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你管理書思維多元化的書籍推薦

  今天推薦的管理書籍是穆曉軍給清華經管學院MBA在校同學開列的 “管理思維多元化視野”閱讀書單。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你喜歡!

  

  1.《管理百年》,斯圖爾特·克雷納,邱瓊等譯,海南出版社

  這本書是對上個世紀企業管理的歷史性回顧,並且是批判性回顧。書的內容並不是五星級的學術品質,但具有批判思維的管理圖書,是市場上非常罕見的產品,對管理歷史的回顧和批評,這是我見到的唯一的一本***另有一本《財經簡史》是我寫的而不是我見到的,呵呵***。總之,既歸納管理歷史,又給出不少管理軼事,還能幫助讀者建立批判性思維,所以我要五星級推薦之。另外,書不算厚,也不算貴。

  2.《國富論》,即《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亞當斯密著,唐日鬆等譯,華夏出版社

  至少要讀第一篇。這本書的歷史地位,毋庸贅述,有了這本書才有了經濟學,這是經濟學的開山之作,唯一缺點是太厚,所以建議至少要看第一篇,其中,尤其是關於勞動分工和商品交換方面的論述,非常平易精彩,格言警句頻出,文字優美,知識結構多元豐滿,亞當斯密是這方面的經典代表人物。書中經典的句子要背下來。

  3.《歸納與推動-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100年圖說》,編著:黃亮,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

  諾獎的回顧,其實是對百年經濟學思想演進的回顧,主要的學術成就和歷史影響,都有所介紹,值得細讀。讀過這本書,等於是西方經濟學的入門級專家了。

  4.《財經簡史—人類財經文明的演進和經驗》,穆曉軍著作,北大出版社

  舉賢不避親,關鍵看對讀者的價值。我寫這本書用了兩年多,電子版參考書無數,紙媒版的參考書有1尺多高。我這本書嘗試用大歷史觀和比較研究方法,歸納人類財經文明的演進歷程,選取權重史實,用當代經濟學和管理學方法予以闡釋解讀。這本書是我多年自我學習的一次系統總結,用心甚深,在整理的基礎上,極力強調史實對當代的鏡鑑價值,闡釋貨幣、房地產、500強、技術進步等生產力現象的古今異同。書中介紹了200個財經故事,可以為管理學習和管理培訓提供很好的素材,並且有我根據故事內容展開的經濟學和管理學解讀,可供借鑑。

  6.《大道至簡-講給EMBA的經濟學》,陳淮,中國發展出版社

  這本書是罕見的“大家小品”著作,深入淺出,平易活潑中彰顯學術功力,既有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歷史回顧,也有資源戰略、產業結構、就業等多方面的闡述,從經濟學博士到優秀高中生,都能從書中很有收穫。

  7.《社會契約論》,盧梭,何兆武譯,紅旗出版社

  這本書的價值不需要贅述,幾百年來不知道影響了多少人,文字優美、思想深刻,現實感和歷史感極強。我以為,不讀這本書,你一輩子都不理解人類社會。小編看完以後也深有同感,強烈推薦!

  8.《社會心理學》,美國TAYLOR等著作,謝曉非等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完全來自於現實社會的心理學案例,加上相當針對性的學術解讀,這本社會心理學就是在幫助我們瞭解這個社會、瞭解身邊的所有人,以及瞭解我們自己。這本書的缺點是稍微有點厚,但閱讀後能夠使你充分了解人和社會。

  8.《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魯克

  德雷克的書很多,有的很厚,這本是最深入淺出的經典之作,值得細讀,並且身體力行。

  9.《白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趙嗣崇,成都出版社

  佛學知識的經典讀物,值得一讀再讀。即便只是偶爾翻翻,看20頁就能提升你的很多體會。缺點是書不好找到了,因為出版時間早,作者名氣小,沒有名人推薦,也進不去暢銷榜,沒有簽名售書或者電視講壇支援包裝。但這才是真正的經典!

