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科技論文賞析

  21世紀是網路的世紀,網際網路將成為IT行業的新經濟增長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推動網路科技 服務網路生活

  21世紀是網路的世紀,網際網路將成為IT行業的新經濟增長點。網際網路帶來的新經濟使得企業結構和市場結構從金字塔式向扁平式***拓撲結構***轉移。其特點就是從相對壟斷和封閉的以產品與技術為導向,轉為多樣化、自由、開放的以使用者為中心。因而將對傳統計算機行業、通訊行業、家電行業及傳統傳媒等重新進行整合和定義,並將帶來從個人生活、企業商業運作,乃至於整個社會各個方面的全面變革。目前,這種變革已經在整個IT行業內出現,並開始呈加速變化、迅速向社會各個領域滲透的態勢。作為具有雄厚實力的IT企業,長城集團採取了積極應對、穩步推進、深化產業佈局、進行結構調整的對策,以迎接網路時代的到來。

  認請形式

  一、變化中的IT市場

  到1999年,在供給方面不斷出現細分和重新定義的趨勢,而且每一個細分市場都依賴於專門的技術及其標準,這些技術和標準不僅孕育了許多專業化程度很強的公司,而且直接指向網路應用。因此,目前新興的IT技術大多出現在海量資訊儲存、高速計算、寬頻下的資訊傳輸、端末接入、資料庫及其檢索等領域,多樣化的產品也相繼在這些領域內湧現。在發達國家,網路應用開始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國內,由於企業上網、政府上網、行業上網等各種上網工程的驅動,各個行業都在向資訊網路化方向迅速發展。目前,我國網民已超過1000萬人,數萬個商業網站,而且將繼續保持每6個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長。

  國內網路市場供給的基本狀況:

  1、在網路基礎架構、連線及通訊裝置市場,一些大型國際企業依然佔據重要位置,而國內企業正開始積極進入。一些傳統通訊廠商從高階資料通訊產品開始切入,並在垂直市場上向下、向縱深發展;而大多數傳統計算機廠商則積極調整產業佈局,從低端資料通訊產品開始進入,謀求向高階產品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傳統家電廠商也開始從低端著手涉足這一市場。據估計,這一市場規模正在以超過30%的速度在迅速擴大。

  2、端末接入裝置方面,PC廠商仍然是主力,PC網路化的產品轉型也已初現端倪。與1999年初所估計的不同,在一個以Internet為中心的時代,“後PC”並沒有帶來PC產品的市場走弱。相反,PC正在與網路構成良性互動迴圈發展的態勢。進入2000年,出現了“Internet炒得熱PC賣得火”的市場局面。除了PC,小型化行動網路接入裝置獲得了市場的青睞和廠商的關注,將成為下一個重要增長點。多樣化IA裝置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吸引了部分有實力的企業開始踏入這一領域。

  3、爭奪比較激烈的是網路服務市場,包括ISP/ICP等,基本屬於上升比較迅速、相對無序的狀態。由於資本市場***主要是風險資金***的參與,各種網際網路公司大量湧現,但具有實力、高質量、技術導向明顯的服務型公司有待出現。進入2000年,對快速增長的追求和對網際網路產業的冷靜思索並行,許多傳統行業開始切入Internet,並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尋求有序和規則。

  在市場消費方面,網路也開始啟用以集團消費為主的商用市場及以個人消費為主的家用市場。多家市場研究機構樂觀估計:隨著技術進步的加劇和消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兩個市場的規模也將成倍迅速擴大,在國內這一趨勢尤為突出。隨著越來越多傳統行業切入Internet,並提供越來越多的服務,網路將成為人們生活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不是件遙遠的事。

  對國內傳統計算機廠商來說,大家都在用最短的時間向網路平滑,不僅積極調整產業策略***同時伴隨著機構調整***,而且積極進行資本融通。僅就PC市場而言,不同廠商基於對網際網路的不同理解採取了不同策略。可以肯定,網路給所有PC廠商提供了新的機會。但是,僅僅停留在PC的層面上去看待網路,將有礙於我們對網路自身特點和發展趨勢的判斷,有礙於產業佈局深化和進一步發展的速度。

  二、不斷形成中的IT產業鏈

  圍繞以Internet為核心的網路正在不斷形成一個全新的IT產業鏈:

