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科類的學術論文

  文科作為重要的學科之一,近些年來受到地方工科高校的普遍重視,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芻議高中文科數學教學

  摘要:“教以生為本。”高中文科數學教學有兩個目的:第一,通過高考,取得好的成績從而通過高校選拔;第二,文科生學習數學可以提高慧商、養成科學思考問題的習慣。針對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進行不同側重點的教學,是高中文科數學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思維。

  關鍵詞:高中文科數學教學思維培養

  高中數學是較為枯燥的一門學科。近年,城鎮高中文科數學的高考競爭力呈下降的態勢,如何把握城鎮高中文科數學教學的特點,提高學生數學綜合應用能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城鎮高中文科數學教學現狀

  1.學生綜合素質較差

  城鎮高中沒有城市高中優厚的教學軟體資源、硬體設施和優秀生源。大多數城鎮高中文科學生數學基礎差、知識面不廣、反應能力低下。

  2.城鎮高中學生文理分科不均衡

  城市高中在分科時,往往學生選擇就讀理科的人數遠遠的超過文科的人數;而城鎮高中卻恰恰相反:選擇就讀文科的人數目超過選擇就讀理科的人數。出現比理科更多的文科生卻去擠招收人數只有理科65%不到的文科大學的怪現象。

  3.城鎮高中數學缺乏高考競爭力

  在高中文科中是“得數學者得天下”。同為文科數學由於城市和城鎮高中教育發展的嚴重不平衡和滯後,使得城鎮高中文科數學平均分遠遠低於城市文科數學平均分,這使得城鎮文科學生在高考中往往因為數學學科的巨大差距失去競爭力。

  二、城鎮高中文科數學落後的原因

  現階段城鎮高中文科數學教學存在一些誤區,這使得城鎮高中文科數學難以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績。

  1.學生意識誤區

  城鎮高中***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見識少、所學知識均為書本知識,對於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知之甚少。對大多數的同學而言,之所以選擇學習文科,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數學基礎不太好,選擇文科時有意的避開運用數學知識相對較多的理化。這類學生潛意識裡就把自己歸入數學永遠也學不好的那一類,便不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數學,導致數學成績徘徊在中等或以下成績的水平。

  2.教學意識誤區

  “雙基決定高考”。文科數學在高考中考察學生的“雙基”能力的型別題是越來越多,很多題就是課本上的例題或是習題知識點的拓展或延伸。加強“雙基”能力的培養,卻是目前城鎮高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問題。

  3.心理教育的缺失

  心理教育是城鎮教育薄弱的環節。城鎮高中有很多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在平常的考試中是“常勝將軍”,但在高考時卻考得一塌糊塗,原因有:一是心理素質不過關。二是由於在考試過程中不能根據試卷中試題的各種分佈制定良好的應對策略。

  三、提高城鎮高中文科數學成績幾點看法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高中數學是較為枯燥的一門學科,多數學生不喜歡學數學,覺得難,沒有興趣。對於這一情況,我們應該採取一些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熱愛學生,增加情感投入。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熱愛自己的學生,用愛心去教化他們,把師生間的距離縮短,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中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許多情感問題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師對他們不聞不問,或是經常罵他們,打擊他們,這會使他們對老師抱有很大的成見,很怕這位老師,久而久之,學習興趣全無,成績大幅度下降。

  ***2***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多為抽象、枯燥的,學生學起來感覺無味,這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儘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為生動有趣的問題。如有理數的加法,我們可以用撲克來替代正負數來玩遊戲,紅色的為正數,黑色的為負數,讓兩個同學一組來抽撲克,每人抽兩張,然後把他們相加,誰得的數大,則誰勝。這樣,我們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識轉變到了一種遊戲上來,學生在遊戲中就把有理數的加法學會了。

  ***3***利用中學生 “好奇” 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中學生正處在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可抓住這一心理特徵,大膽創設能讓他們好奇的實際問題。如在講解乘方的時候,可讓學生討論“一張足夠大的紙,對摺五十次後有多高?”學生討論後,教師再告訴他們結果,這時學生會覺得非常好奇***因為他們想不到會有教師說的那麼高***,這樣學生對學習乘方就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4***教師多與學生交流,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告訴他們知識的重要性。鑑於前面所說的原因,很多學生不能將自我進行數學知識準確定位。在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在接手高一時,在前半學期內瞭解每一個學生的真實情況,發現每個學生存在的真實問題。然後與學生一起制定一系列針對個體整個高中階段學習數學的計劃方案。讓學生看到自己逐步的進步,從而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正確理解文科生學習數學的意義。