  10.《金剛經》,北京燕山出版社

  這本書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面解讀金剛經,四星推薦,後面是佛學論文,五星推薦。需要提示的是,佛學講究三藏“經律論”,作為普通讀者,“經”較常見,“論”很少涉及,但此書收錄了《華嚴金獅子章》,是華嚴三祖之一在唐朝時寫的通俗論文,非常經典。

  11.《老子十日談》劉康德等著,上海辭書出版社

  一言以蔽之,此上品書也!

  12.《哲學 科學 常識》,陳嘉映,東方出版社

  這本書非常另類,是從來沒見過的題材和高度,核心話題是自然哲學、近代科學、未來的哲學和科學,三者的歷史淵源,勾勒出人類思維和人類知識的進化過程。這本書的缺點是讀者面比較小,因為讀者必須具備哲學功底和較好的科學知識***至少是物理學***,並且能夠具備常識,知道為什麼牛頓發表力學三大定律的那本書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13.《論語今讀》,李澤厚,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註解論語的書太多了,不過現代人寫的關於論語的書,好像還沒有算得上合格的作品,這本書是唯一接近合格、有價值的。這本書其實是李澤厚的讀書筆記,因為是筆記,反而在從容之間流露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值得欣賞。***比筆記並非商業式的“心得”,二者有天上人間之別***。

  14.《歷史新知識 創新能力培養》,主編:劉宗緒,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對歷史感興趣的,這本書是歷史新思維的很好讀物,不厚,也不貴,缺點是沒什麼名氣,不太好找到。

  15.《從歷史看時代轉移》,著:許倬雲,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許先生是當代大家,從人類學入管理學,多數作品都值得五星或四星推薦,其他還有《從歷史看領導》、《從歷史看管理》、《萬古江河》等,我都挺喜歡的。

  16.《中國大歷史》,著:黃仁宇,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黃先生的經典作品,綜合研究方法給人大歷史觀,非常精彩,學管理的一定要看,理解中國管理與西方之差異及由來。

  17.《道德情操論》,亞當斯密

  如果讀了《國富論》,就必須讀這本書,財富和道德相輔相成,這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人格厚度,不多說了。

  18.《談美》,朱光潛著,廣西師大出版社

  缺乏美學素養的人是缺乏趣味的,工作和生活都會缺少幸福感和珍惜心態。

  19.《大思維:中國企業向誰學習》

  卞華舵老師主筆的這本書,是對管理思想和管理實踐的一次全面歸納,具備較高的學術深度,也有非常好的實踐操作價值,其中古今中西貫通的管理知識歸納,為當代出版物中所少見。這本書的缺點是“部頭”太大,碼洋較高,需要耗用較多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但是,我認為,確實有精力和能力吃透這本書的人,可以算是一個“知行合一”的管理專家了。

  20.《經濟學是什麼》,樑小民,北京大學出版社

  對於不願意看大部頭經濟學教材的人,這本是最好的經濟學“教材”,比較深入淺出,結構上借鑑了薩繆爾森的思路,但省略了很多專業的數學圖表,這本書學術知識很好,內容也比較貼近現實生活和管理實際,是普通人很好的經濟學讀物。這本書是北大出版社“人文社會科學是什麼”系列叢書中的一本,竊以為,這個系列是名副其實的“壇壇都是好酒”。

  推薦管理書籍:《旁觀者》

  我有時候在想,我們真的有能力看任何一本書嗎?我的意思是有些書展現的東西太高遠,作者的思想太深奧,我們是不是應該先看些簡單的,然後再去拜讀,否則是不是對作者的不尊重?其實,我們是能夠看任何一本書的,只不過每次看,都只看懂其中的一點點,那也算收穫了,但是,這種事情對於一個完美主義讀者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而我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

  在看《旁觀者》的時候,我常常被這樣的想法折磨,但是還是不可遏制的把它看完了,我想我應該再看一遍,把沒有看懂的地方重新理解一遍,然後再寫這個小結,可是我怕再看一遍還是看不懂,加上我有些迫不及待的想把這本書介紹給大家,所以等寫完再看吧。很多理解不對的地方還請見諒,德魯克本人在書裡就說過一句話,寫東西是最容易暴露內心的想法的事情,因而很容易招到別人的指摘,但是如果我們不能通過寫作系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是有些遺憾的。

