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冠心病護理論文範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冠心病的發病率也呈現顯著上升的趨勢,而女性由於性別、生理、心理與男性的不同,女性冠心病患者在危險因素、臨床表現及其治療預後上均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冠心病護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冠心病護理論文範文一:冠心病的康復護理

  【摘要】 冠心病康復是指綜合採用主動積極的身體、心理、行為和社會活動的訓練與再訓練,幫助患者緩解症狀,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會、職業和娛樂等方面達到理想狀態,提高生活質量。冠心病康復包括心肌梗死、心絞痛、隱性冠心病、慢性缺血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分流術***CABG***後和冠狀動脈腔內成型術***PTCA***後及其他冠狀動脈介入 治療後的康復。 現代心臟康復的觀點強調早期下床和運動訓練、早期重複運動實驗、健康 教育和健康行為建立等方面。冠心病早期康復不僅可明顯縮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天數和提前回歸社會,而且還可通過控制危險因素減少複發率、降低發病率和病死率。

  【關鍵詞】 冠心病 整體護理 綜合康復護理

  1 I期康復護理

  1***康復護理目標 保持現有的功能水平和防止“廢用”的出現;解除焦慮和憂鬱,增強信心;縮短住院天數,使患者能夠適應家庭生活,並理解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和注意事項,在心理上適應疾病的發作和處理生活中的相關問題,為出院後的康復打好基礎。

  2***康復護理措施

  ***1***心理護理 早期的心理康復護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復的先導,是成功韻保障。突然的心前區疼痛、胸悶等症狀使患者產生瀕死感及對死亡的恐懼感,而工作人員緊張的工作氛圍,監護儀的提示警鈴聲,陌生的環境,讓其感到壓抑、緊張和焦慮,此時應將患者安置在安靜、舒適的環境,同時安慰患者,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鬱程度,減少患者的不適感,促進心臟功能的恢復。

  ***2***合理飲食,排便通暢 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進餐時宜採取半臥位,半臥位進餐能減輕心臟負荷並有助於心理及消化功能改善。鼓勵患者適量攝人蔬菜、水果等含高纖維素的食物,早期活動可促進腸蠕動,增加食慾,利於排便,必要時遵醫囑適當給予緩瀉劑,避免排便時過度用力而加重病情,甚至猝死。

  ***3***方案調整與監護 嚴格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康復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康復護理計劃應遵循個體化原則,根據患者年齡、體質、心梗部位、面積、病後心理反應、有無基礎疾病、併發症等制訂和調整方案。

  ***4***制訂出院計劃 當患者能順利達到訓練目標後,在出院前應制訂一個完整的家庭康復計劃.以實施在家中的Ⅱ期康復。此計劃應包括在家中的康復訓練處方和訓練注意事項,以及必要的急救知識的宣教諮詢等。

  2 Ⅱ期康復護理

  1***康復護理目標 防止心臟功能的退步,保持和進一步改善出院時的心臟功能水平;從日常生活自理逐步過渡到恢復正常的社會生活,包括家務勞動、娛樂活動等,提高生活質量;獲得心理的恢復,克服憂鬱、壓抑和消沉的心態,使患者恢復治療的信心;針對患者自己的危險因素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主動地改變患者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介入所處的環境和社會。 2***康復護理措施

  ***1***康復活動監測 囑患者康復活動注意循序漸進,禁止過度用力,活動時不可有氣喘和疲勞,所有上肢超過頭頂的活動均為高強度活動,應避免或減少。訓練時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活動量,可制訂合理的作業和日常活動的程式,但應減少不必要的動作和體力消耗。在I期康復宣教的基礎上,再次對患者和家屬講解可能發生的疾病惡化和運動造成的嚴重反應的主要表現以及處理方式。

  ***2***指導運動訓練 要鼓勵患者終生運動,定期檢查和修正運動處方,避免過度訓練和競技性運動,冠心病病人以低強度和中等強度運動訓練較為安全。

  ***3***門診隨訪 患者每週需要門診隨訪一次,有任何不適均應暫停活動,及時就診。

  3 Ⅲ期康復護理

  1***康復護理目標 在安全的前提下,鞏固Ⅱ期康復成果,以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表現,提高心血管功能和身體活動能力;休息或運動時心電圖無變化或與以前心電圖比較有改善;日常活動時不引起心絞痛發作;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控制危險因素的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恢復患者的生活與工作能力。

