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及對策

  摘要:中小企業的迅猛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之一,隨著我國加入WTO及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特別是政府近一段時間連續提高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使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如何正確認識中小企業發展中融資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的對策,對中小企業的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現狀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字:惜貸;融資渠道;融資策略;   風險;信用評級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存在問題
  中小企業缺乏資金支援,融資相當困難,特別是非國有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就更加突出。資金短缺,生產能力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機構的“惜貸、恐貸、拒貸”現象;現行上市融資、發行債券、信託融資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導向不完備(剛推出的中小企業板,進入門檻仍較高,絕大部分中小企業仍難以進入);風險投資機構少、規模小;區域性資本市場不健全,財政扶持能力不足,招商渠道太少,信用擔保剛剛起步等,都使企業缺乏有效的資金補充機制。同時,國家加強巨集觀調控,銀根抽緊,商業銀行加強金融風險防範,人民幣市場利率管制尚未完全放開等,也嚴重影響著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所以,“融資難”這一老大難問題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據統計,中小企業90%以上的資金源於企業內部籌集、家人和朋友,還有各種非正常的渠道(如私下高息借款、攬蓄等),這些不僅加重了企業經營成本,也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二、探索新形式下的中小企業融資策略
  根據以上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既有自身規模小,資產少,負債率高,擔保能力弱,管理者素質低,財務制度不健全,信用等級低,又有銀行貸款風險大,成本高的問題,還有政府支援力度不夠的問題。
因此,解決這些問題的指導思想是通過搞活地方金融市場,多渠道為中小企業發展籌集資金。實行政策扶持,政府主導,立足地方,市場運作,化解風險。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力度,支援中小企業的發展,必須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的融資體制。在這方面,可以借鑑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經驗,相應採取措施,尤其是在政策上應加大傾斜力度。其具體辦法是: 
   (一)建立中小企業行業協會或聯盟
  這種協會或聯盟應是互助型的,它不僅可以為協會或聯盟內的中小企業提供經營所需的資訊,而且可以為中小企業相互間交流人才、技術、管理、資金等提供場所和條件。協會或聯盟內的中小企業應加強互助合作,資金充裕的企業可以為其他企業提供資金支援,技術先進的企業則可以為其他企業提供技術指導,還可以相互間提供貸款擔保。
  (二)創造新的直接融資方式
  直接融資具有能夠得到不需要償還的外部所有權融資、改善企業資產負債結構、有效配置社會資源等優勢,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渠道單一的重要途徑。一是對中小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股份合作制吸收了股份制和合作制的優點,更適合當前中小企業的具體情況。它通過清產合資、確認股權後再進行招股、擴股,在吸引社會閒散資金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二是發展創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是一種以長期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某一產業,特別是出於創業階段的新興產業,以追求因企業成長而獲得的長期收益為目標的一種投資基金。此類基金最直接的收益者是從事高新技術的新興中小企業,其功能之一在於將成千上萬分散的中小額風險投資資金集聚起來,形成一定規模的風險投資。建立風險投資基金有助於加快高新技術的產業化,有助於區域性科技型中小企業特點的直接投資方式。三是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我國可在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以外交易成本較低、准入較寬鬆的二板市場和地方櫃檯交易市場,為本地小企業提供交易場所。
  (三)拓展間接融資渠道
  例如,建立國有商業銀行、其它商業銀行和信用合作機構相結合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拓展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種類和範圍。根據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資金運動的特點,推出靈活的、多樣化的結算工具,暢通匯路,為中小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結算工具。應儘快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託收承付、匯票承兌與貼現業務。另外,還應利用金融機構網點眾多、佔有資訊量大的行業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市場商機、經濟政策、經營與投資決策諮詢等多方面的資訊服務。另外,我們還可以在其他方面拓展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擴大其資金來源,在政策上給予積極且持久的扶持與傾斜,並逐步實現其在融資方面與大中型企業真正的“國民待遇”。 
  (四)構建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
  現有針對中小企業的法律條文主要是《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和《鄉鎮企業法》,這兩部法規是按所有制性質和不同的組織形式分類立法的,缺乏統一的立法標準和行為規範。在金融信貸方面更是缺乏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保護法規。借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援離不開立法支援。法律保證可從以下幾個層次進行考慮:保護中小企業的法律;專業性、區域性或行業性的法律。反對壟斷的法律。加快有關中小企業信貸制度的立法。應儘快指定有關部門組織制定有關中小企業貸款的法律或規定。首先,要劃分中小企業的分類標準,明確中小企業的界定方法。其次,要明確各類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信貸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業貸款的具體管理方法和鼓勵措施。再次,要落實政府支援中小企業貸款的財政資金渠道、執行機構及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