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財務風險分析碩士論文

  財務風險對企業的經營存在嚴重威脅,為此,研究和財務風險相關的問題,採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對各類財務風險進行防範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規避分析 》

  摘要:企業財務風險在企業生成那時候起就必然會存在,因為一個不以利益為目的的企業是無法生存的。在市場競爭中,一個企業必須清楚地認識財務風險,並加以分析其特徵、存在形式、成因,再有效地提出相應的規避措施,以謀求更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財務風險;成因分析;規避措施

  一、正確認識企業的財務風險

  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於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影響,用現金償還到期債務的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有蒙受損失。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企業遇到財務風險是正常現象,關鍵在於要認清風險產生的原因,找到防範風險的對策,在最大程度上規避風險,使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降低風險,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在哲學中,馬克思理論哲學闡述到資本家的目的就是資本增值手段。企業財務風險是資本流通的產物,具有客觀及主觀上的不確定性。這也充分解釋了清楚認識財務風險,規避風險的重要性。從而選擇風險,規避風險繼而使用風險,在風險中尋求機會。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風險的不確定性,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多種多樣,主要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企業對財務風險的成因系統地加以分析,以獲得更好的規避措施。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內部原因

  企業財務的內部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員在資金流動過程中操作不當,例如資金的來源不合法,資本結構配置錯誤,信用損失,企業內部矛盾,領導決策出現問題等。這些,都是影響一個企業生存的關鍵。

  1.企業內部矛盾。從社會產生起也伴隨著矛盾的產生。在企業發展中也會存在著企業內部矛盾。這主要體現為企業思維或戰略導向不同,在有些決策上觀點不一致,立場和目的不同,自然使的力也不同。同時工作人員的配置不合理,也會導致利潤的差異。思想不同導致行為上的不同。領導決策出現分歧,在資金的籌集過程中,若是沒有清楚認識到市場的供需問題、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市場經濟的走向,盲目的企業籌集資金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風險。資金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必要條件,但無論是以主權資本方式還是以負債資本方式進行的資金籌措都存在風險。一個企業的發展絕離不開優秀的領導。企業積極關注並獲得國家最新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合理分配資本結構即負債規模,籌資期限結構即長短期負債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2.企業的經營風險。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嚴格在產品質量上把關,信譽是企業賴以生存的自然法則。海爾集團的張瑞敏毫不猶豫敲毀不合格的產品,獲得長久的發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企業在制定產品之前,首先就是要充分調研顧客的需求,後嚴格把控產品質量,沒有質量的東西註定是會被淘汰。這同時也註定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人們的需求也多種多樣,這就給企業在產品的物美價廉上提出挑戰。挑戰是與機會相關聯的。企業在產品的創新,製造出不同於其他企業的產品,打破傳統,以避免被市場淘汰的風險,並發展壯大。

  3.資金流動的風險。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就必然涉及資金流動的風險。企業的不合理的投資行為,資金流通過程中的不合法手段等都會造成資金流動過程的風險。企業投入資金後,最終的收益遠遠小於預期收益,那麼風險程度大。同時,資金流動的過分分散也會加大企業財務風險。一個企業也不是擁有三頭六臂的。企業在收益良好的情況下,因銷售實現原則的不同而產生的財務困難也會導致風險的出現。同時,企業若債務規模過大、或債務期限結構不合理,就很可能造成還債能力急劇下降、支付壓力大,進而陷入財務危機。

  ***二***企業風險的外部因素

  企業財務風險的外部因素具有客觀性,主要是為市場的動態變化。市場並不以人的意志存在,自然不是企業所能決定。企業財務的外部風險具體表現為企業財務風險意識較為薄弱、財務管理系統滯後性、財務決策的失誤。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規避措施

  企業清楚認識到財務風險,預防風險,抑制風險、轉移風險、利用風險,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風險。主要內容如下:

  ***一***企業領導方面

  樹立風險防範意識,預測理財過程中可能隱藏的風險,並建立風險防範機制,及時對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判定,制定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規避方案。有效地通過經營風險減少資金來源的風險,充分利用財務手段減少投資風險。同時,把握好籌資機會、籌資規模、籌資組合、籌資方式,充分考慮企業內部情況選擇籌資機會。最重要的是,企業的籌資渠道一定要合理合法。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經濟法律為經濟體制的正常執行提供保證。企業資金的收入與支出只有合理有效,才可以實現經營目標,不然籌資渠道的不確定性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給企業造成損失。

  ***二***投資方面

  企業為擴大規模及獲得更多的利潤通常會選擇投資。那麼,穩步推進多角經營是規避風險的重要手段。但,這應該是根據企業的運營情況,市場的走向,政府的政策走向決定的,如果不切實際地亂投資,結果會適得其反,不僅不能使企業擺脫困境,反而使企業走向衰敗,巨人集團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企業投資就必須審時度勢。

  ***三***現金管理方面

  企業要根據所處的行業特點確定其發展的速度和總體規模,清楚企業的現金流量和企業資產負債率和可能負債情況,及時調整企業規模和發展速度。現金流量的配置符合馬克思主義再生產理論,理論指導實踐。企業合理分析資金、生產、營銷的關係,並充分利用營銷的手段獲得利潤。總之,企業規避風險的能力也就決定了企業的發展程度。

  參考文獻:

  [1]餘啟明.淺析企業財務風險[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12.

