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

  初一地理教案是提高初一地理教學質量的重要資料,也是考驗初一地理老師師資水平的一份重要材料。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

  教學目標:***略***

  教學重點: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定義、方向、週期和地理意義。

  2.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

  3.五帶的劃分及特徵。

  教學難點:

  1.由於地球的自轉所產生的地方時差。

  2.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

  3.四季的形成。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媒體演示法、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地球儀若干、手電筒若干

  課時安排:

  2課時。建議第一課時講地球的自轉及地理意義、公轉的方向和週期;第二課時講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教學過程:

  [匯入]日月星辰的東昇西落、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自然現象。那麼大家知道這些現象的形成原因嗎?學習本節內容後,同學們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書]第二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的自轉

  [展示]課件:地球的自轉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並思考:地球是繞什麼在不停地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怎樣?***地軸。自西向東******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歸納,並講述自轉的週期***

  [教師]這有一個地球儀,哪位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轉?***請2-3名學生上講臺演示***

  [提問]日出日落現象是怎樣產生的?日月星辰為什麼不西升東落?***由於地轉的自轉;因為自轉是自西向東***

  [演示]教師用手電筒照射地球儀,演示晝夜的產生,並講解產生的原因;然後再轉動地球儀,演示晝夜更替,並講解產生的原因。

  [提問]地球自轉一週,地球表面就完成一個晝夜交替,其經歷的時間是多少?***大約是24小時***

  [活動]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6人,每組一個地球儀,一個手電筒,完成:

  ①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注意晝夜是怎樣交替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

  ②在圖上找到中國北京、美國紐約、日本東京,並在地球儀上作好記號。

  [討論]

  ①當北京是白天時,紐約、東京哪個是黑夜,哪個是白天?***紐約是黑夜,東京是白天***

  ②北京和東京哪個地方先見到太陽?這說明哪個地方時間早?***東京。東京時間早***

  ③東邊的地方和西邊的地方哪個時間早?***東邊***

  ④教材圖1.18:在同一時刻,姨媽和暢暢互致問候時,為什麼會有時間上的差異?如果暢暢中午12點打電話給姨媽是否合適?為什麼?***由於地球的自轉導致東邊比西邊的時間早。不合適,因為這時紐約正是半夜******學生討論後回答,教師略作講解***

  [教師]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地公轉。

  二、地球的公轉

  [展示]課件:地球的公轉<一>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並思考:

  地球繞什麼在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是什麼?***太陽。自西向東******學生回答,教師略作歸納,並講述公轉的週期***

  [教師]請同學們再觀察思考: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地軸是傾斜的還是豎直的?地軸指向是否發生了變化?***傾斜的。沒有***

  [展示]課件:地球的公轉<二>

  ***教師用滑鼠控制,當地球公轉到二分二至日點時,單擊滑鼠,使地球“停”下來,再單擊使該區域放大,指導學生觀察太陽直射的緯線,然後完成下表。***

  節氣 日期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緯度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教師]地球繞太陽不停地公轉,太陽的直射點就在地球表面不斷地移動,這對地球表面的冷熱狀況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提問]***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識入手,激發學生的慾望***

  ①一天當中,早晨、中午、晚上我們感覺什麼時候最熱?這與太陽光的照射有什麼關係?***中午。陽光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得到的熱量就越多。***

  ②一年當中,我們這裡最熱是什麼時候?最冷是什麼時候?這與陽光的照射又有什麼關係?***7月,因為此時陽光照射地面角度大。1月,因為此時陽光照射地面角度小。***

  ***學生回答後,教師加以歸納,然後指導學生讀教材圖1.19,“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表***

  北半球的季節 月份 北半球得到光熱的多少

  春

  夏

  秋

  冬

  [提問]南半球的季節與北半球有何不同?***相反***

  [討論]***分小組******①是生活中的地理,②是拓展知識***

  ①我們這裡一年當中白晝時間一樣長嗎?什麼時候長,什麼時候短?為什麼?***不一樣。夏季較長,冬季較短。由於地球的公轉***

  ②如果地球不是傾斜而是豎直的,地球表面有無四季變化?***沒有***

  [教師]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在同一時間,緯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陽光照射的情況也不同,冷熱就有差別。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佈狀況,把地球表面分成了五個帶。

