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雖然歷史是一門古老的學科,但是現代化的歷史教學要求教育工作者採用具有時代性的年輕化教學方式,作為傳授歷史知識的主要載體之一,歷史故事承擔著傳播年輕的歷史教學的重要使命。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戰國的歷史故事,希望能夠幫到你!

  戰國的歷史故事篇一:千金買骨納英才的燕昭王

  齊閔王是個有野心的君主,他聯合楚、魏兩國滅掉了宋國。眼見他越發驕橫,各國諸侯對此都很不滿意。

  特別是燕國,和齊國還有一筆賬沒有算。原來當初燕王噲聽信了小人的讒言,竟然將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由此引發了相國和太子的爭奪之戰。燕國發生了內亂,齊國卻假借幫忙平定內亂的名義,順勢攻入燕國,差點將燕國滅掉。後來太子平繼位,即為燕昭王,他帶領燕國民眾將齊國軍隊從燕國趕了出去。從此他立志要壯大燕國的國力,不再受人欺負。

  就在燕昭王四處物色賢才的時候,有人建議他去拜訪下郭隗。燕昭王便親自登門,向郭隗請教尋求賢能之人的方法。

  郭隗仔細想了想,說道:“我沒有辦法向您舉薦賢能者,但是請允許我給您講一個故事吧!”接著,郭隗就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國王非常喜歡千里馬,他經常派人到各地去尋求,可是找了三年一無所獲。有個大臣聽說有個地方有千里馬,便奏請了國王,拿著五百兩黃金去買千里馬。可是等他到了那個地方,馬已經得病死了。無奈之下,大臣用重金買下了馬骨回去覆命。

  當國王見到馬骨的時候又心疼又生氣,他責怪大臣用那麼多金子就換來了一堆馬骨頭。大臣反問國王:“如果您肯花重金買死的千里馬,還怕沒有人把活的千里馬送到門口嗎?”國王聽了覺得有道理,便不再責怪大臣。結果國王重金買馬骨的事情傳開了,很多人都從四面八方趕來,向國王出售千里馬。

  郭隗說完這個故事,接著對燕昭王說道:“您想要招攬賢才,不妨從我開始吧。如果我都能夠得到重用,那麼比我更有用的人定然會欣然前往投奔您。”於是燕昭王給郭隗建造了豪華的房屋,並將其拜為自己的老師。

  別的國家的人聽說燕昭王對賢能的人非常看重,於是紛紛來到燕國求見。在這一批人中,當屬趙國人樂毅最為出眾。在他的輔佐下,燕國漸漸強大起來。

  燕昭王看到齊閔王驕橫自大,很不得人心,於是便向樂毅說道:“現在齊王昏庸無道,我們不如趁著這個時候去攻打齊國,你覺得怎麼樣?”

  樂毅說:“齊國是大國,單憑我們的力量恐怕不能取勝,倒不如聯合別的國家一起去攻打它。”於是燕昭王便派樂毅聯合各國諸侯,韓、魏、趙、秦都願意同燕國一起出兵征討齊國。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兵馬,浩浩蕩蕩殺到齊國。齊閔王聽說五國聯合向齊國進軍,連忙聚集全國兵馬來抵抗聯軍。雙方在濟水的西面打了一仗,五國軍將士氣旺盛,將齊國打得落花流水,齊閔王被迫逃到了臨淄。

  聯軍打了勝仗,各國各自佔領了齊國的一些城池便離開了。但是樂毅依然不肯罷休,他親自率領燕國軍隊長驅直入,一直打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齊閔王不得不再一次逃亡,最後在莒城被人殺死。樂毅在這次戰爭中立了大功,燕昭王封他為昌國君。

  記得《天下無賊》中黎叔那句發自肺腑的話,“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的確,擁有賢才是一個國家富強的根本,尤其在戰亂年代,有時候一個人才抵得上千軍萬馬。古往今來,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都離不開賢才的幫助,燕昭王招賢納士,從善如流,實現國家富強是必然的。

  戰國的歷史故事篇二: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佔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音miǎn***去會見。趙惠文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太子留守。

  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境接應。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並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著醉意對趙惠文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兒,給大夥兒湊個熱鬧。”說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一個曲兒。

  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並且念著說:“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音fǒu,一種瓦器,可以打擊配樂***,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挺會秦國的樂器。我這裡有個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去理他。