  [2]楊敏.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及規避[J].中國農業會計,1999,09.

  [3]劉渤帆.企業財務風險成參考因分析及其控制[J].商場現代化,2012,27.

  篇二

  《 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與防範 》

  摘要:本文結合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從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開始,提出防範財務風險的對策,對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如何降低財務風險進行有益的探討。通過構建科學的財務風險控制方法,達到預先防範的作用,以真正做到規避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從而為中小企業帶來更高的效益。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控制;防範

  中小企業是相對於大型國有企業而言規模偏小的,資本方式是非公有制或者是以私營經濟為主的企業組織形式,它規模小,相對靈活,對於中小企業的界定,目前世界各國所設定的參照系各不相同。有的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中小企業確認標準,也有的國家沒有統一的確認標準,只是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加以規定。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生存與發展對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面臨著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風險,加強財務風險控制對企業經營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對財務風險控制進行分析研究,有助於促進企業對財務風險的控制和防範,對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加速資金週轉,降低企業損失,為企業創造最大的收益具有重要意義。

  1財務風險的相關理論

  1.1風險的含義

  風險對於我們來說是隨處可見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風險,對於企業來說風險也是無處不在。中小企業在經營中都會存在財務風險,利益與風險是共同存在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風險就沒有回報。所以說風險是企業的特殊資源,它是伴隨著企業的有形的、確定的資源而存在。風險的定義就是指人們對未來行為預期的不確定性的損失。參考國際現有標準進行劃分,中小企業的風險可以劃分為四類,如企業財務風險、企業戰略風險、企業經營風險以及迫害性風險。企業掌握好這些風險,就能對企業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預測,以預防這些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從而實現企業的目標。

  1.2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以及風險管理

  一般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特點比較顯著。第一,融資方面,中小企業外源融資存在較大的風險,在選擇融資途徑是會更傾向於內源融資。中小企業獲得外部融資,主要依賴於銀行貸款和其他金融中介機構,從而大大增加外部融資的風險。由於各種原因選擇融資,中小企業比大企業更加依賴內部融資。第二,投資方面,中小企業經營盈餘後為了充分發揮資金價值,中小企業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投資。第三,企業運營方面,中小企業以家族式居多,經營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缺乏現實有效的經營管理制度,缺乏對風險的抵抗能力。多數中小企業在管理上比較隨意,領導權集中於一人身上,在處理日常經營活動中往往暴露出諸多弱點,例如,中小企業對外誠信度偏低,資產負債率過高,資金使用混亂,對外提供虛假財務資訊等。在企業經營發展中,作為權利集中的領導者難免會有管理違規行為,自身意識不到企業的資金結構,對企業開闢發展新市場缺乏有效的科學理論。第四,風險的複雜性,我國中小企業數不勝數,錯綜複雜,企業與企業之間常常相互連通,其中的財務風險也會隨之增加,造成風險的原因也更是各種各樣,潛伏著未知的破壞力。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原因是複雜的。但由於很大一部分的損失在於中小企業企業財務管理本身,所以,金融風險不能完全被識別和控制。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更多的中小企業容易形成金融風險,產生更大的殺傷力,從而轉化成一場金融危機。

  2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通常的表現及問題

  2.1會計風險理論研究滯後

  在會計行業中會計風險具有客觀性,在預防管理會計風險時,應對者需要充分利用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二者相輔相成。但在當前對會計理論研究當中,關於會計風險的專業論文與專題課題較少,現今社會關注和研究財務風險課題的專家學者較多,卻對會計風險課題研究較少。從從屬方面來看,財務風險是隸屬於會計風險的,解決了財務風險只是解決了會計風險的一部分。相對於財務風險而言,會計風險範圍更廣,破壞力更強,因此更需要加強對會計風險的理論研究。

  2.2缺乏完善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

  大多中小企業沒有明確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缺乏日常核算、管理工作不規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銷售部門和財務核算部門不連線,是因為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沒有立即稽核,出現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沒有完善客戶檔案,未做客戶調查;沒有專業人員對應收賬款進行獨立管理;聘用人員素質低,沒有明確的工作標準。中小企業對應收賬款管理突顯出很多不規範行為。為了企業能夠持續生存,部分中小企業往往會選擇忽視對客戶的賒銷授信制度以及銷供業務的激勵,即使存在上述制度,後續考核機制無法保證。而只是將銷售人員的激勵工資與銷售量相掛鉤,而沒有將應收賬款的回收速度和回收率納入考核目標當中。企業財務部門僅僅只是將客戶的明細賬進行簡單的記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壞賬問題。

  2.3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業嚴格根據管理制度的規定,內部控制能夠提供綜合效益,風險的防範。以控制信用企業的發生,及時核算,清理,收集,協調內部控制的要求,對待已被確定收不回的應收賬款。在中小企業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一些上市公司決策層缺乏內部控制意識,或是有意識但不知道怎麼加強內部控制,沒有具體的內部控制建設的方法。高層意識和相關知識的缺失,導致很多公司在建立內部控制系統不具備科學合理性,造成內部控制系統形同虛設,即使有成型的系統也不能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

