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名人的勵志故事

  懦弱的人只會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為燒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那麼關於外國名人勵志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人生的GPS是夢想

  1946年,六歲的赫魯發現街邊小貨亭裡開始出售棒球卡。這些棒球卡上印有當時墨西哥棒球隊球員的照片。當某個球員的表現突出時,和他差不多同齡的孩子們就會爭著去買印有這個球員頭像的棒球卡。

  他立刻敏銳地感覺到,這種棒球卡可以隨著球員的良好表現而第一時間升值。

  於是,當預測到某個球員的表現會更好,或及時地獲知某個球員的表現良好時,赫魯總會迅速用父親給他的零用錢大量購買印有該球員的棒球卡,然後提高價格轉賣給其他人,使小小的棒球卡升值。

  小小年紀的赫魯,竟然就靠著一雙敏銳的眼睛和及時抓住機會迅速出擊的能力,把父親給他的零用錢升值了數倍。

  棒球卡交易的成功,培養了赫魯對商業投資的興趣,年少的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對成功充滿了渴求。

  在童年就挖取人生的第一桶金的他,開始躊躇滿志:“我一定要努力成為世界最有錢的富翁。”

  赫魯把這個想法告訴父親,父親並沒有嘲笑兒子那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給他讀了一段話:少年時,我意氣風發,曾夢想改變世界。但當我年事漸長,閱歷增多,發現自己無力改變世界。於是,我縮小了範圍,決定先改變我的國家,可這個目標還是太大了。接著我步入了中年,無奈之餘,我將試圖改變的物件鎖定在最親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遂人願,他們個個還是維持原樣。當我垂垂老矣之時,終於頓悟:我應該先改變自己,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影響家人。若我能先當家人的榜樣,也許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國家,再以後,我甚至可能改造整個世界。

  父親摸著小赫魯的頭:“這是刻在英國古老的建築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邊一塊墓碑上的話。上天會幫助那些內心有夢想並勇於改變自己的強者。孩子,有頭腦的人生才會不斷升值,你一定行的。”

  赫魯重重地點頭,把父親的話刻在了自己心上。

  上小學後,赫魯一邊努力學習,一邊學著記賬、讀賬、做一些小生意,他在不斷積累中等待著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的投資來一試身手。

  終於,在11歲那年,機會來了,墨西哥當時正要大力發展經濟,由於缺少資金,就向國內發行了不少國債。赫魯在父親的贊助下購買了一批國債。

  後來的事實證明,卡洛斯這筆投資的確很明智,墨西哥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使他購買的國債升值了30多倍。4年後,只有15歲的他憑藉自己投資創造的財富,成為墨西哥最大銀行的股東。

  1960年,20歲的赫魯考上墨西哥國立大學,但令人奇怪的是,他沒有選擇經濟類專業,而是選擇了土木工程這樣一個工科專業。對於這個決定,他笑著解釋說學工科更有利於自己頭腦的開發。

  大學四年,赫魯除了在期貨市場上抓住機會適時撒網外,他還投資過一個啤酒瓶生產專案,這兩項生意都為他賺取了可觀的收益。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上天更垂青那些有夢想、有頭腦、肯努力的人。

  畢業後,赫魯成立了卡爾索工業集團公司,大量收購經營不善或股票被嚴重低估的企業,憑藉自己的過人智慧、理性分析和科學決策,通過對管理人員和機制的調整改造,扭虧為盈。財富滾雪球一般快速增長,夢想的實現慢慢變得越來越清晰。從微小出發,一步一步,走到巨大。

  作家保羅•科赫在《牧羊人奇幻之旅》一書寫到:“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當你真心渴望某種東西時,整個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你。”

  卡洛斯•斯利姆•赫魯,這位來自第三世界小國墨西哥的商人,擁有535億美元的個人資產,每小時可以賺取2,200,000美元,但他仍然親自開一輛買了十多年的舊車,住在一個普通的居民小區。

  對此,赫魯這樣來解釋:“對於我,金錢只不過是一種符號罷了。重要的是,我六歲時的夢想實現了,而夢想是人生的GPS。”

  篇二:折斷的畫筆可以用來寫字

  威廉·西德尼·波特是20世紀初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

  威廉出生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格林斯伯勒地區,他的父親是個酒鬼和賭徒,而這也導致他們的家境一直處於貧困之中。

  在威廉3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因病去世,父親就把他送給了姑姑撫養。威廉在姑姑身邊受到了一些教育,並且愛上了畫畫,他非常渴望成為一名了不起的畫家。

  但在讀高中的時候,他因為生了一場大病被迫輟學,病癒後他來到了姑姑經營的藥房裡當學徒。這份工作雖然枯燥,但他的繪畫天賦卻得到了姑姑的認可,她經常會買回一些油墨和畫筆供威廉練習繪畫。

  1882年,20歲的威廉進了一家銀行供職。如果一切順利,威廉應該會成為一名“愛好繪畫的銀行家”或是“精通金融的大畫家”,可後來的一次,威廉因為粗心記錯了賬目,莫名其妙使自己成了一個貪汙犯,結果鋃鐺入獄。

  威廉的姑姑買了新畫筆和畫紙,送進監獄以便他繼續追求繪畫藝術,可不料監獄長是個特別痛恨繪畫的人,因為他的妻子在此前跟著一個畫家跑了,所以他在把畫紙和畫筆轉交給威廉的時候,粗暴地把畫筆折斷了,並拋下這樣一句話:“你姑姑給你買的東西,我不會扔掉,但如果被我看到你畫畫,我就會狠狠地處罰你!”

  威廉流著淚把畫筆和畫紙塞到監室的一個角落裡,不敢拿出來。“它們已經沒用了!”威廉這樣告訴自己。

  幾天後,一個獄友問他借畫筆用,威廉吃驚地問他說:“你沒聽到監獄長的話嗎?讓他看到你畫畫,他會狠狠地折磨你的!”