  1.PC時代的IT產業鏈結構

  如圖1所示,PC時代的IT產業鏈是以產品與技術為導向的,呈金字塔結構。從頂端向下,其技術含量將順次遞減,因此,利潤水平也就從下往上的依次遞增。不難看出,對新技術及技術標準的追求成為驅動整個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掌握核心技術的少數廠商在整個產業發展中居於中心地位。大家所推崇的價值判斷準則就是封閉、壟斷和付費,最易於採取的市場策略就是“整合”。

  2. 網路時代的IT產業鏈結構

  以Internet為核心的網路時代,正在形成的IT產業鏈將不再以產品與技術為導向,而是以使用者為中心提供各種各類 應用和服務,從而使產業鏈呈拓撲結構,如圖2所示。使用者的各種需求將成為整個產業不斷向前 發展的核心。每個部分***節點,或稱細分市場***都是相對獨立的利潤中心,且各部分的利潤實現不存在必然的線性關聯,而不同節點間將存在互動迴圈關係,有相互增強的激勵。在這裡,多樣化、自由、開放將成為大家所推崇的價值判斷準則,而吸引使用者關注將成為市場行為最為普遍採用的策略***注意力 經濟***。毫無疑問,網際網路將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工具,它將成為人類 社會的數字化載體,而網路生存將成為未來基本的生存形態。

  圖2:網路時代的拓撲型IT產業鏈結構

  圖2中,“裝置製造”根據網路上對資訊流的不同處理方式又分為四大類:首先是對資訊進行加工和處理的裝置,如各種資訊輸入裝置、 計算機、伺服器等;其次是對海量資訊的儲存裝置,包括各種高容量硬碟、磁記錄裝置等;再次是對資訊交換提供通道的裝置,如路由器、交換機、衛星通道等。最後是提供網路資訊保安保護的裝置,如防火牆、侵入監測系統等。在每一類產品的發展中,都有類似於“PC時代產業鏈”中PC的發展軌跡,處於上游的始終是一些掌握核心技術的廠商,仍然有一些層級以及沿著不同層級的利潤分佈。但是,基於網際網路背景下的這些產品在市場中的行為,將大大有別於傳統的市場運作模式,過去一些處於相對次要的資源有可能成為重要資源而受到重視,並因此而對其他資源進行重新定義,尤其是與產品直接關聯的客戶資源。

  “ASP***軟體及系統整合***”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裝置製造”,但它上游的核心技術很有可能從少數廠商中脫離出來,藉助於網際網路而變成人人可獲得的資源。因此,長期所積累的應用開發 經驗和對行業的深刻理解將成為利潤獲得的最根本保證。初期,這部分應用很大程度上將指向各類網路服務商和傳統行業使用者***這些行業使用者最終也將扮演網路服務商的角色***,向他們提供應用服務。

  “ISP”是在物理網路基礎上向各級各類使用者提供各種網路接入服務。其中寬頻網接入是最重要的方面。而“ICP”主要有內容服務***提供各種各類資訊及資訊增值服務等***和電子商務***通過資訊流、資金流和 物流的有機統一以實現各種社會生活便利***。

  3.新型IT產業鏈結構分析

  網路產業可以看作是個相對完整的開放體系,這個體系由各個不同的細分環節所構成。這些環節存在一定的邏輯 聯絡,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同時,每一個環節都遵循各自獨立的技術標準或者內在規律獨自進行發展。在應用擴大的同時,所有環節都互動地不斷擴張,最終促成整個產業的成長。

  站在最終消費的角度考慮問題,可以將這一新型的IT產業鏈進行簡化,如圖3所示。在這一網路產業鏈劃分中,使用者將處於最高層級,他為了獲得網路的應用,必須有網路應用的提供商出現併為之提供服務,而在網路提供商之前,又必須有互聯接入和網路裝置的製造提供者。因此,最底端的裝置製造和互聯接入就是網路的基礎部分。

  網路基礎部分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所提供的產品都很實際,競爭者也比較多,進一步增值的空間不大,因此需要提供者具有很強的實力,主要是技術實力***能不斷跟進世界最新技術的實力和針對市場進行獨立研發創新的實力***、資金實力***能夠實現大規模標準化製造、大力度的市場推廣***、 管理實力***尤其是生產管理經驗、質量管理經驗等***。

