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應該如何做好預習

  其實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課前預習。那麼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數學預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數學預習方法

  數學預習之一“讀”,這裡的讀就是通讀數學書上的內容。沒錯,就是要讀,像讀課文一樣讀。為什麼呢?因為還是那句話,小學階段的學習都是以養成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為主,通讀課文既可以加深孩子對數學課本的理解,又可以在通讀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題意識,當然,最重要的是在今後的數學解題中,通讀題目本身就是發現條件要素和形成解題思路的基礎。很多題目第一遍讀可能不會做,第二遍讀就有所突破,到通讀多幾遍後,很可能就有了解題思路。所以通讀是個非常好的方法,從小培養這種方法,今後的學習會事半功倍。

  數學預習之二“標”,標出本課新出現的概念、數學名詞、公式等等以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這就是發現重點,記錄難點的時刻,也是提煉課程精華的時刻。這個過程主要培養孩子自己的學習能力,未來的數學學習會逐漸複雜,要求孩子具備提煉精華,掌握關鍵點的技能,所以現在養成預習中標註重點難點的好習慣是非常必要的。

  數學預習之三“練”,就是試著練習書中的習題。雖然小學低年級的數學學習相對簡單,很多孩子在讀幾遍課文後基本上都會做了。但是,家長還是要多關注這個過程,必要時按照數學課文中的解題步驟加以輔導,主要是讓孩子掌握方法,而並非只是把結果算對。

  數學預習之四“查”。就是發現練習中有不會的地方再回頭檢視一下書中的知識點或例題。這個步驟非常重要,因為第一次的發現和改錯,就是把錯誤的地方消滅在萌芽,孩子很容易改掉並形成正確的思路。今後的學習就不用增加過量的練習也能輕鬆掌握知識點,為今後的學習創造輕鬆的條件。

  小學數學學習注意事項

  學習方法:從傳授性到理解性

  提前改變:多提問、多思考、多總結

  進入初中以後,學生的學習由直觀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識點變成了更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並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因此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相應做出調整。而小學生的學習主要是眼看、手寫、腦記,而到了初中,要求學生對知識充分理解,並學會用思維去分析這些知識點。

  據瞭解,由於小學本身知識量少且時間充裕,所以小學老師的教學進度較慢,講解也更詳細具體。

  但初中科目增多,每個老師的講課時間都是規定好的,老師必然要改變授課方式。

  因此,建議家長從現在開始就要培養孩子多提問、多思考、多總結的學習習慣。

  學習要求:從指令性到計劃性

  提前改變:學會預習,提高學習主動性

  從小學升入初中,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

  小學階段的學習主要依賴老師的安排,學生只要完成寫字、造句、背課文這些簡單的“學習指令”就行。但初中則要求學生自覺主動並且有計劃地學習。

  一般的學生只是單純完成學校、老師交給的作業就覺得完成了學習任務,而優秀的學生基本上都有預習課本的學習習慣。從小學升入初中要求學生的學習態度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學習行為:從隨意性到目標性

  提前改變:培養孩子做一週學習安排

  進入初中以後,由於學習內容和學科的變化,原先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要隨之改變。原本可能通過短計劃就能實現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到了初中之後則要求學生有一個“長”計劃,才能實現。

  建議家長現在就開始培養孩子制定一週學習計劃和安排一週學習任務的習慣。

  學習時間:從短時性到長時性

  提前改變:擇校也要考慮路途因素

  現在小學生的學習時間安排基本上是“4+2”,即在學校花4個小時學習,在家裡花2個小時學習。而升到初中後,學習時間就要變成“8+4”。到校時間提前了,下課時間又推遲了,家長要做好學習時間調整的準備。

  學習時間增長了,家長也要對那些比較好動的小孩進行習慣上的糾正,比如之前孩子只能在位置上坐10分鐘,現在可以開始訓練孩子安靜地坐上15分鐘甚至20分鐘。

  小學和初中面臨的任務和學科學習的內容差異很大。總體來看,小學的課堂教學容量小,作業量小,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主要是語文、數學和英語三大學科的學習。

  小學數學學習習慣

  1、預習的習慣

  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並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2、課前準備的習慣

  課前要自覺準備好學習用具:課本、寫字筆、學具盒、計算器,最好還要備有鉛筆、草稿本、作業本、練習冊,並且把這些常用的用具裝在一個專用資料夾裡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來。課前還要調整好上課的狀態,數學老師要善於通過課前的情景匯入,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迅速進入數學思維狀態。

  3、勇於舉手發言的習慣

  舉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很常見的行為,目的是希望發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也是老師進行教學反饋的手段之一,對於學生來說,舉手還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創造展示自我們的機會,調動上課的積極性。舉手能體現學生的精神面貌,老師應鼓勵全班同學積極舉手,通過舉手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舉手大有學問,應該提倡正確的舉手姿勢,舉手時身體要坐正,右手放在身體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體的左前方,眼睛看著老師。當然老師應儘可能多的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學生覺得手沒有白舉,自然就想多舉手了。

  4、能用完整的話發言的習慣

  發言是學生髮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彙報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單獨發言和集體發言兩種形式,同學們在集體回答老師的提問時,不必高聲回答,只要能說給自己聽到即可,但必須簡潔明瞭。

  對於學生的單獨發言要求流暢連貫完整,說話有頭有尾,語速不快不慢,語調抑揚頓挫,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發言時要對著同學們,說給同學們聽,眼睛要充分與同學們接觸。老師應為每個學生充分提供發言的機會,數學課要求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說話,要有邏輯性,能用自己的話對概念、性質等進行有效的表述。聲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問題更能讓其他同學聽清楚聽明白,能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內涵,給人的感覺也是很自信的。

  5、勤於動手的習慣

  勤於動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習慣,常常見到有些學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題目時,想到了,也說對了,但動手做起來就錯了,最初這些學生總能給人一個感覺就是“聰明”,其實這些學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導,讓其形成動手的習慣,最終會成為不會聽、不會看、不會讀,只會瞎說的能力低下的人。

  這樣的學生在我們們身邊還真不少見,究其原因,就是不肯動手,用許多家長的話說就是“懶”、“拖拉”。由於數學學科的特點,計算具有很強的周密性,解決數學問題具有很強的程式性和嚴密性,在數學學習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容易不等於簡單”,所以在數學學習中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動手訓練和操作的過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統一,手腦並用,周密性和嚴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強。

  6、反思的習慣

  小學生粗心馬虎是很普遍的現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與學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點有關,與學生的閱歷和生活習慣有關,與個人的學習能力也有密切的聯絡,不但是小學生有粗心馬虎的現象,大人也有。

1.小學生學習語文如何提前預習

2.小學生數學預習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3.小學數學預習方法建議

4.小學數學預習的策略有哪些

5.二年級學生怎樣預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