  2***康復護理措施

  ***1***康復運動方案的選擇 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個性愛好、疾病診斷和病期、相應的臨床表現、 治療目標、心理狀態和需求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異,制訂個體化的康復運動方案,循序漸進。根據患者興趣選擇訓練專案,興趣可以提高患者參與並堅持康復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康復活動更具系統性和長期性。

  ***2***定期檢查和修正運動處方 注意周圍環境因素對運動康復的影響,如寒冷和炎熱氣候要相對降低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避免過度訓練和競技性運動。只在感覺良好時運動。

  參 考 文 獻

  [1]李樹貞,趙曦光.康復護 理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171-317.

  [2]沈寧.病人健康 教育指南.北京:北京醫科大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8:392.

  [3]華晴嵐,梅柳蓉.對住院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現狀與進展.上海護理,2005,2***5***:52-54.

  [4]黃素英.護理健康教育的動態及嘗試.護士進修雜誌,2000,15***10***:785-798.

  [5]王朝暉.兩週康復程式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復治療中的可行性.心血管康復醫學雜誌,2000,8***1***:5-6.

  [6]王玉玲,秦力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早期階梯心理康復護理程式的研究.中華護理雜誌,2000,35***6***:373-375.

  冠心病護理論文範文二:冠心病病人護理研究

  摘要: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嚴重危害著人類的身體健康,本文主要針對冠心病病人康復護理的有關措施,心理治療,飲食的康復護理以及健康教育、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控制等方面進行歸納,為提高護理質量、促進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提供依據。

  關鍵詞:冠心病;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4-0182-02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全球流行廣泛的疾病,我國近年來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有升高趨勢。據統計,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躍居首位,而冠心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之一[1]。冠心病由於其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從而被稱作是“人類的第一殺手”。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對冠心病康復護理進行探討,提出了一系列康復護理措施,本文就這方面的研究狀況進行了綜述。

  1 冠心病康復護理的概念及內容

  康復護理是指在康復過程中,根據總的康復醫療計劃,圍繞全面康復目標,在發病初期緊密配合康復醫師進行完整的康復護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礎護理和各種專業護理技術[2]。

  冠心病病人康復護理的目標是改善心臟功能,減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臟驟停的發生,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包括:①從冠心病病人有臨床表現時開始採取康復措施;②康復服務的範圍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康復,並維持良好的適應性;③對潛在的疾病過程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推遲其發展,具體內容包括:控制危險因素,增加病人相關知識,減少心理焦慮和抑鬱,進行醫院、家庭和社群3個階段的康復治療,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3]。

  2 康復護理的具體措施

  康復護理措施以醫療康復訓練為主,針對各種易患因素實施康復教育、飲食調理、高壓氧、體外反搏[4]及必要的藥物治療等綜合性措施,針對不同的個體實施心理護理,並且對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加以控制。

  2.1 冠心病的康復治療與護理:冠心病康復治療過程一般分為3個階段[4]:住院階段、家庭自行康復階段、返院複評階段。住院早期的康復治療常在監護病房進行,其主要內容包括:早期活動、個人生活***如洗臉等***、床上進餐、床邊大小便、簡單的上下肢被動和主動練習等。注意事項:活動強度不宜過大,以心率不低於50次/分或不高於120次/分,無不適症狀為宜。有研究證明,住院早期的康復治療與護理可降低病死率,預防併發症,促進病人早期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5~6]。

