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關鍵期的初等英語教育論文

  在初等英語教育中,教師應更加應該遵循青少年學生的接受特性,從全面發展學生德、智、體、美、勞入手,重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滲透到整個英語語言教學中去,寓教育於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以下是小編今天要與大家分享:淺談在關鍵期的初等英語教育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淺談在關鍵期的初等英語教育全文如下:

  摘要:許多學者認為年齡是影響第二語言學習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學習者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更快速地掌握一門外語。然而,不支援語言學習關鍵期這一假說的專家學者也大有人在。在此,筆者簡要的回顧一下前人對第二語言學習關鍵期假說的研究並對兒童在關鍵期學習初級英語給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關鍵期假說;初級英語學習

  引入

  雖然大家普遍認同兒童在關鍵期學習一門外語有多優勢,但是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這一領域,傳說中的關鍵期是否存在仍然是一個爭論的焦點。本文主要討論了關鍵期假說對第二語言學習的影響,並結合當前小學英語教學形勢,提出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建議。

  1.對關鍵期的理解

  關鍵期假說認為學習者在學習一門外語時存在一斷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內語言習得將是非常容易且完整的,一旦超過這一個時期,語言習得將變得困難且通常不完整。關鍵期假說基於大腦模組理論,理論學家們對於關鍵期的存在以及其在語言習得中的作用有不同的解釋。

  神經語言學家和神經系統科學相信在大腦偏側化完成之前,兩個大腦半球是能力平衡的。在左右兩個大腦半球分別存在著兩個語言區域,左邊大腦儲存母語,右腦接收第二語言。但是在大腦專門組織化功能完成以後,右腦中的語言區域會消失,接收第二語言的能力就會相對地減弱。而普遍語法理論則認為語言關鍵期的結束意味著普遍語法的失去。認同這個觀點的學者試著用普遍語法的一些原則以及向關聯的丟失來解釋早期開始母語習得與晚期開始第二語言學習的不同。

  成熟理論認為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學習語言的能力,與成人不同,他們有更好的學習天賦,最少的努力便可掌握語言。早齡期是如本地人般精通第二語言的重要因素這一觀點被普遍認同與支援。一些最初在20世紀中期曾反對關鍵期的理論學者也開始支援這些觀點。進化理論的認為,在兒童習得語言之後,習得能力自然就消失了。在生命的早期學習一門語言是為了能夠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之內獲得與別人交流的好處,所以,雖然成人一直在運用語言,語言學習機制卻是在早期的童年。

  2.有關在關鍵期學習語言的討論

  自從Lenneberg在30年前提出關鍵期假說,有關關鍵期第二語言習得的實證研究,理論文獻,讀書報告層出不窮。但是,自從Krashen及別的學者在20年後的1979年發表了一篇文章之後,雖然關鍵期不能被推斷,但是在第二語言研究界存在著一個共識:成人在學習語言的詞彙和語法方面確實有優勢,但是卻很難達到兒童的語言水平。

  在1978年Snow清楚的指出在第二語言學習中不存在關鍵期。在實驗中,她指出語言學習發生在一個特定的年齡或是一個年輕一些的語言學習者比年老的更好這些說法沒有心理學支撐。Ann Fathman發現7到15歲的兒童比6到10歲的兒童學習語法更快。Patkowski在1980年做了一項研究試圖找到在關鍵期習得兩種語言的可能性。實驗結果表明15歲的兒童學習第二語言的語法能力比15歲之後的要強。在他的研究中,年齡因素是二語習得成功的關鍵所在,他的研究發現關鍵期的結尾充滿著依從性。在1969年,Asher和Garcia做了一項實驗,他們選擇了一群7到19歲從古巴到美國移民,測試他們的英語發音。實驗結果表明6歲的移民者最有可能接近英語母語發音。

  關於關鍵期假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們都有強硬的觀點,但是所有這些都不是完全準確的。至少就目前的研究結果來說仍然缺少科學的證據。筆者最初傾向於同意這一觀點並試著把這一觀點與我國目前形勢相結合,提出一些在關鍵期提高英語教學的建議。

  3.基於目前中國外語教學形勢的關鍵期初等英語教育建議

  直至今日,當我們提到第二語言學習關鍵期的存在與重要性時,我們仍認為“越早越好”是正確的。事實上在中國,許多家長為了他們的孩子能夠更早的接觸到英語而將很小的孩子送到幼兒園。英語教學也有學齡持續降低的趨勢,許多的幼兒園與託兒所都設定了眾多的英語教學活動與節目,而且雙語或者全英語教學幼兒園特別受歡迎。因此,為了確保兒童能夠很好的利用關鍵期來獲得學習語言的能力,筆者在此給出一點建議。

  首先要處理好母語與外語的關係。在學習第二語言時,母語確實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在兒童學習一門外語的時候,母語不會給他們帶來困惑。事實上,兒童可以輕易的將母語與第二語言聯絡起來。所以,在初等教育期間,他們的母語不能被否認或是忽視。對於兒童來說,掌握母語可以幫助二語習得。

  其次要重視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教師要注重發音的教學,語言學習開始於耳朵,而且兒童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準確的發音無疑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他們能夠在青春期之前掌握正確的發音,他們將更能夠達到語言習得。從這方面來看教師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樹立短期的目標。對於很多學生來說,與母語為英語的人流暢地交流這一掌握英語的終極目的是在很多年以後的事了。因此,樹立短期的目標對學生學習很重要,他們可以逐步的進步並獲得外在獎勵,這進一步促進他們學習,鼓勵他們繼續設定目標,使英語學習充滿樂趣,讓他們愛上英語。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英語相關價值觀教育,促進學生形成好的學習觀。學生對於第二語言社會和文化的態度直接影響他們對第二語言的好奇心與注意力,而且學生學習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第二語言的價值。因此,加強學生對於英語價值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使用價值是掌握英語的一個成果,固有價值是伴隨著學生對於英語活動的興趣和他們所期待的學習英語的樂趣。把英語課變得有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來學習和掌握英語是關鍵所在。

  教師應該將成功歸因於努力而不是能力。為了促進學生歸因努力,教師要將學生的不努力作為他們在英語學習中的失敗的最主要原因,要讓學生相信只要他們比之前更勤奮的學習他們可以做得更好。當學生已經非常努力但還是學不好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出學生學習技巧或者在之前的學習中有知識點漏掉,這可以讓學生確信掌握英語的因素是可控的,他們有能力學好英語。

  一個輕鬆的英語課堂氛圍也是必不可少的。太過緊張的課堂氣氛會引起學生的焦慮,這會阻礙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而一個輕鬆的課堂氛圍會促進學生表達他們的觀點,讓他們在犯錯的時候也不會感到尷尬。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也非常重要,因為自信決定了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會做出多少努力花費多少時間,也決定了他們能堅持多久。有時候教師的一句鼓勵就能給學生信心。

  總結

  二語學習的關鍵期對於二語習得來說非常重要,一旦學生能夠抓住機遇,他就能夠簡單高效準確的習得語言。因此,筆者在本文中,基於對關鍵期假說的不同研究提出一些提高初等英語教育質量的實用建議。但是,筆者沒有在學校做實證研究,所以仍然需要以後進一步的教學實踐來為這些建議提供資料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