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民族音樂學概論研究論文

  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音樂學中滲透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族音樂學研究論文,供大家參考。

 

  民族音樂學研究論文篇一:《淺談發現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

  論文關鍵詞:流行歌曲民族音樂元素

  論文摘要:在民族音樂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流行音樂中民族音樂的因素來更好的弘揚民族音樂。流行音樂中有哪些民族因素,又如何運用這些因素,這些因素對民族音樂的教學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目前社會上流行音樂大行其道,而民族音樂卻處在一種非常尷尬的地位。學生在學校裡每天耳濡目染的全部都是各式各樣的流行音樂。但在多元文化的世界背景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何讓遠離學生生活時代的民族音樂接近學生;如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欣賞民族音樂;如何將民族音樂更好的教授給學生,能否運用流行音樂的因素與民族音樂相結合,讓學生可以在一種索求而不是被求的情況下吸收民族音樂的知識。本文將就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二者的關係,以及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因素的分析,希望有助於發展在民族音樂教學中的新的方式方法。

  一、發現流行音樂中的民族因素

  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有了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元素相結合的例子。鄧麗君演唱的大多是以民間小調為素材創作的歌曲,如《小城故事》、《原鄉人》、《路邊的野花不要採》等,臺灣高山族民歌《娜魯灣情歌》的流傳更是給了大陸音樂製作人很多啟示。隨著崔健的一首《一無所有》的流傳,整個中國都颳起一股強勁的西北風,《黃土高坡》、《高天上流雲》、《信天游》等一大批以西北民族音樂為素材的流行歌曲到處傳唱、家喻戶曉。“北方歌王”騰格爾紮根在蒙古民族音樂基礎上的音樂創作使自己保持在中國流行樂壇擁有一席之地;上海著名二胡演奏家馬曉暉與電聲樂隊的完美合作;馮小泉、曾格格夫婦的流行民樂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朱哲琴的《阿姐鼓》方興未艾;“彝人制造”演唱組合迅速躥紅等等無不說明一點—中國民族音樂正在逐漸完成一次新的質變

  二、流行音樂中的民族因素特點

  1.民族戲曲音樂的借鑑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已獨特的地方音樂***包括劇種***,如廣東的粵劇,河北的評劇,陝西的秦腔等。而流行音樂作為一種最具實驗性大眾化的音樂,當然也要用戲劇曲藝的手法來謀求創新。劉歡的《情怨》,這首歌具有京劇的行腔特點,尤其是結尾的拖腔,京劇韻味更是濃烈,簡直分不清它是京劇唱段還是流行歌曲。

  王力巨集的《在梅邊》,則借用了湯顯祖的《牡丹亭》的故事情節,並在音樂中直接加入該劇的幾句原唱句,並模仿該劇唱法有慢到快的特點,將崑曲的唱腔及該劇的特點與流行音樂完美結合。不僅展現了流行音樂的元素,更吸引人聽覺、讓人為之一震的是音樂中中國戲曲的加入,及對牡丹亭愛情故事的敘述。當然,流行音樂對戲劇曲藝的手法和風格的借鑑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但卻從一個側面經典地證明了流行音樂中民族音樂元素的活躍是全面而充分的。

  2.地域民間歌曲的借鑑

  西北風,是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歌壇的一個輝煌記錄。是大陸原創歌曲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峰,也湧現了一批真正有代表性作品和實力歌手。由於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加之搖滾節奏的配樂,搖滾或流行歌手的現代唱法等處理演繹,使西北風歌曲成為家喻戶曉風靡海內外的流行風潮。其中以崔健的《一無所有》,杭天琪的《信天游》,胡月的《黃土高坡》最為突出。這些歌曲採取了陝北民間音樂的音調,形成了城市創作民歌的迴歸。“西北風歌曲,明顯地引進了歐美搖滾思維,挖掘並汲取了我國北方音樂的巨大能;內容具有批判意識,風格慷慨激昂,帶有強烈的宣洩色彩;是剛剛萌生的鄉土搖滾與傳統民歌的折中,在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程序中是個很大的突破。”