  《旁觀者》章節的安排基本上還是按照時間順序,但是也不完全是。德魯克在寫一個人的時候,按照自己的角度,記錄了他對那個時代,那個人相關的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人的看法,表述了自己的理念。書中出現的人物各種各樣,但是均非常的有個性,對德魯克的人生和思想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每一個部分,每一個章節均獨立,但是全書又比較完整了展現了德魯克的人生歷程,思想來源。這本書不是德魯克最出名的一本書,但是卻是那些煌煌大作的基礎,來源。如果那些著作是骨架的話,那麼這本書就是血肉,血肉滋養著骨架。

  從來沒有一本書,在我很多地方看不懂的情況下,我還能堅持把它看完,從來沒有一本書,能夠讓我在一段,就陷入沉思,一段又陷入沉思,從來沒有一本書,能夠讓我對相關的歷史,作者產生濃厚的興趣,我甚至都想去了解一下一戰前後奧地利的歷史了,也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當然,這個與我們在看書時候的心境也有關係,好書就是心境的反應,如果你看不下去,那就說明你浮躁了,如果你看不懂,那就說明你知識缺乏了,如果你覺得寫的都是錯的,那就說明你的思維出問題了,如果你看完沒有感覺,那就說明你好久沒有進入自己的內心去聆聽它的聲音了。

  我不知道德魯克應該算什麼家,感覺他什麼都懂,人文,歷史,政治,經濟,軍事,藝術,甚至邏輯,他都懂,我感覺人到了一定層次以後,他對這個社會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能夠理解這個社會的執行本質,對這個社會出現的各種現象以及相應的我們給它命名的各個學科方向都有了系統的認識。我在有這個體會的時候,又去一下德魯克的長相,覺得他已經不是一個具體的人了,但是,他又已經去世了,這種感覺真的很奇怪。

  看這本書是斷斷續續的,中間還跳過了兩章,實在是看不懂, 看赫姆和吉尼亞那章的時候,甚至都想放棄。說實話,我現在只是對其中少數的幾個人還有印象,對裡面描寫的內容以及看的時候的感想也都模糊了。我現在想想也好理解,德魯克早年的生活環境和現在差太遠,想要完全理解他寫這本書的心境和對那個人的想法已經不可能了,儘管他的文筆是如此之好。但是我對他想要表達的那個人對他的主要影響還是有些理解,這些影響我想不是針對某個人的,而是一些很基本的東西,這些基本的東西是導致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我們都可以借鑑一下。有句話說,成功的人都差不多,失敗的原因卻各種各樣。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也是代表了德魯克人生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描寫了他童年的回憶以及那個階段對他產生最大影響的一些人。第二階段是他青年階段。第三階段描述了他在美國開始真正創造和研究組織管理之前的那個歲月。

  德魯克有自己的想法,不從眾,早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樣,而赫姆鼓勵他的這種想法,赫姆本身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我們小時候或者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要有從眾心理,不要害怕自己與大多數人的意見相左,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庸庸碌碌的平凡人。而我們國家的教育,社會體制卻非常嚴重的扼殺我們的個性,再加上社會價值觀導向的不正確,很多本來極具才華的人最後都碌碌無為。

  在懷恩師那一章,我想他主要想表達的是在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教會了他什麼,他的老師教會了他正確而有效的學習方法,思考問題的方式,還有就是對這門學科的最本質的認識,比如他在介紹一個音樂老師的時候,那個老師對他的學生說,把你耳朵聽到的彈奏出來,不要把你理解的彈奏出來,可能我們在看書的時候沒有那麼強烈的認識,但是如果再加上那個老師的表演,我想那些學生真的會理解音樂的本質的。看到這部分的時候,我在想,也許我也碰見過優秀的老師,所以,我現在能夠不斷的學習,安靜的反省自己。其實,教師,父母都能夠對人產生極大影響,特別是小孩,我們如果不做充分的自我完善的努力,是沒有資格去教育別人的。

