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正能量勵志文章

  笑對人生,能穿透迷霧;笑對人生,能堅持到底;笑對人生,能化解危機;笑對人生,能照亮黑暗,像這名言一樣勵志的都有哪些呢,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要有一個拿得出手的興趣愛好

  作者:蜜絲趙

  朋友曉娜要結婚了。

  說實話,在她和現在這個未婚夫交往之前,我們一直都在猜測,什麼樣的人配得上她?

  曉娜是一個名符其實的白富美,年紀輕輕幾處房產,開著30萬的車,收入也是我們同齡人中最高的。可貴的是,擁有的一切都是她自己打拼來的。自己的能力加上出眾的外表,真讓人感慨,老天爺有時候是偏心,把一切最好的都給了一小部分人。

  也正因為自己條件非常好,對待另一半便異常挑剔。所以,她單身的那些年,我們都在猜測,究竟是什麼外貌、什麼收入、什麼身家的人,才能降服眼光高不可攀的曉娜?

  當曉娜羞澀又大方的將男友介紹給我們的時候,我們都帶著八卦的心理將小夥子打聽了個遍。看上去身高和外形挺陽光的,但一聽職業和收入,對方只是一個HR經理,雖然吃技術飯比較穩定,但收入跟曉娜差了幾個等級。

  他,憑什麼拿下曉娜?

  在我們以世俗的標準評判這段感情是否匹配的時候,曉娜談起男友竟然露出少女般崇拜的表情。

  “他是一個樂隊的鍵盤手。他們樂隊還經常接商演,還在各種音樂節上表演的。我特別佩服他的地方就是,他有一個工作之外的愛好,並且把這個愛好堅持了這麼多年,現在還變成了一個副業。我覺得啊,人,確實該有個愛好,在工作之外才有個寄託。”

  原來是個文藝青年。難怪俘獲了平時也挺文藝的曉娜的芳心。

  有幾次看著曉娜發的朋友圈,男友在家即興彈唱,藝術氣息爆棚,的確是羨慕的:在我們下班了只能看電視打遊戲的平淡生活中,竟然還有如此清新脫俗的休閒方式。

  有個能拿得出手的興趣愛好的確重要,不為娛人,只為娛己。

  JOJO是我之前的一個同事。小時候學過一點舞蹈,上學繁忙了就沒再學過了。但是從她走路挺拔的姿勢,就能看出,經過形體訓練的她,確實跟常人不一樣。

  工作一段時間後,她萌發了把舞蹈再撿起來的念頭,去報了成人班,一週一次學習國標。

  有一次我們出差,臨時起意去酒吧玩,看著熙熙攘攘的舞池,大家很想進去,卻怕自己笨拙的動作露了怯。尤其當天大老闆在,誰也不敢輕舉妄動暴露缺點。

  JOJO看大家,第一個帶頭扎進去,開始扭動起來。這時候,就看出學過和沒學過的差別了。

  雖然她只是隨意擺動,但周身的每個動作,都說不出的和諧。一種奇妙的韻律在她身上散發出來,有點微胖的她,身上的每一塊脂肪和肌肉,身體的每一寸髮膚,忽然都變成了律動的一部分,竟然有一種說不出的嫵媚性感。

  作為一個女人,我看得眼睛都要噴火了。旁邊的大老闆***女***也頻頻點頭,並不時和我們的老闆低聲說著什麼。

  那之後,JOJO被大老闆點名在年會上排了一個獨舞,一舉震驚全場。在一個員工超過5000人的大企業裡,能被老闆記住,是非常難得和幸運的事。

  後來JOJO發展的挺順風順水,一方面是自己的能力過硬,另一方面,也是成功的引起了領導的注意。她自嘲的說,學跳舞只是為了將來老了跳廣場舞也能好看一點,從沒想過會因此獲得機遇。

