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農諺語大全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二十四節氣農諺語,歡迎大家閱讀。

  二十四節氣農諺語

  1、雲佈滿山底,透暝雨亂飛。

  2、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霧濃必大旱,夏則大雨。***

  3、落霜有日照,烏寒著無藥。***陰冷天氣,雖落霜,如有日照可溫暖,否則就冷了。***

  4、烏雲飛上山,棕蓑提來披。***滿山烏雲,定有雨,出門帶雨具。***

  5、六月綿被揀人甲。***六月身體虛弱,尚須蓋綿被。***

  6、九月起風降,臭頭扒佮掐。***九月秋天風乾燥,臭頭會癢,喜抓癢。***

  7、冬節月中央,無雪也無霜。***冬節在月中,當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8、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氣候不順,蔬菜收成不好。***

  9、田蠳若結堆,戴笠穿棕蓑。***田蠳群聚群飛乃雨兆。***

  10、透早東南黑,午前風甲雨。***東南邊有烏雲***

  11、正月雷,二月雪,三月無水過田岸。***三月水少不夠灌溉***

  12、六一,一雷壓九臺。***六月一日鳴雷,該年臺風少。***

  13、七一,一雷九臺來。

  14、紅柿若出頭,羅漢腳仔目屎流。***紅柿出,已是秋天,天氣轉涼。***

  15、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16、冬節在月頭,卜寒在年兜。***冬節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17、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18、立夏小滿雨水相趕。***梅雨季節雨水多。***

  19、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攪土。***白露這天,不可擾動土壤,以免損害農作物。***

  20、晚霧即時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霧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21、雷打蟄,雨天陰天四九日。***驚蟄日鳴雷,雨或陰的天氣會有四九日之久***

  22、冬節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節在月底,冬天不會冷,會冷在次年一二月間。***

  23、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宮頂的小七星,天亮時,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24、烏雲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烏雲近日***

  25、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亂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時寒時熱。***

  26、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風雨。***傍晚,西北天上有烏雲,半夜有風雨。***

  27、年驚中秋,月驚十九。

  28、八月八落雨,八個月無焦土。***八月八日下雨,佔長雨。***

  29、三日風,三日霜,三日以內天清光。

  30、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31、二月三日若天清,著愛忌清明。***須防清明時節會下綿綿雨***

  32、五月蝶,討無食。***五月花季已過。***

  33、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後陰轉晴。午後下雨,就會到半夜。***

  34、十月日,生翅,貧彈查某領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陽下山快。懶女人工作不完。***

  35、正月寒死豬,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氣都很冷。***

  36、紅雲日出生,勸君莫出行。***日出時,有紅雲是颱風兆。***

  37、六月攏無巧,七月頓頓飽。

  38、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過五月節,天氣尚未穩定。***

  39、五月端午前,風大雨也連。

  40、霜降,出無齊,牽牛犁。***霜降時,稻穗長不齊,收穫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二十四節氣農諺語拓展

  立春:是春季開始的節氣,表示嚴冬已經過去,氣溫開始回升。

  雨水: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冰消雪化,氣溫回升,溼度增大,雨水漸多。

  驚蟄:蟄,藏的意思。動物入土冬眠叫入蟄,至第二年春雨後爬出,古時認為是被雷聲震動,故叫驚蟄。這時天氣轉暖,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華中農諺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

  春分:春分正是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晝夜各半的一天。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晝夜幾乎都是一樣長。天文學上規定春分為北半球春季的開始,我國大部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清明時節天氣漸暖,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上升到10度以上,長江流域氣溫更高。北方草木發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綠裝。我國農諺說:“種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種瓜種豆”。這個節氣開始的一天是清明節,有踏青掃墓的習俗。

  穀雨:穀雨時氣溫、地溫都已穩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於五穀生長,故有“雨生百穀”之說。

  立夏:表示春去夏來,行將進入火勢的夏天。此時萬物生長愈加旺盛,欣欣向榮。田間管理日益繁忙。農諺曰:“立夏三朝遍地鋤”。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芒種:指有芒的麥類和蠶豌豆等夏收作物,在這個節氣裡即將成熟,也到了採收留種的時候。我國南方也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陽執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

  小暑:這時正值“三伏”的“初伏”,氣候炎熱、蒸悶。在農業生產上,多忙於夏秋作物的田間管理。

  大暑:這時正值“中伏”,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炎熱時期。

  立秋:我國習慣上作為秋季的開始,預示著天氣轉涼,植物結實,秋收季節即將來臨。但立秋後暑氣並未散盡,還有氣溫較熱的“秋老虎”在後頭。

  處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此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白露:天氣轉為涼爽,日夜溫差加大,地面上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秋分:秋分與春分這一天一樣,太陽又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秋分這天處於整個秋天的中間,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秋天。

  寒露: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明顯轉涼,早晨和夜間地冷露凝。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開始進行秋收秋種。

  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表示廣大中原地區開始有霜。

  立冬:為冬季開始的節氣,這時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

  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這時黃河流域一般開始下雪。

  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此時的天氣較前更冷,降雪的次數和量也將增多。

  冬至:與夏至相反,北半球冬至時白晝最短,日照物影最長,黑夜最長。過了冬至白晝就一天天地增長了。北方民間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

  小寒:是一年中溫度已到嚴冬的節氣,這時正值“三九”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天寒地凍,進入嚴冬時期。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期,相對於小寒來說,標誌著嚴寒的持續和加劇。《三禮義宗》曰:“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