  圖3:新型IT產業鏈結構的簡化

  另一個層面是網路應用。其典型特徵是:以應用為目的,以服務為手段,因為每個廠商所提供的服務本身可能存在差異,增值的空間也大不相同。除提供者需具備足夠的實力外,還需要良好的商業信用,即品牌價值要高,尤其是面向直接使用者的服務提供者。

  當然,圍繞這一直接產業鏈,還將出現許多外圍的衍生行業,如網路中介服務行業,包括金融中介、內容中介、物流配送等。

  制定對策

  到目前為止,圍繞“立足中間,發展兩端”戰略的長城集團,不僅構架了清晰的產業體系,完成各項產業佈局,而且極大推進了各項事業的發展。不過,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樣,網路將重新定義整個IT產業,圍繞網路的產業佈局將發生重大變化。因此,有必要重新調整以深化現有的產業佈局,將各項事業向前推進。長城集團面向網路的新策略是:“建設兩個基礎,進入應用服務,注重業務專業化”。簡單地講就是:

  1、建設好裝置製造、互聯接入兩個網路基礎。以零部件製造為重點的資訊裝置製造一直是長城集團的優勢,並在此基礎上積極向網路方向轉型以深化新的工業技術製造體系。海量資訊的儲存將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與之相關的裝置製造將成為重點。另外,網路安全及網路基礎裝置將成為新的發展方向,通過資本運作及企業購併方式,長城集團重新整合了上海網路公司業務,將其定位在VOD及多媒體裝置領域,而將不久前吸納進來的金網公司定位在網路安全產品領域,以其佔優勢的密碼技術、安全閘道器、安全路由器等為投資重點,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形成國內最大的網路安全產品廠家。

  互聯接入是使用者進入網路世界的第一道門檻,是網路基礎業務。長城集團將直接介入最具前景的寬頻業務領域。長城寬頻將以建設與經營寬頻服務為主業,開展網路建設和接入服務,一期投資3億元,在11個城市形成20萬用戶,3年內完成50億元投資,並形成500萬用戶,提供100M到戶能力。

  2、應用服務是具有極大增值空間的市場,在國內幾乎是個新興行業。為網路服務商提供服務的軟體及系統整合領域,是長城集團的傳統領域。多年來一直向如“金稅工程”等行業使用者提供支援。因此在向網路化方向轉型和發展過程中具有經驗和實力。在內容服務方面,對長城集團來說可能是個新興領域,但因其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和廣闊市場前景,長城不會輕易放棄。

  長城集團將在遵循專業化基礎上,與實力型廠商開展多種合作,介入電子商務和普通的內容服務領

  域。在這方面,長城集團已經投資5000萬元註冊成立了商網通公司,著手開展針對電子商務的應用服務***ASP***、應用方案平臺、資料中心、伺服器託管,及做入口網站、提供資訊服務。

  3、在網路出現並逐步改變傳統IT產業後,各細分市場和各項業務的專業化程度都獲得了提高,任何一個領域都必須有專門的運作機制。因此,長城集團在全面佈局、重點突破的基礎上,更加強每個領域的專業化程度,包括技術、管理、產品、渠道和服務等的專業化,構成精兵佈陣的“軍團”。

  長城集團已經或正在通過各個環節的工作來構造整個網路產業的基礎技術和應用體系。這一策略與調整,與過去的“立足中間,發展兩端”的策略比較,有新的變化。首先,看問題的立足點不同,過去是基於技術劃分的,而新策略是基於應用劃分的。因此,過去PC是整個佈局的中心,軟體和系統整合大多也只針對行業使用者。而新策略中,中心有可能不是PC,而是其他方面,如資訊儲存、資訊處理、資訊傳輸、資訊服務等。其次,強調的領域將出現差異,過去是以產品為重,目前則是以產品和資訊服務為重,甚至資訊服務的地位將進一步獲得提高。

  篇二

  網路科技傳播問題淺析

  摘 要 當前,網路逐漸成為傳播的主力軍,入口網站都加強了科技資訊的傳播。網路科技傳播使得科技傳播活了起來,傳播的內容豐富多彩,為提高公民素質起到了促進作用。我國網路媒體在科技傳播的競爭中尚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入口網站科技頻道的知識容量、資訊科技含量,科技傳播內容的真實性與準確性等問題,需要新聞源把關,提高內容質量;優化編輯整合;豐富科技內容,擴大科技傳播的影響力。

