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學生所學心理健康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對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將有助於教育工作者觀念的更新和經驗方法的改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建立思考

  摘要:在這個資訊複雜多樣化的網路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要引起廣泛的關注,不僅大學生自己要開始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家庭和學校也要給予一定的關注和幫助。對於高校,更要通過網路平臺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關鍵詞:心理健康;新模式

  當下,以90後為主的大學生,因為家庭學校的教育,社會的影響,他們思想超前,渴望獨立,要求高,但是行動上卻落後一步,這就造成了心理上的落差,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發生。近年來大學生自殺現象越來越多,曾有記者對廈門100名90後大學生做了隨機調查,結果有將近兩成人有過自殺的念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急需引起人們的重視,現在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們心理方面的課程,但是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網路環境對大學生心理髮展的影響

  每個事物都有兩面性,這裡主要討論負面影響。

  ***一***打遊戲和追劇。網路是一個誘人的虛幻世界。很多大學生,男生成日在宿舍打遊戲,女生一部部追劇,導致降級,退學的嚴重後果,更是造成了心理上的諸多問題。一次去一男生宿舍,進去之後,三個人都在桌前打遊戲,對開門進來的人一點反應也沒有。還有一次晚上睡覺,聽到桌子椅子相撞的聲音,砸東西的聲音,一直持續到後半夜,第二天有同學說是他們舍友打遊戲,幾乎天天這樣,怎麼說都不聽,實在是忍不下去了。身邊很多女生晚上看劇可以持續的凌晨三四點,一直亮著燈光,其他舍友想睡也睡不著,於是有人就會買簾子把床周圍都擋起來。大學生這樣沉迷網路遊戲和電視劇,不僅對自己眼睛、身體、學習等不好,也影響到了舍友,這樣長此已久,同舍友同學的關係逐漸惡化,人際關係變差,使他們開始感到寂寞,更加依賴網路,人際關係更差,這樣的惡性迴圈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很大負擔,當他們無力承受的時候,就會出現反常有危害性的行為。

  ***二***瀏覽危險網站。就像現實社會潛藏著危險一樣,網路也無處不存在著危險。開啟網頁時,周圍會附加著各種廣告,不健康網站的推薦,對於自控力強,心智成熟的大學生,就不存在很大的問題了,但是很多大學生並不是這樣的,他們雖然年齡上成年了,但是心理上還沒有成年,處於青少年到成年的過度階段,誤入歧途的可能性和危險性是很高的。這與他們的自我認知不夠,不到位,高估自己有關。大學生們以為自己可以抵制,可以剋制自己,但往往就是這種“自信”促使他們邁出了走向危險的第一步。其次,好奇和求知慾望也是其中的原因,不是隻有小孩子才有好奇心,就是大人也有好奇心,正直青春的大學生,充滿生命活力,正是好奇心旺盛的階段。相伴而來的就是求知慾,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大學生們會渴望去了解,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就像潘多拉因為好奇心打開了魔盒一樣,本以為自己可以控制之後出現的情況,但是事情真的發生的時候,變得措手不及。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大學生們以樂觀的態度去接觸一些危險網站,直到正真接觸之後想要抽身出來時,已經陷得太深而拔不出來。對他們健康心理的塑造造成阻礙和傷害。

  ***三***社交軟體和網路交友。QQ、微信、微博、facebook等等眾多的社交軟體和社交網路方便了大學生的交流,讓大學生們可以交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好友,可以瞭解不同地區國家的風俗文化,也可以作為學習其他語言的一種方法。但是有的大學生過於依賴這些社交工具,忽視了身邊同學朋友的存在,很少與周圍的人群進行交流,這樣讓他們變得自閉,憂鬱,逃避現實世界而傾向於虛擬的人際關係網,他們在遇到問題困難時,不是尋求親朋好友的幫助,而是轉向網友,跟他們說自己的所遇所想,談心談天,使得他們的心理變得起起伏伏,很不穩定。有的大學生會開始網戀,過分幻想,導致想象與現實出現巨大的的反差,一旦受到現實的阻礙打擊,心情會產生很大的波動,做出反常的舉動。新聞中有不少因為見網友被騙,有的甚至回不去在流浪的時候才被當地民警發現的大學生。且不說其他什麼,這種經歷給他們的心理上留下的陰影,如果不能正確面對,很可能成為永久的傷疤,對以後的行為、選擇產生負面影響。

