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體攝影的一些知識

  人體攝影是攝影的一種類別,攝影的含義是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裝置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一般我們使用機械照相機或者數碼照相機進行攝影。下面是,歡迎瞭解。

  攝影分類

  人體攝影的大致分類:

  1、古典唯美的人體攝影.

  2、區域性特寫的人體攝影.

  3、抽象與變形的人體攝影.

  4、觀念形態的人體攝影.

  5、自我鏡面的人體自拍等。

  古典唯美

  古典唯美的人體攝影

  由於人體攝影從一開始就和古典繪畫產生了枝枝蔓蔓的糾葛,所以古典氛圍籠罩下的人體攝影成為最早的時尚。同時,在現代乃至當代的人體攝影中,古典氛圍作為一種懷舊的情緒,依舊瀰漫在諸多大師的鏡頭底下。甚至古典在某種意義上並非意味著復辟,而且可以成為一種時尚--時尚向來就是風水輪流轉的,多少年以後總會來一次輪迴。

  從總體的技術手段上看,19世紀末期的畫意派攝影家主要通過柔光等技巧,使裸體成為合適的拍攝題材。一些攝影家還採用一些如今已經失傳的古典印相工藝,藉助其典雅精緻的畫面效果,產生古典浪漫的風格特徵,直逼繪畫中的裸體效果。而一些經過印象派加工的裸體畫面,也逐漸成為國際沙龍中畫意攝影的代表作。大量的攝影家,包括韋斯頓和斯泰肯,在擁抱現代人體攝影之前,就是通過一種古典的、畫意的氛圍和朦朧的方式完成人體攝影的。

  當攝影進入20世紀20年代以後,畫意方式的人體攝影漸漸退到了後臺,現代人體攝影的表現方式如潮而至,但是也並不妨礙畫意方式的"死灰復燃"。這些攝影家力圖迴應早期畫意式人體攝影的輝煌,進行了許多的努力。儘管他們的作品無法再一次成為人體攝影中的主流,但還是讓我們想到的是,攝影中的古典、唯美的人體永遠是一種可以復興的主題。比如當代中國攝影家張旭龍的"湯加麗人體攝影系列",就是比較成功的拍攝實踐之一。

  區域性特寫

  區域性特寫的人體攝影

  當人體攝影從古典的意境中走出來的時候,攝影家突然發現,人體的思考不一定要藉助完美的整體來表現。區域性的片段特寫,也可以使人體攝影走向理想的彼岸。後來,在人體實踐中有著重要貢獻的著名攝影家拉爾夫·吉布森就人體的感受發表過這樣的看法:"我對區域性的片斷構成形態尤為感興趣,從中可以找到閃光點。我對整個人體不感興趣;我需要提煉的形態。"

  作為一種審美的實踐,拍攝人體的區域性片段,始於20世紀。在19世紀的人體構成中,佔優勢的都是學院派的完整的人體實驗,從而作為畫家和雕塑家的素材。在19世紀,攝影家們無法想象我們在今天所認同的人體片段。首先,所有維多利亞式的人體攝影都是和高藝術的以及純淨的科學相關,人體的片段明確地被認為是"下流"的,屬於一種偷窺,為批評界所否定。此外,很難想象攝影家會選擇片段的視覺作為任何審美的可能,他們完全為整個人體的審美作品所吸引。

  從20世紀20年代以後,許多攝影家開始聚焦於人體的區域性片段。一些攝影家開始表現人體的區域性軀幹,僅僅將人體的頭部或者說是目光排除在畫面之外,從而保留一個完整的身軀。這樣的做法正好將19世紀的審美趣味來了一個顛倒,那時候的頭部是趣味的中心所在,是身體的統治部分,是心靈和精神的所在。也許正是作為一種激進的逆反心態,現代攝影家在一開始首先將頭部驅趕出了構圖之中。

  在後來的人體區域性表現中,大致可以形成三種分類。一種是寫實主義的片斷,身體的部分是作為非常逼真的物件出現的,強調的是物件的清晰度和寫實性。第二就是形式主義的區域性片段,所強調的是線條、形狀、體積、抽象,使身體成為一種幾何學的構成材料。第三種為變形或者是模糊的區域性片段,通過區域性變形產生一種錯覺,使人體構成似是而非的變幻莫測的視覺誘惑。

  抽象與變形

  抽象與變形的人體攝影

  其實區域性特寫在某些情況下,也已經具備了抽象的可能。但是在這裡所論述的抽象與變形,則不是侷限於區域性特寫的概念,同時在處理手法上和形式感的表現上,顯得更為多樣化和具有更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安德烈·柯蒂茲拍攝於1933年的幽默風趣的人體變形系列,就是一個整體變形的典型例子。他在一個特殊的房間裡使用一面扭曲的鏡子,伸展、壓縮和克隆了女性的人體。他的變形決然不是怪誕的或者是殘酷的,也不是嘲笑或攻擊女性人體的造型,而是一種愉快的變形。

