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企業管理模式是怎樣

  普遍認為,與歐、美企業的利潤最大化行為相比,日本企業的經營者是在不同的目標函式的激勵下,展開企業的經濟活動。美國企業經營者以物質利益激勵為主,監督主要依靠市場;日本企業經營者以職位激勵為主,下面一起看下日本的企業管理模式的知識吧。

  日本的企業管理模式

  日本製造——品質優良的代名詞,工藝精緻、價格適中、外觀精美、品質上乘、環保節能等是日本產品的特色,2010年世界五百強中日本企業就有68名,僅次於美國排名第二,在國內我們熟悉的知名品牌公司就有松下、東芝、豐田、索尼、本田、日立、日產、佳能等等。另外日本企業壽命也名利前茅,存活超過百年的企業數不勝數。那麼日本企業為何能保持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及競爭能力呢?

  一、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

  日本企業的管理非常嚴謹規範,有非常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流程體系,日本企業的執行力度非常強,他們有非常強的執行意識,尊重規則、遵守規則,從會長到基層員工都會嚴格執行公司制度,按照流程做事。並且日本企業的工作計劃性非常強,每一項工作的前期準備、計劃方案、貫徹執行、資料統計、分析總結都有條不紊的按照計劃有序進行。我在日資企業任職PMC經理時企業有近60條生產線,但我們的生產計劃都能精確到後續6周的每一天,回覆給客戶並對交期負責,這在絕大多數企業看來都是不可想象的。另外在細節管理方面,我們與日本企業的差距非常明顯,企業的之中的廢品垃圾嚴格按照分類擺放,甚至連資料夾的擺放順序都用膠紙貼上明確標識,日本人的專著執著精神被我們很多人用“愚蠢”這個詞來形容,比如再熱的天,日本人都會西裝革履的會見客戶,一張桌子讓他擦十遍絕對不會少,正是這一絲不苟的專著執著成就了今天高品質、精工藝的日本產品。

  日本人的敬業精神舉世聞名,工作絕對排在第一位,甚至有時還需要有獻身精神,他們認為工作才是人生的本質和真正含義,他們崇尚忠誠與奉獻。所以他們把公司當成家,勤勤懇懇、不知疲倦地工作一生,被人稱作“工蜂”。在日資企業經常看到日本人加班到很晚,但第二天照樣精神抖擻的上班工作。與我們絕大多數國人不同,我們只把工作當成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把工作當成是神聖的使命,真正當成自己的事業在做,企業員工與老闆一條心。這是中國企業與日本企業的真正差距所在。

  二、系統完善的福利保障

  日本人講究忠誠與奉獻,視公司為家等等,其實是因為企業有系統、完善的福利保障,能保證他們的職業生涯無憂,所以他們才會願意把一生都奉獻給企業。日本企業的福利措施不但完善而且富有人性,比如員工入職時有迎新會,員工離職時有歡送會,讓人來的時候有家的溫暖、親切感,離開的時候對公司留有懷念之情,我離開以前服務的日資企業多年,至今都很懷念那段美好時光;員工生日、結婚、生育、重大事故等,公司管理人員、高層都會送上禮金予以慰問、安撫;為員工發放年終獎金、購買各類保險、住房基金、住房補貼、伙食補貼、交通費、健身卡、優惠券等;為員工身心健康建設運動場、圖書館、醫療室、圖書室,舉辦各種文化活動等等,正是這套系統、完善的福利保障體系帶來的一點一滴的關愛,使日本企業員工真正的以企業為家,產生極強的歸屬感與主人翁意識。

  三、摳門兒到底的成本控制

  日本企業成本控制做的好的背景是日本的資源極度匱乏,不允許他們去浪費,使日本人從小就有勤儉節約的意識,日本企業將浪費視為企業管理的天敵,以浪費為恥,所以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去杜絕浪費,如豐田的精益管理就是解決浪費問題非常有效的方法,日本企業認為只為不產生價值的行為都是浪費。日本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幾乎做到極致,他們講究實用,不追求面子及排場,比如很多日本企業管理人員、高層等出差全部租車,與我們國內企業豪車成堆有極大差別,這在我們國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他們不是買不起車,而是計算下來,租車比公司買車要承擔保險、維修、保養、司機工資等開銷更划算,更能節約成本,還有的日本企業甚至還會租用影印機、印表機等等。

  總之,只要能夠節約成本,他們都會去做,所以日本企業的成本控制可以用摳門兒來形容。

  四、永不厭倦的持續改善

  日本企業能夠長盛不衰,保持極強的活力及生命力,與他們的持續改善精神是分不開的。他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去完善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控制成本、改善環境等並樂此不疲。他們往往會採用成立改善小組的方式對企業的問題進行專項的持續改善,如TCM***全面成本管理***、TPM***全面生產管理***、TQM***全員質量管理***、5S等等。

