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論文

  英語閱讀教學是整個高職英語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架式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高職閱讀 灌輸式 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自主完成閱讀任務和意義建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 閱讀是高職英語教學中重要但較難推進的一個環節。如何改進傳統閱讀課堂模式,使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探索,培養自主閱讀能力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本文嘗試將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於高職英語閱讀教學,探索適合高職閱讀課堂的教學過程和步驟。

  [關鍵詞] 高職英語 閱讀 支架式教學

  一、高職英語閱讀及支架式教學

  閱讀,是英語聽、說、讀、寫、譯五大技能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知識輸入的一個主要途徑。然而,閱讀理解卻是高職英語課堂上較難推進的一個環節。高職學生總體英語基礎較薄弱,詞彙量小,語法知識較欠缺,為閱讀帶來了很大障礙。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就停下來去查,嚴重影響了閱讀速度及對整體篇章的理解。基於這種情況,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通常就成為了閱讀教學過程的主導者,在課堂上為學生們進行單詞講解、難句分析、篇章大意概括等。這種方法造成學生只是停留在對某一篇章的理解和基礎語言知識的掌握,而沒有真正提高實際閱讀能力,而且增加了學生的懶惰心理,無法鍛鍊他們的自主思考的思維能力,與高職英語教學“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能力”的目標相悖。因此,探尋適合高職學生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們在閱讀理解過程中獨立探索和自主學習能力成了高職英語教學中有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支架式教學是建構主義理論下的一種新教學方法,主要基於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立足於通過外界的指導幫助***來自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將學習者的實際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聯絡起來,幫助學習者快速有效地進入最近發展區,從而獲得潛在的發展水平。在這一動態過程中,外界的指導,即“支架”,會隨著學習者能力的增加而逐漸減少,直至學習者有效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意義的自主建構。支架式教學法強調將學習的任務逐漸由教師轉移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習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於改善現今高職英語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創新意識和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本文將通過總結和融合支架式教學的五個環節***搭建支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協作學習和效果評價***,結合高職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討論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索適合高職英語閱讀的教學過程和步驟。

  二、基於支架式教學模式的高職英語閱讀教學過程

  ***一***閱讀前:搭建支架,進入情境

  在進入到篇章閱讀前,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補充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對於將要閱讀的內容有更加立體全面的認識。然後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提供“情境支架”,探討和閱讀內容相關的一些話題,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話題探討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掌握學生們對該主題的瞭解程度,即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之後,通過“定位支架”,教師要為同學們明確閱讀的目標,即學生的“潛在發展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均會存在不同,因此教師應該為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立不同的目標。最後,教師要將學生分成閱讀小組,小組成員間要互補,使得水平較好的學生可以協助水平較差的學生,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形成“同伴支架”。

  ***二***閱讀中:獨立探索,協作學習

  開始閱讀時,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方法支架”,指導學生在第一遍瀏覽閱讀時,主要關注文章的大意,遇到不認識的詞和難理解的句子畫下來,而不是停下來查詢詞意和句意。瀏覽閱讀之後,學生們進入到教師之前分配好的閱讀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篇章的閱讀和討論。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分工進行單詞、短語查詢,分享各自對於文章大意的理解,並對之前略讀中畫下來的難理解的句子進行小組商議推敲。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一些“問題支架”:這些問題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抓住閱讀中的關鍵點,另一方面可以用於檢驗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正確性。

  各閱讀小組根據教師列出的問題完成文章閱讀討論後,教師可以進入到閱讀講解過程:各閱讀小組首先選出代表分享自己組對整篇文章大意的理解,之後將各組的意見比較,總結出大家贊同的結論,教師給予點評糾正。然後,各小組之間繼續分享和討論對教師閱讀問題自己組得出的結論,教師進行輔助指導。最後,進入到仔細閱讀講解,教師隨機挑選小組進行篇章某一段落的講解。該組成員會負責把該段落中的重點詞彙、短語、難理解的句子和段落大意為全班同學進行介紹,也可以提問其他組成員他們對於該段落的理解。通過這一密切的團隊合作,各組之間的互動討論及教師的適當指導輔助,學生們有機會積極地參與到閱讀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探索,完成知識的內化,完成閱讀目標。

  ***三***閱讀後:效果評價

  閱讀講解完成後,教師要組織學生完成閱讀評價。評價的方式要多元化,包括:小組自評***小組內對於各組員在閱讀過程中的表現及貢獻的評價,以及小組整體在本次篇章閱讀中表現的評價***,各組互評***每個小組認為其他小組對於他們所講解段落的理解及介紹情況的評價***,教師評價***包含對於學生個體,各閱讀小組,及全班同學總體在此次閱讀中的表現的評價,及對於設立的閱讀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等***。

  除了口頭評價之外,每個學生要完成並上交一份學習記錄,利於教師考查學生的學習收穫情況,同時也利於學生日後對閱讀內容的複習回顧。

  三、結語

  閱讀,作為英語學習技能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可以幫助學習者獲取語言知識,體驗文化氛圍。同時,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會有效促進聽、說、寫、譯等其他技能的發展。因此,如何打破傳統閱讀課堂中教師主講、學生被動吸收的局面,如何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過程中,獨立探索從而逐漸提升自主閱讀能力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將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於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語言基礎知識的自主探索學習,掌握相應的詞彙、短語、句式和語法等,還可以通過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過程中,增強學習的興趣。此外,支架式教學中強調的評價環節,特別是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的評價,不僅有利於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掌控,也提高了學生對自身及夥伴的學習能力的認識,增進學習動力。更重要的是,通過長期訓練,隨著學生個體能力的提升,教師提供的“學習支架”逐步減少直至撤銷,學生可以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其自主閱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