  “不!不!我不是用來畫畫,我是用來寫字,我們已經有半年多沒有給家裡人寫過信了!”獄友說,“監室裡還有一瓶墨水,但沒有筆,你的畫筆雖然斷了,可是它還能用來蘸著墨水寫字,不是嗎?”

  威廉覺得他說得在理,就把筆拿了出來借給獄友們,看著獄友們用斷了的畫筆,寫了一封又一封的書信,威廉突然產生了一種觸動:是呀!畫筆雖然斷了,可是還能用來寫字,既然如此,我為什麼不用它來寫點東西呢?

  從此以後,威廉就用這支斷了的畫筆開始了寫作,在此後不到半年的時候,他就以“歐·亨利”的筆名寫了6篇描寫美國中下階層人民生活的短篇小說。

  那個監獄長雖然痛恨繪畫,但卻非常喜歡文學作品,在威廉的短篇小說後,還給了他很高的評價,並幫他遞交給了一家出版社。

  很快,威廉那些構思精巧、風格獨特、語言幽默、結局奇特的短篇小說就一炮打響,讀者的信件就像雪片般地往威廉所在的監室裡飛來……

  三年後,威廉出獄了,這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小說家,他也很快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此後多年裡,威廉一共創作了一部長篇小說和包括《白菜與國王》、《四百萬》、《命運之路》在內的三百多篇世界短小說精品,而他本人更是被稱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的創始人,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別哀嘆命運有多麼不公,我們應該去思考應該怎樣操縱命運,要知道,哪怕是一支被折斷了的畫筆,依舊可以用來寫字!”48歲的威廉在病逝前,曾經寫下這樣一段話,作為家訓留給他的孩子們。

  篇三:今天不起眼的努力成就明天的了不起

  40年前,一個著名的演講家在澳大利亞一個公共場合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演講。

  演講結束後,臺下一個小男孩問演講家:“我希望長大後能去拍電影,請問,我是不是得經過正規影視方面的教育,或是經歷一些特定的人生歷程,才能正式開始拍攝電影,然後像您一樣站在演講臺上給大家講拍攝過的故事?”

  演講家說:“不!你不需要等到別人允許時才開始講故事。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巴茲。”

  “好的,巴茲。待會兒你回家的時候,自己想一個故事,並在紙上寫下來,然後拿上拍攝裝置。你可以請你的家人幫忙飾演故事中的角色,以便你可以馬上開始拍攝。你能做得到嗎?”演講家問小男孩。

  “我想我做得到。”巴茲回答。

  巴茲的確做到了。雖然那天他拍攝的故事只有短短兩三分鐘,內容也不精彩,但他從這件事當中受到了極大的啟發。

  之後,巴茲不放過任何一個拍故事的機會,家裡、學校及其他公共場合,甚至是郊外,只要他覺得有東西可拍,就會聚精會神地用相機記錄下來。身邊的人,包括被拍到的和沒被拍到的,他們都當巴茲不存在,只管做自己的事情。

  巴茲成年後乾的第一份工作是加油站的服務員。每當有車子緩緩駛進加油站,這個加油小弟就能看到不同性格的人、不同事件的發生。一些人在談笑風生,一些人在吵架,一些人則在上演分手戲,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然後又去往不同的地方。在車主眼裡,巴茲儼然就是“透明人”。

  加油站的工作,逐漸讓巴茲養成了善於觀察的習慣。在他看來,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除了加油以外,就是讀懂各種各樣的“角色”,這離幫助演員理解並呈現整個故事的導演職業已經很接近了。

  隨後,巴茲獲得了一個學習戲劇和電影的機會。畢業後,他有幸獲得了人生第一次拍電影的機會,還幸運地找到了一個投資人,為電影拉到了100萬美元的投資。

  在拍攝電影的六週時間裡,巴茲和兩個合夥人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但是,電影拍攝完成之後,當地一家電影院的老闆只匆匆瀏覽了一遍,並丟下一句話:“這是我這輩子看過的最糟糕的一部電影!”隨後,他取消了電影的上映。

  巴茲和兩個合夥人消極地跑到了海邊,坐在一個種滿椰子樹的公園裡。樹上的椰子隨時都會掉下來砸死人,他們卻連安全帽也不願意戴。

  但就在那時,巴茲意外接到了一個電話:“你好,我來自戛納電影節,名叫皮埃爾。現在,電影節將給你一個展映新電影的機會,請你在一週之內帶著你的電影來戛納放映。”

  巴茲欣喜若狂,隨後就帶著電影去了戛納。電影節上,這部電影被安排在午夜12點放映,但播映當天,它迎來了最多的觀影人數。

  電影結束之後,巴茲被人群團團圍住,皮埃爾在保鏢的護送下走到他的跟前,並抓住他的手說:“年輕人,從今天開始,你的人生將變得完全不同!”

  皮埃爾說對了。因為那部小電影——《舞國英雄》,這個全名叫巴茲·魯赫曼的年輕人不僅獲得了800萬美元獎金和十幾個獎項,還順利地進入了第二部、第三部電影的拍攝,他的導演生涯就此華麗展開。

  多年之後,巴茲·魯赫曼的名字響徹好萊塢,他如願以償地站在了一個又一個演講臺上。

  每次演講,巴茲·魯赫曼都會提到自己年少時在不同場合當“透明人”的感受。

  他說:“正因為或有或無的‘透明人’身份,我擁有了更多、更好的角度去觀察別人,然後拍攝出我想要的東西。在那時,或許很多人都覺得我的努力很不起眼,我卻想:今天不起眼的努力,定會成就明天的了不起!”


看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