  有個能拿的出手的興趣愛好的確很重要,也許在工作以外的場合,會給你不一樣的機會。

  一個興趣愛好,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機遇。

  多年前看《流星花園》裡,有一幕被大S震住的情節至今念念不忘。

  道明寺的母親看出杉菜並不是真正的名媛淑女,讓她當眾彈奏鋼琴曲想借此羞辱她。

  杉菜先是亂彈一氣,道明夫人的臉由綠變紫,就要大發雷霆的時候,畫風一轉,一段音樂熟練的從指尖流淌,杉菜一邊彈,一邊唸了一首詩。

  F4的臉色也由緊張到舒展到震撼。

  最後,杉菜說,會彈琴就是你眼中的名門閨秀嗎?告訴你,我就只會彈這一首,可是,那又怎樣?說完驕傲的離開。西門給了她一個five的手勢。

  而道明寺眼中,全是欣賞不已的目光。

  如果杉菜連這唯一的曲子也不會彈,卻說出什麼“會彈鋼琴有什麼了不起”,那場面應該只能用一個大寫的尷尬來形容吧。

  所以,有一個拿得出手的興趣愛好很重要,不為顯擺,只為在突發時刻,維護自己和愛人的尊嚴。

  我印象裡,自己好像也是有那麼一兩個短暫的興趣愛好的。

  4-5歲開始學習彈電子琴,好像彈到快10歲,實在跟不上了***家裡無人能輔導,一旦落下,便跟不上,跟不上,後面就不想學了***,無奈放棄。

  這一放就是十幾年。

  而在擁有了自己的住所後,我也突發奇想,第一時間就買了一架電鋼琴***怕買真鋼琴又堅持不了多久浪費錢***,當第一個音符迴響在房間的時候,我的心情,就像與初戀牽手那樣激動。試著彈了一首練習曲***童子功這個東西很厲害,居然還記得***,瞥見旁邊的先生,笑著看我,眼睛裡在發光,看我的眼神,像我們剛認識那天一樣。

  他說,“好羨慕你,有個興趣愛好。”

  在隨後漫長的幾年裡,我學了忘,忘了學,終於學會一首拿得出手的曲子《夢中的婚禮》,當流暢的音符從我手中傾瀉而出的時候,我覺得一天的疲勞煩躁,都煙消雲散。

  有了寶寶後,每次我練琴的時候,她都饒有興趣的在旁邊看看,摸摸,按按,弄出點噪音出來。

  而現在,她長大一點了,我就給她彈兒歌,跟她一唱一和。我想,將來如果她有興趣學彈琴,我也要跟著系統的再學一次。就算她不學彈琴,我也要漸漸的把這個技能再撿起來。

  有一個拿得出手的興趣愛好,可以讓我不那麼快淹沒在平庸而瑣碎的家庭生活中,這個小愛好提醒著我,眼前的生活裡,也有詩情畫意。

  興趣愛好提醒我,眼前的生活也有詩情畫意。

  有人可能想問我,那我沒有興趣愛好,怎麼辦啊?

  以及,一定要拿得出手嗎?自己玩玩不行嗎?

  第一個問題:想想小時候,我們報過的興趣班,也許是精神活動比如彈琴畫畫下棋,也許是體能活動比如唱歌跳舞籃球足球,能勾起回憶的,都算啊。我有一個女朋友,打籃球非常好,每次看她在球場上馳騁,用比男生還標準的姿勢投籃,都覺得帥爆了!現在的生活可能又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什麼插花、烘焙、茶藝,什麼網路主播,等等,太多了。

  我有同事因為自拍拍出水平和境界,他鏡頭裡的每個人顏值都要提升50%,因此成為老闆的御用攝影師。

  以上這些,都可以去尋找和發掘啊!

  那打麻將、玩牌算不算?說實話,我不會打牌和麻將,而且我個人認為這種類似的活動並不能提升自身氣質修養,所以,我本人並不推崇往這個方向發展。如果你因為工作需要特意鍛鍊,也不是不可。

  而為什麼一定要練到“拿得出手”?

