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

  高中階段學習難度、強度、容量加大,學習負擔及壓力明顯加重,不能再依賴初中時期老師“填鴨式”的授課,“看管式”的自習,“命令式”的作業,要逐步培養自己主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的能力,制定學習計劃,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名詞: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體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並且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2、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

  3、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4、發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

  語句:

  1、有氧呼吸:①場所:先在細胞質的基質,後線上粒體。②過程:第一階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細胞質的基質***;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線粒體***;第三階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線粒體***。

  2、無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無氧呼吸進化而來***:①場所:始終在細胞質基質②過程:第一階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產生酒精***如水稻***,***蘋果、梨可以通過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產生乳酸,高等動物和人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區別和聯絡①場所: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第二、三階段線上粒體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階段不需O2,;第三階段:需O2,第一、二、三階段需不同酶;無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徹底,無氧呼吸--不徹底。④能量釋放:有氧呼吸***釋放大量能量高38ATP***---1mol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共釋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儲存在ATP中;無氧呼吸***釋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儲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義: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關於呼吸作用的計算規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時,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物質的量之比為1:3②產生同樣數量的ATP時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質的量之比為19:1。如果某生物產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氣量相等,則該生物只進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氣,只產生二氧化碳,則只進行無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釋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氣量多,則兩種呼吸都進行。

  6、產生ATP的生理過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應、無氧呼吸***暗反應不能產生***。在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內,形成ATP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無氧呼吸***、葉綠體基粒***光反應***、線粒體***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二

  一、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指細胞核內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故叫染色質。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在細胞有絲分裂間期:染色質呈細長絲狀且交織成網狀,在細胞有絲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質細絲高度螺旋、縮短變粗成圓柱狀或桿狀的染色體。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細胞不同分裂時期的兩種不同的形態。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核仁呈現週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資訊交流。如mRNA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

  二、細胞核的功能

  1、是遺傳資訊庫***遺傳物質DNA的儲存和複製的主要場所***,

  2、是細胞代謝活動和細胞遺傳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機的統一整體

  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1、結構:細胞的各個部分是相互聯絡的。如分佈在細胞質的內質網內連核膜,外接細胞膜。細胞核不屬於細胞器。

  2、功能:細胞的不同結構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卻是協調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

  3、調控:細胞核是代謝的調控中心。其DNA通過控制蛋白質類物質的合成調控生命活動。

  4、與外界的關係上:每個細胞都要與相鄰細胞、而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的細胞都要和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換。

  [細胞既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一、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代謝關係

  在生物體內,糖類、脂質和蛋白質這三類物質的代謝是同時進行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絡,又相互制約。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過程,下面僅就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物質的代謝情況進行討論。

  ***1***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

  Ⅰ:糖類和脂質之間的轉化關係:

  ①糖類可大量轉變為脂肪:糖類代謝的中間產物可以轉變為甘油和脂肪酸,兩者結合生成脂肪,這種轉變在人和動物體內可大量進行,這就是人和動物吃糖能胖的原理。

  ②脂肪只能少量轉變為糖:在人和動物體內,甘油和脂肪酸都可以加入糖代謝途徑,但甘油經一系列過程可以轉變為糖,而脂肪酸卻幾乎不能轉變為糖,因此,脂肪不能大量轉變為糖。這就是肥胖後很難減肥的原因之一。

  Ⅱ:糖類和蛋白質之間的轉化關係。

  ①糖類代謝的中間產物可以轉變為非必需氨基酸:糖類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中間產物***如丙酮酸***可通過轉氨基作用產生與之相對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於糖類分解時不能產生與必需氨基酸相對應的中間產物,因此糖類不能轉化為必需氨基酸,這也是人體每天必需攝取一定量蛋白質的原因之一。

  ②蛋白質可以轉化為糖類。蛋白質水解作用氨基酸脫氨基作用不含N糖類

  Ⅲ:蛋白質和脂質之間的轉化關係:

  ①氨基酸可以轉變為脂肪:氨基酸分解代謝過程中的中間產物既可轉變為脂肪,又可轉變為脂肪酸,因此在人和動物體內蛋白質可大量合成脂肪。

  此外,有些氨基酸也可轉變為磷脂等。

  ②脂肪幾乎不能轉變為氨基酸:在人和動物體內,甘油可以先轉變為丙酮酸,然後再經轉氨基作用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因幾乎不能轉變為糖類,因而脂肪酸在人和動物體內不能轉變為氨基酸。總之,人和動物幾乎不能利用脂質來合成蛋白質。

  ***2***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轉化的侷限性

  ①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的轉化是有條件的。例如,只有在糖類供應充足的情況下,

  糖類才有可能大量轉化成脂質。

  ②各種代謝物之間的轉化程度也是有明顯差異的。例如,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

  在正常情況下。人和動物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類氧化分解供給的,只有當糖類代謝發生障礙引起供能不足時,才由脂肪和蛋白質氧化分解供給能量,保證機體的能量需要。當糖類和脂肪的攝入量都不足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增加。而當大量攝入糖類和脂肪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減少。

  ***3***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區別和聯絡:

  來源相同:動物體內的三大營養物質均可來自食物,都必須經過消化與吸收相代謝途徑相同:三大營養物質在體內均可合成、分解、轉變。都必需在酶的催化下點才能完成都能作為能源物質:氧化分解,釋放能量。

  最終產物均有CO2和H2O貯存方式不同:糖類和脂肪可以在體內貯存,蛋白質不能在體內貯存。不同代謝最終產物不同:糖類、脂肪的代謝終產物只有CO2和H2O,而蛋白質的代謝終點產物除CO2和H2O外,還有尿素等含氮廢物糖類是主要能源物質,脂肪是體內的儲備能源物質。蛋白質只是一種能源物質***只在糖、脂肪嚴重供能不足時,方由蛋白質供能***

    

  一、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指細胞核內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故叫染色質。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在細胞有絲分裂間期:染色質呈細長絲狀且交織成網狀,在細胞有絲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質細絲高度螺旋、縮短變粗成圓柱狀或桿狀的染色體。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細胞不同分裂時期的兩種不同的形態。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核仁呈現週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資訊交流。如mRNA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

  二、細胞核的功能

  1、是遺傳資訊庫***遺傳物質DNA的儲存和複製的主要場所***,

  2、是細胞代謝活動和細胞遺傳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機的統一整體

  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1、結構:細胞的各個部分是相互聯絡的。如分佈在細胞質的內質網內連核膜,外接細胞膜。細胞核不屬於細胞器。

  2、功能:細胞的不同結構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卻是協調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

  3、調控:細胞核是代謝的調控中心。其DNA通過控制蛋白質類物質的合成調控生命活動。

  4、與外界的關係上:每個細胞都要與相鄰細胞、而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的細胞都要和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換。

  [細胞既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細胞核

  一、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資訊庫***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樣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資訊交流。

  細胞器

  一、相關概念:

  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

  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二、八大細胞器的比較:

  1、線粒體:***呈粒狀、棒狀,具有雙層膜,普遍存在於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2、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具有雙層膜,主要存在綠色植物葉肉細胞裡***,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佈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遊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4、內質網:由膜結構連線而成的網狀物。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5、高爾基體: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蛋白質***分泌蛋白***的加工、分類運輸有關。

  6、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於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7、液泡:主要存在於成熟植物細胞中,液泡內有細胞液。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鹼、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體:有“消化車間”之稱,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並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合成肽鏈***→內質網***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高爾基體***進一步修飾加工***→囊泡→細胞膜→細胞外

  四、生物膜系統的組成:包括細胞器膜、細胞膜和核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