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奇緣電影觀後感

  《海洋奇緣》是由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動畫電影,該片於2016年11月23日在北美上映,同年11月25日在中國上映。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在這個政治正確在你球全面崩塌的寒冬,再開女權視角來談迪士尼“公主電影”的這部新片,也多少有了些莫名其妙的心理負擔。但還是要來港一港!因為,實在是太暖了啊。陽光,海島,鮮花、歌舞,面板黝黑的部落公主,性情頑劣的遠古半神,海洋選擇的少女,聆聽心底的聲音,夢想和勇氣,友誼和冒險……一連串的詞堆砌下來,會發現這回的故事依然是迪士尼百試不爽的傳統配方,但那又怎麼樣?看完後你還是會像我一樣默默點開網站,查查機票和酒店,最後去下了一首Rock版《You’re welcome》。***哈哈哈原聲碟裡竟然最愛他!***

  Moana是迪士尼的第14位公主,也是首位來自大洋洲、或說是波利尼西亞人的公主,當然,“公主”在今日的語境下早已談不上是令小女孩豔羨的身份,而狡猾的迪士尼爸爸也乾脆藉著Moana和Maui吵架來先吐槽為敬——

  Maui:“If you wear a dress and have an animal sidekick, you're a princess!”

  穿裙子帶寵物就是公主了?現場起碼會有二十個女生起立“那我也是公主!”但是現在沒人嚮往公主了好嘛,大家都已經進化到仙女、到神奇女俠了。“公主”背後隱藏的嬌滴滴一無所長又富有聖母心的刻板印象,說來也算是迪士尼開的先河,立完靶子如今再自己打,又成了喚醒新世代女性意識的先驅,永遠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過方式還算巧妙,像是航海時上躥下跳的Moana,體育成績大約能在歷任公主中排到前列,但從頭至尾依然一條小裙紙、帶一隻“可能是迪士尼史上最蠢的動畫角色”***導演語***的公雞出海,但內心OS卻活脫脫是:“我穿裙子、披長髮、有一隻豬、一隻雞,但我知道我不是公主!”但事實上,是公主,或是酋長的女兒,都不是關鍵,關鍵在於Moana作為故事的主角,有夢想,更有勇氣;她是冒險的主宰者,不等待別人來拯救,還去喚醒和拯救他人。而最最重要的是,她善良卻不盲從,懂得傾聽內心的聲音,用身體力行的冒險給天下所有的小女孩示範了那堂永恆的成長課:know who you are & listen to your inner voice.

  所有的小女孩都終將會面對Moana經歷的那道考驗——但你一定要跨過那道他們不准你踏足的礁,因為跨過之後才會發現,你原本屬於海洋。

  夏天的時候曾經去採訪本片的主創,兩位導演是2D時代攜手走過的好基友,作品包括大名鼎鼎的《小美人魚》和《阿拉丁》。兩人興致勃勃講了五年製作期的許多點滴,從Maui的紋身靈感到將海洋擬人化的挑戰,但如他們所言,最大的挑戰還是故事。

  儘管大家很早就確定這會是個英雄拯救家園的冒險故事,但最開始英雄未必是女性,確定是女性後,早期的故事也沒逃出英雄救美和美救英雄的套路。直到南太平洋的一場採風之旅,那些關於波利尼西亞人的航海傳說促使導演們推翻了全部設定,這場夢想與勇氣的冒險才是今天的模樣。

  女性力量耀眼地裝點了這場奇妙的航程,如母親的包容,如祖母的理解,如女神的一體兩面,熔岩或青山,暴烈與溫柔只在一念之間。當然最厲害的是Moana,她是父親與Maui的反叛者,打破陳規和舊有信條,同時亦是他們的拯救者,帶去身體與心靈的重生之機——當然啦他們也是很厲害的,沒有Maui的力量我們的Moana也無法獨自完成冒險,反正我們又沒有要追求女極權,政治正確的世界當然是攜手共進,只是我們想先給能幹的姑娘們起立鼓掌三分鐘。

  最後的最後,這是你在《Brave》《Frozen》之後第幾次看到公主們淪為高貴的單身狗了?總之這幾年,迪士尼的女主角們普遍表示——談戀愛,沒興趣。

  莫非這是貴圈的未來趨勢?

