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測試題

  初一是中學生打基礎的階段,是中學學習的正式起步階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隱***  *** 刻***  *** 恍***  *** 發***  *** 微***  ***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他朝那房子奔去,一邊溫習著寥寥可數的幾句法語,那是專為應付這種緊急情況而學的。

  寥寥可數:

  ⑵分們搜查得乾淨利落,轉眼之間就找到了這個美國傘兵,把他從碗櫥裡拖了出來。

  乾淨利落:

  ⑶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掃地,旁若無人。

  旁若無人:

  ⑷石猴喜不自勝,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欠道。

  喜不自勝:

  3.司馬懿看到城樓上的諸葛亮後,他想了些什麼呢?請寫出司馬懿的心理活動。50字以內。

  4.《勇氣》一文寫了哪兩種勇氣?這兩種勇氣各有哪些表現?

  5.面對美國傘兵的請求,法國婦女前後兩次都回答“哦,當然啦”。這兩個“當然”包含了什麼意思?

  6.李京京讀了一部分課文後,“教室裡一片寂靜”,為什麼?

  7.程老師為什麼讓李京京把課文全部讀完?

  8.按要求仿寫下列句子。

  ⑴仿照例句,任選一種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寫一個句子。

  例句:教師的周圍飄著粉筆屑,不,那不是粉筆屑,那是教師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仿句:

  ⑵不增刪、不更改下面一句話的任何一個字,寫出意思不同的另一句話。

  原句:他像落地的枯葉一樣,雖然護住了紅花,自己卻化作了汙泥。

  改句:

  第二部分:

  ***一***

  石枕

  小映九歲那樣,在河邊的亂石灘上跌傷了腿。

  幸好小映的爺爺就是有名的遊方郎中,他的腿傷才及時得到了治療。無奈傷勢不輕,撥筋接骨之後,只愈了外傷,關節、肌肉依舊疼痛難忍,即使扶了雙柺,也難以行走,不得不臥床度日。

  一天,映看見爺爺在床前嘆息落淚,便問:“爺爺,你怎麼哭了?”

  “你的腿已經廢了。”

  小映聽罷,哇的一聲哭了,當即跪在床上說:“爺爺,你是醫生,你救救我吧。我不能沒有走路的腿呀!”

  爺爺思忖良久,說:“要根治腿傷,除非你能在三年之內找到碰傷你腿的那塊條石。找到之後,把條石鑿磨成石枕,用以醒腦鎮痛、散血化淤、舒筋活絡。如此,腿傷可不治而愈。倘若在這三年內你找不回那塊條石,你爺爺就無能為力了。”

  小映滿懷信心地說:“碰傷我腿的是一塊黑色條石,我認得它。我一定能找到它!”

  自此,小映無論風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拄著雙柺,連走帶爬地去到石灘,尋找那塊條石。

  一年過去了,小映沒有找到那塊條石。

  兩年過去了,小映 。

  爺爺說:“河灘上的石頭不會總留在原處,水漲水落會被衝往下游的。你到下游去找吧。”

  於是小映到下游的河灘上去找。然而總是找不到那塊條石。

  三年的最後一天,小映絕望地對爺爺說:“那塊石頭,我沒有找到。”

  爺爺說:“實在找不到,就不要找了。”

  “為什麼?”

  “你的腿不是已經能走了麼?還要那塊條石幹嗎?”

  “可我怎麼也想不通:那麼大的一塊條石,怎麼會被水衝得不見了呢?”

  “三年前我就把它扔到了河心深處。你在河灘上怎麼能找到?”

  9、這篇小說的線索是          。

  10、文章主要通過 描寫展開情節,揭示人物性格。

  11、小說第一段話的作用是什麼?

  12、領會上下文的意思,在文中橫線上應填一句什麼話?

  13、文中概括地寫小映尋找條石之困難、艱辛的句子是 。

  14、小說中既是高潮又是結局的內容是 。

  15、從小映的角度看,小說給人的啟迪是什麼?從爺爺的角度看,小說給人的啟迪是什麼?

  ***二***

  [甲]市長和女兒

  馬市長吃罷午飯,在客廳中悠閒地品著茶。女兒笑盈盈地走過來:“爸,我想跟您請教個問題。”“有什麼事,就直說罷。”“我們單位有個剛分配來的女大學生,放著清閒的工作不幹,偏要到農村搞什麼鄉鎮企業,您說她是不是太傻了?”馬市長放下手中的茶杯,望著女兒說道:“現在農村的條件確實挺差,有些人只顧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想到農村去,而這個女大學生敢於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敢於合棄自己的利益,她這種精神很值得表揚,我們一定要大力支援。”

  女兒詭祕地笑了笑:“不過,我認為應該表揚的是她爸爸,因為她爸爸十分支援她。”

  “哦,那麼她爸爸是誰?”馬市長問道。

  “是您老人家呀!”

