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四個全面的毛概論文

  “四個全面”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是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總的引領,還成為統一全黨共識、凝聚民族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思想武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關於“四個全面”重大意義的研究》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域性出發提出的戰略佈局,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全面理解、準確把握“四個全面”的深刻內涵、內在聯絡及實踐要求,對做好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同時強調:我堅信,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我們成功地邁上了三個大的臺階,即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已經遙遙在望,這關鍵的一步需要保持合理的增速,既要注意平均數,更要重視大多數,尤其要關注極少數特殊貧困戶,才能避免兩極分化,只要我們奮勇攀登,奮力跨越,就能夠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夢。

  二、全面深化改革,讓中國的道路越走越寬

  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總結了改革開放35年來的偉大曆程,明確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這場革命,是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行的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它肩負著一個重要的歷史使命,是確保用今後幾年時間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到21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名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我們深深體會到,過去三十幾年的改革開放歷程,是中國人民最為自信和自豪的偉大創舉,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時代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經濟社會發展呼喚進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眾期待進一步深化改革,想要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改革的步伐決不能停頓,更不能倒退。

  全面深化改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認可支援,持續發展進步需要凝心聚力,不斷攻堅克難需要理解包容,需要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援,深化改革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

  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讓國家治理邁向新境界

  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因為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成果,也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方式,我們黨選擇依法治國,實際上代表我們要走一條法治的治國之路。全面依法治國,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數千年人治傳統的國家來說,無疑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昭告“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彰顯法治權威;強調“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發揮法治力量;告誡“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完善法治實踐;要求“領導幹部要做遵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塑造法治信仰。提出全面依法治國,開闊了法治的格局、豐富了法治的內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讓全面依法治國成為治國理政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向新境界。

  四、全面從嚴治黨鍛造堅強領導核心  2013年6月底,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就要建設一支巨集大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明確了好乾部的五條標準: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並提出了抓好基層組織、嚴肅黨內生活等要求,為進一步加強組織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2014年3月,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審議,提出“三嚴三實”要求: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三嚴三實”立足從嚴治黨,為黨員幹部樹立和發揚良好作風指明瞭實踐方向。

  2014年10月,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對新形勢下從嚴治黨的特點和規律提出了八點新認識: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持從嚴管理幹部,持續深入改進作風,嚴明黨的紀律,發揮人民監督作用,深入把握從嚴治黨規律。黨的以來,在中央紀委歷次全會上,提出了嚴明黨的紀律、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強化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深化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落實黨委的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等一系列從嚴治黨要求。

  提出的“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儘管每一個“全面”講的內容各不相同,分屬不同的範圍和領域,但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和辯證統一關係,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相互依賴、相互支撐的有機統一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本質上講的是發展的問題,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實質是堅持和發展制度體系的綜合創新,強調的是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全面依法治國,實質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核心問題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每一個“全面”都有其戰略重點,共同形成一個全面的體系。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社評論部.四個全面學習讀本[M].人民日報社出版,2015

  [2]張榮臣,韓宇,謝英芬.“四個全面”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

  [3]“四個全面”系列評論.人民網,2015年3月

  篇二

  《四個全面與中國夢》

  摘要:

  2012年11月29日,在國家博物館,中共中央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提出了“中國夢”的概念。他說:“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14年12月,同志在江蘇省調研考察時提出“四個全面”的思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是一個重大戰略思想,是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對新形勢下治國理政新的戰略思考、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部署,不僅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工作的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而且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成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方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指引。

  中央電視臺的一檔節目《開講啦》有一期節目是《科學與文學的對話》,分別邀請了科學界與文學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覺得中國夢是什麼?”莫言說:“美國有一個公司在招募去外太空居住的第一批志願者,報名最多的竟然是中國的年輕人,我想:我們年輕一代的中國夢是在天上。”繼2012年11月29日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中國夢”的新概念,“中國夢”一詞便在中國迅速走紅,人人口中都掛著中國夢。但是大家談論的大多是個人夢,是地方夢。中共中央這樣闡述中國夢,他說:“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由此看來,中國夢不僅僅是個人夢、地方夢,它是以個人夢和地方夢為基礎的更高意義和要求的偉大夢想,是屬於中國的夢想。從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和本質規定上來看問題。中國夢內涵豐富,意蘊深遠,凸顯了以人為本、家國天下的情懷。深刻指出,中國夢的本質和基本內涵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他的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中國夢的本質規定和豐富內涵,闡釋了國家、民族、個人三者在實現中國夢中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的辯證統一關係。他稱,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那麼提出的中國夢要如何實現,即如何在新的中國社會形勢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014年12月,在江蘇調研的時候首先提出“四個全面”的思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現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框架,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這對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提供了強力保障。從“中國夢”到“兩個一百年”,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已經非常清晰地把他關於中國未來的戰略藍圖放在了人民面前。“四個全面”就是響應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軍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號召。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基礎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提出的奮鬥目標是真正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更是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集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的小康社會。雖然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管是政治經濟還是科學文化都發展的十分迅速,創造了令世界為之讚歎的增長奇蹟。然而,我們一刻也不能忘記發展中那些“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風險隱患。這些風險隱患都會對中國夢的實現造成威脅。說:“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我們的奮鬥目標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小康社會就如中國夢的搖籃,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夢的實現才有可能。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中國夢的制度保障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在新常態下,新的情況不斷湧現,新的困難接踵而至,新的機遇稍縱即逝。原來的改革已經不再符合中國現在的發展局勢了,深化改革成了當務之急。唯有深化改革才能不斷拓展中國道路,唱響中國夢想。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常態下實現中國夢的制度保障,既是人民的事業,又關乎人民的生活,必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的動力和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同志深刻指出:“實現黨的描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集偉藍圖,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繼續充分釋放全社會創造活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綜合國力競爭更加激烈,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靠什麼?還是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招。

  三、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中國夢的基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國”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重要部署。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更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和新要求,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無論哪一條都離不開社會主義法治來提供保障。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和從嚴治黨順利進行,不斷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國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是一件為長遠發展謀、為子孫萬代計的大事。它的深遠歷史意義就在於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法治保障。

  四、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中國夢的核心支撐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唯一的執政黨,能否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全面從嚴治黨,是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著力強調的。指出:“這次教育實踐活動,對我們探索新形勢下從嚴治黨的特點和規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牽引作用。從嚴治黨必須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認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實到位,這是這次活動給我們提供的最深刻的啟示。全黨要以此為起點,在從嚴治黨上繼續探索、不斷前進。”有鑑於此,他對今後黨的建設從“嚴”的角度提出八個方面的要求,即: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持從嚴管理幹部,持續深入改進作風,嚴明黨的紀律,發揮人民監督作用,深入把握從嚴治黨規律。一針見血地指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樹立清廉正直的黨風,培養剛正不阿,一心為人民服務的領導班子,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才能更好地辦好中國的事情,才能支撐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資料:

  [1]黃正平:《“四個全面”凸顯中國夢的頂層設計》,淮海文匯,2015.02

  [2]羅志軍:《實現中國夢的行動指南——學習關於“四個全面”的重大戰略思想》,中共江蘇省委

  [3]曲青山:《正確把握“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

  [4]曲青山:《從五個維度把握中國夢的內涵和意義》

  [5]《習首談“四個全面”意味著什麼》,新華網,2014.12

  [6]《“四個全面”撐起“中國夢”》,第一財經日報,2015.02

  [7]《深情闡述“中國夢”:一定能實現》,網易新聞,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