  對此,同為女性的製片人Osnat Shurer是這樣回答的——“我想,這是現實生活中的趨勢啊。”

  篇2

  黑五剛過,美國商場裡充滿著節日的熱烈氣氛,下午帶一歲半的孩子第一次走進電影院。去之前特意打電話給AMC影院,問能不能帶19個月的小孩去看電影,對方愣了一下,說:“why not?" 進了影院才發現之前多慮了,美國人真的心大,月子裡的小孩恨不能都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

  與大部分的迪斯尼動畫一樣,《海洋奇緣》仍舊是一個簡單幹淨的故事:數千年前南太平洋小島上居住著一個愛好航海的波里尼西亞人部落,部落酋長有一個獨生女叫Moana,在祖母的鼓勵下她一心想去探索臨近的島嶼,但父親並不允許,有一天海島遇見危險祖母告訴Moana需要去將海洋之心歸還給大海,Moana就在祖母死後,和一隻雞去尋找能夠幫助她完成任務的Maui,踏上了追尋之路……

  這樣一個大冬天走進電影院,《海洋奇緣》就是完全符合我心理預期的那一部電影啊!畫風絢麗,製作精良,通俗易懂,載歌載舞,還有動物。有些人說它太平庸,無新意,不配八點多的高分。只能說這樣講就好比吃肉的人不讓別人吃素,重慶人不讓別人涮清湯鍋一樣,是很狹隘的。《冰雪奇緣》不也有八點多麼。看到一半我媽還問我,這裡面的歌和《冰雪奇緣》是不是同一首,可見迪士尼的套路也是爐火純青了。

  前幾天看過《你的名字》,新海誠的電影始終有一種少年般的神經質,畫風唯美,人設矯情,相比日本青春電影的燃和無病呻吟,我作為一個家長,更喜歡孩子接受《海洋奇緣》這種普世價值觀的輸出:要勇敢,要自信。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初出茅廬天真蘿莉Moana和一個威力無邊的蠢萌大叔Maui。“大叔+蘿莉”的組合是長期以來佔據了商業電影的重要搭配——從《這個殺手不太冷》的里昂和瑪婷達,到韓國電影《大叔》中元彬和金賽綸,包括前幾年很喜歡的動畫片《無敵破壞王》裡面的小女孩和破壞王Wreck-It Ralph,電影史上的每一組“大叔+蘿莉”的組合都證明了這組人物關係超強的戲劇吸引力。而《海洋奇緣》大膽地把這組人物關係引入了動畫題材,併為這組人物賦予了前雖未有的魔力:Moana與Maui,一個天真純潔,一個蠢萌浮誇,一個手無縛雞之力但卻無所畏懼,一個威力無邊卻又猶豫不決,他們既像夥伴,又像父女,這一路彼此關愛共同成長……二個人物之間的交流碰撞為產生了大量令人捧腹的笑點,也賦予了整個電影一股溫暖的氣質。

  Maui教Moana航海遠行,Moana幫助Maui找回魚鉤回覆神力,儘管有爭吵有分歧,但是在Moana最危險的時候, 這個暖心的夥伴還是義無反顧地回來,與之並肩作戰,結局當然也是皆大歡喜的。也許做所有人的英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做自己的英雄。少女和大叔至真至善淳樸的感情,在這段冒險的旅程中被賦予了真摯的色彩,歡樂有愛卻不浮誇,在月夜流星滑落大海中蒼茫天空,那一剎彷彿回到了少年派漂流的場景,大地母親重新沉睡的那一刻也非常令人淚目。