  此後,陸續出現了許多具有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及歌手,李娜的《青藏高原》,李瓊的《山路十八彎》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騰格爾,他一直堅持把自己的音樂創作紮根在蒙古民族音樂的基礎上,使自己能一直保持在中國流行樂壇擁有一席之地。這些創新歌曲,都是從傳統音樂中提取了最適合於歌詞內容歌曲形式的音樂元素,以現代創新意識和表現技巧進行再創造的作品,這些歌曲既保留了傳統音樂的神致意韻,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全新的音樂藝術形象以及生動感人的歌唱表達效果。   3.民族樂器的借鑑

  從磬、壎、編鐘、古箏等遠古樂器到後來的琵琶、洞簫、笛子、二胡等,中國的民族樂器歷史悠久,種類眾多。這些樂器不僅有著獨特的音色,而且還有著豐富的表現力。曾在黑豹、唐朝等搖滾樂隊任鍵盤手的王勇,雖然是中國搖滾的先行者,但他始終沒離開民族樂器的運用。

  他以古箏、柳琴、笙等創作的《往生》既古典又流行,不僅體現了現代的音樂審美理念和創作手法,而且還體現了民族樂器所具有的豐富的表現力,堪稱傳統與流行的完美結合。馮小泉、曾格格夫婦作為流行歌手也作為民族器樂演奏家,他們更是把民族樂器與流行音樂結合得天衣無縫,簫、笛子等民族樂器幾乎成為他們既時尚又唯美的音樂的主要文化特徵。

  三、流行音樂在民族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1***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將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相結合,可以用實際的作品來闡述民族音樂的審美追求的內向迴歸。中國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聲樂、器樂、音樂文字等多種表現形式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民族情結體現在音樂的形式與內容上以及中國流行音樂的審美內涵上。

  ***2***在流行音樂中,中國優秀的傳統民族器樂與西方現代樂器的融合,打造出具有中國現代美、古典美的相容幷包新式民族音樂,為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元素。

  ***3***通過流行音樂發現民族音樂的元素,既是對傳統音樂反叛與顛覆,又是對傳統音樂的反哺與重構,這個事實不僅印證了民族音樂的所具有的資源價值和文化價值,使民族音樂具有新的審美品質和藝術魅力,而且為民族音樂的傳播打開了更為寬闊的通道,使得人們——尤其是喜歡流行音樂的年青的一代更多地接觸、更深地體驗民族音樂的魅力所在。

  流行音樂從根本上屬於中國文化系統而成為中國音樂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中國民族音樂的一種擴張與延伸,一種變形與創新,一個流派,一個分支。所以,與其說中國音樂受到西方流行音樂的衝擊而失去某些傳統因素,不如說它借鑑了西方流行音樂的形式而獲得了新的表現力更為準確,與其說中國民族音樂被中國的流行音樂壓抑,不如說它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即流行音樂的形式出現更為準確。

  總之,在中國流行音樂中發現、總結民族情結,體現著民族音樂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的,不斷開拓著自我的發展空間,通過植根於流行音樂文化,發展更加有特色的民族音樂,使民族音樂變得更加豐富,群眾基礎更加廣泛,流傳更為久遠!

  參考文獻:

  [1] 李曉妍《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因素》,《音樂研究》2009,第6期,p82.

  [2] 長江師範學院音樂學院熊陳《民族音樂對流行音樂的借鑑作用》,《人文論壇》187頁。

  [3]河北承德民族師專音樂系徐思海、河北張家口教育學院藝術系劉春麗《流行音樂的民族元素》,《時代》,2008年,第7期,175頁

  民族音樂學研究論文篇二:《淺談中國民族音樂與世界性》

  中國的民族音樂是世界上一個非常獨特的藝術形式。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的文明,創造了許多良好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形成了一個深刻的含義和內容豐富的民間音樂系統。這在世界音樂的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必須瞭解中國音樂,不只是唱一些中國歌曲,聽傳統音樂段落,還必須從民族,歷史,地理的角度來研究中國音樂,瞭解中國音樂,瞭解中國音樂的真正理解的意義是,瞭解它是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和歷史價值的音樂。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世界音樂文化及其音樂發生、發展和繁衍的民族***種族或部落***,改變它們生活有其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國也不例外。狹義上講,中國民族音樂的所謂的世代是生活,繁殖在中國的各個民族群體的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在其長期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創造的民族特色,反映了國家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樂。從廣義上講,是指中國音樂的世界,是與音樂的五聲音階特點。

