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日韓茶道的關係

  茶道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源於中國,南宋時期傳入日本和朝鮮,之後又傳入西方。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中國茶道】

  廉、美、和、敬,和韓國的茶禮一樣,中國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中國雖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濃,而是將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給人們留下了選擇和發揮的餘地,各層面的人可以從不同角度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茶藝形式和思想內容,不斷加以發揮創造,因而也就沒有嚴格的組織形式和清規戒律。只是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著茶文化熱潮的興起,許多人覺得應該對中國的茶道精神加以總結,歸納出幾條便於茶人們記憶、操作的“茶德”。   已故的浙江農業大學茶學專家莊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雜誌上發表的《茶文化淺議》一文中明確主張“發揚茶德,妥用茶藝,為茶人修養之道 ”。他提出中國的茶德應是“廉、美、和、敬”,並加以解釋:廉儉有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具體內容為:   廉——推行清廉、勤儉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減少“洋飲”,節約外匯。   美——名品為主,共嘗美味,共聞清香,共敘友情,康起長壽。   和——德重茶禮,和誠相處,搞好人際關係。   敬——敬人愛民,助人為樂,器淨水甘。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製造茶葉。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確提出 “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們通過茶室中的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溝通,於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心的塵垢和彼此的芥蒂,以達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稱之為日本“茶道四規”。和、敬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通過飲茶做到和睦相處、互相,以調節人際關係;清、寂是指環境氣氛,要以幽雅清靜的環境和古樸的陳設,造成一種空靈靜寂的意境,給人以薰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別是禪宗***色彩很濃,並形成嚴密的組織形式。它是通過非常嚴格、複雜甚至到了繁瑣程度的表演程式來實現“茶道四規”的,較為缺乏一個寬鬆、自由的氛圍。   平安時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將中國的茶樹帶回日本,並開始在近畿的阪本一帶開始種植,這就是日本栽培茶樹的開始,到了鎌倉時代,神僧榮西在中國學到了茶的加工方法,還將優質茶種帶回日本傳播,他於公元1211年寫成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著《吃茶養生記》。

  【韓國茶道】

  韓國的飲茶史也有數千年的歷史。公元7世紀時,飲茶之風已遍及全國,並流行於廣大民間,因而韓國的茶文化也就成為韓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在歷史上,韓國的茶文化也曾興盛一時,源遠流長。在我國的宋元時期,全面學習中國茶文化的韓國茶文化,以韓國“茶禮”為中心,普遍流傳中國宋元時期的“點茶”。約在我國元代中葉後,中華茶文化進一步為韓國理解並接受,而眾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為時興、普及。

  80年代,韓國的茶文化又再度復興、發展,併為此還專門成立了“韓國茶道大學院”,教授茶文化。

  和日本一樣,源於中國的韓國茶道,其宗旨是“和、敬、儉、真”。“和”,即善良之心地;“敬”,即彼此間敬重、禮遇;“儉”,即生活儉樸、清廉;“真”,即心意、心地真誠,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我國的近鄰——韓國,歷來通過“茶禮”的形成,向人們宣傳、傳播茶文化,並有機地引導社會大眾消費茶葉。

  韓國的茶禮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如按名茶型別區分,即有“末茶法”、“餅茶法”、“錢茶法”、“葉茶法”四種。

  淺談中日韓茶道的聯絡

  1.中國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儒、道、佛三為一體。三者之間是互相牴觸的少,從而使中國茶文化內容非常豐富,從哪個層次,哪個方面講都可以做出巨集篇大論來。日本茶道則主要反映了中國禪宗思想***茶“禪”一味***當然也融進了日本國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識。中國人“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這四條都是通過飲茶貫徹的儒家的禮、義、仁、德等道德觀念以及中庸和諧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清。靜寂”。公開申明的“茶禪一味”,吸收了中國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內容,它規勸人們要和平共處、互敬互愛、廉潔樸實、修身養性。這也無處不體現著莊曉芳前輩所提出的中國茶德“廉、美、和、靜”之精神。

  2.日本茶道程式嚴謹。強調古樸、清寂之美。中國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隨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於佛道禪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靜之美是順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規”“七則”似乎過於拘重形式,打躬靜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暢快自然的。中國茶文化最初由飲茶上升為精神活動,與道、教的追求靜清無為神仙世界很有著淵源關係,作為藝術層面的中國茶文化強調自然美學精神更成了一種傳統。但是中國茶道 沒有儀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無道了。影響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發揮和規範傳播,所以一說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中國茶文化包含各個層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備全民文化的內容。中國茶文化自宗代深入市民階層,其最突出的代表是大小城鎮廣泛興起的茶樓、茶館、茶亭、茶室。在這種場合,士、農、工、商都把飲茶作為為友人歡會,人際交往的手段,成為生活本身的內容。民間不同地區更有極為豐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人許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眾中亦很人影響,但其社會性、民眾性尚未達到廣泛深入的層面,也就是說,中國的茶道更具有民眾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規”:待客親善、互相尊敬、環境幽靜、陳設高雅。

  “七則”韓國與中國脣齒相鄰, 中韓兩國自古以來就有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聯絡。茶文化是兩國源遠流長的文化交流內容之一,特別是茶文化作為中韓文化交流關係的紐帶,一直起著重要作用。