  “什麼?”馬市長頓時收斂了笑容,“你怎麼能這樣!這絕對不行!”

  [乙]一個女市長的遺願

  她仰臥在床上,肩背被高高的枕頭墊起,可依舊呼吸困難。她嘴張得老大,臉色慘白。

  床前,靜立著看護的人,大夫、護士、祕書、大夫、上小學的女兒芳芳及揣著筆記本的記者。

  大夫俯下身仔細地聽了她的心跳,然後,緩緩地立起身,抬腕看看錶,向祕書投去一瞥,那意思是極明白的。

  難道她就這樣地去了?真有點不敢相信。她本是精力充沛的女人。她還沒有過45歲,在中級領導層中,她是年富力強的。她擔任市長兩年多來,使這個小小的江濱城市發生不小的變化:整潔的市容,翻番的產值,還有興修那為人所不齒卻一刻也不能疏忽的公共廁所……她為這個城市耗盡了心血。

  她本不該這樣早早地離去。倘若不是洪水陡漲,倘若不是堤壩決口……

  她要去了,就這樣默默躺在自家的床上,室內,迴旋著悲涼的哀思。

  她卻不肯瞑目,眯縫的眼裡透出一種光來,這是一種尋覓和切盼之光。張著的嘴微微翕動,似有話語交代。

  眾人一陣迷惘。他們環視臥室,想找些所需之物了卻她的遺願,以此慰藉這顆即將停止跳動的心。

  祕書遞給她常年不離手的提包,那裡面裝有她批閱過的各類檔案,她卻依然瞪著眼。

  大夫遞過幾粒藥片。她還是睜著眼。

  是想得到點閃光的言語吧,記者將耳朵貼近她的嘴脣,卻一無所獲……

  大家失望了,誰能探索到這個市政府最高女官員的內心奧祕呢?

  她的丈夫默默地將女兒引至床沿。像是一種迴光返照,她臉上突然有了生氣,垂著的手緩緩移動,費力地攥住女兒的前襟,隨後閉上眼睛,溘然①仙逝②了。

  記者輕輕地為她放平枕頭。這時,他發現枕頭下面壓著一個綠皮筆記本。大家開啟一看,裡面是她的防汛日記,在最末的一頁,醒目地記著一條:今晚要為芳芳釘釦子!

  刷……目光射向芳芳的衣襟:上面的衣釦己經脫落了兩顆。大家記得,那天夜晚,女市長倒在洪水中了。

  淚,漫過眾人的眼眶……

  [注]①溘然:忽然。②仙逝:登仙而去,稱人死的婉辭。

  16.甲乙兩篇小說分別敘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

  小說甲

  小說乙

  17.小說甲用個性化的語言描寫,表現出馬市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18.小說乙中加點詞“翕動”的意思是 ;由“翕動”聯絡“尋覓”、“切盼”等詞,可揣測女市長此時此刻想說:“ ”***請以女市長的口氣,用第一人稱表述***

  19.品讀小說乙中畫線的語段,回答問題。

  ①題目中“遺願”指的是 ;

  ②這兩段文字主要運用了 描寫。

  ③這兩段文字感人至深,請結合給你感受最深的一個詞語,談談它的表達效果。

  20.小說乙的情節高度濃縮在女市長臨終前,同時還寫了她在別的時間裡所做的事情,請具體說說寫這些事情有什麼作用。

  ***三***

  吹喇叭

  ①萬屯小學教員崔大林竟成了個吹鼓手。

  ②三間石頭房子校舍要倒了,學生嚇咆了。他給村主任跪下磕了三個響頭,村主任也跪下給他還了三個響頭,一禮還一禮,村裡實實在在沒有錢。他一賭氣背上了只祖傳的喇叭走四方。風餐露宿,勤學苦練,***  ***破了指頭,吹腫了腮,他把一腔心血都用在喇叭上了。喇叭成了他“化緣”的好夥計。他懂老調,識新譜,心靈手巧,在吹鼓手裡他鹹了頭把手。他給人家吹喜,給人家吹喪,給人家吹小兒滿月,給人家吹老人壽辰,給人家吹新屋落成,給人家吹開業典禮,還有……

  ③好一隻多味的喇叭;好一個五音縱橫、八面玲瓏的吹鼓手!