  關鍵詞 科技傳播 ;網路傳播優勢;網路傳播問題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3-0041-03

  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後, 網際網路超越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建立了傳受互動的新型傳播模式,實現了資訊的互動傳播。部落格、播客等個人化媒體加入科技傳播的陣營,不僅豐富了報道的內容,而且改變了報道視角和傳播路徑。網路作為資訊傳播的最重要渠道,在社會各領域中的影響和作用也日益突顯。

  與此同時,科技資訊成為網路媒體關注的焦點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傳播內容。各大網站都加大了科技資訊的傳播力度,在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公民科學素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和空間。當前,我國網路媒體在科技傳播競爭中尚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入口網站科技頻道的知識容量、資訊科技含量,科技傳播內容的真實性與準確性等問題,值得網路科技傳播主體的重視。

  1網路科技傳播的主要特點

  1.1網路傳播使科技“活起來”

  網路媒體作為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新型媒體形態,以其巨大的資訊量、豐富的前沿知識,多樣的符號、生動的表現形式、良好的互動性等優勢在資訊傳播中逐步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它在科技傳播中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網路媒體綜合了其他各種媒體的特徵,以其獨有的技術優勢,使科技傳播效果得以更有效的進行。

  網路媒體不受容量、時間、和形式的限制,可以將報刊雜誌的文字和圖片、電視節目的畫面和視訊、廣播節目的音訊、以及來自各種自媒體的科技資訊整合在一起,在最短的時間內以快訊、訊息、深度、專題等各種形式傳播出去。

  1.2網路科技傳播內容豐富多彩

  科技傳播是促進科技資訊擴散、實現科技知識增長的過程。科技傳播可以分為科技新聞傳播、科技出版傳播、學術活動傳播、科技展示傳播、科技教育傳播、科技中介傳播六大型別。網際網路本身即是一個浩瀚的資訊資源庫和科技聚集地。所有這些型別的傳播均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實現。

  而人民網等政府入口網站則分設IT與科技頻道,將商業性、產品類內容剝離 “科技”,使得科技頻道更為集中地介紹“科技政策”“自然”“生命”“發明”“產業”等內容,少了綜合入口網站的商業味道,使得科技更為“純粹”。除了科技頻道的集中傳播外,科技資訊亦常見於其他各頻道中,其中以健康頻道、軍事頻道、育兒頻道尤為突出。

  1.3 網路傳播更注重時效性

  網路的出現,使新聞的時效性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高新技術的發展給網路科技傳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文字編輯也較報紙稿件或廣播電視節目更為自由,可以把文字、圖片、音訊、視訊各種文字編入主文件並根據需要調整文字長度,亦不受截稿時間或播出時段的限制,而釋出新聞的前後過程中對新聞的改動都非常方便,同時全天24小時滾動發稿,真正實現了即時性、實時性和全時性。憑藉這一優勢,網路媒體的競爭力使傳統媒體望塵莫及。

  目前,多數科技類網站都設定“滾動”欄目,幾分鐘更新一次,24小時不間斷報道,著實做到了“全時報道”。同時,每條新聞標題後緊跟釋出時間,時間精確到秒。這樣力爭第一時間釋出資訊的更新速度堪稱“高效即時”。真正做到了與事件發生、發展過程同步報道。

  2網路科技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2.1 海量資訊導致無效傳播

  網路媒體資訊容量巨大,傳播的即時性又使海量的新聞迅速地增加。網路上每天更新的科技新聞中夾雜著很多重複的、無價值的、甚至是虛假的科技新聞。“海量”作為網路媒體的一大優勢,同時也給科技新聞的有效性帶來了挑戰。一方面,為了防止遺漏重要新聞,科技網站大面積“撒網”,“捕捉”科技新聞,造成出自不同媒體但內容相同的新聞被重複收錄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甚至標題都完全相同。例如,某著名門戶網科技頻道2009年11月22日釋出的《歐洲重啟大型強子對撞機》***10:33***、《歐洲重新啟動大型強子對撞機》***10:49***、《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重啟》***12:11***、《歐洲重啟大型強子對撞機》***15:19***4篇文章分別由《北京晨報》、《南方日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轉自新華社的訊息,主題內容都一致。甚至登載的《北京晨報》和《北京晚報》的2篇稿件連標題都一模一樣。而該網站在轉載時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一律“收入囊中”。

