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與英國茶文化的比較

  在英國,茶文化尤其是紅茶文化也是淵源頗深。中國茶在向西方各國傳播的過程中,許多國家只是傳去了茶葉,而只有在英國真正形成了一種文化。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茶的種類

  相同點:

  中國與英國同樣愛好紅茶

  不同點:

  中國人除紅茶外同樣喜好:綠茶,黑茶,烏龍茶,黃茶,白茶,英國人則偏重於喝紅茶

  茶具

  相同點:

  喝茶時,都需要茶杯、茶壺茶勺等工具

  不同點:

  ***1***材料

  中國,主分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英國,茶具多用陶瓷做成也有金屬製作的

  ***2***茶具的花紋,造型

  中國,國壺花色多為中國式人物、樹木花草或是無花紋,保持壺身的整潔,古樸

  每個朝代茶具的花紋又各有特色,古代茶具較為多見的有朵花紋,蕉葉紋,團菊紋,卷草紋,纏枝紋,折枝花紋等 。英國,茶具上面繪有精美的英國植物與花卉的圖案,輕鬆、優雅;而且,英式茶具都是成套使用並鑲有金邊的杯組.

  喜好

  中國

  1.講究清雅怡和的飲茶習俗***清飲法***:茶葉衝以煮沸,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之原

  2.求多種享受的飲茶習俗:即指飲茶者除品茶外,還備以美點,伴以歌舞、音樂、書畫、戲曲等。

  英國人泡茶是泡茶葉末,連袋一起放在熱水杯裡,不是以水沖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熱水裡,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丟棄。一般採用”調飲法”

  喝茶習俗

  相同點:

  以茶待客,以茶會友

  不同點:

  在中國各地,喝茶的禮節也不一樣,在北京,主人端上茶來,客人應立即站起來,雙手接過茶杯,說聲“謝謝”。在南方的廣東、廣西,主人端上茶後,要用右手指彎曲後輕輕地敲三下桌面,以示謝意,在另一些地區,客人想繼續喝茶 ,茶杯中應留些茶水,主人見了會繼續加茶水,如果將茶水全部倒完,主人認為 你不再喝了,也就不給你加茶水了。英國人喝下午茶與東方人品茶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不是隨意地吃些點心,而通常是搭配成套,包括一壺茶及一份點心,點心有三明治、奶油松餅或是小蛋糕,各家餐廳點心的搭配有點不同。

  中西方茶文化比較

  一、中國茶文化溯源

  常言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茶與人們日常生活中須臾不離。茶之於中國,不僅僅是一杯飲料,更是一種悠久璀璨的文化。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葉的發源地。在茶文化發展過程中,它已深深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中,受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道、佛三教的浸染,形成了獨特的中國茶道精神。

  從魏晉時期開始,茶文化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諧”的思想觀念,主張以茶協調人際關係,實現互愛、互敬、互助的“大同”,並期望以茶的清廉、高潔之精神磨鍊自己的意志。其次,茶文化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茶產自山野之林,正蘊含道家“淡泊”、“寧靜”、“返璞歸真”的神韻,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佛家茶文化具有“苦寂”,以茶助禪,明心見性。佛學家認為,茶能使人心靜,有節制,與禪宗規誡相適應。各家茶文化精神有著內在契合點和相通之處,即和諧、平靜的精神。而在明清以後,茶文化出現了一種返樸歸真的現象,茶人更追求的是茶的本身至味的內在意味,並尋求一種物我合一的境界。

  二、西漸

  茶及其衍生的茶文化均發源於中國,流傳千年,影響深遠。千百年來,茶葉在全球廣泛傳播,中國的飲茶器具、製茶工藝連同中國傳統的茶道文化和獨特的東方哲學一起播撒四方。

  古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的茶葉貿易往來主要通過以下路線:

  ***1***茶馬古道――向西南,傳播至西藏和印度。在高寒地區,人們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容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

  ***2***絲綢之路――向西由我國的新疆傳播至中亞。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對外輸出的商品以絲綢、瓷器、茶葉為大宗。茶葉作為古中國的特產,也隨著絲綢之路走向了世界各國。

  ***3***草原之路――向北傳播至今天的蒙古、俄羅斯及廣大的歐洲地區。

  ***4***海上之路――東傳播至日本和朝鮮,南傳播至中南半島,以明朝鄭和下西洋為肇始,向非洲、歐洲和美洲傳播。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動脈,自中國出發之貨物主要以絲綢、茶、瓷器為主。

  三、西方茶文化理念

  由於人文歷史和環境條件的差異,表現在飲茶時間、品茶文化行為等方面。不管是在品茶的物件上還是方式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人都保持著不同的風俗和習慣。

  美國被稱為咖啡王國,卻有大約一半人喝茶,也創造了自己的飲茶文化。崇尚快節奏的美國人大多數喜歡飲冰茶,這茶以飲、以涼為主,大都是不帶任何茶葉痕跡的速溶茶。

  德國人喜歡飲花茶,但不是我國用茉莉花、玉蘭花等製作的茶葉,而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乾製成的,裡面一片茶葉也沒有,真正是“有花無茶”。德國人居家飲茶是用沸水將放在金屬篩子上的茶葉不斷地衝,衝下的茶水流到茶壺內,再將茶葉倒掉,所以茶水顏色很淡,這也成了德國人獨特的“沖茶”習慣。

  在下午5點鐘喝下午茶成為許多英國家庭約定俗成的習慣。下午茶時間可以說是一天當中充滿溫馨、其樂融融和傳情達意的美好時光。英國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客,世界上茶葉銷售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平均一年一人約需2公斤茶葉,英國人均飲茶量是中國和印度的3倍,年均飲茶2公斤。

  西方這種開放性飲茶法,雖未能如中國之茶道般上升到天地自然一體的哲學高度,但有飲茶的新生命、新傳統作基礎,普遍又活躍。

  四、比較中西茶文化異同

  縱觀中西方飲茶歷史的演變,雖相隔千年,但兩者都是先認識到茶的藥用價值,開始飲用,繼而發展成為一種普通的飲品;茶同樣都滲入到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但二者品茶方式、飲茶禮儀、茶道精神等各有不同。

  ***一***品飲方式的不同。中國飲茶分為兩類,一類是“清飲”,不加入任何有損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單用開水泡喝。另一類是“混飲”,即在茶中根據個人的口味嗜好加鹽、糖、奶等,目前這種方式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

  英國人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以去掉茶鹼,把苦澀的茶水變成適合自己口味的甜飲料。此外,英國人對茶葉本身也進行了改造。袋裝的速溶茶葉末代替了片片茶葉,而中國人習慣將整片茶葉放在開水裡。

  ***二***飲茶禮儀的不同。在多數中國人眼裡,飲茶隨時可以進行。相比起來英國人嗜茶、尊茶的風氣要濃厚得多。一個典型的英國家庭一天至少喝五次茶。早晨醒來,主人會靠在床上喝一杯醒早茶,提神醒腦,如果有客人,早茶就是問候客人的最好方式;上午11點鐘左右,是紅茶佐茶點;中午午餐時要喝奶茶;下午5點鐘左右是著名的下午茶;晚上睡覺前要喝告別茶。此外,還有名目繁多的茶宴、花園茶會等。

  ***三***茶道精神的不同。“和、靜、怡、真”是中國茶道的“四諦”。“和”是中國茶文化哲學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恰”是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中國人飲茶常把它作為精神的激勵與情感的寄託。與中國茶道不一樣,英國人品茶更活潑和更重社交,強調一種優雅的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