  2.4會計準則不完善

  會計準則合理規範了財務會計的確認、計量、報告,會計準則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必須遵循的行為規則和工作指南。在滿足現有會計體制內規定的交易事項的情況下才可以輸進會計核算系統。假如該項交易事項不符合會計體制,就需要以附註形式在財務報表之外加以反映。以“網際網路+”為時代背景,金融業在網路中迅猛發展,企業開闢新的市場,如衍生金融產品等,卻由於不符合會計標準使傳統的會計業務無法對其進行有效核算。

  3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範與控制的建議

  3.1銷售環節的財務風險防範

  中小企業在商品銷售環節的風險主要來自於客戶信用狀況的不確定性、應收賬款的管理問題,因此,中小企業可以全程控制銷售活動從而降低其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客戶的信用管理檔案,確定客戶採取何種的信用政策,進而對應收賬款進行管理與監控。建立客戶的信用檔案。主要是指對客戶的信用狀況和支付能力進行全面的考察,而不能為了追求業績而與一些信用狀況不佳的客戶簽訂單合同,造成壞賬損失。要對客戶群體進行一個篩選,利用社會渠道收集客戶的財務狀況資訊,排除財務風險過大的客戶。對於一些財務風險較小,現金流大的企業建立一個資訊資料庫。對客戶信用政策的選擇。指的是要對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評價,要對不同的級別採取不同的信用政策,風險較小的企業,採取寬鬆型信用政策,風險較高的,可以採取嚴格的信用政策。要對應收賬款進行管理。首先,企業要嚴格控制應收賬款的規模,它的規模大小對企業營運資金是否充足有著很大的影響。我們要判斷企業是否需要較大的流動資金,如果流動資金不足就會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其次,控制應收賬款的時間,在影響企業正常運營的情況下,企業要縮短應收賬款的時間。最後,加強應收賬款的催收,如果應收賬款的期限已經結束,而客戶不能償還賬款,我們就要採取措施予以催收。

  3.2採購環節的財務風險防範

  商品採購環節的風險主要來自於對市場的需求判斷的錯誤。由於採購計劃的不準確性和採購價格估計的不合理性,存貨的積壓,使企業存在潛在的財務風險。因此在採購前,我們應結合企業過去採購的一個計劃數量與現在形成對比,不至於偏差太大,減小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對於採購價格的不合理情況,我們在採購前,應對市場的價格進行一個全面的分析,得出一個最合適的價格,而不要盲目地批量採購。對於採購計劃的不準確性,企業在編制採購計劃時,應分析原材料的庫存狀況和企業的最優庫存量。避免採購過多,造成存貨積壓,從而增加商品的成本,引起財務風險。

  3.3分析企業外部環境

  由於中小企業的脆弱性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對周圍環境估計錯誤,將使中小企業面臨財務風險。所以,在中小企業進行投資前,要對外部環境進行系統的分析。分析社會政治是否穩定,只有有了一個穩定的環境,才能使經濟平穩發展,接著要關注政府的經濟政策,要針對政府採取的經濟政策,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還要對自然環境進行估計,當自然環境不穩定時,企業將要有一部分資金流出,可能會出現現金流暫時的短缺,這就無法進行投資。有了內部控制環境還要做好外部環境分析,首先是要建立健全風險評估體系。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應該建立健全的風險分析、評估、規避系統,可以精準確定高風險區域,防範經營風險。其次是要加強風險管理。加強風險管理需要內部控制人員的責任心,內部控制員工是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節點,員工的風險意識決定了內部控制執行的力度。最後是要優化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內部控制評價的主題是內部審計,優化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就是要強化內部審計。內部審計主要的作用是檢查和控制內部控制的責任和工作效率,可以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應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自我控制進行加強,並設定內審管理機構及委員會。

  3.4加強投資專案效益的審計

  加強投資專案效益的審計,是減少盲目投資,考察投資效果的有效方法,是保證企業的投資能夠穩定回收的關鍵。所以,我們要在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投資的專案進行可行性的分析,審計投資專案的效益成果。對於投資的專案,我們要進行實地考察以及專案實施的整個過程都要加以控制,嚴格執行決策程式,保證決策的正確性。一方面,我們要確定投資的方向,對投資的行業收集相關資訊,選擇壁壘較低,沒有壟斷,發展前景較好的行業進行投資。另一方面,我們要結合現金流分析投資專案是否能帶來滿意的投資收益,不是表面上的,而是要體現在現金流入上的。

  參考文獻

  [1]孟祥軍.基於財務風險的現金流管理[J].經濟研究導刊,2012***30***.

  [2]張濤,潘燕晶.基於現金流管理的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研究[J].財會通訊,2012***08***.

  [3]吳豐.淺議企業財務風險防範[J].高校後勤研究,2013***1***.

  [4]姚雁雁.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其防範[J].財會研究,2013***13***.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