  在社會急劇變革的今天,人們浮躁的心理更加渴望藝術的撫慰,同時,也對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之下,藝術為了實現自身的價值,也要得到公眾的認可,並且適應新時期的審美趨向和要求。所以,藝術要走向民眾,要與時代同步,但怎樣協調與民眾、時代的關係,卻是有必要商榷的。

  民族音樂因為有較強的專業知識,需要觀眾有基本的鑑賞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市場為導向的民間音樂,以至於民樂愈來愈退縮於文人騷客的專屬玩物。但如果為了追求市場效應,而降低藝術的含金量,採取取悅大眾欣賞水平的方式讓觀眾欣賞,則是對藝術市場化的曲解。藝術不是用取悅大眾來贏得市場,以滿足人們附庸風雅的!只有致力於提高音樂素養,才能培養一個健康的藝術市場。

  “越是具有民族性的東西就越具有世界性”,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構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民樂也正因為其獨有的中國特色,才能在世界樂壇佔有一席之地。我們在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同時,要大力推進理論和實踐上的實踐音樂的發展。科學的態度應當是用兩條腿走路。以歷史及未來的眼光鳥瞰,我們的音樂理想和希望更在後者而不是前者。

  貝多芬那世界性的音樂語言的運用決定了他首先是世界的,其次才是德國的.這也是一個特定的社會狀況,社會和歷史環境和我們的傳統文化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係。換個方位思考,我們以往的音樂太過於注重民族風格的旋律音調,作曲技法單一,不注重個性,簡單而武斷地將作曲家的個性和民族風格對立起來,從而使作品失去活力。

  民族風格成為最高意義的共性,它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作曲家個性的扼殺。這於我們音樂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世界性就是開放性、互融性、可持續發展性和全球範圍內的所有民族群體的參與性這樣幾個方面,使各族人民真正站在同一水平線上。

  它是人類未來發展的共同方向,具有光明的前途和強大的生命力,是任何勢力都無法抗拒的一種歷史潮流.在音樂上越來越需要一個橋樑做共同語言,就像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英語一樣。世界音樂的硬體是管絃樂隊,軟體就是世界各民族普遍能夠欣賞和理解的音樂風格。

  它應該概括和昇華各民族的音樂語言,將它提升到一個不屬於任何語言水平的民族音樂。它是作曲家的傾心創造,是音樂風格的技術方面的創造也包括在內的。世界音樂是相對於民族音樂而言的。它的音樂技巧、音樂風格上應遠離任何民族音樂的特徵,或從某個民族,但經過作曲家的精心提煉和再創造使世界各民族普遍都能夠享受它、接受它。前者如德彪西,勳伯格,後者如肖邦以及民族音樂派。這是世界語的音樂。

  當然,並非所有的新音樂都是世界的,它如果不是我們共同理解和接受的世界音樂,音樂恐怕無法計數。現在,我們的緊迫任務是尋找到一個與音樂語言的溝通的世界,世界語只用此來表達自己,能夠讓世界真正瞭解我們。古典,浪漫,印象派這些得到全球共識的音樂世界音樂的一部分。他們是世界上第一個人類,自己的民族。因為它的民族性,即區域,獨特的,難以與世界溝通的民間音樂,客觀上阻礙我們對他人的理解。

  這也導致事實上,我們是被動和尷尬局面。音樂發展的某—階段,民族風格的音樂發展是必然存在的,但不是民族性的民族性格,做一個閉環,但應該是開放的溝通與外部世界的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水不腐,繼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只有清楚地知道這些,才可以真正確定的音樂發展方向。

  藝術,有其自身的長處與不足,民樂也是如此,樂器效能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同時在一些表現力上,存在著缺憾。但在提倡世界文化交融的今天,不應該放棄自身的藝術特色,而是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與其它音樂型別交流。