  三、地球上的五帶

  ***讀教材圖1.20“地球上的五帶”,請各小組完成***

  ①在圖上找出地球上的五帶,並找出它們之間的分界線。

  ②中國主要屬於什麼帶?還有小部分屬於什麼帶?湖南屬於什麼帶?***北溫帶。熱帶。北溫帶***

  ③完成下表:

  五帶 範圍 有無陽光直射 得到的太陽光熱多少 四季變化情況

  熱帶

  北溫帶

  南溫帶

  北寒帶

  南寒帶

  [小結][練習]略

  初一地理常用教案

  教學目標

  瞭解巴基斯坦的基本地理特徵,記住卡拉奇。

  知道印度河對巴基斯坦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通過分析自然條件對巴基斯坦農業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關於“巴基斯坦”的教材分析

  巴基斯坦為新增加的選學內容,教材講述的內容較少。主要是瞭解巴基斯坦的自然和經濟發展的一般特徵。由於其內容許多在總論部分已經涉及到,為了避免重複,所以只是重點突出的設計了兩個標題。

  “南亞西北部的伊斯蘭國家”概括了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及主要宗教。巴基斯坦位於南亞西北部,這一點對它的氣候影響較大,進而影響其經濟發展。宗教問題是南亞尤其是印巴之間的一個重要問題。

  “印度河平原為經濟中心”突出概括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徵,說明印度河平原對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該地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降水不足,所以其農業、城市、工業的發展,主要以印度河為中心進行。

  關於“巴基斯坦”的教法建議

  巴基斯坦是一個世界文明古國,應使同學瞭解其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宗教及風俗習慣等,可以佈置學生查詢一些有關的資料,以事例說明印度與巴基斯坦在領土、宗教等問題上的爭議,關注南亞與我國西南相鄰國家局勢的發展變化,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收集資料的能力。

  對於巴基斯坦自然條件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係,該節體現得較充分,可以將該節作為一個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因素分析。

  關於“巴基斯坦”的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印度河對巴基斯坦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

  【教學用具】巴基斯坦景觀圖片;巴基斯坦地形與降水圖;印度河與印度河平原圖;巴基斯坦鐵路線、主要城市等分佈圖

  【教學過程】

  ***引入***上節課學習了印度,這節課學習與印度關係非常密切的國家----巴基斯坦

  ***板書***第三節 巴基斯坦

  ***提問***談談你對印巴關係或巴基斯坦的瞭解

  ***學生自由回答***

  ***展示巴基斯坦景觀圖片***

  ***總結板書***一、南亞西北部的伊斯蘭國家

  悠久的歷史

  民族與宗教

  ***承轉***巴基斯坦屬於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發展狀況如何呢?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幾個區域,今天希望大家通過讀書和討論,試著分析巴基斯坦農業發展與工業發展的條件和特點。

  ***展示巴基斯坦地形與降水圖、印度河與印度河平原圖***

  印度和對巴基斯坦經濟的發展具有什麼影響?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歸納***:

  由以上分析得出, 巴基斯坦境內大部分地區自然條件惡劣,限制巴基斯坦發展的因素主要自然條件是—水,所以,農業、人口、城市、交通線等都分佈在印度河平原或三角洲上,因此,印度河平原對於巴基斯坦來講非常重要。

  ***提問***巴基斯坦主要農作物有什麼?

  可以發展什麼工業部門?

