個環境要有足夠的自由以及平等。老師在教授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自由平等,讓他們在學習中能夠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批評,相互之間能夠激勵,從而一起提高,一起進步。老師與學生之間是需要密切的關係的,只有師生之間有一種比較密切的關係,才能夠使學生對於學習的看法從被動到主動,讓學生感受到師生之間平等的學習氛圍,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4.尊重不同的意見。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想法,每個人由於思考角度的不同也會得到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所以適當的進行小組討論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各抒己見,從而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最終得出最佳的解決方案,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鍛鍊了學生的相互合作以及聽從他人建議的能力。這種尊重他人意見的行為為小學生以後的發展也會產生比較積極的影響,對於他們未來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有利條件。

  5.拓展多種形式。老師在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要適當的組織一些課外活動,讓小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學習,從而提高他們各個方面的能力。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可以讓他們幫忙出謀劃策,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他們的興趣,在不斷地合作以及交流過程中他們便會更加的團結,學習效率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四、結束語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保障每個學生的積極參加,是一種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的途徑。在小學開展數學小組合作學的這種方法,不僅展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提高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對於他們的健康成長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這是一種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找到自己的不足,達到共同的進步。

  作者:孫亞麗 張豔 單位:吉林省舒蘭市朝陽中心校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