  民樂的魅力,是中國幾千年沉澱下來的文明和探索得到的民族音樂發展的結晶,民樂的發展,不應當是“取長補短”,而是“超越”,充分發揮民族特色。

  最後,形式的更新並不意味著藝術的創新!傳統民樂在與

  代文明的碰撞中,需要不斷創新,不僅沉迷於已有的經典名曲經典部分,而是要演奏屬於時代的音樂。

  參考文獻:

  [1] 鄧光華,《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概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 月

  [2] 葉魯,《民族民間音樂研究》,1982 年,

  [3] 宋樣瑞,《關於中西比較音樂研究的思考》,1993 年

  民族音樂學研究論文篇三:《淺談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結合》

  摘要: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其產生,發展到今天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大量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在我國音樂發展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流行音樂已成為我國音樂文化發展中的主流,傳統民族音樂原有的地位已被動搖,甚至離人民社會生活也越來越遠。本文針對“女子十二樂坊”成功的範倒進行分析,積極探索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的結合,為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發展開闢新的道路。

  關鍵詞:女子十二樂坊;流行音樂;民族音樂

  一、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概況

  ***一***民族音樂產生

  我國民族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會中,就產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隸主統治的時代,音樂文化已經相當發達。兩幹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音樂不斷得到發展。在我國曆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音樂文化繁榮昌盛的時代。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二***民族音樂發展

  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滄桑,傳統民族音樂在繼承和發展的道路上歷經坎坷,至今已經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演奏形式,保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傳統樂曲繼續推動這一藝術形式的發展。民族音樂發展到今天不僅有民族樂隊演奏的傳統風格,而且還擁有了跟流行音樂還有西洋管絃樂隊合作的現代作品,許多新的民族音樂作品已經在創作水平上達到了很高的專業水平。

  ***三***民族音樂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後又興起了當代流行音樂,由此構成了差異明顯的幾個音樂體系並存的我國音樂文化新格局。這幾大體系中,流行音樂體系佔了絕對優勢,大大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尤其是當代大學生、中學生甚至小學生,他們對劉德華、周杰倫等流行歌手瞭解頗多,崇拜有加,甚至於對他們的個人檔案也能倒背如流,卻很少有人知道我國的國樂大師劉天華,京劇大師梅蘭芳。這種現象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二、流行音樂在當今社會中產生熱潮的緣由

  ***一***流行音樂的特點讓大眾覺得貼近自己的生活

  流行音樂結構短小,手法、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生活氣息濃郁、抒情、風趣、音域不寬、曲調順口;歌詞多用生活語言,淺顯易懂,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演唱時感情重於聲音技巧,加上動作手勢,自由不羈,親切自然,所以大眾起聽起來,都易於接受,也因此被廣大群眾所喜愛,並廣泛傳唱和欣賞,也容易產生共鳴,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媒體的影響

  當今的社會音樂環境、主流音樂媒體提供給學生的都是鋪天蓋地的流行歌曲。《超級女聲》《星光大道》等眾多選秀節目可異彩分呈、人才濟濟,它們更為擁有唱歌夢想的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而這些節目中,包括登臺演唱表演的小朋友,他們演唱的歌曲多是流行歌曲。在大眾傳媒時代,報紙刊載了搶眼的頭版,大多數都是在寫當代當紅明星,而這些明星基本上都是唱流行音樂的或影視明星。同時流行音樂還在不斷的利用電視媒體通過區域性或全球直播將音樂變成“音樂事件”,靠的是磁帶、唱片、演出、廣播來宣傳和推廣。

  三、“女子十二樂坊”成功的範例分析

  “女子十二樂坊”誕生於2001年6月,是一支將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組合與現代流行音樂表演形式的有機結合的流行藝術團體。這支獨特的樂隊是由13個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其中一人為二胡替補隊員***年輕靚麗的女孩組成的中國民族音樂團體,她們都是經過嚴格的考核挑選出來的,她們從小受到良好的音樂薰陶,個個六七歲就開始練習樂器,有著紮實的基本功,均在歷屆器樂比賽中拿過大獎。她們的經紀公司是北京世紀星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京”先生是“女子十二樂坊”的建立人。“女子十二樂坊”在表演中所使用的樂器主要有:古箏,揚琴,琵琶,二胡,竹笛,簫,葫蘆絲,獨線琴等中國民族樂器。