  ***四***接受到負面資訊。網路資訊量龐大,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這些都要求大學生在接受資訊的時候有很高的判斷力和分辨力。選擇資訊就像選擇人生道路,都很重要,而且資訊的選擇將影響到到對人生道路的選擇。一些網路黑客和模仿電影情節實施非法活動的大學生就是在繁多的資訊中沒有正確的選擇和接收。有的學生看到一些娛樂新聞後,把關注娛樂八卦作為生活中的主要活動,佔用大部分時間,由此延伸出了盲目追星,***等一些列問題。在網路環境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了諸多網路時代之前沒有的問題,解鈴還需繫鈴人,我們應該從網路出發,但也不能脫離現實,通過新的教育模式來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二、怎樣在網路環境下構建大學生心理教育新模式

  ***一***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大學生們重視起來。將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作為一門主修課程而不再僅僅是一門選修課。因為作為選修課,大學生們對其關注度較低,不僅選擇該類課程的人數不夠,選了課的學生上課的質量也達不到好的效果。且很多學生選這類課程,是覺得好玩、好過、好奇等,而不是認為它像一門主課那樣需要學習研究並用到實際中去。這樣根本收不到教育的效果。既然是大學生心理課程,那就要從大學生心理方面去分析怎麼開課。

  ***二***提高師資隊伍和課堂質量,新增網路與心理方面課程。讓主體重視起來是第一步,但是如果主體開始重視了,去沒有得到實際的幫助,會增加他們的心理壓力和負擔。高校在普遍開設課程的同時,要為大學生們配備高素質高能力的教師,提供好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裝置,從基礎開始,全面穩定的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增設網路與心理方面的教育課程,讓大學生認識到網路帶給他們的負面影響,引起他們的注意。

  ***三***加強網路管理,建立良好的網路文化。如果網路沒有傳播出各種負面有害的資訊,那自然也對接觸者不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可以對一些網站等加以許可權設定,通過網路多做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宣傳,既然大學生們喜歡通過網路平臺獲取資訊,交流和學習,那大可以通過他們喜歡的方式傳播教育資訊,這樣更容易讓他們接受。也可以通過飛信、QQ、微信這些聊天軟體和他們溝通,去發現他們心理方面的問題,再找相應的解決方法。

  ***四***定期做大學生心理測試。高校可以組織學生定期做網上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對心理有問題傾向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教育輔導。

  三、結語

  在這個資訊複雜多樣化的網路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要引起廣泛的關注,不僅大學生自己要開始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家庭和學校也要給予一定的關注和幫助。對於高校,更要通過網路平臺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心理健康變遷的橫斷歷史研究辛自強; 張梅; 何琳心理學報2012-05-15

  2、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研究盧愛新華中師範大學2007-04-01

  範文二: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摘要:心理健康作為我校學生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整合現有資源,我校建立了預警和干預的長期機制和較為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保證了我校學生心理工作的良性發展,確實提升了在校學生心理品質,促進了他們全面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

  一、“三個到位”的工作保障

  ***一***“機構到位”。

  學校成立由校領導,機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及相關人員組成的大學生心理教育指導組委會,負責本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學工處心理健康中心具體執行,同時各院設定具體負責心理的老師,各班增設心理委員,形成“學校———院部———班級———寢室”四級心理教育網路模式。全校開設大學生心理課程、針對部分學生開展心理諮詢、特殊學生心理干預三個層面上發揮著積極作用。

  ***二***“師資到位”。

  學校層面突出專業化建設,目前我校專兼職諮詢員均獲得國家心理諮詢師的資格證且大部分就是心理學專業的教師,在心理教學、諮詢以及危機干預三個層面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校層面突出準專業化的隊伍建設,充分發貨學生工作者深入學生的優越性,挑選責任心強、工作熱心同時對心理健康教育感興趣的老師或學生工作者,經過培訓使他們成為相對專業的心理疏導員。

  ***三***“場地到位”。

  學校提供心理諮詢室和心理活動室,儘可能地滿足學生接受諮詢和心理拓展的需求。

  二、“學校———院部———班級———寢室”四級心理教育網路體系初顯成效

  學校積極踐行"平行滲透”教育模式,充分調動各院學生骨幹、心理社團、各班心理委員在大學生日常心理教育與管理工作中的優勢作用,並對他們進行心理知識和技能培訓,使之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補充力量。在班級層面選擇素質較好的學生擔任心理委員,在寢室中選擇寢室長擔任心理調解員,突出朋輩互助隊伍的建設。這一體系的構建既可以實現學校———院部———班級———寢室的縱向聯絡與互動,也可以加強院部與院部,學生與學生橫向之間的聯絡與互動。關於學生的心理危機的預警與干預工作,我校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即快速預警和及時干預雙管齊下。學校還根據四級網路的不同功能,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培訓體系:一是“送出去”、“請進來”。學校不定期邀請心理專家講學,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對輔導員進行心理知識,心理案例解析等相關知識的培訓;二是學生幹部業務培訓。;三是鼓勵輔導員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三、“教育———測驗———諮詢”相結合的工作格局

