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培養小孩的學習習慣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由此可見,習慣養成多麼重要。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培養小孩的學習習慣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培養小孩的學習習慣方法

  第一步:家長陪伴期

  陪伴:顧名思義就是相伴在孩子身邊,以陪同的方式來輔助和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秩序。陪伴給予孩子的是信任感和自信的建立。

  陪伴週期:3周,大約21天左右。

  陪伴過程中,家長需要明確引導孩子所做內容:

  1、統一做好孩子每天放學後至睡覺前的學習時間安排,這個時間要與孩子協商確定,週末另行約定。

  2、提前10---15分鐘提醒孩子就要進入學習或者寫作業時間,請將手裡繼續的事情停下來。

  3、做好學習前的準備工作,如喝水、上廁所、整理書桌***將與學習無關的物品從書桌上清除,防止分散孩子注意力***、準備課本、作業本、文具等。

  4、根據不同孩子年齡段注意力集中時間的不同,家長要與孩子做好學習時間的約定,幼兒每次學習時間規定為15—20分鐘;小學生每次學習時間為20—30分鐘;中學生每次學習時間為30---40分鐘。每一次學習時間到後,家長要安排孩子做短暫的休息,讓大腦得到休息,每次休息時間規定為10—15分鐘。

  5、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寫作業時的坐姿、執筆、運筆、注意力、寫作業時的難易程度等,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6、家長通過觀察和比較,對孩子學習或者寫作業的點滴進步做出總結,以鼓勵和表揚的方式告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他的進步。

  7、注意事項:家長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要發現問題就去不停地嘮叨,試圖去改正孩子,要採取藝術化的方式來糾正孩子學習習慣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事前約定手勢和表情等來啟迪孩子。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示範,給孩子堅持好習慣以激勵。要允許孩子看動畫片或者喜歡的事,這是對學習或者寫作業的一種有益促進,但是要將孩子最感興趣的事放在學習之後,給孩子一個目標定位:按時或者超前完成作業,便會輕鬆得到看動畫片的時間。

  第二步:家長漸離期

  漸離,指家長離開孩子的書桌旁,在孩子目光視線可及的範圍內關注孩子學習或者寫作業。漸離期是一個讓孩子逐漸由依賴父母在旁邊陪伴學習,到父母一點點離開身邊而逐漸走向獨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父母的引導非常關鍵,這關係到整個學習習慣培養是否順利實施。

  漸離週期:4---5周,約30天左右。

  漸離期內家長應該關注的內容:

  1、與孩子總結陪伴期內學習秩序養成情況,給予孩子以肯定,引導孩子逐步走向獨立。

  2、明確告訴孩子,現在爸爸或者媽媽要給你獨立學習的空間,因為你已經具備獨立的能力,但是為了能讓你安心學習,我們會在你視線所及的範圍內陪伴你。你寫作業,我們做自己手裡的事,比如看書,學習,做針線活兒,織毛衣等,但不會弄出很大的動靜影響你的學習。如果你有學習困難需要爸爸或者媽媽幫助時,及時告訴我,我會來到你身邊幫助你。

  3、家長要關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情況,坐姿、執筆、手裡是否在把玩橡皮等東西。在一個學習時間段裡,可以走到孩子身邊提醒,注意不要超過兩次,次數多了,便成了對孩子的嘮叨。

  4、在下一次寫作業之前,家長要有針對性地和孩子對上次寫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做小結,提醒孩子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家長要注意說話態度,力求委婉和藝術化,讓孩子容易接受。

  5、漸離期內,家長可以加入互動式的學習方式,比如家長做學生,讓孩子當小老師,這種方式容易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啟發孩子做主動式思考,通過互動既讓家長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表達能力。

  6、注意事項:家長要切忌嘮叨,這是最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種行為。在糾正孩子存在的固癖毛病時,要力求語言簡潔到位,不要囉嗦。提醒孩子時,莫忘了鼓勵孩子:你雖然有一些小問題,但是你比昨天要有明顯的進步了,媽媽為你自豪!媽媽為你高興!媽媽相信你會克服這些小問題,把事情做的更出色。

