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興趣

  怎樣才能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的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成功的祕訣在於興趣。”可見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成功的先導。一個人獲得成功,無一不是在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取得的。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之引用生活

  例,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憐憫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心理學家也研究表明,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若讓學生乾巴巴地坐著聽課,就會出現注意力分散、開小差,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針對學生實際,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有的放矢的引導,啟發,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探索學習。如:我在教“雞兔同籠”時,我向學生提供了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藉助我國古代趣題“雞兔同籠”問題,使學生展開討論,應用列表法、畫圖法、假設法、方程等方法,從多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解題,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根據自己的經驗,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並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物,體會數學的價值。在運用假設法時是我讓學生扮演雞和學兔,在兔班長一聲令下,全體立正,這時候所有的兔子都抬起兩條前腿,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時籠子裡的雞和兔立在地上的都是幾條腿?一隻兔子少了幾條腿?……***咯咯…咯咯…***在兔子學雞的過程中,雞王很不服氣,於是雞王就號召所有的雞模仿兔子走路,可是他們只有兩條腿,哪位同學知道雞怎樣學兔子走路呢?生:***兩隻翅膀支下來撲在地上當腿。一隻雞多了了幾條腿?……

  之提升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把數學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資訊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數學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己去認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領悟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學”。這樣,通過教學知識在日常社會生活中的應用情況,如知識用在日常的什麼地方、什麼時間、用於什麼問題等,使知識的學習密切地學生的現實生活及已有經驗聯絡起來,使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的現實意義,既瞭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的用途,也增強了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使他們深深地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與現實生活是緊密相聯絡的,離開數學將寸步難行。

  之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1.化歸思想

  化歸思想是把一個實際問題通過某種轉化、歸結為一個數學問題,把一個較複雜的問題轉化、歸結為一個較簡單的問題。應當指出,這種化歸思想不同於一般所講的“轉化”、“轉換”。它具有不可逆轉的單向性。

  2.數形結合思想

  數形結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數量關係形象地表示出來。即通過作一些如線段圖、樹形圖、長方形面積圖或集合圖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量關係,使問題簡明直觀。

  3.變換思想

  變換思想是由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的思想。如解方程中的同解變換,定律、公式中的命題等價變換,幾何形體中的等積變換,理解數學問題中的逆向變換等等。

  之巧設懸念

  強烈的好奇心,是引發興趣的重要來源,它將緊緊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緒中去積極探索事情的前因後果及其內涵。因此,在數學教學之中,教師應根據授課內容巧設問題,讓一個個恰當而耐人尋味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而匯入時設定帶有懸念的問題,為上好整堂數學課做好了鋪墊。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學時我注重從教材內容需要出發,以組織有趣的數學競賽或講述生動的小故事等方法來引入,不僅能指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而且能夠引人入勝,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之增強自信心

  正如魏書生老師所言,教師要想方設法鼓勵學生全體參與,啟發他的求知慾望,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增強自信心。在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如對學得特別好的學生可用“好棒”、“真聰明”等激勵性評語;對學習上有進步的學生可用“進步真快”、“加油啊”等鼓勵性評語,對後進生可用“這點難不住了”、“繼續努力”等評語。這樣,在老師的幫助下,既能讓學生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線上逐步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又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形成強大的學習動力,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有了自信心,培養學習興趣就不難了。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學起于思,思始於疑。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有意設疑,把一些數學知識蒙上一層神祕的色彩,引起學生探索的慾望。

  數學概念、法則、公式、性質等知識都明顯地寫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數學思想方法卻隱含在數學知識體系裡,是無“形”的,並且不成體系地散見於教材各章節中。教師講不講,講多講少,隨意性較大,常常因教學時間緊而將它作為一個“軟任務”擠掉。對於學生的要求是能領會多少算多少。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從思想上不斷提高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認識,把掌握數學知識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同時納入教學目的,把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要求融入備課環節。其次要深入鑽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的各種因素,對於每一章每一節,都要考慮如何結合具體內容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滲透,滲透哪些數學思想方法,怎麼滲透,滲透到什麼程度,應有一個總體設計,提出不同階段的具體教學要求。

  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必須通過具體的教學過程加以實現。因此,必須把握好教學過程中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契機——概念形成的過程,結論推導的過程,方法思考的過程,思路探索的過程,規律揭示的過程等。同時,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注意有機結合、自然滲透,要有意識地潛移默化地啟發學生領悟蘊含於數學知識之中的種種數學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盤托出、脫離實際等適得其反的做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在啟發學生思維過程中逐步積累和形成的。為此,在教學中,首先要特別強調解決問題以後的“反思”,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提煉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對學生來說才是易於體會、易於接受的。如通過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有規律的對比板演,指導學生小結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找到具體數量的對應分率,從而使學生自己體驗到對應思想和化歸思想。其次要注意滲透的長期性,應該看到,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到學生數學能力提高的,而是有一個過程。數學思想方法必須經過循序漸進和反覆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有所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