  與少年派不同,這兩人的大海征途沒有孤寂和思考,更多的是驚險與感動。

  Moana,冬日暖陽,希望這個週末能夠再次帶我們感受動畫電影帶給的童話世界的純真與美好。

  這才是迪士尼永恆不變的主題啊。

  篇3

  出差在上海童書展期間,去午夜場的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大概是我人生中最沮喪的一次觀影體驗了,不是因為片子不好,而是,我被絕望徹底澆透,內心瑟瑟發抖地看完了一整部電影,就像上海那晚深夜的雨。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被戰爭裹挾得沒有回頭路的十九歲的青年士兵與自己命運的對話,其實,也是李安與自己命運的對話。一個被榮耀加身的戰場英雄,參加一個本應萬眾矚目的橄欖球賽中場秀,然而他卻經歷了比他人生中最漫長的一天。

  整部電影的每一分鐘都是在絕望中度過,因為,有無數人“來讚揚你這輩子最艱難的一天”,這一切讚美如此虛無,就像滿天炸裂的煙火,超越生命與國家的所謂精神,在那一刻竟然如此不堪。每一個需要你赴死征戰的人,就像每一個需要你慶祝的人一樣,讚美、同情、譏諷、戲謔你,就連哪怕是一分鐘都離不開你的愛人,也是因為你的所謂的英雄光環和你的一身皮囊,沒有人關注你內心的尷尬與絕望。

  為了證明他是那個人們眼中的英雄,他不得不為他早已認識到的無意義戰爭付出全部的青春。他也不得不重返戰場,等待那個命運裡早已註定射殺自己的扳機,這就是他不可逆的宿命。這就是他作為一名士兵的人生,他選擇了,就不得不繼續面對的人生。就像那個現實世界裡的李安,他無法逃脫電影和人生的戰場,也像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逃脫線性的生活軌跡,一旦上路,就是要繼續走,繼續失去。

  李安在這部片裡把人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的絕望演繹到了極致,他真的太殘忍了。如果我能見到他,也一定會如同他在最艱難的歲月去見他的精神偶像英格瑪•伯格曼抱頭痛哭一樣。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這句話是我過去一直以來的座右銘,我因為它而悲觀,也因為它而堅強,但是我已經習慣地接受這種殘酷,不再去舔舐悲觀。只因李安,他用一整部電影不斷地激起我內心的絕望。

  在回北京的高鐵上在朋友圈看到一位經常加班的朋友因病離世,凌晨下了高鐵南站,又遇到北京冬天第一場雪,我離家出差,離開孩子已經6天了,那一刻分外恐慌,寒風入骨,身心凜冽,極大的虛無感和絕望感讓我不知所從,一路上我都在想,那個已經漸漸遠離大陸的孤島,我的孩子,你將如何度過孤島上的一生呵。

  一座通往勇氣的島嶼

  鬱鬱寡歡的一週,繁忙的工作本身也讓這種絕望慢慢被消弭。今天凌晨,我去迪士尼最新動畫《海洋奇緣》,我才發現那些《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裡埋下的毒,只有這部爛番茄網保鮮度100%的迪士尼新片才能解。甚至,它給出了那個走出孤島又重返孤島的心靈解決方案,或許是多少有那麼一點雞湯,為了我的孩子,我願意乾掉這碗雞湯。這個週末我就要帶他來看這部電影,我不會跟他說什麼孤島,但是我還是希望他或許會在長大的路上,發現它的時候,並不那麼慌張,也沒那麼絕望。

  《海洋奇緣》恰恰真的發生在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島上,女主角莫阿娜是一位曾經被大海傷害過的酋長的女兒,成長之中都一直被反覆告知大海很危險,不能隨便越過礁石,她和她的族人生活在這座魚盡糧絕的孤島之上,酋長寧願她苦守孤島也不願她揚帆遠航。