  另一方面,超文字平行連結,使檢索結果失去整體性,分散讀者的注意力。傳播的內容良莠不齊,有些對受眾來說甚至是“資訊垃圾”。科技資訊數量的增多隻是給受眾提供了更多選擇的可能性,並不會增強人們對資訊的選擇力。受眾要在千餘條新聞中搜索自己需要的內容,很容易使受眾無從下手而迷失在紛繁複雜的資訊中,從而導致無效傳播。   2.2傳播的內容科技含量低

  縱觀各大網路媒體的科技頻道,可以發現其科技傳播的內容更加註重的是傳達產品廣告資訊而不是普及知識。例如,新浪科技頻道科技頻道分為“科技”和“數碼”兩個部分,“科技”部分偏重於IT、電子、網際網路類的報道。“數碼”偏重於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產品報道,側重於對產品功能的介紹,傳播的是產品資訊。即使剔除了IT、電信、網際網路等欄目,“科學探索”中包含了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活百科、歷史考古、生命醫學等方面知識性比較強的稿件並不多,佔整個網站內容的十分之一不到。

  在新浪科技頻道的新聞報道中,除去那些產品推介類軟文,訊息佔了絕大部分的比例,逾七成的報道為訊息,通訊和深度報道均不到十分之一,缺乏科學時評。擁有采訪權的兩個欄目,一個是“電商觀察”,一個是“焦點人物”,這兩個欄目的選題主要集中在科技企業經營者的訪談,而這些對企業家的報道中多數介紹的他們的行業競爭狀況、他們的產品,他們的優劣,鮮少提到科技知識方面的內容,有廣告營銷的痕跡。在各大入口網站的科技頻道,知識性比較強的自然科學領域很少涉及,科學家和研究成果的介紹基本上沒有。總的看下來,各大入口網站的科技頻道更像是IT行業和網際網路行業的資訊集中地,在這裡可以看到最新的成果介紹、最新的行業訊息,卻很少有一些科技熱點知識的介紹。即使有重大科學事件的專題報道,也是把其他傳統報紙的文稿集中在一起,缺乏知識性解讀。

  同時,各大入口網站的科技頻道科技新聞的報道題材也非常有限,科技新聞應該包括科技資訊、科學知識、科技政策等方面。在各個網站科技頻道的報道中,主要涵蓋的是動態性和時效性比較強的基礎研究最新進展、產品研發最新成果、科技領域發展動態。很少有涉及到有關科學知識和科技政策方面的新聞。

  網站管理者可能認為資訊性比較強的科技新聞比科技知識更加能夠贏得受眾的眼球,提高廣告投放率。但是科技傳播內容的失衡將會造成不利影響:不但會限制網站的內容建設與持續發展,同時也限制了受眾獲取全面的資訊,而且不利於科學知識的普及和科學精神的弘揚。

  2.3 單純資訊整合缺乏原創

  網路新聞的處理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貼上新聞、編輯新聞、組織新聞、解讀新聞。網路科技新聞亦是如此,目前大多數網站都沒有采訪權,造成大部分科技類網站的內容多以貼上傳統媒體的科技類新聞為主。他們將各種不同形式、不同新聞源的素材簡單地堆積在一起,展示給讀者。這種簡單的Ctrl+C***複製***加Ctrl+V***貼上***的操作方式,造成新聞素材內在關係沒有得到展現,不同形式的資訊之間也未能做到相互補充、相互豐富,實質上是一種平面的堆積,讀者無法立體的瞭解到科技事件的全貌。

  “原創的才有生命力”。這個原則不僅對適用於傳統媒體,對網路媒體同樣適用。科技類網路媒體目前的內容還處於單純的轉載,堆積資訊的階段,缺乏對新聞源的判斷,也缺乏對科技事件的解讀,這樣像批發商一樣到各個傳統媒體去“進貨”然後“堆賣”給讀者形式只能讓讀者眼花繚亂從而放棄閱讀新聞。

  科技類媒體的的多數稿件轉載自傳統媒體,即使來源標識為自家媒體的稿件也大多是缺乏時效性的資訊“整合”:把幾條內容相似的新聞直接貼上在同一標題之下,“做加法”即找一些背景材料塞進去,擴充套件原新聞的內容,並沒有解讀或者評論;“做減法”即把原新聞的內容整段刪減掉,並不是精益求精。網站的管理者在沒有采訪權的情況下,在收集新聞的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新聞質量,選準有內容的新聞,在處理海量新聞的過程中,不能簡單的把所有的新聞堆積在一起,而是應該把內容進行分類處理,科學解讀,防止資訊的同質化和碎片化。同時,可以就自己所瞭解的內容進行科學評論和深度報道,加強和受眾之間的互動,把受眾的資訊反饋給新聞源,如此才能體現Web2.0時代網路科技傳播的優勢。