  ④別人吹個喜盈門,他就吹個樂開懷;別人吹個悲傷切切,他就吹個哀思綿綿……崔大林技拔頭籌,藝高一等。他把那隻喇叭吹得隨心所欲,得心應手,能車鳴馬嘶,人言鳥語。因此紅白喜事人家多願請他,他有時也給人家加點額外的花活,出個新調調,添個新曲曲,這樣他的價碼自然比別人高了,賞錢也比別人領得多了。有一次一家大公司開業,他吹得特別賣力,在喇叭上加了不少花活,直把一街人都給拉了過來,公司的總經理樂壞了,馬上賞給他一打兒大票。總經理說你這一陣子喇叭,比請了明星剪綵還有魅力。可崔大林心裡卻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時竟不知是個啥滋味。

  ⑤崔大林的喇叭越吹越紅。崔大林的名氣越吹越大。崔大林的腰包越吹越鼓。

  ⑥崔大林想他該回他的山村,兩年多來,他天天都惦著他的學生呢!樂團請,公司聘,都沒有留住他。

  ⑦他回到山村,把一兜子錢重重地往村主任桌上一***  ***說,把萬屯小學給修起來!村主任嚇了一跳,哪來這麼多錢?吹來的。崔大林差點未哭出採。什麼?他見村主任未明白,操起喇叭在村主任頭上狠狠***  ***了一下,村主任才如夢方醒。

  ⑧待小學修好後,他坐在房頂上把喇叭使勁吹,吹個旭日東昇、紅旗獵獵;吹個春回大地、書聲朗朗。吹來了輟學的學童,吹來了貧困的山民,吹得人們群情激動,熱淚盈眶。

  ⑨望著這可愛的學生和鄉親,崔大林的喇叭早已哽咽難鳴了。

  21.下面三個畫橫線的句子,分別是從第②段、第⑦段中摘取的,請為這些句子的***  ***處選擇最貼切的一組詞語***  ***

  ⑴***  ***破了指頭 ⑵把一兜子錢重重地往村主任桌上一***  ***說 ⑶操起喇叭在村主任頭上狠狠***  ***了一下

  A.劃、摔、敲  B.劃、扔、打  C.磨、摔、敲  D.磨、扔、打

  22.第②段中,崔大林“給村主任跪下磕了三個響頭”中的“跪”“磕”兩個動詞,表現了崔大林什麼樣的心理?為什麼村主任“也跪下給他還了三個響頭”?

  23.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說說你是怎樣理解“喇叭成了他‘化緣’的好夥計”一句的含義:

  24.第③段中,“好一個五音縱橫、八面玲瓏的吹鼓手!”中的“!”,其作用是:

  25.結合文意,寫出“如夢方醒”的同義詞:

  26.閱讀本篇小說後,想想看:崔大林“改行”做“吹鼓手”的動機是***用原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27.這篇小說運用了 等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形象。

  28.小說結尾用“崔大林的喇叭早已哽咽難鳴了”來表達主人公的複雜感情和內心感慨。試設想,此時崔大林會對“這些可愛的學生和鄉親”說些什麼話呢?

  29.閱讀全文後,想想看:全文描寫的山村教師崔大林的形象為何能感人?下面是對這個問題的原因的分析。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A.作者字字含情地描畫了崔大林對山村教育事業的一片痴心。

  B.作者有意描寫崔大林喜歡吹喇叭,終於成了藝高一籌的吹喇叭能手。

  C.作者著意刻畫了崔大林心繫山村學生,勤學苦練吹喇叭的鑽勁。

  D.作者揭示了崔大林痴迷的不是“那一兜子錢”,而是那群嗷嗽待哺的山裡娃的高尚情懷。

  第三部分:

  我和 的故事

  要求:先補全題目,然後寫一篇500字以上的記敘文。

  答案:

  1-3.略 4.美國傘兵的勇氣和法國婦女的勇氣。前者表現在這個傘兵再一次回到這個法國婦女家裡躲藏,後者表現在這個法國婦女再一次收留這個美國傘兵。 5.略 6.因為同學和聽課的老師們都沉浸在一片悲傷的氣氛之中,也為李京京精彩的朗讀所深深地打動。 7.因為李京京讀得聲情並茂。 8.⑴略⑵他像落地的枯葉一樣,雖然自己化作了汙泥,卻護住了紅花。 9.黑色條石 10、語言 11、簡要交代故事人物、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 12、小映還沒有找到那塊條石。 13、自此,小映無論風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拄著雙柺,連走帶爬地去到石灘,尋找那塊條石。 14、“三年前我就把它扔到了河心深處。你在河灘上怎麼能找到?” 15、略 16.馬市長不同意女兒下鄉工作。女市長因抗洪殉職留下一個未能實現的遺願。17.馬市長是一個身居高位,嘴上時刻談著國家利益,實則自私自利的人。18.一開***張***一合;略19.略 20.略 21.C 22.心繫山村學生,憂心忡忡;無力解決山村小學危房困難,請求諒解。 23.是比擬說法;喇叭陪伴他,成了實現心中理想的工具。 24.對崔大林吹喇只高超枝藝的讚歎。 25.恍然大悟 26.“把萬屯小學給修起來!” 27.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28.略 2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