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設計

  《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是四年級數學下冊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學生混合計算能力,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學習三步混合運算。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絡現實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理解和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按順序進行計算和運用學過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策略意識,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初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不帶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按順序計算比較容易的計算式題。

  教學過程:

  1.出示情境圖

  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資訊?

  2. 引入課題

  從剛才的兩道題可以知道: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如果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減法,就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運算;如果有加或減,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今天我們根據這些運算順序的規定,來繼續學習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出示例題

  1.談話:同學們喜歡跳繩和打乒乓球嗎?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李老師正在體育用品商店為同學們購買跳繩和乒乓球拍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圖,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再問:想一想,要求李老師一共要付多少元,要先算什麼?請按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並與同學交流。

  指名板演,並組織講評。

  提問:如果列綜合算式解答這道題,綜合算式可以怎麼列?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2×3+15×4。

  2.揭示課題:這是一道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板書課題:不含括號的三步計算式題***這樣的算式應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呢?

  ***三***、展開

  啟發:你會算這樣的混合運算式題嗎?請同學們先根據例題中的填空想一想,這道算式可以按怎樣的順序計算?再試著算一算。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並指名板演。***包括分步算出兩個積與同時算出兩個積的兩種情況***

  是買跳繩要付的錢,“15×4”算出的是買乒乓球拍要付的錢,都要先算出來,然後把買跳繩要付的錢和買乒乓球拍要付的錢加起來,得到李老師一共要付的錢。***

  比較:他們的計算過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追問:誰的計算過程更簡略一些?

  指出:這兩名同學在計算時的運算順序都是正確的,不過同時計算兩個乘積能使計算過程簡略一些。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

  談話:這裡還有一道混合運算的算式,你能試一試嗎?先算出結果,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按怎樣的順序計算的。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並根據需要指名板演。

  反饋:我們請這兩名同學分別說說各是按怎樣的順序計算的。

  追問:你覺得按這樣的順序計算正確嗎?能聯絡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來說說為什麼可以這樣算嗎?***“12×3”算出的是買跳繩要***2***反饋:我們看同學在黑板上的計算過程,與你的計算過程相同嗎?能說說這道題的運算順序嗎?

  提問:你覺得計算時還要注意些什麼?

  3.引導歸納。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的混合運算,都是不含括號的算式。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按怎樣的順序計算?先在小組裡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後,再指名說一說。

  ***四***、練習

  1.做“練一練”

  先指名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要求獨立完成計算,並組織交流。

  2.做“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找出錯誤,並改正,再組織全班交流,重點說說每道題分別錯在哪裡。

  3.做練習十一第3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人均居住面積”是什麼意思?知道問題要求什麼了嗎?

  讓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

  指名回答算式,***板書算式***並說說算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四、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為了使計算簡便,前面和後面的乘或除可以同時計算,同時脫式。你有哪些收穫?

  《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下面我將根據自己編寫的教學設計,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 方法與手段、過程設計等方面作一個說明。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是本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學習三步混合運算。本課教學是進一步發展學生混合計算能力的需要,又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和有效工具。

  2、說教學目標:

  使學生聯絡現實生活中的數量關係,理解和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使學生在按順序進行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增強類比遷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培養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發展數學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3、說教學重難點

  教材的重點: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教材的難點:能用三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是在學習兩步混合運算後,向三步混合運算的發展,在教學時,根據課標提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理念,設定以下兩種教法:

  1、直觀、推理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比較、分析、歸納,最後概括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進而達到感知、概括、應用、鞏固和深化的目的。

  2、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動腦、動手自主學習,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三、說學法

  本課教學,採用直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學會理解和運用新知識,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對比,掌握分析問題、 概括知識的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方式達到課標提倡的“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四、說教學程式

  1、複習匯入。

  根據新課標,為了形成知識的遷移,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我設計了以下這兩道題。先讓學生進行計算,根據計算過程,小結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複習,回顧以前所學知識,為學習三步混合運算打下伏筆,達到聯絡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

  2、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聯絡生活學數學”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以下環節:新課開始,出示主題圖,提示老師買棋時遇到了什麼數學問題,並知道解決此類問題的基本的數量關係:單價×數量=總價,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聯絡實際情境,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下進入課堂學習,知道學習所用的方法,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其次,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瞭解相關的數學資訊,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知道解決問題的依據,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再次,學生了解數學資訊之後,及時提出問題:她一共要付多少錢?讓學生小組合作,動腦思索,分析數量關係,嘗試列式計算,再說說列式的依據。如果學生沒有列出綜合算式,則引導學生從數量關係上來得出:12×3+15×4和15×4+12×3。再通過和複習題的比較,瞭解本課需要學習的內容,並板書課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解決與實際生活相聯絡的問題,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出結果,使印象更加深刻,達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理念。

  3、探索演算法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交流兩個綜合算式的計算方法,進行討論:這兩個算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為什麼?教師從單價×數量=總價,引導學生明確:象棋的總價和圍棋的總價的計算方法,分別算出兩樣棋的總價加起來就是一共要付的錢,使學生了解計算的順序,通過綜合算式與分步計算反覆對比,使學生推匯出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在學習過程中聯絡實際情境,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索,理解運算順序。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通過合作,讓學生在有依據的情況下,自主歸納“先乘除,後加減”的運演算法則,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使推理出來的計算方法更具合理性。

  其次,通過小組合作分析 “試一試”練習的運算順序,教師在算式上標上運算順序,加深學生對學習知識的理解和算理的掌握,再指導學生閱讀書上的結語,總結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使學生形成計算的技能。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掌握了本節課的新知識,會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培養了學習興趣,為將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4、鞏固應用

  本課練習設計以下幾類題型,主要是加強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和計算的應用。緊扣重點、循序漸進、形式多樣,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思路的訓練,使“算”與“用”有機結合,突破教學難點,進一步體現數學的應用性,鞏固了學生學到的知識,不但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而且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達到新課標提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 。

  5、課堂小結: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六、說板書設計: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使學生一目瞭然本節課的知識,掌握本課學習的重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