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不良行為的相關教育論文

  在我國,由於社會、家庭和學校等原因,許多小學生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已顯得越來越重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教育中對小學生不良行為的矯正》

  摘 要: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一直都是世界各國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我國,由於社會、家庭和學校等原因,許多小學生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已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主要從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表現、產生的原因及矯正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措施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小學教育;行為習慣;矯正

  近年來,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我國少年兒童的身體發育水平已明顯提高;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豐富的社會資訊,也大大促進了少年兒童的智力發育。與此同時,在少年兒童中也普遍出現了“行為霸道、不懂禮貌、磨蹭馬虎、好吃懶做、自私任性、孤僻膽小”等不良心理傾向。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根據學生不良行為習慣表現找到其產生的原因,對症下藥。

  一、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主要表現

  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養成一種壞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我們要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採取相應的矯正措施。

  1.基本做人的態度和習慣

  從對小學生的觀察中發現,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剛入學的小學生自制力較差,不遵守紀律,很隨便;二、三年級的學生逐漸表現出撒謊的問題,有的孩子不愛護公物,無公德;有些四五年級的學生打人、罵人、欺負比自己弱的學生,並向低年級的學生索要財物。還有些共性問題:無愛心,對他人冷漠,無集體榮譽感;經不起挫折,不夠勇敢,怕吃苦等等。如果這些不良行為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將不利於小學生的健康發展。

  2.生活方面

  小學生在生活方面同樣存在不少問題,不願做、也不太會做家務事,自理能力差,有嚴重的依賴心理;將父母給的早點錢省下來買零食、買玩具;放學後不回家,到處玩,作息無計劃、無規律,迷戀電視。

  3.交往方面

  小學生是家庭的中心,是爸爸媽媽生活的主宰,他們已經習慣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做任何事情都要順著自己的性子,很少為他人著想,不會關心、寬容、體諒他人。

  4.學習方面

  學習被動,不喜歡做作業,心裡總想著玩這玩那,因此作業馬虎、應付、拖拉,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後天;還有的學生做作業不動腦筋,不會抓緊時間,不會審題,總是依賴老師或家長,不願意花時間鑽研,學習缺乏吃苦的精神;課堂上有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發呆,說小話,做小動作,對於老師的提問,不積極思考,不求甚解,得過且過。

  二、不良行為習慣產生的原因

  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產生的原因很多,有個體自身的原因,有家庭的原因,有學校教育的不當,還有校外不良環境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等。

  1.家庭原因

  ***1***問題家庭給子女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問題家庭”是相對於“和諧家庭”而言的,指的是在家庭關係的處理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不和諧因素或是某些單親家庭。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沒有安全感,容易產生壓抑、自卑、孤僻、冷漠、仇視等不健康心理。

  ***2***父母顧了事業難顧家庭,缺少與子女的溝通,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人,我國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生活節奏更快,競爭意識更加突出,危機感更加強烈,父母工作壓力加大。於是為了工作為了事業,平時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只好把子女託付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很少與子女溝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與父母之間產生“陌生感”和“距離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靈深處形成一個不願輕易向人開啟的自我封閉的世界,從而造成孩子自卑、焦慮、退縮。

  ***3***家庭教育缺乏科學性、民主性,方法簡單,親子關係緊張。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兩個極端:一是由於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把自己沒能實現的理想寄託在子女身上,把孩子逼進書房題海,結果與子女關係緊張,使孩子形成叛逆心理。二是重養不重教,學生的生理髮育明顯提前,但心理髮育由於家庭、學校的保守、封閉滯後於王理髮育,學生的思想、情感、發展未達到應有水平。

  ***4***獨生、獨門獨戶,把同齡人拒之門外,缺少夥伴。隨著城鄉住宅建設的發展,家庭居住條件改善了,生活環境優化了,學生有了屬於自己的小天地,這有利於他們的學習和休息。但獨門獨戶的居住環境縮小了學生的生活範圍,又容易形成膽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

  2.社會原因

  社會上不良的風氣有著負面影響,一些成年人道德失範,弄虛作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權利至上、金錢萬能、以權謀私等現象對學生幼小的心靈中也會有一定影響。學校附近的網咖、遊戲廳等娛樂場所對學生思想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不少學生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校園周邊的各類商店違規經營,引發學生畸形消費。

  3.學校原因

  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在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上負有重大的責任。而目前學校管理中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教育導向偏軌。素質教育已提出多年,但應試教育模式沒有真正改變,從家長、教師到學校,都沒有真正實現素質教育。二是教育方法不當。有的教師缺乏愛心,不尊重學生人格,未能起到“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作用,更有一些教師師德不彰,不注重品行修養,陋習不避學生耳目,汙染了學生的視聽。

  三、矯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措施

  ①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在班集體中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②嚴格要求,反覆訓練,糾正學生不良的行為。③嚴於律己,為人師表,從我作起,贏得尊重。④結合學科教學,進行滲透教育。⑤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心理健康輔導。⑥家教同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⑦改善少年兒童成長的社會媒介環境,建設良好的社群文化環境,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何映雪.對小學生不良衛生行為的分析及對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04***

  [2]焦敬芝.如何改正小學生的壞習慣[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13***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