  然而,莫阿娜並未安守在孤島,她聽從內心的聲音,海洋的召喚,違背了父親的意願,她為了族人的未來,鼓起了勇氣,衝破了孤島的藩籬,選擇了遠航,去完成那個歸還海洋之心拯救族人的使命。莫安娜就是那個可以讓我重燃希望火焰的元氣少女,我甚至會覺得那些我對兒子的擔心是多餘的,即使他遇到孤島,他也能聽從內心的呼喚,用愛與世界的連線,化解孤島的絕望與悲傷。或者說世界上所有的孤島,只是那個孤島以為的孤島。然而,生命之所以燦爛繁衍就是因為他們永遠飽含勇氣與希望。

  只要你能夠遵循你的內心的聲音,向這個世界釋放愛與尊重,人生的這一座座孤獨的島嶼,其實在海底是相連的,我們並不那麼孤單。

  試錯本身就是正確的一部分

  是啊,為什麼不試試用一種新的方式去對抗這種孤島效應呢?為什麼不用一種新的姿勢去面對人生?迪士尼幾代公主都那麼美好與優雅,做一個完美的人等待一個完美的愛情與命運。我多麼希望我的孩子像莫阿娜一樣,即使不是膚白貌美,也長著粗粗的小短腿,仍然能夠一反常態用接地氣的方式來應對自己的一生,也許根本不用管什麼政治正確,也不要什麼優雅大方,我希望你是一個真實且人格完整的你,一個不完美卻追求卓越的你,你不害怕失敗,不怕丟棄存量。

  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到美好,也看到醜惡。打破那些認知的界限,用自己最大的熱情去過一個你想要的人生,哪怕你總是走錯,但是也是你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的屬於你的人生答案。也許是因為我太悲觀了,也許是因為我太緊張了,也許是我過早地替你預設了人生。

  實際上,我早該明白,有些錯誤,只有你自己遇到並且自己解決,那才是你應該經歷的人生。人生的所有滋味都應該由你自己選擇去品嚐,而且如果你想要過上所謂對的人生,你才會發現那些所有的勇敢試錯,也是你人生正確的一部分。所以,去他媽的悲觀,盡情地用你的方式過你想要的人生,去他媽的絕望,反正宿命如此,還不如快意人生一場。

  所以,謝謝你——李安!你傳遞給我,以及我內心的那些悲傷與絕望,在這一刻我都已經遺忘。今天是感恩節,謝謝《瘋狂動物城》《冰雪奇緣》《超能陸戰隊》的團隊,在這一天送個我和兒子的禮物,迎接你的是你的戰場,我希望你能像莫阿娜一樣,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迎接屬於你的戰鬥。即使,你不得不面對那個從離開媽媽身體的那一瞬就要面對的孤單長路,但願我為你準備的那些足以可以在人生岔路口輕輕推你一下的力量,可以幫你放回那個屬於你的海洋之心,安然度過或有或無的孤島上的一生。

  與此同時,從上海童書展歸來的中信童書編輯團隊和設計團隊,也採用全新的理念與美學體系,製作了《海洋奇緣》系列童書,為看電影根本不過癮的你準備了一份顛覆性的驚喜。有腦洞大開的智力與思維訓練,完全創新的愉悅閱讀體驗,前所未有的超強圖書組合,和你一起延續銀幕的感動。

  最後,我用我的朋友西川老師翻譯的米沃什的《禮物》作為這篇影評的結尾,也希望有一天你長大了,能懂得其中的真意。

  《禮物》

  詩/米沃什 西川/譯

  如此幸福的一天。

  霧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園裡幹活。

  蜂鳥停在忍冬花上,

  這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我想佔有。

  我知道沒有一個人值得我羨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記。

  想到故我今我同為一個並不使人難為情。

  在我身上沒有痛苦。

  直起腰來,我看見藍色的大海和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