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需求管理論文

  交通是城市的血脈,交通在城市的 發展 過程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交通需求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針對西安市的交通現狀,根據交通需求管理理論,提出了相應的西安市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以期緩解西安市的交通壓力。

  關鍵詞:交通需求管理; 策略;西安市

  中圖分類號: C913 文獻標識碼: A

  隨著西安市的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加並已接近兩百萬[1],城市交通供給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交通需求[2],交通擁堵問題日漸突出,實施交通需求管理刻不容緩。

  城市交通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需要疏導和管理,既是現在通過管理交通變得順暢了,但一旦交通量增加新的交通問題就會出現,因此這是長期的且不斷變化的動態管理過程[3]。及早著手推行交通需求管理,併為今後更有效的實施交通需求管理打下基礎,可謂意義重大。

  鑑於此,本文分析了西安市城市交通的現狀,並根據交通需求管理理論,提出一系列改善西安市交通現狀的措施,以期提高西安市交通系統的執行效率,緩解西安市交通壓力。

  1.西安市交通現狀

  隨著西安市近年來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機動車擁有量持續增加並已接近兩百萬輛,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長,原有的路網布局和城市規劃已不能滿足現有的交通需求。人口的增長,出行次數的增多,機動車數量的增大,而道路面積增長緩慢,停車設施的嚴重匱乏,使西安市交通面臨巨大壓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道路容量不足

  西安市道路長度與道路面積增長較慢甚至難以增長[4],而車輛數量迅速增長,人們出行次數不斷增加,僅靠地面單一的道路交通系統承擔這樣大的交通運量,道路容量顯得不足以滿足過大的需求,不可避免會造成交通擁堵。

  2***路網結構不合理

  西安市內幾條快速路和主幹道的交通經常擁堵,如南二環路,長安路,未央路等,而與之平行的道路卻少有車輛,如文景路,明光路等。

  3***停車泊位少

  根據標準要求,每百萬輛機動車應有45萬個停車泊車位,而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經接近兩百萬輛,卻只有50萬個停車泊位,仍然缺少40萬個停車泊位,造成西安市城市交通的停車設施供需嚴重失衡。由於市區內停車泊位嚴重不足,導致路邊車道過多的劃為停車位,使得用於執行的道路面積進一步減少,加重交通擁堵。此外,由於部分割槽域停車收費過高而且存在停車場管理問題,致使部分停車場的利用率低、停車資源浪費,使得停車設施不足的問題突顯,造成了一定的城市交通擁堵壓力。

  4***公共交通優勢不明顯

  西安市公共交通服務能力不足,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的主體地位尚未確立。公共交通服務質量不高,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換乘不便,協調能力薄弱。公共交通線路分佈不均勻,一些幹道上線路過多,而車站停靠能力有限,造成區域性道路交通擁堵,而支線過少,造成線網密度過稀,覆蓋面不廣,居民乘車不便。軌道交通建設滯緩,尚未形成網路,承擔客運量少。

  5***交通管理技術水平較低

  西安市的軟、硬體基礎設施整體水平較低,若能提高交通管理技術水平,就能使交通供給能力增加30%以上。

  2.交通需求管理理論基礎

  交通需求管理***TDM***是指通過調整用地佈局、控制土地開發強度、改變客貨運輸時空佈局方式和改變人們的交通出行觀念和行為達到減輕城市交通擁擠的一系列管理措施[5]。交通需求管理是一種政策性管理,它的管理物件是交通源,通過對交通源的政策性管理,影響城市交通結構,削減交通總量。交通需求管理就是在適度的交通供給下,通過建立以經濟手段為主,多種手段並用的管理體系,影響城市交通結構,控制需求總量,削減不合理交通需求,即通過減少或分散需求使供需平衡,保證交通系統有效執行。

  TDM的主要目的在於:運用交通規劃與城市規劃的互動及反饋原理,合理城市佈局,減少與避免不必要的交通發生、吸引及出行需求的過分集中;通過交通管理,緩解城市交通需求與有限交通設施的矛盾,實現城市土地、道路空間高效能的合理利用;大力發展高效能、低汙染的公共交通方式,抑制低效高汙染的個體交通方式;科學合理地調控不同時段、不同區域、不同路段上的機動車流量,避免交通在時間、空間上的過度集中。

  TDM的內容主要包括:通過實施時差出勤等對策,在時間上分散交通需求;通過向駕駛員提供道路交通情報和擁擠、事故狀況,促使交通需求在空間上分散化;通過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促進人們利用大運量、快速的公共交通;實施各種綜合對策,促進小汽車的有效利用的對策以及通過城市規劃、交通規劃等對交通發生源進行調整。

  3.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現階段解決交通問題比較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進行交通需求管理,在供給有限的情況下,對需求要加以限制。實施與加強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城市功能分割槽及定位

