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如何進行德育教育的相關論文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想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即要想把事做好,做成功,首先要學會怎樣做人,那就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如何對“問題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摘 要:在對於學生的德育教育過程中,總有一些“問題學生”,他們的思想並不是非常積極,嚴重地影響了教師的德育教育。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對這些“問題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進行了探究,使教師能夠找到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問題學生;德育教育;班主任;教師;班幹部

  學校應該以德為首,在對於學生的教育中應該“先做人後做事”。教師要引導學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質,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地提高,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思想,形成科學的認識,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中學生。可是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總是有一些“問題學生”,讓教師感覺到頭疼和無奈,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方式來引導和點撥他們,使他們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改變思想,樹立正確的德育思想,促進學生成為思想健康的人才。

  一、發揮班主任的作用,引導教育學生

  班主任是對“問題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導。班主任是學生最信賴的人,教師的話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影響,使學生能夠在思想和認識上發生變化。所以,班主任教師要在德育教育中做好率先垂範,使學生能夠學習和模仿班主任。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班主任教師要通過模範行為來引導塑造學生,使學生能夠在班主任的引導下逐步地提高,改變自己的行為。班主任可以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當班主任做好後,班主任的話學生才會聽,並且能夠去模仿班主任,使學生能夠在榜樣的作用下逐步改變自己的問題。班主任在對於問題學生的教育中要做好以德教人、以身示範,通過與學生多溝通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心理,針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來進行指導,促進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不足和問題,從而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逐步提高和進步。

  班主任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多閱讀,多看一些充滿積極思想的電影,多聽一些帶著正能量的歌曲,使學生能夠在這個積極環境中逐步地改變自己,思想上收到薰陶和影響,從而在閱讀、觀看和傾聽中不斷地提高學生自身認識,逐步改變思想,淨化學生的靈魂,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豐富的形式給學生帶來了興趣和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在開闊視野的同時獲得了思想的改變和認識上的提高。這些豐富的形式讓問題學生能夠在不斷地學習中形成新的認識和觀點,促進學生能夠轉變觀點,解決自己的“問題”。這種方式改變了說教的方式,卻對學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

  二、發揮任課教師作用,潛移默化滲透

  對於“問題學生”的教育,可以說是人人有責。班主任教師要把“問題學生”的思想情況與每一位任課教師溝通,使任課教師能夠了解“問題學生”的思想狀況,從而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點撥。任課教師瞭解了學情就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指導和滲透,使學生的思想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起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任課教師要以學科教育為主渠道,深挖教材與德育內容的結合點,巧妙地把德育內容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的循循善誘,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受到了思想的洗禮,從而在思想上改變了認識,提高了德育水平。每一位教師都要關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的完成。教師要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落實到實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指導,尤其是那些“問題學生”,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在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地改變和提高。

  三、發揮班幹部的作用,榜樣無窮力量

  班幹部是連線學生和教師的一個重要紐帶。在對於“問題學生”的德育教育和指導過程中,班主任教師要充分地發揮班幹部的作用。當班主任發現“問題學生”的問題後,就要把這些問題與其他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其他學生能夠通過交流的方式來幫助這些“問題學生”改變思想認識。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要比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更加有效。學生之間會讓他們感覺到彼此之間是零距離的,學會之間可以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內心最為真是的想法。通過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溝通和交流,“問題學生”的思想會受到影響。教師可以安排不同的班幹部與“問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使學生可以生活在一個充滿正氣的環境中,讓學生能夠深刻有這些“正能量”來影響和關心,從而使學生能夠逐步地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認識。

  四、結合學校家庭社會,建構結合網路

  在對於“問題學生”的教育中,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教師要充分地調動家庭、社會的力量,形成一個有效的教育網路。通過這些網路的共同作用,學生會受到思想的薰陶和影響,從而改變自己的認識。針對“問題學生”的教育,學校要多與家長溝通,與家長相聯絡,把學生在學校出現的一些問題及時地反饋給家長,使家長可以及時地瞭解學生的情況,回到家裡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教育。這種相互溝通的方式,使“問題學生”時刻都可以在監護人的幫助下進行學習和探究,從而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區分對與錯,善與惡,逐步地在這個教育網路中發生轉變,實現思想認識的提高和轉變。

  新課程改革要求按照總體目標和學生的成長規律,確定不同年齡階段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形成一定的目標遞進層次。教師要了解“問題學生”的具體問題,並結合教育目標來與家長進行溝通,使家長和教師都能夠共同交流幫助“問題學生”解決思想問題的方法。在溝通中逐步地幫助問題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和認識。

  在對於“問題學生”的教育中,教師要呼籲社會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學生能夠在一個充滿正確思想和態度的環境中進行學習,使學生能夠收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例如社會上的一些標語,人們的一些行為,身邊的故事等等都可以對學生形成影響,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認識,改變學生的思想,受到良好的教育。

  總之,對於“問題學生”的指導和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充分地瞭解“問題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狀態,針對他們的需要和特點來制定相應的策略,使學生能夠感覺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地改變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參考文獻:

  [1]陳澤剛 個性化激勵機制讓德育課升溫[J];新課程學習***中***;2011年06期

  [2[黃寶忠 快樂德育之我見[J];學週刊;2011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