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數學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顧名思義就是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它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真正掌握所學知識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而要構建高效率的課堂,其因素應該是多方面的,但不管形式如何,其課堂的高效性都應體現在老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上,二者是統一的,分割開來就談不上課堂的高效性。再精彩的演講,如果學生充耳不聞,其教學效率也是低效的;再優秀的學生如果遇上枯燥乏味的教學,其學習也不可能高效!下面就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的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提高個人素養,增強個人魅力,打造教師自身品牌,提高課堂吸引力。
        在教學中,學生也會“看人下菜”。如果教師的個人素養高,魅力大,當然就有吸引力, 那麼老師對學生的任何教學要求,學生都會愉悅地接受並且往往會忘我地完成。如果教師的引力不夠大,學生對你所教的學科就不會有太大的興趣,當然他對你的話也會大打折扣。一個教師怎樣才能在學生面前增強魅力呢?我以為,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同時加以錘鍊和提高:
        1、教師的知識素養。學生對學識淵博的老師,往往格外尊敬。對於數學,如果能把枯燥的公式、數字、圖形賦予靈性,讓這些符號舞動起來,說唱起來,這樣的課堂才能活躍起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調動起來,從而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能得以提高,原本沉悶的課堂才有可能變得高效。而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數學老師就不僅僅要在數學上下功夫,還要廣泛地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甚至是新聞和一些生活常識。把一些枯燥的數學問題實物化、生活化、趣味化,用不同的語言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剖析,再加上得體、詼諧的語言和表演式的動作往往能讓課堂輕鬆活躍,同時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老師的情感同化。
        2、教師的人格效應。老師的人格魅力看起來與教學無關,其實不然,一個人格魅力極強的老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得到學生的模仿和尊崇,因而他的課堂上,學生也會格外地守紀和認真;如果一個教師人格低下,儘管他(她)的學術水平很深,但也往往被學生所不屑一顧,很難想象他的課會是怎樣的“高效”。
我以為教師要想具備這樣的魅力不但要身正為範,而且處處要去關愛學生,加強和學生的課外交流,拉近師生間的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增強老師對學生的親和力,有助於課堂師生的互動,增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如,課餘時間可以多和學生聊天,關心一下學生的生活和思想,使得老師能在學生心目中得到真正的尊重。而一旦學生對老師從內心感到由衷的敬佩時,那麼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就會自然而深入了,課堂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二、切實做好課前準備,提高課堂提問的藝術和質量。
        課堂問題的設定對於課堂教學的效果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好的問題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索熱情,而繁瑣枯燥的問題則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畏難,甚至不屑一顧的情緒。因而,設定的課堂問題應當具有適量性、及時性、遞進性、層次性、情境性和拓展性等原則和特點。
     適量性,就是一堂45分鐘的數學課不能簡單地用問題堆砌起來,要留有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展示交流和消化;及時性,是指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課堂理解程度以及課堂環境的需要,及時地提出問題並加以引導和規範,以使得課堂能夠得到有效的掌控;遞進性,是指數學問題的設定應沿著本節數學課的重難點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地依次設定,這樣更能使學生對本節課數學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的理解和掌握;層次性,是指老師提出的數學問題不但本身的難易程度要有層次,而且提問時對學生的選擇上也應體現出相應的層次來,這樣可以面向全體學生,滿足每位同學的“尊嚴”和“表現欲”;情境性,是指要把數學問題設定成具有一定的語言感染力和學生能夠感知的生活場景來,這樣便於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也能讓學生感覺到數學課堂的輕鬆和“好玩”,從而實現愉快教學,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拓展性,就是指所設定的問題不僅要體現本節課的知識要求,還要對即將學習的知識或者問題的深度上有所體現,且問題的答案不唯一,具有開放性。這樣的問題可以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對學生的思維加以拓展,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靈活選擇教學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不同的數學內容需要有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平臺來表現,不能拘泥於程式化,公式化的千篇一律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不同的課型、不同的知識、不同基礎的學生,我們往往需要靈活的教學手段,以期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學校情況、學生情況、課型特點、知識特點等加以變化和選擇使用,切不可把課堂教學公式化,程式化,而應當以學生為本,以提高課堂的高效性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