  在城市規劃和城市改造中採用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既能保證正常的經濟活動又能產生較少交通出行的。實施限制交通的交通規劃,控制市中心區人口規模,規劃建設多個分等級中心,如區中心、小區中心,有利於減少交通出行量,並使出行在空間上均勻化。把一些公共活動場所佈置在人們可以充分利用公共交通或步行的交通走廊地帶,減少小汽車的出行。

  對於西安市老城或建成區而言,城市功能分割槽、功能定位、土地利用、分割槽規劃與生產力佈局基本己成定局,要重新改變己比較困難了。但對於將要擴充套件的新區或拆舊翻新的小區來說,在開發建設新區時應完善文體、教育、衛生、商貿等生活、市政配套設施,以減少不合理的非必要的出行。通過增強吸引老城中心區市民遷入、定居的力度,以減輕老城中心人口和就業崗位的過分集中,為合理分散老城市中心區的擁擠發揮作用;結合老區的拆遷更新,優化各小區居住就業等用地型別配比,使居住區與工作區靠近,減少跨區長距離的通勤、上學出行,減少出行距離與總的交通運輸量。

  2***優化交通結構

  TDM就是要通過從政策、資金、稅收等方面大力支援發展公共交通,控制或削減時空資源消耗大、公害嚴重、運效不高的交通方式,使交通方式結構趨於合理。特大城市客流量大,市區用地緊張,應選用運量大、佔地少的地鐵等軌道交通以滿足城市的客流要求。此外,要牢固樹立公共交通優先意識,制定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和法律,充分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特性和土地使用格局,分析公交需求和預測客流分佈,根據各個區域和各條道路的特點,分析造成公交延誤的原因,採取不同種類的公共交通優先措施,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緩解日益增長的客運需求與落後的交通供給之間的矛盾;增加運營車輛、擴大線網,提高公交覆蓋密度;加強公交站場包括總站、換乘站、中途停靠站等的建設,修建港灣式停車站,減少路內停車等。改善公共交通的物質基礎條件,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務質量,增強公共交通的出行吸引力,實現公交優先,最終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傳統公共交通為主體,個體交通為輔助的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網路體系。

  3***經濟手段

  通過經濟槓桿調整交通需求分佈和抑制交通需求量是TDM 中有效的重要手段。對市中心公共停車場地實施高收費政策,停車時間越短收費越高,隨著停時延長收費逐漸降低。嘗試對交通擁擠路段、擁擠時段實施分時段收費制,引導車輛避開擁擠路段和高峰時段,對路邊停車實施計時高收費政策。收取交通工具附加費,限制交通工具數量,還可增加車輛的牌照稅、保險稅、購置稅等。

  4***理順路網結構功能,發揮道路運力

  在城市道路網路上車流的分佈往往很不平衡,市中心區或某些路段上流量很大,造成交通擁堵;而另外一些地區或道路上車流量很小,未充分利用潛力。儘量減少因交通流過分集中造成結點或某個路段的交通擁堵,儘量設法均衡分佈、減少集中程度,發揮所有道路的運力。

  ***1***區域限制法

  採取區域通行許可證制度,限制某種車輛進入,或某一時段限制進入交通過於繁忙的中心區或某一交通擁擠路段。如許多城市禁止某種車輛進入內環地區。

  ***2***設定可變車道

  如高峰時某一流向過飽和,可以改變雙向均分車道數的常規,增加此方向的車道數,減少相反方向的車道數,高峰過去後再恢復。

  ***3***組織單向交通

  路網密度較大又有相互平行的路段,在有條件組織配對通過時則可組織單向交通。單向交通組織便於充分利用較窄的道路,簡化交通衝突、提高通行能力。

  ***4***變更線路

  充分利用動態資訊和路網上實時的車流分佈資料,引導車輛變更線路,利用通行能力有富裕的道路,以繞過擁擠或阻塞路段。

  4.結論

  本文針對西安市交通現狀,根據交通需求管理理論,提出一系列改善西安市交通現狀的措施,以期提高西安市交通系統的執行效率,緩解西安市交通壓力。

  參考文獻

  [1] 胥耀方, 邵毅明.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對策[J]. 城市交通, 2012, 10***5***: 14-17.

  [2] 梅振宇, 王煒, 陳峻等. 我國城市交通需求管理 ***TDM*** 對策研究[J]. 現代城市研究, 2004, 19***4***: 49-53.

  [3] 張貴賓, 劉清, 嚴新平. 交通需求管理的經濟分析[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8, 21***4***: 520-523.

  [4] 李都厚. 西安市城市交通需求管理 ***TDM*** 研究[D]. 西安: 長安大學, 2003.

  [5] 王煒. 交通工程學[M].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