  ***一***立足教育。

  一是開展新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把心理教育作為新生入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每年開學,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都會給入校生進行心理知識的講座,從而提高新生的心理保健意識;二是心理活動分類指導。就我校經濟貿易學院為例,自2010年起,每年不定期邀請武漢理工等高校心理專家對大學生心理活動進行分類指導;三是心理團體輔導。切合實際的開展不同內容團體輔導活動,2010年學校以“寢室關係”為主題,給各學院代表寢室做了有關寢室融洽關係的團體輔導。在院部也經常開展不同內容的團體輔導,就經濟貿易學院為例,在2011年為2010級學生做了“相識湖科”的新生工作坊、為2009級學生做了“我的團體我的家”的團體工作坊;四是就業心理指導。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內容豐富的就業指導活動。每到大二下學期,學校會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內容豐富的就業指導活動。在第三上學期開設的畢業生求職心理講座,在不同層面提升了我校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有效地緩解了學生的就業焦慮,為學生職業生活做好鋪墊。

  ***二***實施測驗。

  近年來,教育部組織了全國心理學著名專家、學者,共同研究,開發了一套高可靠性和有效性,符合國情的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這些量表的研製和使用,為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依據。大學生心理測量常用的量表有16PF、SCL-90以及UPI等,三種量表各有千秋。我校在大學新生入校伊始,就啟用心海導航系統,採用SCL—90和UPI系列量表進行大學生心理狀況篩查。歷年的心理測驗,可以科學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效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檔案。就學生個體和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分類指導,積極做好預防、疏導、干預、治療等工作,化被動為主動。同時,面向全校學生開展個別與團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構建體相結合的日常心理測量,併為學生提供指導,從而促進學生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

  ***三***主動諮詢。

  實施主動諮詢措施:一是有效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諮詢是幫助特殊學生消除或緩解心理問題和疑惑,提高心理品質的一種措施。我校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常規心理諮詢,即依託學校心理諮詢工作小組,開展日常的、全方位的心理諮詢服務;二是有針對性的團體輔導,即面向特殊群體和熱點問題進行團體諮詢,為學生提供切實的幫助,對特殊學生***就業困難、違規違紀、貧困生***群體的共性問題以及大家所關心的熱點問題,組織專家開展團體諮詢和心理訓練,保證諮詢的針對性以及心理諮詢的時效性;二是建立危機干預體系。探討大學生建立早期發現,早期評估,早期預防,早期干預的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入學伊始建立心理檔案,然後定期對高年級進行抽查。學校實施班級心理委員機制、心理月報制度,異常學生及時彙報制度、訪談物件反饋制度,實行動態管理。

  四、心理教育實施途徑多元化

  ***一***進入教學課堂。

  學校在不同學期為各行政班級開設心理課程,將知識普及與問題探索、行為訓練、案例分析融為一體,充分發揮心理教學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為:學校融課堂教育與心理訓練於一體,通過思想品德課、就業指導課等進行心理健康的強化教育。

  ***二***步入宣傳陣地。

  學校充分利用廣播、網路等媒介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宣傳陣地,有效提升了大學生心理健康保健意識,並使他們熟練掌握維護身心健康的方法,使有問題學生能主動到心理諮詢室尋求幫助。

  ***三***融入校園文化。

  每年五月為我校心理健康月,各院系舉辦特色心理活動,如:工商管理學院的心理知識競賽、經濟貿易學院的心理趣味運動會、機電工程學院的心理主題班會等。此類活動已成為心理健康月的校園活動品牌,對大力弘揚我校校園文化起到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

  五、總結

  心理健康作為我校學生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整合現有資源,我校建立了預警和干預的長期機制和較為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保證了我校學生心理工作的良性發展,確實提升了在校學生心理品質,促進了他們全面發展。然而面對職業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我們要創造更多條件加速構建心理健康校本模式,使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驗式教學的實驗研究邱小豔; 宋巨集福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01-10

  2、社會支援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機制研究史玉軍華東師範大學200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