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勵志故事以及啟發

  我們在看那些關於名人的勵志故事時,總會有所啟發,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成龍每天都出汗

  成龍在8歲時就進入了香港的電影圈,經過40多年的打拼,如今已是揚名國際的巨星。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的成龍,身材依然健碩,身姿依然颯爽。他的養生祕訣就是“堅持運動,每天出汗”。

  自2000年以來,成龍每天早晨都會穿上塑膠運動衣,用橡皮筋紮緊頸部、手腕和腳踝,和助手一起在居住處或者下榻處周圍跑步30分鐘以上,如果地方太擠,就會駕車到較遠的山下或者海邊進行。每次跑步大量出汗後,必然喝1升左右的果汁和1升的純水。之後再進行30分鐘~45分鐘的拳腳功夫練習,通常是練“埋樁”。

  成龍說:“一個人工作認真就會忘記其他生活煩惱,心境就會開朗,飲食消化就會正常,因為拍動作電影是我的所長,也是我的生命至愛,所以我每日堅持運動,其實也是為了使自己保持最佳工作狀態。電影拍攝過程中,基本上每天都有足夠甚至更多的運動量,但無片可拍的空閒期,以及電影的後期製作期,則‘坐’著工作比較多,這時一定堅持每天運動,不可偷懶。”

  :施特勞斯的妙計

  施特勞斯是奧地利也是享譽世界的音樂大師。

  有一次,他帶著交響樂團到美國去演出,施特勞斯的音樂才華很快征服了所有的聽眾。首場演出結束以後,如痴如醉的聽眾高呼著他的名字,用一浪高過一浪的掌聲阻止樂團退場,為了滿足聽眾的興致,施特勞斯不得不和樂隊成員們繼續演出。直到半夜時分,聽眾才盡興。

  首場演出便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施特勞斯自然十分高興,但他同時又想到:如果這樣下去,隊員們的身體怎麼能吃得消呢?

  為了找到一個既能讓樂隊順利退場,又不讓聽眾掃興的萬全之策,施特勞斯躺在床上思考良久,最終想出來一個“妙計”。

  第二天演出前,施特勞斯向樂隊成員交代了一番。在演出的過程中,他在每一個小節的過渡階段暗示兩名樂手起身退場。沉浸在美妙樂聲中的聽眾以為這是演奏內容的需要,也都沒有在意,於是演奏繼續。樂手們在施特勞斯的暗示下一個接一個退場。等到演出結束時,最後一名樂手起身退場,施特勞斯也轉身向觀眾深鞠躬,慢慢地走下場去。這時,聽眾們方才醒悟過來,可是大幕已經落下了,聽眾只好在報以熱烈的掌聲後散去。

  其實,同樣的問題,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困惑,換一種方法去思考,柳暗花明的驚喜就會展現在你的面前。

  :把理想推遠一點

  比爾·拉福是美國當代著名的企業家。

  比爾從商的志向來自於父親,他的父親在商界摸爬滾打多年,卻始終沒有取得什麼驕人的成績。受父親影響,比爾從小就立志要做一位成功的商人,更何況他的父親也認為機敏果斷、敢於創新的他,非常具有從商天賦,所以一直鼓勵他去讀經濟或商貿類的大學。

  讓父親沒想到的是,比爾高中畢業後,卻來到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工科中最基礎最普通的機械製造專業。比爾的父親生氣地指責他:“你一定是忘記了自己的理想!要知道,你並不想做一名出色的工人,而是要做一位成功的商人,你為什麼不讀商業貿易反而要來學習機械製造呢?你這不是向理想努力,分明是把理想推得更遠了!”

  比爾不贊同父親的觀點,他覺得適當把理想推遠一點是正確的。因為工業商品在商貿中佔了絕大多數,如果不具備工科知識,就不能準確把握產品的效能、生產製造等各方面的情況,將來很難保證能在經商中佔到優勢,更何況學習工科不僅能增強工業技能,還能幫助一個人建立嚴謹求實的思維能力,培養一種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這些素質都是經商所不能缺少的。

  聽了比爾的解釋,父親明白了他的想法,比爾也得以留在麻省理工學院繼續讀書。在4年的大學時間裡,比爾沒有拘泥於本專業,他同時還涉獵了化工、建築、電子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畢業後,立志從商的比爾並沒有立刻帶著這些知識投身商海,而是考入了芝加哥大學攻讀經濟學的碩士學位。這期間,比爾掌握了大量的經濟學知識,明白了決定商業活動正確性的眾多因素。

  取得學位後,按理說比爾應該可以向理想進發了,可是他不僅沒有立刻下海經商,反而把理想推得更遠了。他又花了3年的時間進入私人學校學習法律知識,之後又進入了一所法學院旁聽法律課程,同時他還學習了一些關於微觀經濟活動的專業經濟學以及企業管理知識。完成這一切後,比爾考進了政府部門。這時,他的父親終於忍不住了,指責比爾已經徹底忘記了自己理想,並提醒他應該努力讓自己為一名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去從事政治。

  比爾有自己的想法,因為經商必須要具備很強的交往能力,要想在商業上獲得成功,必須深諳處世規則,善於人際交往。這種能力是在任何學校都學不到的,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磨鍊出來,而磨鍊這種能力的最佳去處就是政府部門。比爾在政府部門一干就是5年,他在工作中培養出了深思穩重、沉著冷靜的個性。

  5年的政府工作結束後,比爾開始慢慢向商業靠近,他應聘到一家公司開始熟悉商情與商務技巧。因為表現突出,兩年後,公司打算出高薪讓他擔任副總經理,但比爾卻辭職了。他意識到是時候正式向自己的理想邁進了,隨後,他開辦了自己的拉福商貿公司,這時,比爾已經是35歲的中年人了。

  因為比爾的準備工作實在太充分了,在接下來的商務交際中,他幾乎能考慮到每個細節,能應對一個合格的商人應該能應對的一切,並且能夠嗅到各種商機,避免各種法律糾紛。他之前所學的每一種知識和所做的每一步準備,都在他之後的商業活動中發揮出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讓他的生意進展得異常順利。

  也正因此,在此後25年時間裡,比爾的公司從最初20萬美元的資產發展成了現在的200億美元,他也成了美國商業圈的一個神話人物。

  對於比爾的成功,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就曾在一本書中這樣評論:“急於求成在很多時候往往是欲速則不達,而適當推遠理想反而是一種備戰人生的最佳方式,比爾所擁有和依賴的,就是這種獨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