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自覺學習

  葉聖陶對老師們說:“我們的教育就像喂這隻公雞。按著孩子,讓孩子被動學習不會有好的效果。我們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主動學習才行。”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讓孩子自覺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孩子自覺學習方法篇一

  興趣是學習最大的老師

  讓孩子把書本和實際的生活結合起來學習。如果講到春天的課文,可以帶孩子在春天的某一天,到野外看看。樹葉有沒有變化,草坪有什麼變化,小鳥有什麼變化等等。如果是數學算術方面的問題,可以讓他幫忙去超市買一下東西,自己算算需要帶多少錢,找回多少錢。不是強迫他學習,而是自然而然讓他了解一些學習裡面的知識。

  在學習中找到快樂

  在各方各面找到孩子的優點,讓他變得更自信更開朗。父母也可以多複習一下孩子的課本,也許以前的學的和現在的完全不一樣呢。平時談話的時候,不經意的問一下,或者向孩子請教那句話的含義,這個地方怎麼讀啊。讓孩子當一回小老師,示範給你看。多給孩子買一些讀起來簡潔,有趣的學習書籍。最好少買那些什麼考試資料,怎麼樣變成神童,什麼做完這些題目就能上北大。有些難度太大的題目,讓人越做越沒有信心。

  陪孩子一起做作業

  作業經常寫錯,有時候並不代表孩子不會做,或者不聰明,可能是有時候沒有那麼認真,一個步驟寫錯了,或者沒有安靜下來,心裡想著玩的事情,沒有努力去寫作業。這時候不要一心想著挑他的毛病,一直批評他,靜下心來幫助他,如果哪裡寫錯了,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就算有不會寫的題目,也可以問老師,問哥哥姐姐,或者一起查資料解決。

  讓孩子瞭解生活中的有趣知識

  給孩子準備一個小箱子小盒子,讓它養些螞蟻,蟋蟀之類的,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給他種一棵小植物,讓他認識種子的魔力,從發芽到開花結果的過程是多麼神奇。還有為什麼燈泡會發光啊,晾在陽臺的衣服怎樣才幹的快一些啊。晚上的天空中最先出來的什麼星星啊,都有一些什麼星座啊......

  孩子自覺學習方法篇二

  1、學習任務太重是一個原因

  一開始就提到,我在半個小時就能把作業做完,而現在的孩子,作業量就非常大。在這麼大的學習壓力下,孩子很容易就產生厭學的情緒。家長在這方面能做的,一個是給孩子多點理解、多點疏導;其次是不要再給孩子新增壓力***培訓班之類的***,學習時間長不代表能學好。

  2、孩子也有自尊心

  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懂得如何跟孩子溝通。有不少家長,見孩子成績不好,就是一味地罵,這容易使孩子自卑,失去對學習的自信,見到學習就怕,更談不上自覺學習了。家長要善於抓住孩子的優點,多點給孩子鼓勵。例如孩子考得不好,但可能比上次有進步呢;或者說這次考得不好,是不是出題太難,或者有什麼原因呢。多點跟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溝通,孩子就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3、培養學習興趣最重要

  如果孩子對一件事感興趣,他肯定可以樂此不疲地去做。同樣的,如果孩子覺得學習很有趣味,他很可能就會自覺地學習。我們要讓孩子看到每個科目的趣味性,讓他們覺得學習不只是枯燥的。例如數學,可以給孩子看一些有趣的題目,或者講一些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故事。又比如英語,可以用一下像藍鸚鵡這樣的產品,它利用遊戲的方式來學習,可以提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家長平時可以多點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互動,讓孩子覺得學習也不是孤單的。

  4、抓住機會,促成良性迴圈

  要讓孩子從厭學變到自覺學習,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家長長期的努力。在孩子厭學、學習成績比較差的時候,要抓住能夠鼓勵孩子的機會,給孩子學習的信心。在孩子學習有一點點進步的時候,給孩子看一些學科有趣的內容,增加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在孩子成績好起來的時候,多給孩子空間,在旁邊觀察和引導,讓孩子自動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讓孩子自覺學習的注意事項:

  一、不當監工,引導孩子自覺學習

  中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缺乏自制力,學習注意力不能長時間的集中,一些家長在孩子學習時,便常常坐陣監督,孩子稍一走神、玩耍,家長便呵斥、批評、甚至打罵。其實,孩子走神、玩耍是因為孩子的學習習慣尚未形成。自覺、主動的學習習慣不是靠“盯”出來的,而是在嚴格有序的訓練中形成的。家長在輔導孩子時,首先要提出學習要求,讓孩子心中有數。在孩子學習過程中,要經常提醒孩子按規範要求去做。特別是孩子學習環境發生變化時,家長要及時排除對孩子學習習慣可能帶來的干擾,堅定孩子的意志,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達到自覺、主動地學習。

  二、不當幫工,鼓勵孩子獨立學習

  現今的家庭輔導,大多集中在孩子們作業的解難答疑上。當孩子在做作業過程中遇到了不懂的問題時,家長大都幫助解答,並不厭其煩地講給孩子聽,直到孩子聽懂、會做為止。精闢、透徹的講解,固然能使孩子恍然大悟,但往往是以犧牲孩子的獨立思考、深入探究和積極創新的機會為代價的。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依賴心理,很少去獨立思考和研究問題。

  三、不罰苦工,促使孩子愉快學習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都是非常高的,為了孩子能考上重點中學、名牌大學,在學校、社會大力提倡“減負”的情況下,一些家庭怕“減負”影響孩子的成績,紛紛“加負”,各類教輔圖書市場火爆便是證明。在書山題海面前,孩子成了做題機器,整日生活在枯燥乏味、苦不堪言的題海中,其結果是漸漸使孩子喪失了學習興趣,甚至厭學,其實,孩子學習是有選擇性的。他有興趣的,就接受;沒有興趣的,他接受不了。西方國家的小學生之所以能寫出洋洋萬言的“我怎樣看人類文化”、“談第二次世界大戰”、“到太空去旅行”等個人研究報告,是因為這些創造性的作業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在完成之後有一種成就感。興趣是孩子探求新知識的內在動力。只有使孩子感到學習的樂趣,才能保持孩子旺盛的求知慾。孩子學習主動了,學習效果便能提高;反之,學習就被動,而且學習效果也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