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森林生態旅遊的開發與管理論文

  森林生態旅遊是一種正在迅速發展的新興的旅遊形式,也是當前旅遊界的一個熱門話題。森林提供木材的功能逐步消退,改善環境及為公眾提供休憩功能正在逐步被加強。森林生態旅遊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已成為世界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現代林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森林生態旅遊的開發與管理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森林生態旅遊的開發與管理全文如下:

  【摘 要】開發森林生態旅遊,可在不消耗森林資源的前提下,獲取遠高於生產木材的經濟效益,對保護森林資源,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都可以起到無法替代的作用。本文著重探討一下森林生態旅遊的開發與管理。

  【關鍵詞】

森林;生態旅遊;開發;管理

  1.森林生態旅遊的涵義

  世界銀行環境部和生態旅遊學會給生態旅遊下的定義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區去了解環境的文化和自然歷史,它不會破壞自然,而且它會使當地社群從保護自然資源中得到經濟收益。”日本自然保護協會***NACS-J***對生態旅遊的定義是:“提供愛護環境的設施和環境教育,使旅遊參加者得以理解、鑑賞自然地域,從而為地域自然及文化的保護,為地域經濟做出貢獻。”其實,生態旅遊就是以自然景觀資源為旅遊吸引物,在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中開展觀光度假和多種專項旅遊活動,使旅遊者享受返樸歸真迴歸自然的美好生活。還可以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也是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後,對旅遊需求結構不斷變化的具體表現。它與傳統旅遊有所不同,作為一種新的旅遊形態,已經成為國際上近年新興的熱點旅遊專案。

  2.森林生態旅遊開發現狀

  2.1粗放式開發和盲目利用

  許多地區的政府有關部門在開發旅遊資源時,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學論證,評估與規劃,便匆忙開發。特別是新旅遊區的開發,開發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論證與總體規劃的條件下,便盲目地進行探索時,粗放式的開發。開發種種開發,請保護,造成許多不可再生的貴重旅遊資源的損害與浪費。野生動物也是極其珍貴的旅遊資源。許多地方在開發這一旅遊資源時,管理不善,執法不力,不少野生動物遭到亂不亂殺,有的飯店甚至以野生動物作為美食招攬遊客,使不少珍惜品種瀕臨滅絕,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愛護野生動物,應成為生態旅遊的得一項重要內容而給予重視。

  2.2生態環境系統失調

  近年來,景區的人工化、商業化、城市化使我國風景名勝區,包括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一些自然風景區,已越來越受到建設性的破壞,由於在景區內開山炸石,砍樹毀林,水土流失嚴重。或因山洪暴發,塌方擋路,毀景傷人;或因久旱無雨,水源枯竭,飲用水短缺,更有一些建築毀景障景,導致自然和人文景觀極不協調,破壞了景觀的整體性、統一性。有的風景區出於經濟目的,熱衷於旅店、餐館的建設,盲目擴大旅遊區、修建旅遊設施。調查顯示,在已經開展旅遊的保護區中,僅有16%定期進行環境監測工作,有的保護區連一臺必須的測量儀器也沒有。根據科學監測對遊客數量進行控制的保護區僅佔20%,一些保護區已出現人滿為患的現象。甚至有23%的保護區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內從事旅遊活動,使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地域減少,它們的生活空間和養料系統也發生變化,從而導致這裡的動植物死亡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2.3環境汙染嚴重

  據旅遊風景區提供的監測資料顯示,這裡的水土、大氣都有程度不同的汙染。噪音、煙塵都超過了規定的標準。大氣中含有的有害物質及酸雨等情況比較普遍。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旅遊業發展迅速,而又缺乏規劃和管理,國民的生態意識較差,可以說旅遊游到哪裡,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也就到哪裡。風景區內生活汙水增多,垃圾廢渣、廢物劇增。馳名世界的黃山、廬山垃圾隨處可見,甚至連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遊客也留下了各種飲料袋、包裝袋等垃圾。致使那裡不得不花費巨資去清除。

  3.加強森林生態旅遊開發與管理的對策

  3.1完善森林公園總體規劃

  在開發森林旅遊資源時,要注意對每個景區景觀的精心規劃設計,克服型別單一、檔次低下、內涵膚淺等問題,要以生態學角度嚴格控制景區規模、數量、色彩、造型和風格,提倡以自然景觀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勢,曲徑通幽,體現自然之美,營造地方特色。森林公園的總體建設應以生物工程為主,重在體現以營林為基礎的建設方針。要做到景觀建設、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加強護林防火、病蟲害防治工作,實現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的可持續發展。

  3.2合理保護森林自然資源

  森林公園是植物的王國,樹種千萬。要在樹種調查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森林公園的地理位置和特點,搞好樹種規劃,按照規劃進行景觀間伐和景觀補植,逐步把人工林改建成風景林,增強主體景觀的藝術檔次,提高森林景觀的總體質量。要在不過度改變森林結構的前提下,進行採大留小有計劃、有選擇的間伐。

  3.3加大森林公園建設投入

  森林旅遊業是一項綜合性的經濟產業,涉及許多部門和行業,因此需要各級政府把森林旅遊和森林公園建設列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廣泛爭取各部門的資金投入,多渠道籌集森林公園建設資金,加快推進森林公園建設步伐。

  3.4健全森林公園法制建設

  嚴格執行和遵守我國的《環境保護法》、《森林法》、《文物保護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合理保護森林。地方政府和旅遊有關部門應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法制觀念。

  3.5實施品牌戰略合作計劃

  為了保證森林生態旅遊質量的高品位就要實施品牌戰略,爭取每個縣、市、區推出一個代表本地特色的過硬的森林生態旅遊品牌,力爭把每個森林公園建設發展成為引人入勝、特色鮮明的遊憩場所,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努力促進森林生態旅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3.6提高生態旅遊管理水平

  生態旅遊是旅遊者對優美生態環境的享受,是對孕育人類文明的大自然的迴歸,更是生活在現代文明社會中人們對山村野趣的尋覓,生態旅遊的客體既包括自然資源也包括人文資源,要注重生態的保護,又要注重挖掘人文文化。森林旅遊是一種新興旅遊方式,旅遊物件呈現複雜多變,多姿多彩,需要有高素質的專業管理人才和服務人才,要利用各種形式培養一批生態旅遊專業工作者,為森林生態旅遊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森林生態旅遊是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融合其他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生態型郊遊公園,其數量與規模代表著一個地區社會文明及發展進步水平,體現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程度。建設森林公園,開展森林旅遊,能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建立森林生態旅遊事業是林業部門轉變觀念、深化改革,利用自身資源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旅遊環境所進行的立體開發、綜合利用的優勢專案,是發展生態經濟型林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人們對森林與人類關係認識的深化,也是全面發揮森林多種效益的一項系統工程。通過森林生態旅遊的開發與管理,能夠有效的促進“以林富民,以林興旅,以林促工”,推動林業資源可持續的長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