  身體可以成為攝影中大量變形和重置的理想題材。關鍵就在於形成一種象徵或符號,比如史蒂夫·佐特穆勒將具有快感的生命體和無生命體融合後,構成了新的"容器",觀眾在美麗的光影之間看到了不穩定的世界;雷·K. 梅澤克尋找更為抽象的思考方式,通過高反差的對比,使觀眾必須經過仔細審視之後,才能發現畫面中的人類的形態。

  觀念形態

  觀念形態的人體攝影

  觀念形態的人體攝影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可以將當代攝影中許多樣式的人體攝影包容其中。然而從嚴格的意義上說,這一類表現方式,主要強調其強烈的主觀意識和與主流色彩不相相容的觀念形態,人體在這裡常常因為支離破碎而令人困惑。

  20世紀初前衛藝術的出現,對人體攝影的觀念化程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比如超現實主義對身體的重新組合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尤其是一些身體的碎片和動物、客觀的實體以及機器重新組合後,所帶來的精神刺激是不言而喻的。

  捷克藝術家卡雷爾·泰格在鋼鐵支架中捕獲了非人性的人體。在波蘭,卡茲梅爾茲·波薩德基使用蒙太奇和拼貼畫意提醒人們對機器的過度崇拜,以強調身體本身驚人的活動方式。超現實主義的幻覺以及性意識困擾,使德國攝影家漢斯·貝爾莫給我們帶來的是令人揮之不去的噩夢。通過一個個關節活動的石膏玩偶,貝爾莫在人體中注入了最為強烈的性意識的困擾和恐懼。美國藝術家安德烈·雷茲則精通於超現實主義的無意識行為法則,在作品中組合氣球般膨脹的人體,通過貝殼和其他的構成樣式,並且在活潑的影像上加上了刮塗的線條,使人體有了奇特的荒誕意義。日本攝影家高田深深受到超現實主義和戰爭期間實驗攝影的影響,採用了多重曝光和其他手工處理的暗房技巧,使女性的人體成為自然風光的一部分,形成夢幻的特性。

  此外,隨著後現代藝術觀念的介入,以否定的觀念形態對人體進行新的解構,也是觀念形態的人體攝影的趨向之一。尤其是隨著現代社會的世俗化,人體已經成為通俗文化中的普通的主題,被徹底庸俗化了。攝影家或想通過令人震撼的方式重新使人的身體成為一種藝術***不過有點力不從心***,或是反過來徹底使其世俗化,從而完成對藝術新一輪的顛覆***瓦解之後的重建又遙遙無期***。至於觀念形態的人體攝影,在具體實施上,可能借助或綜合運用了豐富多彩的媒體,或是將各種現代手法或技法推向極致,甚至不再追求表面形態的合理性和完美性,更注重於通過人體形成對意識形態的衝擊。

  自我鏡面

  自我鏡面的人體自拍

  攝影一開始就有這樣的比喻:"自然的鏡子"。儘管無處不在攝影影象已經使人們失去了對它的崇敬,然而一些攝影家還繼續保持著一種自我迷戀的心態。於是他們就將自己的身體轉向照相機,從而使人體攝影有了這樣的可能:以自拍的方式揭示內心的感悟。

  最早將人體的自拍引入實踐的探索者是法國攝影家希伯萊特·巴亞德。他將自己半裸體的形象放在了照相機前,如同一個淹死的男人,從而發洩一位攝影發明家沒有受到人們重視的悲哀。另外一位19世紀自我拍攝的先行者是傑出的攝影術的發明者雷蘭德畫面中的身體隱藏在一張床單的後面,臉部被手臂所遮擋,就好像他本人無法承受照相機鏡頭對他的凝視。

  接下來,對於自拍的探索越來越頻繁了。一些攝影家對自己的裸體和半裸體進行了實驗,並以其藝術的敏感傳遞出情感和身體的疑懼。女攝影家坎寧安曾經介紹了她的第一幅人體攝影作品的拍攝過程,這是她在樹林中的一幅自拍像,時間是1906年,地點在華盛頓大學校園中。她在安排好一切後,啟動快門的自拍機構,跑向預先設計的場地,躺在草叢中,靜靜地等待快門聲音的響起。用她自己的話說:"就這樣完成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在20世紀初,一個年輕的女效能夠無視當時保守的倫理道德,毅然將自己的身體交付給照相機鏡頭,的確需要付出驚人的勇氣--坎寧安所走向草叢的幾米路程,卻是藝術創作道路上舉足輕重的幾米--當所有的衣服在鏡頭前緩緩飄落,當青春的氣息漸漸融入草地,現代攝影史上浪漫的自拍戲劇就已經有了一場非常出色的序幕!