  五、規範系統的人才培養機制

  日本是高度重視教育的國家,重視業內部教育培訓不僅是日本企業的經營特色,還作為國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1958年日本就制定了《職業訓練法》。日本企業員工從入職開始公司就會根據崗位要求為其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培訓內容包括企業精神、道德教育、管理知識、專業知識、工作技能等。在日本企業工作六個月後才敢稱為正式員工,培訓合格到工作現場時企業還會安排一名師傅通過“一對一”的指導員制度繼續培訓一年,以使其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在日後的工作中還會根據企業需要對員工的其它技能進行培訓拓展,“多能工”就是日本企業人才培養的有效成果,日本企業還會對企業管理人員進行輪崗來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開發管理人員的潛能,同時在輪職的過程中通過考察來挖掘人才。日本企業絕大多數中高層管理人員都是從基層做起,一步一步提升,這就說明了日本企業人才培養機制的重要性及有效性。

  六、相容幷包的學習精神

  日本是個愛好學習的國家,總是想盡辦法吸納國外的精華再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創造自己的東西,如唐朝時就向我們學習,學習我們的儒釋道等大智慧,有了日本文字、茶道、和服等;明治維新時向西方學習,有了自己的工業技術,後來發動侵略戰爭給中國及亞洲國家帶來了巨大危害;二戰後向美國及西方等學習,博採眾長,結合到本國企業實際運作之中,形成了現在世界聞各的日本管理模式等等。當今有太多企業管理的方法、工具及管理模式,所以使的很多企業老闆都陷入困惑,到底該學習哪種管理模式。認為適合企業自身特色並能與企業實際有效結合的就是最好的管理模式,所以我們應該理性的學習吸納外面的管理理論,吸納精華融入企業實際運作之中,形成自己的企業管理模式。比如號稱日本企業管理三大支柱的終身僱傭制、年功序列制等,就不適合我們當今競爭日益激烈、強調優劣汰、鼓勵創新的企業實際。

  綜上,我們雖然痛恨日本這個曾經給中華民族帶來巨大傷痛的國家,但日本企業的很多先進管理方法工具還是需要我們借鑑學習的,希望我們能夠以理性、發展的眼光正確對待。

  日本企業文化的整體評價

  與創新叛逆、雷厲風行的美國企業文化相比,日本企業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這既是日本企業稱雄世界的動因,也是約束日本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桎梏。筆者試圖在這裡梳理一下日本主流企業文化中的潛規則。

  日本企業文化的潛規則

  潛規則一

  評價員工的首要標準是對企業忠誠度。個人能力和合作意識並非不重要,但是在評價體系中的權重低於前者。中國企業界的精英們熱衷於在個人簡歷裡堆砌不同公司的經歷,似乎自己炒掉的老闆和公司越多,個人能力就越強。在日本白領看來,這恰是職業生涯大忌。雖然終身僱傭制名義上已經取消,但仍然有不少人選擇從一而終,很多公司還將不主動裁員作為一個基本準則,如果員工實在太差,就用不加薪的方法來傳遞資訊。跳槽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能太頻繁,並且在下一次應聘時要給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因為在日本企業家眼中,一個對以前公司棄若敝履的人,絕對不值得信賴。

  潛規則二

  要在一家企業中長期發展,穩居中游是最優策略。這條規則尤其適合於初進職場的大學畢業生。要在日本公司里長期發展,必須具有耐心。在很多日本人的潛意識中,不落後於他人是最佳狀態。如果一個人過分熱衷於自我表現,不但會招致同事的反感和抵制,而且上司也可能感覺受到威脅從而無情打壓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中國哲理同樣適用於日本企業。

  潛規則三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新人剛進公司,往往會做些瑣碎細緻的工作。很多人都覺得無聊沒勁,事實上這是管理層考驗員工的第一步。通過這一關後,尤其在某些中小公司,管理層往往會給員工很大的自由,讓其放手去幹一件重要事情,藉此來考察一個員工應對壓力、整合各方面資源和協調各方面關係的能力。一旦員工通過了這項考驗,就可能被重用,否則就會被貼上不堪大用的標籤。這種從每件事情成功與否,來決定下一件事情是否分配給特定員工來乾的做法,看似不給犯錯誤的員工第二次機會,顯得不合情理,實則是要求員工集中精力完成每一項任務,從而有助於提高公司效率。

  潛規則四

  不率先創新,但是把細節做到極致。按照經濟學術語來說,日本企業家多是風險規避者,他們不願意付出創新的高風險成本,但是日本企業令人尊敬之處,就在於實現了模仿時滯最小化。往往是歐美企業研製出新技術不久,日本企業就用巨資購買之,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消化吸收之,然後用全球領先的工藝迅速地生產成品,而且其產品無論在品質還是價格上往往都優於歐美的競爭對手。推而廣之,那種雄才大略但是忽視細節的精英們,在日本企業往往得不到太好的發展。原因就是上司們習慣於從細節來考察員工的績效。正所謂魔鬼在細節中。

  潛規則五

  女性依然難以受到重用。在日本企業界和政界的高層,女性身影依然寥寥。大多數日本男女堅持認為,女性結婚後辭職照顧家庭,天經地義。在日本,女強人更多地是個貶義詞。據說,日本女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時依然會努力尋找工作,但是目的不是為了事業和金錢,而是為了覓得金龜婿。因為一旦找到個好郎君,婚後就可以不再工作一勞永逸,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