  ***一***演奏形式

  1.舞臺表演獨特、新奇

  首先站位方面:古典民族樂隊站位在,面前是揚琴,揚琴後面是古箏,古箏後面是吹管樂,吹管樂後面是打擊樂,基本統一的。而“女子十二樂坊”是按照不同的作品,站位也隨著改變。如作品“追逐”的站位是,最前面的是竹笛,竹笛後面是二胡,二胡後面是琵琶。琵琶左手邊是古箏,右手邊是揚琴。作品“自由”的站位是前面是琵琶,琵琶後面是古箏和揚琴還由竹笛。

  站姿方面:全體演員以瀟灑的站姿演奏著古老的民族樂器,激情四溢的奔放演出代替了正襟危坐、含蓄內斂的傳統民族音樂演奏,而且不時隨著樂曲的節奏舞動身體,頗有現代搖滾樂隊的風格,整個舞臺將民樂的寧靜演繹的充滿了夢幻般的色彩,使傳統文化賦予了時代的色彩,星碟公司總經理王曉京對這一舞臺效果大膽的稱之為“視覺民樂”

  2.服裝設計時尚

  “女子十二樂坊”的服裝在設計上突出了東方的古典元素,穿著簡約、時尚,顏色統一。黑色、白色、紅色、銀色是樂坊樂手服飾的基本色調,簡潔明快,在服裝的款式上則更多地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女士旗袍、禮服,或是前衛現代的露臍勁裝,統一的性感著裝融合了符合當代社會審美習慣的視覺化元素,拉近了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審美距離。既有東方宮廷的韻味,又有西方的前衛時尚,要麼是清一色的黑色長襟,要麼是絢爛的十二襲大紅外衣或白色輕紗,時尚裝扮耀眼奪目。

  ***二***內容

  “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是民族音樂,但她們的演奏中又能聽到了拉丁、爵士、搖滾、HIP~HOP等眾多流行音樂的節奏和元素,將中國的民族音樂進行重新包裝,融進現代、時尚的元素從而擴大其欣賞群體,使之具備進軍國際主流音樂市場的能力。

  “女子十二樂坊”的音樂中,嗩吶變得不再喧囂,笙管變得不再嗚咽,弓弦變得靈動而時尚,彈撥變得流行而獨特,西洋的流行音樂元素與我國民族音樂韻律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更貼近現代生活的民族音樂表現方式,讓我們能夠坐下來仔細地品味民族音樂,感受民族音樂的美妙。

  如《五拍》一開始就是一段用架子鼓敲打出來具有搖擺和強烈刺激,四四拍的搖滾樂節奏,在古箏的動力型節奏的引導下,二胡跳躍的旋律把人們帶入節奏的時代。《五拍》是一種富有動感的節拍,加上帶有變化音的華麗旋律,使人們感覺既熟悉親切,又富有現代氣息。吉他的獨奏和貝司的扣打更將“新民樂”氣質展露出來:在傳統民族音樂的基礎上追求變化。

  ***三***風格定位

  “女子十二樂坊”的風格很明確,就是強調差異化競爭,打造流行的“視覺民族音樂”。

  1.她們把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與時尚的現代音樂元素有機結合,將古典的韻味和現代流行音樂中的拉丁、爵士、搖滾、NIP-HOP等眾多世界流行元素的節奏相結合,創造出了具有世界性的民族音樂。

  2.從演員形象到表演形式都要求具有視覺美感,演出形式採用富有激情的站立式演奏,充滿動感,洋溢著青春激情,再加上穿著時尚的演出服,結合充滿現代氣息的舞美效果,時尚的服飾,這一切都構成了特有的風格。

  總之,用中國民族樂器,融合了眾多流行音樂的節奏,使她們的演奏既有流行音樂的娛樂性,又有古典民族音樂的美妙。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視覺突破。同時,“女子十二樂坊”的成功,對於民族音樂的前景和未來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它的出現為世界音樂之林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國民族音樂在國際音樂領域的重要地位和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