  2.4 把關弱化,內容缺乏準確性

  科學技術是理性的、嚴肅的。科學精神是嚴謹的、求實的。這就決定了科技新聞報道對於真實準確的嚴格要求,從而也使過去的科技新聞報道常常給人以距離感。將深奧的科學道理或嚴肅的科技事件以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形式表達出來,應該是現代科技傳播應該追求的目標。然而萬事皆應有度。通俗不等於庸俗,硬新聞軟表達也應注意尺度,一旦過度,就會喧賓奪主,偏離報道方向。如果為了迎合受眾獵奇心理、吸引眼球、增加點選率而刻意追求噱頭,過度濫用軼聞趣事,便會落入“娛樂化”的俗套而與嚴肅、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背道而馳。

  相比於其他傳統媒體在傳播過程中的強勢姿態,開放性、多元性、草根性、自主性是網路傳播吸引受眾的地方。然而,缺乏有效地把關,過度的放開導致的了資訊的泛濫,網路媒體大量轉載其他媒體的新聞時,並沒有過多的考慮這些新聞源的準確性和權威性。科技新聞和社會新聞的本質區別在於它必須遵循一定的科學規律,是可以通過實踐來證明的。但是,受到目前大眾傳媒追求娛樂化、通俗化這些不良傳播觀念的影響。一些科技類媒體在處理科技新聞的時候沒有把握好通俗性和庸俗性的界限。越來越多的科技新聞為了博得觀眾的眼球出“奇招”出“怪招”,損害了科技新聞本來的面目。

  2.5傳播內容同質化與碎片化

  網路媒體資訊容量巨大,傳播的即時性又使海量的新聞迅速地增加。每天網路上出現的科技類資訊多大上萬條,這與資訊社會的高速發展的分不開的。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巨大的資訊量作為網路媒體的一大優勢,同時也嚴重製約資訊的有效傳播。一方面,為了防止遺漏重要新聞,同時著力體現“大而全”的特色,網路媒體經常大面積的收錄來自不同媒體的同一題材的新聞,有的甚至標題都是一樣的。特別是科技新聞專題裡面,為了全方位的展示某一事件或者事物,網路媒體收集了各大媒體關於這一事件或者事物的報道,在這些報道中很多內容都是一模一樣,甚至標題都沒有區別,從而造成了資訊同質化,也不利於受眾的閱讀,浪費了空間和時間。

  同時,網路媒體因為其“即時性”的特點,把新聞的時效性發揮到極致,這是傳統媒體無法企及的。這突出表現在網路實時更新的大量“動態的、零散的、支離破碎的訊息”。大量的即時資訊的羅列,容易導致資訊的碎片化:受眾還沒來得及仔細閱讀已有報道,最新的報道已經更新,受眾對新聞報道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更不用說條理感了。碎片化的資訊無法給讀者展示事物的全貌,也不利於讀者對事物的理解,影響了科技傳播的效果,這種因資訊多而雜帶來的快餐化、簡單化的消費式閱讀非常不利於科技知識的普及。   3網路科技傳播改進對策

  3.1 加強把關提高內容質量

  科技網路報道不僅在形式上要貼近受眾,通俗易懂,更應當在內容上做到真實可靠,引導受眾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因此要對報道的內容進行嚴格的把關,過濾掉虛假資訊。一些新聞稿件可以聘請該研究領域的專家進行審稿,訊息來源也儘量採用權威科技部門的資訊,而不能道聽途說,發表不負責任的科學資訊。只有步步求證,嚴格把關,以嚴肅、嚴謹的態度對科學事件進行報道,才能發揮科技傳播的正面作用。對於轉載的稿件要嚴格把關,儘量採用權威科技媒體的新聞稿件,事先對新聞內容進行科學的判斷,向科技專家、學者或權威人士約稿,增加稿件的權威性和可讀性,為公眾提供真實、全面、準確、權威的內容,防止科學新聞報道的泛娛樂化、庸俗化傾向。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受眾的本我是趨向“享樂”與“刺激”的,他們喜好“新奇”“娛樂”的傳播內容。防止科學新聞報道的泛娛樂化傾向,編輯在“把關”過程中還要防止科學新聞的煽情化,做到既理性又不失趣味。