  從心理學上講,興趣要變成可以持續的愛好,光憑一時的衝動是不足以支撐的。為什麼說“興趣可以培養”,其實這句話真正的點,在於第一次嘗試某事帶來的成就感,這種初體驗會讓我們對這件事充滿信心,從而產生所謂的“興趣”。

  而成年人的成就感,很多時候來自於自我滿足和外部肯定。只有把一件小事打磨到可以充滿信心的見人,這種成就感,才能支撐我們將興趣繼續發揚下去。否則,興趣只能變成三分鐘熱度,難以持續。

  所以啊,在你抱怨成年人的世界平庸無趣乏味的時候,試著改變一下,挖掘一個興趣愛好,並潛心修煉,把它打磨出一個“見得了人,拿得出手”的樣子。

  那個時候,你再看,曾經和你一樣平庸的人,你已是他們眼中羨慕的物件。

  :韜光養晦

  文/慕蕤海

  叔叔在我眼中,是個很有智慧的人。說他有智慧,是因為他是家族裡智囊型的人物。親戚中無論誰家工作、創業出現了問題,都會找他商量,誰家有了家長裡短的困惑,都會向他請教,而他也總是能給出很中肯並有效的主意,在家族中威望越來越高。

  有一天,我奇怪地問他,您怎麼這麼有想法、有智慧,是天生的?還是後天養成的?他笑笑說,這不可能是天生的。我很好奇,又接著非常真誠地問,那您是怎麼變成這麼喜歡思考問題,而且又這麼有想法的呢?您看無論誰向您請教問題,您基本都不需要思考很久都能給出綜合而又全面的解決方案。叔叔思考良久說:“真不願意去想這個問題,太痛苦了。”

  這是他的真心話,但是卻像在我心裡畫了一個更大的問號。按常理,聽到這種欲言又止的話,不應該再繼續問下去了。誰的過往沒有故事呢?誰的心中又沒有幾件無語凝噎的事呢?每個人心中都有故事。停頓了片刻,我準備換個話題。但是叔叔卻接著說:“這都是在水深火熱裡鍛煉出來的。如果你感興趣我跟你說說我年輕時候的事吧。”

  儘管對叔叔的故事略有耳聞,但是能親耳聽到叔叔講述他年輕時的事,我還是非常高興的,那會更接近真實。古語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樂於洗耳恭聽,非常想知道叔叔是如何從水深火熱的生活中趟出一條路的。

  叔叔年輕時下過鄉,他說剛到鄉下那天,吃過中飯,就開始點名安排住宿。但是念了好長一串的名字後,仍然沒聽到叔叔的名字。叔叔非常納悶,直到倒數第一個才聽到自己的名字,原來名字的順序是按照住宿地點的遠近確定的。也就是說,叔叔住的地方離得最遠,要步行20公里的路,等於說走到住的地方,要3、4個小時,而且基本要天黑了。

  等到了住的地方,叔叔才發現住處周圍荒無人煙,除了黑黢黢的山就是荒地,唯一看到希望的就是門前的一條河,躺在床上,聽著河水嘩啦嘩啦地響,很難睡得著覺。早上起來他就看著河水發呆,想想如果待在這裡一輩子,人生就毀了。所以他那時候忽然萌發了一個念頭,離開這個地方,不能一直待在這個地方種地。

  叔叔說,當他有了這個念頭之後,他就知道這是個目標,是那個時候最迫切希望實現的目標。有了目標,一有時間他就開始搜腸挖肚地想辦法。首先想到的是家裡人和親戚,但是當時父母的境況都很不如意,如果有辦法,也就不會讓他下鄉了,所以家裡人這條路是沒指望了。朋友中更沒有什麼出路,而唯一的出路,只能靠自己,靠自己的力量離開大山。

  於是叔叔就開始採取行動,他開始和周圍的人有目的地閒聊,目的就是想問出如何才能離開這裡,閒聊就是不能讓別人看出自己有想離開的想法。他首先找到的物件是房東老婆,然後是房東。他了解到,小隊長只是管分配任務的,大隊長能決定的任務也有限,根本不能把自己調出去。而關鍵的人物是公社書記,只有書記才有調派人員、分配工作的權力,所以只有書記才是決定他命運的關鍵人物。

