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學英語素質教育論文

  隨著小學素質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打造高效的小學英語教學課堂,落實小學英語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小學英語教育工作的重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小學英語素質教育》

  摘要:素質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以人為本,既強調人的整體性***全面素質***,又強調全體性***面向全體學生***,從而達到提高全民族素質的目的。同時,素質教育又注重學生個性差異,提倡因材施教。在學校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努力加強對素質教育的認識,在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同時,掌握一些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促進教學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此外,素質教育的實施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作保證。評價不能僅僅依據一張考卷,而應當採取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方式。

  關鍵詞:基礎教育 素質 素質教育

  如何轉變廣大小學英語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觀念,如何改進以應試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實現真正的英語素質教育,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本課題總的研究範疇涉及8 大方面:

  1.基礎英語教育的現狀、問題及成因研究;2.英語課程標準與英語課程設定研究;3.英語教學資源研究;4.英語課堂教學研究;5. 學生英語能力發展與評測研究;6.英語教師發展研究;7.英語學習過程研究;8. 英語學習者研究。本課題認為,基礎教育階段落實並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根本出路首先在於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觀念。結合新課標的精神和英語課程改革的實際情況,課題組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育的本質是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不是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英語教育的目標是用英語學習文化,認識世界,培養心智,不是單純地掌握一門交際工具。為實現這一目標,結合母語及外語習得研究的相關理論,課題組提出了“語感閱讀法”這一新的英語教學和學習理念,認為基礎英語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語感為首要目標,應“以讀為本,拼讀領先,聽讀結合,分級加量,形成語感,促說帶寫”;讀是手段,不是目的。以讀帶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全面提高,讓學生在讀的同時接受文化教育,擴大知識面,放眼世界,紮根祖國。“語感閱讀法”是一種“奠基性”的外語教育方法,它強調通過有目的的、有選擇的、大量的閱讀***包括聽***,培養學生的語感,奠定學生的人文底蘊。“語感閱讀法”強調:

  1.以掌握英語拼讀規律***phonics reading***作為英語學習的突破口。英語是一種拼音文字,單詞的拼寫與讀音之間有一定的規律。掌握這一規律對於克服記憶單詞的困難和提高閱讀能力至關重要。這是英語為母語的教學中最為關鍵的一步,也是英語作為外語的教學起步階段人們普遍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2.聽讀結合,出聲朗讀,奠定語感基礎。聽、讀是基礎,是關鍵。與讀物配套的有聲材料是學會讀的首選材料,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而出聲讀***其實也就是讀給自己聽***是培養語感的主要途徑。出聲讀不僅可以對大腦產生強烈刺激,增強學生的記憶力,而且對發展和提高學生掌握英語的拼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鍛鍊他們的表達能力亦有重要促進作用。言為心聲,讀不是單向的語言輸入,是心靈的對話和交融。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會被文字的言語所喚醒,將其帶進一個全新的精神境界。

  3.以分級的、簡易的、原汁原味的故事、小說為主,滿足學生心智發展的需要。兒童心理學家發現,兒童及青少年的閱讀興趣發展分為六個階段:

  ***1***圖文故事期***4—6 歲***;

  ***2***民間傳說期***6—8 歲***;***3***童話期***8—10 歲***;***4***故事期***10—15 歲***;文學期***13—***;***6***思想期***17—***。對基礎階段的英語學習者,選擇分級的、原汁原味的英美經典文學名著簡寫本作為閱讀材料或教材,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使其心智同時得到發展。

  4.所讀材料要長,量要大,迴歸語言教育的“積累”之本。大量研究和實踐表明***包括筆者的親歷***,語言學習不是僅憑几本教材、幾十篇課文在封閉的教室裡靠教師的“苦心調教”就能學好的。語言學習靠的是“大量的語言輸入”,靠的是大量的言語例子的反覆撞擊、刺激和積累。語言教育“舉三反一”是本,“舉一反三”是輔。對初級中學的學生而言,要求學生每天讀20 分鐘,堅持兩年,讀上百八十本自然能打下堅實的英文基礎。

  5.選用文學類作品,迴歸語言教育的“人文”之本。人文教育、文化教育是語言教育的重要內容,而最能體現人文和文化特點的語言材料是文學類作品。大量閱讀這類作品,對於奠定學生西學人文底蘊,構築學生的“內在精神”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母語教育是一種傳承教育,外語教育是對另一種文化的理解、吸收和消化的過程。它不會影響母語的學習,相反,它會有助於學生開拓視野,提升素養,實現素質教育。僅從交流工具、實用話題、交際功能出發進行語言教育會荒蕪學生“精神”的發展。

  6.以學生自讀為主,以教師指導為輔。“語感閱讀法”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強調以學生自我閱讀為核心,教師指導和檢查、家長督促和監督為輔的學校家庭聯合促學機制,讓學生儘早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7.重視語言學習基礎階段基本功的訓練,不排斥現有行之有效的其他教學方法。實施“語感閱讀法”的理論依據是:一、語言學習只有大量的輸入才能導致習得的發生。krashen 提出的語言習得理論,尤其是其“輸入假說”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英語在我國是一門外語,最為重要的語言輸入是讀。二、語言是一個整體,語言學習要整體吸收,整體感悟。freeman 和freeman***1992***認為,語言各部分本身並沒有意義,是整體***故事、文章***給各個部分帶來了意義。因此,語言教學和學習要從整體出發,迴歸真實的語言世界,用豐富的語言情景去建構意義,不能把語言完全切分成具體的知識和各種微技能,孤立學習和培養。

  總之,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援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外語教師應當為實施素質教育做出努力和貢獻。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