  網路科技媒體應該徹底擺脫簡單複製貼上、隨意堆砌、重量不重質的新聞報道模式。首先要開闢值得信任的新聞源,主要集中在對權威傳統媒體的資訊轉載上,對一些不可靠的新聞源要多加留意篩選;其次要開發多渠道新聞源:積極與新聞界、科技界、教育界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拿到第一手的科技新聞;最後要動員受眾提供有價值的科技新聞線索以增加原創稿件分量,從源頭上增強科技傳播力度是入口網站科技頻道增強傳播力、在博弈中取勝的法寶。

  3.2 優化編輯增強可讀性

  專業的科學資訊對於外行受眾來說,確實晦澀難懂。只有具備理性的態度、嚴謹的科學精神以及良好的職業技能的科學編輯才能做好科技類新聞。如今知識更新週期愈來愈短,編輯應當緊握時代的脈搏,提高自身科學素質,增強學習能力和傳播能力,瞭解最新的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為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貢獻一己之力。在編輯科技類新聞的過程中,科學編輯應當避免“誤讀”科學事件,過濾掉那些誇張、曲解、誤傳乃至杜撰的科學資訊,做到講清專業術語,報道深入淺出。

  科技報道的科學性和專業性要求嚴謹、科學的表達方式,同時為避免枯燥,也提倡適當運用一些可以增強生動活潑效果並能提高可讀性、悅讀性的表達技巧。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必須注意“度”的把握,“過”與“不及”都會影響報道的準確性和正確性。因此,以嚴肅、嚴謹的態度進行報道——科技概念、科學原理、科技事件的介紹表述確切,資料圖表、背景資料的引用準確無誤,科技成果的水平、價值、意義的評價中肯恰當——是網路科技傳播應該努力的方向。

  同時,科技類編輯需要瀏覽大量科學新聞資訊,並快速消化科學新聞事件的內容,梳理清楚繁雜的科學新聞事件,製作出更具可讀性的頁面,整合成便於網路受眾瀏覽的形式釋出在網站上。網路的快捷及更新速度,要求編輯有較強的文字駕馭能力,有更高的文章價值判斷力。編輯集科學新聞蒐集、採寫、改稿、頁面製作等知識於一身。

  3.3豐富內容擴大影響力

  科技媒體需要接近受眾,貼近生活,傳播與公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醫藥健康和食品安全等科技資訊,側重報道受眾普遍關注的文化教育、農業發展、公共安全、科學新發現、醫學新進展等領域的科技新聞,並傳授節能環保等科技知識和科學的生活方式,挖掘新技術背後的經濟價值和生活意義,真正讓科學為受眾的生活服務,才能吸引更多的受眾。

  目前大部分科技類媒體在選擇題材時IT資訊、產品介紹佔了極大比例,普及科學知識的稿件明顯偏少,科技人物、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報道的稿件比例就更低了,顯示出了傳播中的偏重傳遞資訊,忽視引導精神等問題。要更好地發揮科技頻道在引導科學精神、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方面的功能,就要不僅追蹤IT業界動態,更側重生活科學的報道;不僅追求高效快速的訊息,同時加強深度解析、科學評論;不僅關注科技前沿,同時解讀科技政策,傳授科學方法,更多地介紹科學新發現的意義、科技成果的經濟價值和科技事件對普通百姓生活的影響,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

  科技工作者的科學實踐蘊含著厚重的人文精神。挖掘科技事件背後的人文元素,通過報道科技人物的獻身科技、艱苦的科學實踐活動,宣揚他們嚴謹、求實、執著、忘我的科學精神,不但可以使受眾感受到濃厚的人文氛圍,還可以為廣大受眾樹立榜樣,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公眾對偽科學的辨別能力、對封建迷信的抵制能力、對科學的理性思維能力,促進公眾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和工作方式。

  參考文獻

  [1]彭蘭.網路傳播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田勝立.網路傳播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3]匡文波.網路傳播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浩鳴.論現代科技傳播的社會功能.科技創新與科技傳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杜駿飛.網路傳播概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