  叔叔弄懂了之後,就利用種地之餘,找各種機會往公社跑。首先要知道誰是公社書記,然後再借機會跟公社書記混個臉熟,再到能說上幾句話,再到能聊些實質問題。終於有一天等到書記問叔叔,說你是哪個小隊的,叔叔這才有機會遞上話,介紹自己的情況。叔叔找了合適的時機順便問問工作安排和調動的可能性。當然,書記也只是客套地安慰叔叔,年輕人要踏實肯幹,先好好工作再說。儘管如此,叔叔仍是沒放棄機會,有空就往公社裡跑,一來見見世面,二來聊聊家常尋找機會。都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叔叔終於等來了改變他的第一個機會。

  有一天,公社書記見到叔叔,問他會不會電工知識,說現在縣裡非常注重安全,想安排一個人給公社的人講解用電安全知識。叔叔覺得這是個機會,雖然中學學過物理電學知識,只懂得皮毛,但是為了獲得這個機會,就說稍加溫習肯定沒問題。公社書記就說那你準備準備,過幾天來給講講看,好的話,這個工作就由你來做。

  叔叔如獲至寶,回到家,趕緊跟周圍的人借了電工知識的書熬夜惡補了幾天,並虛心向周圍懂用電知識的人請教。叔叔說憑藉他的努力,在第一次給公社的人上課時就獲得了大家的好評,所以公社書記也順理成章地把這份工作安排給叔叔。叔叔再也不用天天抗著鋤頭、鐵鍬上山種地了。他白天休息,只需要在晚上給大家上上課,就可以和大家一起掙工分了。

  再過了段時間,叔叔發現了新的工作機會,木材管理員。因為叔叔迫切地希望離開窮鄉僻壤,所以也非常努力地工作,他把木材管理得井井有條,各種臺賬記得清清楚楚。上級下來檢查時,對叔叔的工作讚賞有加,誇叔叔的木材管理得非常有特色,比其他公社管理得都好,所以叔叔很快又獲得了管理站站長的職務。

  當跟他一起來種地的很多人還在種地,抱怨命不好時,叔叔已經是一位管理者了,是他們那批人中職務最高的一個。很多人羨慕叔叔命好,問他是不是有關係時,他都理直氣壯地說,沒有,就是靠自己。

  我也佩服叔叔很厲害。那時候,下鄉的人都希望早點脫離苦海早點回家,但是大多數人都僅是想想而已,並沒有採取行動。但叔叔,不光有目標,還付出了行動。叔叔說:“現在回想起來,最重要的就是:一要有清晰的目標,我當時的目標就是要離開那個環境,換個環境;二就是儘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好,否則一旦機會來了,如果是扶不起的阿斗也沒有用;三就是要物色機會,機會不會自己找上門來,要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

  他說那時候很多人也想離開,但是他們沒有付出行動,天上不會掉餡餅,或者走歪門邪道,但一旦出事就會陰溝裡翻船。很多人也很努力,但如果只是努力種地的話,人太多了,機會根本注意不到他。命運不好時,抱怨根本沒有任何用處,韜光養晦很重要,但也要講究戰略戰術,目標、努力和尋找機會一個都少不了。

  這是叔叔用自己的人生書寫的智慧,給我留下深刻的啟示,要韜光養晦,但要有目標、努力並尋找機會。

  雖然他剛才還在說那是段不堪回首的水深火熱的日子,想起來就覺得痛苦,但是現在他卻能付諸笑談般地給我講那段故事。也許叔叔從那些韜光養晦的日子中悟出的哲學是支撐他後來發展的財富,所以他雖然沒念過什麼書,卻一路從工人,做到車間主任,再做到公司的管理層。

  這讓我想到一個80後朋友,當時他是車間裡的工人,夏天累得一身汗,冬天忙得一身灰。當他發現公司外貿業務部招聘懂外語的人才時,就憑著三腳貓初級的水平毛遂自薦,獲得了這個機會。

  緊接著,他連報了兩個培訓學校的外語課程。別人下班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時,他把雙休日和晚上的時間都用在培訓學校上課上,所以他用了比別人省一倍的時間考取了等級證書,沒有辜負公司同事對他的信任,同時他也名正言順地當起了外貿業務員。