  對急性心肌梗死無併發症病人進行早期的康復護理,可使平均住院時間由傳統治療護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7]。病人對康復方案的依從性仍然是影響康復效果的一個顯著問題, Baird在研究中發現,讓病人執行自我護理的康復措施和提高對危險因素的意識能夠增強其對康復方案的依從性[8]。家庭自行康復階段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主要針對出院早期病人,在家自行康復鍛鍊60~90天,通過隨訪進行指導;另一部分是出院後持續康復鍛鍊6~9個月,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在生活方式改變後逐步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護士應根據每位病人的病情及個人特點制定家庭康復護理措施,幫助他們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適的運動程式,如:①散步,2次/天, 30 分/次;②看書或看電視2次/天, 30 分/次;③降壓舒心操,保健按摩2次/天;④緩慢上下樓3層2次/天,運動時注意掌握運動量,以靶心率=180-年齡為宜[9]。返院複評階段,主要進行康復指標評價,根據每位病人的恢復情況及時修正運動處方,繼續康復治療;還可讓病人在康復中心接受為期8~12周的運動治療,如二階梯負荷康復治療方法。此階段護理人員的主要任務是記錄病人康復治療的具體執行情況,評價並提高康復效果,幫助病人修訂運動方案,教會病人自我健康維護的方法等。

  2.2 康復訓練與護理:康復訓練的內容包括:有氧訓練、力量訓練、呼吸訓練、室內外步行訓練、放鬆訓練等[10~11]。如:①有氧訓練。常用方式:步行、踏車、游泳、慢節奏的交誼舞等,強度一般為50%~70%最大心率或40%~60%最大吸氧量。②迴圈抗阻運動。做大肌群的抗阻收縮***肱二頭肌、腰背肌、胸大肌等***,在10~30 分鐘內重複8~15次收縮為一組運動,各組間休息15~30 分鐘, 10~15組為1個迴圈。③放鬆訓練。入靜***氣功***:中國傳統氣功的入靜訓練包括動功和靜功兩大類。通過調心***意念集中***、調身***姿勢或動作***、調息***呼吸***來改善全身功能。降壓舒心操:中國民族形式的拳操、太極拳。其他:放鬆性按摩或穴位按摩、音樂療法等。有研究發現,如果在康復運動時播放適宜的音樂,可提高運動的效果[12]。

  急性心肌梗死經救治生存者的運動訓練可增加病人的體力活動量、改善精神及社會功能、減輕症狀、促進康復,並能降低由於再次栓塞所致繼發死亡的危險性[13]。龐妙玲等對173例老年冠心病病人實施康復護理後指出,適當的運動訓練可改善身體活動功能,改善血脂代謝,減輕體重,可使血糖下降[11]。

  2.3 心理治療的康復護理:心理護理是冠心病康復護理的關鍵措施之一。冠心病病人的行為特點是:動機強烈,爭強好勝,時間緊迫感強,常表現為不耐煩。有些病人擔心康復訓練使病情加重,且一些康復訓練需持之以恆,要求病人有堅強的毅力[14~15]。病人由於性別、年齡、病情程度等不同,其心理狀態也不同。

  逢錦波、逄曉在研究中大致將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狀態分為兩類:①緊張型,病人表現為恐懼心理、焦慮不安、情緒急躁、精神高度緊張;②鬆弛型,多見於對疾病缺乏認識而較年輕者,病人表現為無所謂、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認或縮小自己的病態感覺或體驗。

  對於前者,在安慰、鼓勵的同時向病人強調大多數情況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以使病人得到心理支援;對於鬆弛型病人的教育提高警惕,重視預防和治療,指導、加速病人角色的適應[16]。男、女心臟病病人的真正應激源不同,護士應找出這些應激源,採取有效的措施使其減輕或清除[1];龐妙玲等採用說理療法、放鬆靜默療法、疏洩療法、移情療法對冠心病病人進行心理指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

  2.4 飲食的康復護理:由於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加之個人飲食的偏好,病人多數在飲食方面不加以節制,冠心病病人的飲食與其他病人有所區別。臨床上對冠心病病人的飲食堅持以低鹽低脂為原則。

  心功能差的病人飲食中攝入食鹽量不超過2 g/天,告知病人攝鹽過多會加重心臟和腎臟的負擔,由於攝鹽過多易導致病人多飲水,加重代謝負擔,大量水瀦留易引起水腫,不利於疾病的康復。對於心力衰竭的病人,脂肪攝入不應超過3 g/天,攝入脂肪過多,可加重動脈粥樣硬化。

  2.5 健康教育: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護士向病人實施健康教育時,提供的知識應包括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心絞痛發作處理服用藥物的注意事項及毒副作用。運動時選擇運動種類、強度、頻率、時間的方法,提高睡眠質量的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