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心存畏懼閱讀練習及答案

  畏懼是一種智慧,是一門藝術, 心存畏懼,你不會因此而卑微,反而會在困難與對手面前,變得更加強大。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人應心存畏懼》閱讀材料

  人應心存畏懼

  ①古往今來,似乎擁有無畏精神的人皆被冠以“英雄”的稱號。荊軻孤身刺秦王,趙子龍萬軍中勇救阿斗,關雲長單刀赴宴,此乃無畏;包公怒鍘犯罪親侄兒,李贄批判封建制度,康有為施行“維新變法”,此亦無畏。

  ②因此,有人提出:人應無所畏懼,應有“大無畏”的精神,應有“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氣魄。但我認為,人應心存畏懼。

  ③這裡的“畏懼”,不是謹小慎微、畏畏縮縮,而是如履薄冰的謹慎、戰戰兢兢的體察、小心翼翼的戒懼、如負泰山的責任,而且這份“畏懼”應更多地偏向“敬畏”,一種發自內心的對外界人和事物的尊重敬畏之情。

  ④人應畏懼自然。自然中有太多的精華值得人類去汲取,又有太多的哲理值得人們去探究:“烏鴉反哺”“春去秋來”“落花流水”……大自然的學識智慧是人所不能及的,他的作品令人欷歔驚歎:盤根交錯的虯枝,淺吟流淌的溪水,萬籟俱寂的黃昏,旭日東昇的清晨……他威力強大,無人能敵:以天地為軀,以日月為眼,翻手成雲,覆手為雨……這樣的大自然,難道不值得我們畏懼嗎?因為這份畏懼,我們才不敢與之為敵,而一直充當著保護者、守護者的角色;因為這份畏懼,才有了“科學發展觀”,有了“保護自然,節約資源”的國策,才會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⑤人應畏懼對手。大概會有人質疑:畏敵豈不是膽怯?豈不是不戰自敗?非也。畏懼對手,應是正視對手的實力,不盲目自大,不目中無人。面對對手多一絲畏懼,能更客觀地分析優劣,領略制勝的關鍵;畏懼對手,會使我們少一分驕傲,多一分謹慎,從而多一絲獲勝的機會。因為敬畏對手,擁有自知之明,楚漢相爭中,劉邦順勢而為,因勢利導,最終大勢所趨,建立漢朝;相反,東漢末年,曹操正因為缺少了這份對對手的敬畏,狂妄輕敵,而受赤壁重創,在自己的漫漫征程上落下敗筆。

  ⑥畏懼是一種認知的底線。因為少了畏懼,所以違規違紀甚至犯罪頻頻發生,正氣不鼎,邪風肆虐;因為少了畏懼,所以人類正在毀滅自己,天不再藍,水不再綠;因為少了畏懼,所以神聖和正義得不到崇尚,便有了假藥、假酒……

  ⑦畏懼是一份謙和的態度。“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對天的敬畏之情;孔子強調的“知天命”,就是心存敬畏,並要躬身行之而不可有絲毫懈怠與侮慢之心……

  ⑧畏懼是一種智慧,是一門藝術,是一份“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莊嚴。人的一生,與歷史的長河相比就是一瞬,倘若在這一瞬能恪守畏懼的情懷,我們將擁有明媚的心房。心存畏懼,你不會因此而卑微,反而會在困難與對手面前,變得更加強大。

  《人應心存畏懼》閱讀題題目

  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2.選文第③段能否刪掉?為什麼?

  3.選文第⑤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

  4.為什麼說在對手面前心存畏懼,你不僅不會卑微,反而會更加強大?

  5.閱讀選文第⑥⑦兩段,歸納出“心存畏懼”的人應該如何做人做事。

  《人應心存畏懼》閱讀題答案

  1.人應心存畏懼。

  2.不能刪掉,因為第③段內容解釋了畏懼的含義***或:內涵***,使觀點更明確,論證更嚴密。

  3.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具體、鮮明、有力地論證了人應畏懼對手的觀點,進而論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4.因為只有心存畏懼,才能正視對手的實力,才能客觀地分析優劣,領略制勝的關鍵,才能多一分謹慎,多一絲獲勝的機會。

  5.遵規守紀;愛護環境;有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