  後來,他發現公司平臺不夠大,找到上海一家外企高階經理的工作,現如今又跳槽到行業領先的一傢俬企戰略規劃部工作。

  從原來按指令完成指定的某道工序任務的工人,到現在為產品定義、為技術人員下達指令的戰略規劃經理,這位80後朋友雖然和我叔叔的時代已經截然不同了,但是他們都能在命運狀態不佳時抓住機會韜光養晦,在人才濟濟的社會為自己謀劃出一條發展的道路。用智慧,從水深火熱的生活中趟出一條路。

  其實,生活中的我們,當遇到困難或身處困境時,往往傾向於埋怨命運不濟,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不懂得韜光養晦。

  比如身處兩難的婚姻之中,覺得離開有各種顧慮與不安,留下又有各種不順眼與不舒服,所以這時候,首先應該明確方向,確定何去何從。如果留下,就按留下的思路,韜光養晦,經營自己,提升自己,有了一定的眼界和格局,很多問題自然能夠迎刃而解。如果離開,就為離開提前佈局,鋪好各種關係和路途。就怕很多人身在曹營心在漢,實際上不想離開,卻牢騷滿腹、抽絲剝繭般傷害感情的美好,於事無補卻反受其亂。

  再比如工作上不滿意,想留在公司,卻對公司橫挑鼻子豎挑眼;想離開,卻戀戀不捨地躺在功勞簿上不做出改變,害怕新企業充滿未知的惴惴不安。如果想離開,就按離開去做準備,準備新簡歷,學習面試技巧,儲備跳槽目標企業需要的新知識,接觸獵頭,物色有競爭力的企業。如果想繼續留在公司裡,就物色自己能努力做到的最好機會,韜光養晦儲備企業未來需要的知識與能力,機會一旦來臨你才可能抓得住。不然只能像牆頭草,很多時間都在猶豫、憂慮和抱怨中虛度。

  人生最怕的就是像沒有方向的迷途羔羊,東走走西逛逛,虛度了光陰卻還在原地打轉轉。所以確定方向、努力並尋找機會,懂得在命運不佳時韜光養晦,才是人生的最佳選擇。

  :你的問題主要在於想得太多

  作者:蕭蕭依凡

  身邊有一個年輕的小朋友,最近有點焦慮。他即將大學畢業,馬上要踏入社會。他的焦慮在於,他未來想立足的城市,房價高得離譜,他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小窩。

  對於他的這種焦慮,我很能感同身受,畢竟我們都曾有過一樣茫然失措的青春。但我們也都曾錯把想得太多當作上進,似乎不焦慮就是自甘墮落。而那些經常想太多的人,總是自以為,心裡有一片草原,養著一匹駿馬,那匹駿馬日夜嘶吼,讓人寢食難安。

  然而,走過那段青蔥歲月,我反觀從前,心裡會覺得,那時的自己錯過了當下,卻並未真正擁抱未來。這也是我的一個同學使我看清的一個事實。

  我和很多人一樣,從大一開始就莽撞地奔跑,參加很多社團,出去找實習,忙得上躥下跳。聽說上一屆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據說我們會是就業最艱難的一屆。這是每一屆畢業生都聽過的最真實,也最讓人焦慮的謊言。所以,我們不得不多想一些。就業,結婚,買房,這很輕易地就成了壓在大家心頭的三座大山。

  還好,總是有另類的人,他有著和一般人不一樣的節奏,譬如陽子。陽子家境貧寒,兄弟三人,都是正讀書的年齡。父母負擔很重。陽子的大學自給自足,學費和生活費都是自己賺來的。僅此一條,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陽子是個很上進且很勵志的人。但是,在彼時我們的眼裡,並不是這樣的。他過得太“悠閒”了,心裡似乎從來不想事兒。每天清晨和黃昏,他都會騎著那輛破舊的自行車,挨個宿舍去送牛奶。

  他真的太悠閒了。他送牛奶都是吹著口哨,面帶微笑。偶爾路上遇到熟人,他還會停留幾秒,打個招呼,調侃幾句。當然,他的兼職不止送牛奶,但是這項兼職出現在公眾視線裡的機會比較多,所以人人皆知。但他從來不缺席課程,也不錯過學校裡的重要活動。

