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素質教育論文

  素質教育目前已在我國高校普遍推行,但許多高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方面仍缺乏重大突破。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破解大學素質教育難題》

  摘要:素質教育目前已在我國高校普遍推行,但許多高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方面仍缺乏重大突破。《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一書在這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該書把“成功素質”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切入點,提出了“五大體系”素質教育目標,並明確提出了“專業素質教育與非專業素質教育相結合”、“素質學分制”、“素質測評”等一系列方法,這些觀念和方法必定有益於大學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成功素質教育;專業素質教育;非專業素質教育;素質學分制

  最近,讀了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校長趙作斌教授的學術專著《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讓一直為大學素質教育的現實困境和未來走向而心憂的我有了一種釋懷的感覺。

  素質教育目前已經在各個大學普遍推廣,最為普遍的實踐形式是通識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但不可否認,通識教育並不等於素質教育,人文素質教育也只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目前,國內許多高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方面仍缺乏重大突破,多停留在理念的層面而未得到很好的落實和深化。如何破解素質教育這一難題?《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一書,在這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成功素質”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切入點

  《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闡明瞭素質、素質教育的定義與特徵、素質與知識、能力的關係。它還對“成功”進行了重新解讀,創造性地提出“成功”與“素質”嫁接,以“成功素質”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學校以提升學生的成功素質為培養目標。這既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即以人為本、關注人的素質全面發展,也體現了教育要為社會發展服務的要求,解決了素質教育實現“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統一問題。

  二、把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目標明確化、具體化

  《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明確提出了大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即培養具有成功素質的人才,而且對成功素質的結構給出了清晰而系統的界定。這一探索將素質教育的目標明確化和具體化了。趙先生對成功素質結構的分析,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目標:一是按照兩分法,成功素質包括專業素質和非專業素質;二是按照五分法。成功素質包括觀念、品格、知識、能力、方法這五大體系。這樣清晰而具體的目標,無論是施教者還是受教者,都易於理解和把握並在教育實踐中具體實施。為了進一步提高成功素質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該書還根據教育需教人“成人、成才、成功”的要求,將大學生的最終成功定位為教育的終極任務,並且將大學生的成功分為依次遞進的四種,即學業成功、就業成功、創業成功和事業成功。反觀我國現在的一些高校,依然沿襲著培養“高階專門人才”這一教育目標,就顯得有些缺乏時代性。這些年來,國家反覆提倡高校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而趙先生著作中提出的培養學生“五大體系”的素質因子,不僅包括了創新精神等品質素質和實踐能力等能力素質,還包括了知識和方法等素質。

  三、把專業素質教育與非專業素質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目前,我國大學實施的通識教育或人文素質教育都是在不改變原有專業教育的基礎上而進行的補充形式教育,它是一種“嵌入式”教育,並沒有和專業教育完全融合。而且通識教育主要存在於本科教育的前半階段,和專業教育造成了明顯的分界線,成為與之相割裂的教育。大學素質教育要取得長足發展,就不僅要解決好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係問題,即全面改造專業教育,而且要整合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強調要加強專業素質教育與非專業素質教育兩大系統的教育,且將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需要同步推進,即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教育。在人才培養方案裡,該書又對兩大系統的教育內容進行優化組合、合理安排,使之同時進入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從而有效保證了兩大系統教育的實施。這兩大系統的教育對我國現行的大學專業教育進行了全面改造,不僅解決了傳統專業教育分科過於精細和知識面狹窄等弊端,而且是對大學素質教育實踐模式的新探索。同時,《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主張的成功素質“五大體系”是對現有教育的一大變革,即在專業素質教育和非專業素質教育裡又分別貫徹實施觀念、品格、知識、能力、方法等五大體系的教育。通識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所強調的關於人文與科學的知識、思維、方法、原則和精神的教育,實則是關於觀念、品格和知識的教育,這是包含在成功素質教育的“五大體系”之中的,而且是核心部分。因此,可以說,“五大體系”的素質教育真正體現了對素質的全面培養,有效打通了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隔閡。

  四、實施素質學分制和素質測評體系

  目前的素質教育評價中,存在評價體系缺失或者有評價卻得不到落實的情況,使得素質教育很難得到實質性的推進,以至高校“考級、考研、考證”過程中出現了新的應試教育。《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則明確提出並實施了素質學分制和素質測評體系,這是素質教育具體實施的中心環節,是推動素質教育實現其目的的關鍵,也是破解素質教育評價難題的有益嘗試。它彌補了大學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方面的缺憾,填補了這一空白,這一開創性的措施是對高校測評體系的重大變革。所謂素質學分制,是以培養學生的成功素質為目標,用素質學分的形式來記錄學生素質發展狀況的學生評價和學籍管理制度。與素質學分制相對應的是素質測評體系,它變革了傳統意義上的單純以學生課業成績或文化知識為測評內容的測評模式。素質測評不是為了甄別和排名,而是為了讓學生打好素質基礎,彌補素質缺陷,發揮優勢素質,促進其素質全面發展。

  五、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的經驗值得借鑑

  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之所以能夠做到全校師生上下齊心,高度認同並在實踐中積極實施成功素質教育理念,是因為他們從中嚐到了甜頭。該校還獨立設定了非專業素質教育學院,建設了一支專職化加專家化的成功素質教育師資隊伍。尤其是在專業教師、實驗教師和管理人員之外的素質導師、素質拓展師、素質測評師隊伍的建設,更是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體現了領導者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心。《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所推介的成功素質教育實踐模式,難能可貴,值得借鑑。

  作為一本具有開拓意義的學術專著,《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必然會有某些不足,但其在破解大學素質教育難題、推動大學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道路上必將留下自己的足跡,可喜可賀。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