  高中階段文科數學不外科有兩個目的:第一,通過高考,取得好的成績從而通過高校選拔。這類學生在學習中自覺性比較強,不需要老師過多的督促;老師更多的是要指導這類學生的學習方法。第二,文科生學習數學可以提高慧商、養成科學思考問題的習慣。因此,文科數學課在為學生提供一定數學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文科數學的教學理念,傳播數學思想、思維方式和數學文化內涵。

  3.注意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學習數學的方法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較而言,無論是在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知識的遷徙能力來講,都有一個較大的飛躍。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加強對課本中定理、定義、公式等知識的牢固意識。同時,在日常的試題練習中要針對這些基本知識點進行復習和鞏固,培養學生一切從基礎入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增強學生的基本能力。

  ***1***注重數學思維的培養

  指導學生掌握思維的方法。思維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識為基礎,它是初中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體現得更為明顯,而在文科數學教學中,這恰恰又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城鎮高中,學生難以領會和掌握較為複雜或困難的方法:①分析與綜合。分析,即將某一知識或某一題目分為幾部分進行研究和討論。綜合就是將所研究和討論的問題的各部分組合起來構成一個新的整體。分析和綜合是密不可分的兩種思維方法。②歸納與演繹。歸納,即將多個有共同點的問題結合在一起,找到他們的共同點,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演繹,就是將歸納出的結論***或是所學知識***運用到解題中來的一種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從一些例題中歸納出來的,當把它們運用到解決問題中來時,也就是演繹,只要學生掌握了這兩種方法,並有效地結合起來,這樣便能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決特殊,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③類比與聯想。類比即為將多個事物進行比較,找出異同的思維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類比,可增強對兩種公式的理解,並可使學生對公式的運用有進一步的幫助。聯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時想到相關問題的思維方法。如在學習積的乘方時可聯想到商的乘方,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積與商之間的變化關係使學生思維從各方面發展。④抽象與概括。抽象,即將事物中存在的某種規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來的思維方法。概括,即將所抽象出來的規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來的思維方法。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①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預習就是在上課前將所要學的內容提前閱讀,達到熟悉內容,認識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種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教會他們“打記號”,以便於在上課時,認真聽教師講,從而真正理解這一內容。②教會學生聽課。聽課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多數學生在“聽”時不懂方法,學習效果也就不明顯。怎樣聽好課呢?首先,在聽課過程中必須專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點,做筆記。在上課時,教師都會強調某些問題***或多次提到的問題***即為本節重點,學生在聽時,只是暫時的記住和理解,因此,要將知識點記下來,以便於複習鞏固。第三,預習中打記號的知識點,應“認真聽,多提問”,保證做到聽懂自己打記號的知識點。第四,積極回答教師上課的提問,做到先思考後回答,不要不經思考亂回答。第五,認真完成課堂練習,將所學知識當堂鞏固,發現自己在這一節中不足之處,多想多問。

  4.加強心理和考試綜合能力教育

  城鎮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日常的數學教學時,要有意識的加強學生心理上的教育。教學中要經常告訴學生在學習不同的知識時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和由這些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是怎麼樣的一種能力,讓學生能從不同角度甚至老師的角度來分析和體會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法,使學生更能夠以一個健康而不是懼怕的心理來看待數學,從而能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知曉自己的得失,樹立對數學的信心。

  有了日常的數學心理教育,在考試前的學生進行自我分析也是就顯得很自然了。能否客觀的以自己的實力和考試科目的難易程度來進行有計劃的答卷,這裡非常必要的。因為考試是限時的,在限定的時間內,如何儘可能的得到更多的分,這非常重要。基本做法就是在考試卷發下來後,通讀試卷,初步把握本套試卷的對自我難易程度,並在通讀的過程中,篩選出自己較為熟悉的題目,羅列出基本的答題順序,以便在做題的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原則是不會做的堅決不碰,能做的儘量不要丟分。

  參考文獻:

  1.黃愛華淺淡農村高中的數學教法 百色學院學報2006.2

  2.李明關於農村高中數學教育的幾點思考《中國青年報》教育版 2004.7.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