  他在第一部分裡還描述了鼎鼎大名的弗洛伊德,且不說德魯克對弗洛伊德的看法,至少在他童年的時候,能夠碰見這麼一個人,而且他的父母會告訴他,也許這個對面坐的人可能是全歐洲最重要的人,這樣的事情,我想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麼幸運的。

  在德魯克年輕的時候,可能是他第一份工作的時候,也碰見了一些對他產生很大影響的人,比如,福立德伯格,他的老闆。教會了他很多工作上的正確的方法。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計劃要寫的簡單的事情,福立德伯格說,很多事情最終還是要靠一些傻瓜來完成,所以,計劃必須得讓傻瓜能夠看懂。是不是很有道理?

  最後一部分,德魯克詳細介紹了他的管理理論形成的一個促進因素,那就是在通用公司的時光,介紹了斯隆,這部分交待了德魯克作為管理大師的開始的一些事情。

  通篇我們都能夠看到,德魯克在做選擇時候的堅定,他的特立獨行,包括他描寫的那些人,無一不是非常有個性的人。我在想,這種自由獨立的心態是不是德魯克最引以為傲的品質。這種自由獨立的品質不會因為客觀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是我們的立身之本。但是引申到我們,在做一些選擇的時候,真的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嗎?就像我在微博裡說的,當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會對這個企業去做一個充分的瞭解嗎?會根據瞭解的結果,去評價它與我們自己的價值觀是不是吻合,而只是在乎它提供的優厚的條件和報酬?德魯克在介紹報業巨頭魯斯的時候,就曾說,如果當時接受了魯斯提供的報酬豐厚的工作,那麼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那麼我們呢?

  又比如,咱們常說的人生規劃,職業規劃,咱們真的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嗎?我們需要規劃,但是在沒有搞清楚規劃的本質之前,規劃其實是一件有害的事情。我之前做了很多規劃,去規劃自己未來1年要做什麼,5年要做什麼,10年要做什麼,甚至我這輩子要做什麼都去規劃。微博上,網路上也有很多勵志的言語說要規劃,但是卻不說為什麼要規劃。其實,很多時候,對於別人來說的規劃,對於自己來說卻是空想,瞎想。國家可以做“十二五規劃”,中長期規劃,我們就得想想我們能做嗎?其實,也能做也不能做,一切取決於自己,取決於你是不是為了做規劃而做規劃,取決於你對自己的認識和你是不是有堅定的信念。如果我們把要規劃的東西當做一件事情,那麼就可以規劃,否則就是空談,我們不可能規劃說,我要在某段時間內,規劃做幾件事情,而這幾件事情卻不是為一個統一而完整的目標服務。

  我們也常常沒有自己的目標,沒有目標的人終將為有目標的人服務,我們的人生就這麼逐漸消逝。雖然我們的人生不趕時間,也不應該趕時間,但是如果為我們的人生做一個倒計時,那分分秒秒的逝去卻是那麼的驚心動魄,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小軟體挺好,能夠計算現在到75歲的時候,還剩多少個月。而我只剩下498個月,看著這樣的數字,我推掉了工作中很多與自己無關或者關係不緊密的事情,生活中,我也不去想一些無所謂的事情,我要集中精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去做一些能夠積累和傳承的事情。

  我覺得,想要取得成就有兩點很重要:首先必須專注;其次,必須有現實條件可以在已有基礎上花大量時間。第二點歸納的不好,可能也不好理解,簡單的說就是積累,可以花大量的時間積累。

  我在看《旁觀者》過程中想了很多,有時候,看著看著就會走神,也許等我的知識體系再完善一些再回頭看這本書的時候會更有體會。我想很多看過這本書的人一定會比我更有感覺,《旁觀者》和德魯克的思想一樣,就像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庫,只要你我用心,就能夠取出人生的寶藏。

  另外,感謝管理思想,我想他的作為就非常的有規劃,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