  第三步:家長放手期

  放手,是指家長通過前兩個週期的輔助和引導,基本上讓孩子從心理完全依賴過度到半依賴狀態,在家長的進一步鼓勵和引導下,讓孩子完全適應一個人獨立學習或者寫作業的過程。

  放手週期:7—8周,大約50天左右。

  放手期內家長應關注的內容:

  1、與孩子總結漸離期內學習習慣培養情況,明確告訴孩子達到的養成程度,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收穫。同時通過引導,鼓勵孩子嘗試獨立學習,走向獨立。

  2、家長與孩子約定:爸爸或者媽媽在這個週期裡,只負責提醒你幾個學習時間***學習前的準備、學習中的休息時間提醒、下一次開始學習時間的提醒***,不會就細節進行關注,要靠你自己養成。

  3、通過時間提醒,家長要注意孩子對時間的養成情況,特別是對時鐘的管理,要讓孩子自覺去關注時間,而不是一味地去提醒孩子,一旦孩子能自覺進入學習準備、學習中間的休息等,就要及時表揚孩子,增強孩子的時間意識、自豪感和積極性。

  4、學習之餘,要及時和孩子就學習方法,學習效率等話題進行溝通,溝通時機選擇要選在孩子情緒高興的時候,同時還要注意說話方式,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委婉批評為輔,給孩子以激勵。

  5、要從觀念上引導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爸爸或媽媽對你進行好習慣培養,只是幫助你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秩序,以提高你的學習效率。一個人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會對一生有益。

  6、嘗試將快樂學習理念引入對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之中。玩兒可以是快樂的,學習也一樣,學習和玩兒都是一個人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嘗試到學習的快樂,家長首先要有良好的情緒掌控能力,不能把孩子存在的不足放大了去解決,去不停地關注,相反要淡化不足,多就孩子的優點拿出來,通過表揚與鼓勵讓孩子明確知曉,讓孩子看到自己閃光的一面,再感受快樂的家庭氛圍,對營造孩子的快樂學習非常有幫助。

  7、注意事項:放手期不是完全放開孩子,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而是從觀念上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在良好的慣性秩序基礎上吸納快樂學習的理念,而不是通過逼迫的方式讓孩子去被動學習,那樣做時間久了會讓孩子感覺學習是為了爸爸和媽媽,是為了應付老師佈置的作業。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學習效率越高,用時越短,玩兒的時間便會越多。

  需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內容

  專心致志

  孩子由於好動,自控能力、自學能力有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長在家裡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比如室內光線要明亮,環境要安靜,這樣有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給孩子定個規矩,在做作業的時候,一定要專心,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要做到內容正確,書寫工整,不能草率馬虎、應付了事。

  切忌邊做作業邊吃零食或看電視

  家長也不要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讓他幫你又是拿這個,又是做那個,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我們倡導: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專心致志地學;玩耍的時候,也讓他盡情地玩,玩個痛痛快快。

  獨立思考

  當孩子不能解決的問題,不是告訴他現成的答案,而是要採取誘導的方式,嘗試著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當孩子迷路時,父母不是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辨明方向;當孩子做完作業,不要輕易給孩子改正錯誤,要讓孩子自己檢查,自己修改,逐步培養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孩子感悟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躍的思維

  低年級也是培養孩子良好思維習慣的關鍵期,也有方法可循。我們不要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提問,要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對他們的提問進行恰當的鼓勵與表揚,並能及時更正孩子的錯誤想法。對孩子接觸的事物家長要多講,多啟發誘導,千萬不要對孩子的提問不理不睬,或對孩子提出的某些你認為過分的問題而橫加指責,否則會使孩子有問題不願問,也不敢問。

  重視積累

  小學生記憶力好,有些文章背誦下來,可以終生不忘。為什麼有的學生到中、高年級寫作文時,常常覺得作文很難寫,而且寫的乾巴巴的。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孩子的詞彙量太少,語言不夠豐富。所以,要求學生背誦的課文要背流利。建議家長一定與孩子一起進行“我們的每日一讀”,共同討論書中的問題。閱讀摘抄的好詞佳句儘量要由理解到熟讀成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