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學生作文畏難情緒的幾點做法探討論文

  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是什麼?作文。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生的作文錯誤百出、錯別字連篇、文不對題、無話可說的現象屢見不鮮。開啟學生日記本,常常會看到這樣的讓老師傷心的語句:“作文真讓人頭痛!”“我最怕上作文課!”上作文課,老師拿著作文批改手冊走進教室,也常常傳來這樣非常不情願或不耐煩的聲音:“又要寫作文了!”如何克服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克服學生作文畏難情緒的幾點做法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克服學生作文畏難情緒的幾點做法探討全文如下:

  作文,是學生學習中很怵頭的一個問題。多年的教學告訴我,學生之所以怕作文,是因為心中無事,筆下無話,時間長了,自會生出畏難情緒。因此,讓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就必須讓他們擁有“活水”,而這“活水”的源頭就是生活、情感。

  一、走進生活,寫出生活

  平時繁重的學習任務,導致學生接觸社會很少,對生活的感觸更無從談起。一寫作文,只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結構上支離破碎;字數不夠廢話湊,簡直比擠牙膏都難。羅曼・羅蘭說過:“真正的生活是內心的生活。”因而,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去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動他們心靈的東西,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於細微處見真情”,真正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他們自會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平時教學中我有意識的做到了這一點,收到了可喜的效果。高一新生入學後,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新的,而每天的“打飯”便是他們最熟悉而又最不會去關注的內容。我適時引導他們,仔細想一想當時的情況,當時的心裡感受,寫一篇隨筆。寫他們最貼近的東西,學生都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一節課就完成了,其中不乏優秀的文章:“……一個個同學疾走在路上,目不斜視,以放假回家的速度徑奔視窗。食堂裡飄出縷縷的香味,撩撥著我們癟癟的轆轆飢腸……”不僅如此,一位學生還從打飯的忙碌,想到人生的追求,聯想到世人為名為利而匆匆忙碌的現象,使文意縱深。“……世間的人們又有多少不是為一個追求而匆匆行走在路上,‘人流’便形象的概括出了世人的心態……”

  “必須尋到源頭,方有清甘的水喝。”學生找到了“活水”,就不會再懼怕作文了。我又讓學生把筆觸從學校、家庭延伸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激活了學生的情感因素,學生的寫作興趣大增。

  二、積累材料,遷移運用

  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加深了他們對生活的感觸,一些隨筆性的東西已經不再是他們寫作的難事。然而相對於今天的高考作文,這些隨筆性的東西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高考作文除了語言、深度的要求外,還要求文章充實,而充實就是要有材料。所以平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去積累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道出了素材對於高考作文的重要。只有“厚積”,才會做到“薄發”。知識儲備深厚了,寫出的文章才會富有底蘊。因此,在平時除了讓學生自由摘記一些好段佳句外,每週我都給學生確定好一個主題,讓學生去查詢、積累與此相關的材料***真人真事、名人名言、格言、詩句等***,然後每週抽出一定時間相互交流,補充。這樣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收穫了一個寶貴的素材本,而且內容都分門別類,這些又成為了很好的晨讀材料。為了加深學生對材料的理解掌握,我強調對材料要熟讀精思,以能融會貫通,遷移運用為目的,真正讓材料成為“活水”。如岳飛一例,學生就舉出了勵志、愛國、孝義、公正無私等立意,有的還指出了其中不好一面,如愚忠。做到了一材多用,學生視野開闊了,思維拓展了,頓感寫作前路豁然開朗,真正是“下筆如有神”。

  三、說寫結合,以說促寫

  聽、說、讀、寫為語文的四項基本功,這四個方面是相互促進,環環相扣的。經常有這樣的現象:有些學生說起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寫起來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究其原因,“說”在實際生活中用得較多,而“寫”相對用的就少了。於是,我嘗試了以讀帶說,以說促寫的方法。每次作文之時,不急於讓學生去寫,而是先讀,讀出立意;然後說,說出立意,說出構思。這樣既練習了理解的能力,又在口頭表達的同時訓練了語言組織能力。接下來引導學生“說寫”結合,無形中縮小了寫的難度,提高了興趣。

  除了每兩週的大作文,平時我強調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大到時事評議,小到心中隨想,三五百字,利用課前三分鐘進行演講,要求觀點明確,精悍幹練。“功到自然成”,一段時間以後,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思路開闊了,思維也深刻了,寫的水平也有了,寫作時“才思如泉湧,滔滔不絕”。

  四、以情入評,評改激情

  教師給學生習作的評語,也是“活水來”很關鍵的一環,情感內因起著重要的作用,直接關係到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因此,學生習作評改中,我始終堅持“褒多貶少”的原則。每次學生的習作,我都努力推敲,力求發現其閃光點,哪怕是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都以肯定的語言,激勵的話語,指出其成功之處;對於其不足之處,總是委婉的指出存在的問題及修改的方法。而且採用第二人稱的語言,使學生感覺老師在與自己做親切的交談、情感的溝通。從而看到了進步,也知道了存在的問題,並明確了改進的方法。“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自信是最好的法寶,直接給“源頭活水”注入了催化劑。為加強全體同學的自信心,每次作文之後,我都從中選出優秀的作文裝訂成冊,***連同批語***在班內傳閱;學期結束後彙編優秀習作集,配上自己創作的插圖、封面,現在我們已經彙編了《流年》班刊八期。作者從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其他同學也從中受到了鼓舞,整體同學的情感因素被激發,寫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作文教學,如果真正打動了學生的心靈,激發了情感,相信他們都會成為寫作高手,我們的作文領域也將百花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