  ***學生回答***水稻、小麥、棉花---紡織工業

  ***板書***二、印度河平原為經濟中心-----農業為主

  ***提問***巴基斯坦主要城市由哪些?首都市最大的城市嗎?

  ***學生回答***

  ***展示巴基斯坦主要城市的景觀圖片***

  ***板書***三、主要城市:

  首都---伊斯蘭堡

  最大城市、港口---卡拉奇

  ***反饋練習***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巴基斯坦

  一、南亞西北部的伊斯蘭國家

  1、地理位置

  2、悠久的歷史

  3、民族與宗教

  二、印度河平原為經濟中心

  三、主要城市:首都---伊斯蘭堡,最大城市、港口---卡拉奇

  初一地理南亞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南亞的範圍,理解“南亞次大陸”與“南亞”的區別;能在地圖上填出南亞的主要國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過讀圖知道南亞的位置,在圖上能夠找出主要半島、島嶼及臨海。

  3、知道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亞地區的宗教。

  4、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佈和兩大河流的概況,並能在圖上填繪。

  5、根據南亞一年中風向的變化圖,理解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能夠根據柱曲圖分析特點及其對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學建議

  關於南亞“概述”的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講了三個問題。突出南亞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徵。從自然條件對農業的影響上,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

  首先教材從《西遊記》的故事入手,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課堂讀圖練習,瞭解南亞國家的組成、相對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悠久的歷史”一段,使學生了解本區有悠久的歷史、曾受長期的殖民統治,為了解南亞的語言、人種及經濟發展的現狀作一個鋪墊。瞭解南亞宗教組成的複雜性及恆河對印度教徒的重要性。

  “三大地形區和兩大河流”是本節的重點之一。文章用簡單的概括,點明瞭南亞的地形與河流特徵,應讓學生掌握三大地形區的位置、主要特徵,兩大河流的位置、源地、流向和歸宿,瞭解南亞次大陸的概念。

  “熱帶季風氣候與農業”是南亞的又一重點。課文以孟買為例,從氣溫和降水量兩方面說明南亞季風氣候的特徵,並通過南亞1月和7月的風向變化示意圖講解南亞季風氣候成因,說明了位置對氣候的影響,同時講解熱帶季風氣候為當地農業生產帶來的危害及人類採取的應對措施。課文同時還指出南亞作為一個廣大的地理單元,各地降水情況有很大的差異,還有其它的氣候型別。

  關於南亞“概述”的教法建議

  由於學生已經學習過兩節區域地理內容,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區域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從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到人地關係,步步深入地研究。在學生了解一個區域的基本特徵後,落腳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學習方法可以採用討論法或指導作業方式;對於學生難以理解的季風氣候的成因,可以用電腦動畫解決;同時為了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應提供大量的景觀圖片,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南亞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有其獨特之處。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課本的插圖,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突出當地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本節課的引入可從放映《西遊記》片段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然的想從知其一到想知其二,接著引入南亞的宗教。對於南亞的歷史發展,從地理角度側重於當地的語言、人種構成,進而為後面瞭解印度的經濟發展特點打下基礎。建議採取談話法。

  利用《南亞的國家和地區圖》,用講解法與讀圖分析法,培養學生閱讀區域圖的能力。

  對於南亞的地形與河流,建議採用指導—作業方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南亞分層設色地形圖》或動畫演示進行講解、總結歸納地形特徵。

  對於“熱帶季風氣候與農業”部分,建議將講解法與討論法結合,突破重點和難點,教會學生分析氣候型別與特點的方法,並對氣候與人類的關係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注意:南亞自然地理特徵獨特性,是因為位置的獨特性。喜馬拉雅山的作用具有兩方面:對冷空氣的阻擋,形成廣泛的熱帶氣候;對溼熱空氣的阻擋,形成了大量的地形雨。由於南亞地理位置,形成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只需要通過讀圖使學生了解季風氣候的表現和特徵就可以了,不要增加深度。

  關於“概述”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南亞的自然地理特徵及其與農業生產的關係

  【教學疑點】南亞與南亞次大陸

  【教學工具】南亞地形圖,南亞景觀圖片,南亞政區圖

  【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最熟悉的中國神話小說是哪一部?***西遊記***它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經過***為什麼叫西天?***因為他們從西安出發一直西行,到天竺即現在的南亞一帶去***他們取什麼經?為什麼到哪裡去取經?***佛經,因為那裡是佛教的發源地***南亞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地區。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