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應用型專業的現當代文學作品選教學論文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是高校中文系及相近專業***新聞、祕書等***重要的基礎課和輔修課。長期以來,《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選本眾多,為各高校自訂自用。但或因選本陳舊,忽略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作家作品;或因選題思路偏狹,不能充分反映現當代文學整體面貌;或因選目過少,不能充分適應教學需要;或因篇幅太大,給學生造成的經濟負擔過重。以下是小編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淺析應用型專業的現當代文學作品選教學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應用型專業的現當代文學作品選教學全文如下:

  現當代文學課程是中文專業的必修課程,同時也是一些應用型專業如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是該專業學科體系的一個重要支撐,它不但承擔著文學基本理論知識的傳授功能,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為日後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播音主持專業的培養目標,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課程要以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為導向,在教學過程中突出經典選讀,不斷革新教學方法,促進專業技能和文學學習之間的良性互動。

  一、文學素養的重要性

  主持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人類遠古時代,“部落的酋長和巫術祭祀中的巫師,是我們先民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中的‘主持人’。”1從遠古的巫師演變到現代的主持人,其中貫穿的基本精神是對民眾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引導。尤其是在當下傳媒時代,節目主持人在大眾文化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是社會形象和公眾利益的代表,是連線媒體和觀眾的橋樑,因此,主持人的文學素養,語言表達,形象氣質是能否得到觀眾和社會認可的主要條件,文學素養是一個主持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它對塑造主持人的個人風格和節目的文化品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優秀的主持人不但要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具有深厚的文學知識。豐富的文學知識儲備,可以使主持人在面對鏡頭時從容冷靜,揮灑自如,增強語言表達的文采性,更好的引導和吸引觀眾,而一個不具有文學素養的主持人充其量只是一個傳聲筒,無法形成自身的風格魅力。其次文學素養指的是一個人對文學作品的鑑賞、理解的綜合能力,它可以提高主持人對語言的感受和表達能力,更加準確深入的把握和傳達節目內容的核心精神。同時,文學素養還有利於塑造主持人的形象和獨特的主持風格,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揭示了文學知識和個人風度氣質之間的內在聯絡,文學不但可以讓人增長學識,擴大視野,還能提升個體的人格修養。一個具有文化內涵和文學修養的主持人,通過自身的思想語言魅力會贏得觀眾的信服和認可,從而更好地發揮媒介傳播的作用。總之,文學素養是一個主持人形成自身風格並能獲得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二、經典選讀

  播音專業所採用的現當代文學作品選教材,大都篇目較多,無法在有限的學時全部講完,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就要有所選擇,根據播音主持專業的培養目標選講篇目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作品選講首先要選擇文學經典。所謂文學經典是指“那種能經得住***縱向的***時間考驗的文學作品。是指那種能夠穿越具體時代的價值觀念、美學觀念,在價值與美學維度上呈現一定的普適性的文學文字。…?是具有權威性、神聖性、根本性、典範性的文學文字。”2文學經典是經過歷史淘選代表了漢語言文學藝術的最高成就,蘊涵著民族的智慧和精華,其普適性的價值觀念對不同時代的讀者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經典的功能之一就在於建立、承傳和維護人文主義傳統,因此,經典教育的意義首先在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比如魯迅的小說典型地體現了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把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立人”作為文學創作的要義。通過對這些經典的閱讀有利於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增強社會責任感。

  其次經典閱讀可以讓學生了解文學發展的脈絡,把握時代精神演進的歷史軌跡,比如郭沫若的《女神》集中體現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郁達夫的《沉淪》則代表了弱國子民的複雜心理,不讀作品我們無法瞭解那個時代文學的風采與精神,也無法深刻體驗歷史文化的核心。總之,選擇現當代文學經典進行重點教學不僅可以使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得到繼承和弘揚,而且播音主持人是社會形象的一個代表,他們的整體文化素養的提升對民眾具有積極的示範和引導作用,從而促進社會精神文化的良性發展。

  播音專業現當代作品的選擇同時要兼顧文學性。文學作品呈現出來的首先是一種語言組織,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在語言藝術上必然達到了較高的層次,準確優美的語言能夠更好的描繪事物表達情感。唐朝賈島“僧敲月下門”詩句中對“推敲”二字的反覆斟酌成為千古佳話,說明了語言在表達中的重要性。有針對性地選擇文學性強的文學作品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對一個優秀的主持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現代文學著名詩人徐志摩的《雪花的快樂》,起伏有致的音節,輕快鮮明的節奏,形象生動的語言,形成了語言而和音樂上的雙重審美效果,表現了徐志摩輕盈飄逸、瀟灑靈動的精神追求。通過對這首詩的學習,不僅可以對學生的人格塑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可以從文學鑑賞的角度領悟到語言表達的技巧和方法,增強播音專業學生的業務實踐能力。

  三、多樣的教學方法

  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資訊和多媒體技術,給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學帶來的新的活力和機遇,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我們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開展多樣性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結合播音專業的培養目標從以下幾個方面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播音專業要求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誦讀法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提升語言表達的綜合能力。誦讀法是我國語文教學的一種傳統方法,它通過口誦心惟,熟讀靜思,從而達到對文字全面深入的理解,古人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強調的就是反覆朗讀對領悟文義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詩歌教學中,誦讀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提升學生語感和理解力的教學手段。

  現當代文學發展的歷史中積澱了大量優秀的詩歌作品,郭沫若的《女神》,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這些詩歌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層次,通過對經典詩歌的誦讀學習,一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語言素材,並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儲備,有一個強大的文學倉庫才能在言談中的引經據典出口成章,另一方面誦讀也訓練了學生的語感,葉聖陶先生曾經指出“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3語感是一種語言直覺,沒有語感的人說的話就不動聽,而語感的培養必須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獲得,課堂教學對經典的誦讀就是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和把握能力,更好的駕馭語言表情達意的功能。只有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感知文學語言的魅力,才能拓展和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和語言表達能力。

  針對一些具有多義性的文學篇目開展討論式教學,在觀點的交鋒中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茹誌鵑的《百合花》的主題歷來有兩種看法,一種是軍民情,這是茅盾對其主題的概括,另一種是茹誌鵑本人的闡釋,認為小說表達的是“沒有愛情的愛情牧歌”,對這兩種不同的觀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結合文字分析形成自己的認識,展開辯論,充分發揮學生在分析文學現象的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語言組織清晰準確的表述自己的觀點,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播音專業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人才培養模式處在不斷地探索階段,對於我校的播音專業而言,可以以中文專業為學科依託,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重點培養文學語言類節目的主持人, 為國家培養具有高素質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