  陽子仗義,樂於助人。有一次,班級裡面一個同樣家境貧寒的同學因為助學貸款沒及時到位,學費交不上,急得團團轉。陽子一下子借了幾千塊錢給他。這讓我們這些伸手跟家裡要錢,月月精光的窮光蛋,大吃一驚。他自給自足,居然還能夠攢下“小金庫”。

  如此仗義熱情的陽子人緣自然很好。雖然他樂觀平和,但是大家不免為他多想一些。“你是個光腳的孩子,你更應該多考慮下未來。”“是是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你很上進,但是這有什麼用呢?送牛奶能送出個好工作嗎?”大家各持己見,有人建議他,不要為了眼前這點小利益,就放棄對未來更細緻的規劃;有人建議他,適當的時候可以翹課,出去給自己充充電,學習好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多積累工作經驗才是正道。

  不管什麼樣的觀點,大家終歸是覺得,陽子這樣整天不想事兒,是對未來的不負責任。陽子的迴應總是哈哈大笑。他認為,未來會一步步走過來,現在想那麼多做什麼?工作和錢總會有的,現在吃的這些苦未來未必有機會再次體會,所以當然要吹著口哨快樂地享受。

  大家搖搖頭,繼續轉身為自己的未來想那些該想的和不該想的事情。焦慮寫滿每個人的臉,未來實在讓我們不能不想太多,以至於沒辦法好好上課,好好快樂。

  畢業時,大家西裝革履,兵荒馬亂地穿梭在各大招聘會上,恨不能用大學四年輾轉難眠的每個夜晚,感動每個面試官。而陽子,和大家一樣,投簡歷,去面試,依然愉快地做著每一件事。應聘之餘,他還著手準備大學生創業專案。

  他策劃的是一個送水的專案,給各個宿舍送飲用水。水源優質,物美價廉。關鍵是,他幾年的送奶經驗讓他對學生服務工作頗有心得,也擅長於跟門衛大叔阿姨交流,收集資訊。而我們,經過一輪輪的面試,工作好或者不好,終究都找到了新的奮鬥方向。我們曾經焦慮的“畢業即是失業”並未發生,我們並未成為自己擔心的“啃老族”。

  回望時光時,那年畢業,陽子比我們多的並不是更高的起點,也不是後來比我們多賺的錢,而是比我們更早懂得享受當下,把每一天都過得妙趣橫生。而我們,被那個跑得太遠的心裹挾著,腳下步伐倉皇而狼狽,錯失了太多風景。

  有時,想到陽子,我會想起《海上鋼琴師》裡面那個指尖流淌著繁華的男人。陽子和他有著相似的特質,都專注於當下,不盲目地想太多,不過度焦慮,卻讓未來每一天都生出了繁花。

  重溫這部劇時,有一個片段,依然會讓我的內心有不小的震動。當輪船受到風暴襲擊時,人們東倒西歪、張皇狼狽、心生埋怨,而鋼琴師來到宴會廳,優雅彈起鋼琴,任由鋼琴隨著輪船四處滑動。琴音美妙,而彈琴的那個人風姿翩翩,安然享受。他的怡然自得,似乎在告訴每個人,既然風暴總會過去,何必錯失一個有趣的當下?

  這個熱愛彈鋼琴的男人,他在劇中有一段經典的話,大體意思是:路上的人總是喜歡尋根究底,虛度很多的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才會不停地到處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春的地方。

  所以,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樣的事,不是想太多就代表未雨綢繆,也不是想太多就能擁有更好的未來,這樣反而容易讓我們錯失現在。二十出頭的年紀,是真正的生活到來前的過渡期,這個階段尚未充斥著太多的柴米油鹽,正是放手拼搏當下的好時機。想得太多,只會給自己太多枷鎖,束縛住了腳步。

  每一個未來都是由一個個不辜負的現在串聯而成,未來會通過腳下的步伐,朝我們一步步走來。要相信,如果時光能倒回,很多人想做的,真的只是,重新過好當下的每一刻,在該做夢的季節不去焦慮柴米油鹽,在該柴米油鹽的年齡把鍋碗瓢盆的叮叮叮噹噹譜成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