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直線的方程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並使自己逐漸成長為一名稱職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初一數學直線的方程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在進行《直線的方程》一章教學時,筆者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反覆在講直線方程的5種形式,包括點斜式、斜截式、兩點式、截距式和一般式,但是到了學生那裡,只要求到直線方程,則十有八九是利用斜截式,即設直線的方程為y=kx+b,然後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求出相應的k和b.學生這樣做固然也能把直線的方程求出來,但對於有些問題而言顯然不是最好的方法.雖然在課上也強調對於不同的條件,要合理選擇相應型別的直線方程,以簡化計算,但是還有相當部分學生老是抱著斜截式不放.我在想,是什麼原因導致學生始終也擺脫不了這種“k、b情結”呢?原來,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一次函式,當初一次函式的解析式的形式就是y=kx+b.我並沒有貶低初中老師的意思,相反,我真的太佩服我們的初中老師了,在他們的辛勤耕耘下,我們的學生都成了一個個“訓練有素”的解題高手,只要求到直線的方程,想也不要想,設為y=kx+b.殊不知,如今行情已經變了,需要“與時俱進”一下了.由此,我們就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教學中間的很多東西需要強調,但有時候強調得過了頭,反而會適得其反,還是那句老話:過猶不及!就像一次函式的解析式,初中老師強調得過了頭,我們高中老師在教《直線的方程》這一部分時就看出後遺症了.這麼一強調,學生的中考成績是有保證了,但是思維嚴重僵化,不懂變通,不願接受新知識,當然更不用談什麼創新了.大概中國基礎教育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由此也可窺見一斑吧.另外,要解決上面的問題,我認為在教學時還要補充講一個東西,那就是函式影象及其解析式和曲線及其方程之間的聯絡與區別.初中講直線,是將其視為一次函式,它的解析式是y=kx+b,影象是一條直線;高中講直線,是將其視為一條平面曲線***更確切地講是點的軌跡***,它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而y=kx+b只是直線方程的一種形式.作為函式解析式的y=kx+b,x是自變數,y是因變數,只有當自變數x的值取定,因變數y的值才能確定,它們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作為直線方程的y=kx+b,x和y是直線上動點的橫座標和縱座標,它們的地位是平等的.函式的解析式一定可以轉化為曲線的方程,但曲線的方程卻不一定能夠轉化為函式的解析式.

  ***二***

  教學得意之處***分析與對策***

  提示:為什麼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對“偶發事件”的順利處理、師生間的精彩對話等

  由於是第一輪複習,相對來說例題選的較為簡單,學生較為適應,通過問題引入,從簡單到複雜,由特殊到一般思維方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基本上達到了預定教學的效果,通過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培養學生能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學會反思,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解題的能力。

  在求直線方程時學生的想法多種多樣,我也沒有限制直線方程的形式,一題可以用多種直線形式來解決,順著學生的思路走,解決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而不能為了趕進度只顧自己講,這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的活躍性

  教學的遺憾之處***分析與對策***

  ①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對學生而言,無論是參與的廣度還是深度均嚴重不足,教學仍然停留於教師的主體。缺少了公式形成的親身體驗,無疑對公式理解欠缺深刻。

  ②公式的應用,忙於從一般到特殊,不僅可以鞏固公式,更重要的是加深對公式內涵的理解,同時思維及能力也相應得到發展及提高。由於課本上大多數例題比較簡單,加之課時緊張,導致自己的例題教學環節無法到位,也影響了公式教學的效果。

  ③由於時間原因,在後面的教學中,加快了課堂進度,導致不少學生出現學習的障礙。

  ④在知識結構優化及總結方面有所欠缺。

  從學生角度而言,大多數學生普遍反映:相對立體幾何而言,平面解析幾何的學習是輕鬆的、容易的。同時,這章公式特別多,加之後面內容較抽象,難度有所增加,進而給學習帶來了挑戰及困惑。直面公式,不少學生仍然採用的是傳統的學習方式:死記硬背,機械模仿,導致在解題中往往碰壁而影響了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另外,儘管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思路清晰,可以充分運用各種公式解題,解題方法自然。但是,代數方法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運算量大,解題過程繁瑣,結果容易出錯”等等,無疑也影響了解題的質量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