  哲人曾說:認識你自己。攝影師通過對自己身體的關注,在人類精神的終結之處,找到肉體與靈魂緩和的方式。這也就是人體攝影自拍的魅力所在,同時這樣的表現方式,還將拓展和延伸,無以窮盡。

  四大區別

  人體攝影和不健康圖片的四大區別

  第一是創作動機的不同。藝術家拍人體,表現的是美的造型、力量和生命。而那些色情的、不健康的照片,追求的則是性、感官刺激、原始本能,都是些不入流的,也是醜的,人體是優美的。

  第二是創作手段不同。許多淫穢照片都是偷拍的。

  第三是造型的不同。人體攝影應注重以光影、造型表現人體的美感、形象感、羞澀感等。有人比較欣賞那種半遮半露的較為含蓄的人體作品,不大喜歡日本的有些寫真人體照。而那些不講光影、只追求性暴露的照片,根本談不上人體美。

  第四是攝影完成後,作為藝術作品的人體攝影,攝影者願意將其公佈於世,得到社會的承認與交流。而不健康的色情照片則不敢見人。

  最美攝影

  最美的人體藝術攝影

  人體之所以是最美的,是因為沒有一種線條、輪廓比人體的線條、輪廊更生動、柔和、富於變化和富有韻律美了;更沒有一種色彩比人體的面板色更鮮嫩、滋潤、透明、更有光澤和更具生命的感覺了。

  人們已經在電影、攝影、芭蕾和體操、游泳、滑冰、等藝術和運動中。中國的人體藝術攝影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是快的,優秀的人體習作和人體攝影作品越來越多。幾千年的封建桎梏一旦徹底解脫以後,人們會與落後的傳統觀念徹底決裂。我們深信,只要人類是追求美的,只要藝術是表現美的,那麼人體藝術還將放射出更加絢麗的光輝!

  必備條件

  優秀人體攝影的四個必備條件

  從藝術的標準來說,好的人體攝影作品的四個必備條件。

  一 攝影師拍人體,表現的是美的造型、力量和生命。

  二 人體攝影原則上都應該是擺拍的。

  三 人體攝影應注重以光影、造型表現人體的美感、形象感、羞澀感等。人體攝影佳作多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之作!

  四 人體攝影,除以上講述必備條件外,還要注意一些行為人體藝術,行為人體藝術,是一種通過某種特點的行為,表達一個深刻的含意。例如2008年5月14日,在北京郊區的潮白河邊,五位藝術家和一位大學生先後赤身裸體的爬上了河邊一座沙山峰頂,他們高舉雙臂,大喊:“享受陽光!”呼籲全社會來保護環境,享受大自然。

  世界人體攝影最偉大的經典之一—— 愛德華·韋斯頓《蒂娜的裸體》《蒂娜的裸體》 形式主義攝影代表人物愛德華·韋斯頓,就像捕捉青椒、沙丘、雲朵和貝殼一樣演繹裸體題材。柔美的線條和獨特的體態,讓畫面寧靜而純潔。這幅坐姿人體使韋斯頓的人體攝影達到巔峰狀態,也是人體攝影最偉大的經典之一,並由此產生了一系列抽象的人體藝術。

  這幅人體作品給人最初印象是形式感,線條感,光影感。這位女士的背景簡練,用正面光來拍攝,主體和背景形成一定的空間感。整個人蜷起來,以手抱膝,畫面對稱而線條優美流暢,柔美而又形式感很強烈。雖然沒有太大的視覺衝擊力,卻讓觀眾一遍後再看一遍,越看越覺得神奇,覺得人體何以這麼美,那是大家的心裡不會覺得這幅作品有任何的不堪不雅。因為作品所散發出來的是濃濃的典雅氣質,唯美端莊的人體攝影作品。整幅作品散發迷人的氣味。男人心動,女人也是心動。

  在沒有看到這幅作品之前,人們對人體攝影作品的感覺一直覺得是赤裸裸的慾望直接展現給了大眾,稍缺美感,所謂行家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們看可能是藝術創作,可是世人看卻完全變了味。《蒂娜的裸體》打破這個僵硬的局面,第一次發現人體攝影的魅力。覺得人體是世界上美的產物,是神創造的奇蹟。黑白影調,光影效果,一切一切都使得這幅作品足夠的完美。沒有什麼不可以,也沒有什麼不可能。不需要袒露太多,卻給人留下了足夠美好的想象空間。成功的作品不就是這樣的嗎!

  看一眼,震撼填滿心扉,再看去,會發現作者的情感。

  一個女人就那樣靜靜的團坐在地上,頭輕輕依上,雙手微微圈住這個身體。我們看到線條創造出來的奇蹟,人體就是線條的藝術,畫面是恬靜的,猶如淡淡的愛。精彩的一個畫面概括了豐富的內容。讓人聯想翩翩,關於愛情的美好。

  形式主義攝影代表人物愛德華·韋斯頓,就像捕捉青椒、沙丘、雲朵和貝殼一樣演繹人體攝影。柔美的線條和獨特的體態,讓畫面寧靜而純潔。不張揚,不誇張,不絢麗,只有含蓄的訴說,演繹出人體攝影世界的神話。

  作品《蒂娜的裸體》在人體攝影史上,無疑是有著重要的地位。至少我覺得,截至到今天,《蒂娜的裸體》還是最棒的人體攝影作品。愛上人體攝影,也會從這幅作品開始。

  這種東西方文化結合的作品,含蓄卻散發致命的吸引力,看一眼,一輩子都記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