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低段學生識字量少、認知能力較弱,“不會讀題”和“讀不懂題”是這一階段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該怎麼提高孩子的數學閱讀能力?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快來看看吧!

  培養低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有哪些

  ***一***構建知識體系

  知識是一個系統,我們所學的知識也呈螺旋上升的趨勢,低年級的知識體系處於一個比較基礎的部分。如小學知識體系分為幾個階段,內容分為幾個部分等。為了讓學生有系統、有步驟地學習,課標與教材都是精心設計與安排的。

  如“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那麼學習乘法,就是在學習加法的基礎上提升的。

  ***二***思考與閱讀相結合

  數學學習對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發散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教學手段將學生的思維與閱讀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三***實踐與閱讀相結合

  如學習估算的時候,估算是求近似數,不要用一種固定的模式規定學生去估算,要通過四捨五入法、去尾法、進一法等。

  ***四***重點內容重點訓練

  前面已經說過了,數學知識是一個系統,那麼我們學習數學中,老師首先要有系統的概念,每一階段的內容,哪些是重點和難點,並把它作為重點內容來訓練。如一年級的加法的意義,二年級乘除法,圖形的認識中的“角的分類”等。通過重點訓練,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發展是比較持久與鞏固的。

  ***五***不同學生區別對待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一樣聰明,一樣勤奮,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正是因為這些特殊性,也造成了教學的難度。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過“因材施教”,我們現代更需要不同學生區別對待。在我們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時候,都需要這樣的區別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層次的需求。如在教學一年級時,我們經常遇到“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有的學生閱讀能力強,一下子就能自己提出問題並解答出來,但有的學生不理解“還”、“問題”,寫出來的東西讓你苦笑不得。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讀懂數學問題,也是閱讀出現了問題。怎麼辦?需要強調“還”是什麼意思、“問題”是什麼意思,學生能夠理解的時候,這類情況,還要讓學生一個個“過關”,讓他們“還提出問題”。

  重要的三件事

      一是從“圖”到文,通過科學地看與聽把“圖”轉化為文字,在讀“圖”中形成數學問題;

  二是“圖文”結合,運用編、演、畫等多種策略,分析題目,解決問題;

  三是家校結合,特別是家長的正確配合,勢必形成事半功倍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