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神筆馬良》是享譽世界的經典文學名著,是中國兒童文學的瑰寶。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葉聖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親”。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因素對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學生因生活經驗缺乏, 知識水平有限,教學中如果僅靠文字的敘述,很難向學生呈現直觀形象。因此,要善於創設各種直觀情境。這節課我創設多種情境,如在教學第一、二小節時,通過 創設“小樹在寒風和大雪中受凍”、“小鳥在鳥窩裡孤零零地大哭”兩個情境,讓學生仔細看,仔細聽,通過多種感官的感受,引發學生內心體驗,感受到小樹的寒 冷,小鳥的孤單,西西的痛苦。這樣,讓學生達到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深刻體驗文中蘊含的情感。

  在課的結尾,我又迴歸到“神”字上來。變相的總結課文:馬良的筆“神”在哪裡?不僅要引導學生答出“畫什麼有什麼”,還要結合實際說出馬良是通過對畫畫的執著、刻苦的鍛鍊才得到的能力。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還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假如你也有一支神筆”,你想做些什麼?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

  當然,在教學中個別學生對討論的問題積極性不夠高;對馬良的這些做法是體現馬良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滲透的還不夠完善;在板書的設計上還需精煉!

  篇2

  想象是思維的特殊形式,是發展學生創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課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點發揮想象,可以使學生的情感進一步昇華。 在教學第一小節時,讓學生髮揮想象在紅紅的太陽下小樹有什麼感覺?會說些什麼呢? 讓學生彷彿自己就是那太陽下的小樹,學生展開了自己的想象,體會小樹有了太陽以後再也不覺得冷,而是感覺非常的暖活,這樣的想象讓學生更能溶入情感,更好 地體會小樹在陽光下享受的溫暖,感受小樹內心的開心。

  本課結束之前,引導學生說一說:“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會畫些什麼呢?”再次啟發學生創意表達,把自己的奇思妙想通過文字記錄下來。這樣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落到了實處,同時本課的德育目標通過寫話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兒童的愛心在筆尖流淌,智慧在字裡行間閃爍。

  篇3

  《神筆馬良》是一篇深受兒童喜愛、膾炙人口的故事。講述了貧苦人家的孩子馬良歷經坎坷,最後用自己的畫筆戰勝邪惡,得到窮苦人民愛戴的故事。表達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事物和理想生活的嚮往和不懈追求。

  全文故事情節生動,通過設計自由討論的環節讓學生走近主人公馬良。問:“你們讀了這個故事認為馬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學生的回答是多元的,從不同角度出發的。看來之前的發散思維訓練對學生來說奏效了。

  學生能夠抓住文章的主要故事情節表達自己的想法,如通過馬良不直接給官員畫金山,而是先畫汪洋大海能夠體會到馬良是個聰明智慧的孩子。他在牢裡等看守睡熟後 在牆上畫門解救無辜百姓、官兵追擊,馬良迅速在岩石上畫馬機智逃脫,這些都能表現他的聰明和智慧。學生抓住馬良沒有筆在沙地上畫畫,在河灘上畫畫體會到馬 良做事執著,熱愛繪畫,持之以恆。通過他只為窮人畫畫,毫不考慮自己體會他的大公無私和善良,以及誠實守信。

  學生多元的解讀,逐漸讓馬良這個人物形象豐滿起來,不再是躺在紙面上的人物,而是有呼吸、有情感的立體的有血有肉人。語文教學應該還原作品人物本身的特點,讓主要人物的藝術風格和人格魅力得以彰顯。這是學習此類文章的一個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