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佳學習時間

  生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天中有四個學習的高效期,如果安排得當,可以輕鬆地掌握、鞏固知識。那麼,是什麼時候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第一個最佳學習時間:

  清晨起床後,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勞,大腦處於新的活動狀態,清醒得很。此時的記憶印象會很清晰,學習一些難記憶但必須記憶的東西較為合適,如記憶數學公式、背誦申論範文等。有時即使強記不住,大聲念上幾遍,也會有利於記憶。所以清晨是一個最佳的學習記憶時間。

  第二個最佳學習時間:

  上午8點至10點,人的精力充沛,大腦容易興奮,思考能力狀態最佳,此刻是攻克難題的大好時機,應充分利用。建議考生這段時間可以重點複習自己的薄弱項。

  第三個最佳學習時間:

  下午6點至8點,也是用腦的最佳時刻,不少人利用這段時間來複習,加深印象,歸納整理,也是整理筆記的黃金時機。此時,考生可以總結歸納一天的複習要點,整理備考筆記。

  第四個最佳學習時間:

  入睡前一小時。利用這段時間來加深印象,特別對一些難於記憶的東西加以複習,則不容易忘記。此時,考生可以對照筆記回顧一天的複習要點,加深記憶。

  好的管理時間方法

  1.不要逼迫自己學習

  每個人讀書學習都有興奮與抑制的時候,當你開始感到厭倦,學習效果很不好,需要逼迫自己看書,而且即便努力仍然很討厭看書時,你就要適當地休息,做一點兒你喜歡的事情,不要強迫自己。如果你很輕鬆地對待自己的這種厭倦,通常過不了一兩天,你就會重新拾起對複習的興趣、正所謂“月有陰晴圓缺”,“潮起潮落”。不要對自己的厭倦大驚小怪,要接受它。反之,如果你看不進去書的時候,還在裝模作樣地學,一定會毀滅自己學習的信心。

  記住,要盯住更長遠的目標,不要在乎一時的得失。

  2.領悟考試的意義,激發主動性

  一些考生考前複習時,總是把近期的考試當作唯一的目標,人在複習,可內心卻對複習充滿厭倦,心想這樣的苦日子快一點過去吧。過去了一天,他們就對自己說: “終於又熬過去了一天,願蒼天保佑,不要再有這樣的苦日子了。”他們完全把複習當作一種磨難,心中很苦。他們沒有看到,人人都是這樣吃苦走過來的,這種吃苦是自己漫長人生道路上的一種磨鍊,是一個考驗自我的機會,是很光榮的經歷。

  考生們可以從相反的角度想一想,如果剝奪了你的考試機會,天天玩,天天享樂,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果,你願意嗎?你肯定會覺得人生無意義。所以,複習考試不是吃苦,而是在積累知識和做人的資本,是正常人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

  3.接受自己的自卑與不完滿

  許多同學浪費時間、學習效率不高,是因為心靈經常被消極的情緒所佔滿,整天想自己的不足和弱點,“無論如何努力,還是在班上的中下水平”,“我都比平時努力兩三倍了,怎麼還是考不了第一名?”其實,不光你有這樣的想法,其他人也在這麼想,這麼想說明你有上進心,說明你還想通過努力達到更高水平。所以,可以允許自己這樣責備自己,但不能總是看見自己的不足。心理健康的人在這種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已經付出了這麼多的努力,幹得不錯”,“我有理由為自己取得的現有成績而自豪”。每天在找自己的差距的同時,找一找自己的長處和優點,要善於看到自己的成績。

  4.別對自己要求過高

  許多同學之所以不能有效地複習考試,主要是對自己的期望過於完美,總想去吃那些高高在上的果子,結果面對這些不屬於自己能力所及範圍內的果子,他們只有自責和分心。而善於利用時間的人,不在夠不著的果子上面浪費時間,而是打算著如何吃到跳起來恰好夠得著的果子,他們衡量著角度和高度,不斷地往上跳。他們沒有時間自責和幻想,因為他們所有的精力都用於實現這一目標上了。

  5.對時間的利用要具體而實際

  一些同學總髮“毒誓”:“一定要好好學!”可實際上卻總是在浪費時間。原來他們對時間和效率有一種不合理的想法,認為只有安靜下來時的整塊兒時間才是最 “出活兒”的時候。他們被動地等待著這樣的時間,可這種時間往往很少。實際上,時間就在你眼前,往往那些不發誓的學生最會利用時間。你看,他們在路上,在候車時,在散步時,都知道如何利用這些零散時間做一些對考試有利的事情。由於他們行動了,所以沒有時間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