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能力探討論文

  低年級學生能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小學低年級是形成口語交際基本能力的初始階段,因而可以在課堂上利用教材、多媒體創設一些情境,積極鼓勵學生說話,使低年級學生敢於大膽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從而激發說話興趣,鍛鍊自己的說話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在情境中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能力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在情境中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能力探討全文如下:

  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加強口語交際訓練,是低年級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依據新課程標準及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是這樣訓練孩子們的。

  一、利用晨讀,創設樂說情境

  低年級兒童的興趣主要不是來自活動結果或事物意義***即間接興趣***,而是來自活動本身***即直接興趣***。“樂說”即學生對說話內容感興趣,不吐不快。我們充分利用晨讀課,創設語境,激發學生說話的積極性。

  例如“學會讚美”,教師可以圍繞“讚美”這一話題,充分聯絡學生實際進行適當拓展,選取學習和生活中豐富的話題資源,讓學生學會如何由衷地讚美他人。為豐富話題資源,可以把平時學生大掃除拍下的錄影播放出來,讓學生誇誇誰在大掃除中表現突出;或欣賞班級裡字寫得漂亮的作業,請學生來誇誇;或者誇誇媽媽哪一樣拿手菜做得好;讚一讚白己學校的優美環境,其中最喜歡的某一個景或地方;還可以誇一誇自己的特長、優點,讓學生找出他人的優點之外還能知道自己的長處,瞭解自己,相信白己,找到自信。

  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也可以作為說話的素材。我們太華小學有竹文化特色教育,依託竹文化開展各類活動,如“竹娃看家鄉”“竹文化藝術節”“科技節”……讓學生能夠把自己所見、所想、所做的事情說出來與他人分享;每週五班級進行“七德***七德是以竹子的七種品性來定的***卡”的發放,讓獲得的孩子在臺上說出自己當時的感受,也可以讓沒得到的孩子說說自己的打算。這樣既樹立了榜樣,又激起了孩子們的競爭意識,還鍛鍊了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二、挖掘教材,創設生活情境

  如《三個小夥伴》一課,教師讓學生分組扮演角色。“小熊”看到夥伴們帶來自己最喜歡的禮物探望自己,激動萬分,感謝的話語脫口而出。“小夥伴們”也人情入境,七嘴八舌地安慰著“小熊”。從具體的對話中,學生領悟到對話的應答性,體驗到人物對話由於情境、身份、說話內容的不同,需要變換語氣、語調。

  二年級《狐狸和烏鴉》這課,讓學生也來想一想:當烏鴉第二天又找到一片肉,狐狸再次騙它,烏鴉會怎樣呢?孩子們各抒己見,上臺表演,把狐狸的狡猾、烏鴉的笨拙都從對話中體現出來。《狼和小羊》一課中課文結尾是狼向小羊身上撲去,此刻小羊到底有沒有被狼吃掉呢?學生充分地展開想象,從而在創造性的想象中不斷地提高對話能力。

  三、開展活動,創設活動情境

  1.看看說說

  利用具體的實物創設實物情境,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主要形式有:看實物說話、看圖片說話、看場景說話和看大自然說話等。如教師把裝滿蘋果、梨、葡萄、香蕉、西瓜的大玻璃盤出示在學生面前,讓他們仔細觀察各種水果的形態、色澤,品嚐各種水果的味道。又如帶來一隻小兔子、小刺蝟等小動物,讓孩子們先觀察後說說它們是什麼樣的,學生不僅僅能把顏色、樣子說出來,還能用上擬人、打比方的方法把小兔子的可愛、小刺蝟的外形特點,淋漓盡致地用自己稚嫩的語言表達出來。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趣味盎然,發言欲極強。

  2.聽聽說說

  我們常組織學生開展聽故事、聽電話、聽談話等活動,創設情境讓學生說話。如我設計了以下形式的活動。你是班長,老師打電話到你家通知星期日下午2點到電影院看電影,請幫助轉告其他同學;小康打電話詢問媽媽病好了沒有;爸爸遠在他鄉你打電話問候他等等。這種訓練帶有很強的遊戲性,符合低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徵,學生能很快進入角色,樂說,搶著說。

  3.做做說說

  即讓學生動手操作,根據操作過程和結果說話。比如手影遊戲“翻出一個聰明來”,學生用雙手翻出各種動物姿態,隨後說上一句話或一段話。摺紙飛機、紙青蛙、蝴蝶結等,說出自己是怎麼折的,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動口。學生想說,愛說,常常是一發而不可收。

  4.演演說說

  讓學生擔任生活中的實際角色,圍繞某一主題進行對話。如圖書管理員與借書人、營業員與顧客、病人與醫生、爸爸媽媽與孩子、老師與學生等,要求學生在適當的場合說出最恰當的話,體現對話語言的應用性,讓學生知道什麼才是文明、禮貌的語言。

  5.遊遊說說

  大自然是藝術語言的發源地,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學生會看到很多美妙而奇異的現象:春天,太陽暖暖地照著大地,到處是一片生機蓬勃的新綠;夏天,轟隆隆的雷聲震動大地,耀眼的閃電劃破灰濛濛的天空;秋天,丹桂飄香,紅通通的柿子掛滿枝頭,令人饞涎欲滴;冬天,下雪了,粉妝玉砌的世界呈現在學生面前……這一切,都是大自然早已準備好的說話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