  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說:“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戰國的歷史故事篇三:淳于髡口才出眾

  淳于髡,戰國時期齊國***今山東省龍口市***人。齊國贅婿,齊威王用為客卿。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他學無所主,博聞強記,能言善辯。他多次用隱言微語的方式諷諫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

  齊康公十九年***前386年***,齊國曆史上著名的齊威王繼位。當時,田齊正式取代姜齊已經近三十年,但這三十年間,齊國尚未從姜齊末年的內亂中恢復過來,封建改革的阻力很大,條件也不成熟,各路諸侯趁機攻伐田齊新興政權。因此,齊國的國力一直比較弱。其時,齊國內政紛亂,軍旅不振,政局岌岌可危,剛繼位的齊威王卻不理國政,沉湎女樂,國內形勢日漸嚴峻。然而,群臣卻不瞭解這位新君的秉性,不敢進言勸諫。在國家內憂外患之際,淳于髡不顧個人的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擅長的“隱語”諷諫齊王。

  淳于髡見了威王,絕口不提國家大事,卻出個謎語讓威王猜。他道:“大王的宮廷裡有隻大鳥,好幾年了,既不飛,也不叫,大王,您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齊威王一聽,便知道淳于髡在以猜謎語為名,勸諫自己,他豪情萬丈地道:“這隻鳥,要麼不飛,一飛就直衝雲霄;要麼不叫,一叫就震驚世人!”

  從此,齊威王勵精圖治,國勢日盛。他一改常態,將官員都召集起來,該賞的賞,該罰的罰。他又激勵前線的士兵們,讓他們奮勇出擊。諸國見齊國日益強大,連忙把侵佔的齊國國土都交還了回來。就這樣,齊威王稱雄了三十多年。後來“一鳴驚人”成為一個成語,比喻有才能的人從前默默無聞,後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有一年,楚國大規模出兵侵略齊國。威王派淳于髡到趙國去請救兵。可是讓他隨身帶去送給趙國的禮品卻很微薄,淳于髡見狀,仰天大笑,竟把帽子上的帶子都笑斷了。威王疑惑不解地問道:“你笑什麼?”淳于髡道:“剛才我來的時候,看到路邊有個老農,他拿著一個豬肘子和一杯酒,祭奉田神,並說:‘求田神保佑我五穀豐登,糧食滿倉!’我看他想得到的那麼多,可拿出來的又那麼少,所以大聲笑了起來。”

  威王聽畢,明白淳于髡是說自己拿出來的禮物太輕,趙國肯定會不滿意,這樣搬救兵就很難了,便把禮品的數量增加了十幾倍,豐厚無比,淳于髡這才動身前往趙國。趙國國君對禮物非常滿意,便借給了齊國大批兵馬。楚國知道這個訊息後,自知敵不過,忙連夜撤退了。齊國又一次轉危為安。

  又一次,齊威王欲獻一隻天鵝給楚王,派淳于髡送去,可天鵝在半道上飛跑了。淳于髡並不驚慌,他想好了一套說辭,提著空籠子來到楚國。

  淳于髡見了楚王,道:“齊王派我來給您獻一隻天鵝,可路上經過水塘,我見天鵝渴了,就放它去喝水,誰知道它卻飛了。我準備以自殺來謝罪吧,可擔心讓別人說您因為一隻鳥逼得人自殺,太不講仁義了。這天鵝是長毛的東西,和它相像的有的是,我原打算買一隻別的鳥代替它,可那又是不講信用欺騙您了。我也想過逃亡到別國去,可又怕耽誤了我們兩國交好的大事,因此我最後還是請罪來了,甘願領受您的懲罰!”

  楚王聽了淳于髡這一套辯辭,十分賞識,道:“好啊,齊國竟有這樣的誠實之士!”重賞了淳于髡,賜物的價值比那飛走的天鵝還要貴重一倍。就這樣,淳于髡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竟把一件壞事變成了好事!

  淳于髡在歷史上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他的“滑稽多辯”。淳于髡學識淵博,能言善辯,尤其喜歡在與人辯論時運用“隱語”。淳于髡的所謂“隱語”,就是富於哲理的諷喻。他在與人辯論和向國君進諫時,經常用諷喻表明自己立場,言辭詼諧、含義深刻,往往令人心悅誠服、點頭稱是。

  看過戰國的歷史故事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